7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上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捍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鲜明形象,站稳了脚跟,改善了国际处境。
第二阶段(1978—2012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
党中央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根本判断,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随之调整为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
在国际上,我们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式确立,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
新中国外交70年史诗般的历程,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对于我们是一座思想宝库,其中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从新中国外交奠基时期中央提出的“外交无小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大权在中央”的根本原则,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有关论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条主线,并为之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八年级历史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 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
外交旗帜上鲜明的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 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心你身子弱,王爷又大你这么多岁数,如果不知心疼体贴,你得受多大的罪啊!”“娘亲,您放心吧,王爷对凝儿真的很好。”“那就好, 那就好,趁着王爷对你还新鲜着,赶快抓紧生个小阿哥,你在这王府里也算是站住了脚跟。对了,娘教给你的生子秘方没有忘记吧?”冰 凝这才恍然大悟,刚刚娘亲问她的那些话,原来是指……。壹想到这里,她的脸壹下子就红了起来,年夫人见凝儿的脸红得就像个大苹果 似的,更是高兴坏了:“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诸人这辈子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你这脸皮薄得跟层纸似的,娘还担心你会不会新婚的那 天晚上就跟爷起了冲突。娘可是得再提醒你,这事儿呢,万不可违了爷的意,爷要是对你示好,不管你高兴还是不高兴,你都不能驳了爷 的面子,你现在还小,不懂得男人的心思,也不懂得这事儿的好,以后……”“娘!您就别说了!凝儿不听!不听!”“你现在不听,将 来吃亏的是你自己!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壹个人孤苦伶仃地在王府,谁跟你说这些体已贴心话?那些人还巴不得你不得宠,壹辈子都不 得爷的心呢!你不趁年轻,趁着爷对你还有心思,赶快生个壹男半女,将来你这壹辈子可怎么过啊!你要急死娘吗?”看着娘亲因为自己 任性而急得泪流满面的样子,冰凝壹下子慌了神儿,赶快扑到娘的怀中:“娘亲,凝儿错了,凝儿错了,凝儿再也不惹您生气,不惹您伤 心了,您不要哭了,哭坏了身了,凝儿心不安啊!”“你要是让娘不伤心,不生气,你就赶快给娘生个小阿哥!”“娘,您何苦难为凝儿 呢!”“好,这是娘在难为凝儿,是吧?”“不是,不是娘在难为……”“那你答应娘,赶快生个小阿哥”“娘!”冰凝被年夫人逼得走 投无路,可是,望着娘亲那担忧、难过、焦急、热切的目光,她又不忍让年迈的娘亲还要为她这个女儿操心担忧,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 先来壹个缓兵之计:“娘,不是凝儿不答应,只是,这也不是凝儿说了算的事情,王府里十来个诸人,不也只有三阿哥壹根独苗 吗?”“怪不得玉盈管你叫小祖宗!你怎么这么多歪理!你管别人生不生呢,你只管你自己赶快生就行了!”年夫人的担心壹点儿都不是 杞人忧天,知女莫如母!自己的女儿什么脾气禀性她是最清楚!这个凝儿,不但脸皮比纸薄,性子更是比石头还硬!特别是初经男女之事, 万壹不合了她的意,再给王爷摞脸子可怎么办?王爷能吃得了她那壹套?在这年府里,她是壹大家子人供着、宠着的小祖宗,但在那王府 里,她不得颠倒过来,去哄着、供着王爷?第壹卷 第八十八章 大驾玉盈从冰凝那里出来,壹路小跑着到了二进院,不知道爹爹有什么急 事找她。壹见玉盈过来,年总督忙站了起来:“快,盈儿,年峰刚刚跟我禀报,说王府的太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1949-1976),这个阶段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是面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封锁和压力。
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原则。
在外交上,中国先后同苏联、朝鲜、越南、缅甸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互助合作,提出了“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步转向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
这个阶段的中国重视保持国际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阶段是习近平时期(2013至今),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的外交政策重点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思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独自面对封锁压力到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着独立自主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履行好大国的责任。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3.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叱咤 风云的外交家。他多次出现在谈判的场所,以其超人的 智慧,化解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周恩来的历史贡献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领导南昌起义;参加和 平解决西安事变;参加重庆谈判;与印度缅甸领导人共 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原则;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促进中美关系缓和。
三、总结与提升
1.从本课所学,你总结下新中国的外交与旧中 国的外交有什么显著不同的特点?为什么新中国 的外交是这样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因为新中国成立,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中国 党和政府代表人民利益。
2.新中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 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础,提 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旧中国综合国力弱(经济 和国防落后)(2)当时的中国政 府腐败无能。
二、新中国外交
1.“一边倒”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在20世纪出现了三次建交高潮, 第一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交国家有苏联、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朝鲜等18个国家。 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初期与中国建交的主要是什么国家? 体现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给我国确定了一边倒的方针。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也包 括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这就叫“一边倒。” 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 因为当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 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不与中国 建交。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国只能一边倒。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之间有没 有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 代以来都曾经过并且仍然受着殖民主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 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华文明的辐射影响。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外交在近代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式的发展。
首先是中国外交的现代起点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外交的起点。
中国在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让大片领土并向外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个时期,中国外交陷入了被动和被剥削的状态。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崛起,中国外交开始发生变化。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国,外交事务逐渐独立于封建的朝廷制度。
然而,由于内部政治的分裂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冲突,外交努力受到限制,为国家发展和统一带来了困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新时期。
中国外交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集中于争取国际地位和进行外交斗争以打破国际封锁。
中国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197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经历了更加开放的一段时期。
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全面接触与交流。
1971年,中国取得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随后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从一个被孤立的国家转变为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大国。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积极参与者。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和对国际事务的日益重要角色,使其外交战略更加积极主动。
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构想,倡导建设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推进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
近年来,中国外交继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
中国还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对外交往和合作范围,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八年级历史 第七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课件 冀教版

毛主席访苏 (“一边倒”的外交
政策)
图一为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图二为 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观看图片 后请同学回答毛泽东访苏的时间、结果及其作用 分别是什么?
二 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图一是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图二 是周总理访问缅甸时和吴努总理在一起,结合课 文内容请回答:(2分钟)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 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导入新课
图一 中国近代史 上不平等条约文 本图
图二 2009年美 国总统奥巴马在 上海科技馆与中 国青年对话时发 表演讲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一 外交政策的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请同学们看第一子目,然后回答问题:(2 分钟)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毛泽东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形象地比喻 为哪三句话?对此你有何理解?
5、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是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的情景。在这次会 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图二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承办APEC会议。从参加亚非会议 到主办APEC会议,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地位上,哪些方面没 有变化?哪些方面变化很大?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 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为运用的是 (D)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下列重件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C ) ①辛亥革命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重庆谈判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⑤“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⑥“一国两制”的构 想 A.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意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 (1)成为处理国 的一切分歧和争端,而不 应诉诸武力。 与国之间相互关 系的基本原则; 各国有权独立自主地选择 (2)标志着中国 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 外交的成熟。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 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 成员。促进共同发展。
三、万隆会议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阅读毛泽东的三个比喻句,
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万隆会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 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 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 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过程 2、内容 3、历史意义 三、万隆会议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年,首次提出。 1、提出过程 年,共同倡导。 2、内容 3、历史意义 三、万隆会议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过程 2、内容 P47(熟记) 3、历史意义 三、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 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 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 该求同存异”。 ——周 恩来
“求同存异”
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 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 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想一想:“求同存异” 在你和同学交往中适用 吗?为什么?
八年级历史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毛 主 席 访 苏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
周总理和尼赫鲁会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 •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周 总 理 出 席 万 隆 会 议
周总理起草的文稿
; 北京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公司 产品包装设计 食品包装设计 ; 2019年01月25日19:49:52 ;
府主等修行者,都瞪大了眼睛盯着鞠言.当他们感应到鞠言身上荡漾开の恐怖历量事,他们の攻击动作都停止了下来.鞠航府主等人,都是整个奇点世界内最为强大の一批修行者.可是即便如此,此事当他们感应到鞠言の历量气息后,也不禁一阵心悸.鞠航府主等七名强横の修行者,确实是慌了. 他们七个人围攻鞠言,持续の攻击了呐么长の事间,一直没能杀死鞠言,呐原本就让他们越来越没底.他们所遇到の,显然不正常.如果是其他修行者在鞠言那个处境上,那么绝对早就死透了,而鞠言身上の伤势虽一直在增加,但始终就是死不了.“几位,你们觉得他呐是怎么了?”一名顶级散修 指着鞠言,对其他人问道.“呐股气息……让俺想起了界主大人.”鞠航府主顿了顿,凝声缓缓说道.鞠航府主,他是见过奇点世界界主の.当初界主开辟出呐个奇点世界,当然也少不得出手过,鞠航府主就曾亲眼目睹过界主大人出手.鞠言身上此事所弥漫开の历量气息,便是让鞠航府主想到了 界主大人.“哪个?鞠航兄,你是说界主大人出现了?难道,界主大人真の要帮鞠言?”顶级散修叶唛露出惊骇の表情.先前就有传言说鞠言与界主大人有关系,在战争开始の事候,苍狼会庄园和空蝉会庄园就忌惮过鞠言可能与界主大人有联系.但随着不断の试探,大家也慢慢就放松了.他们联军 打到了赤鹿会庄园门外,界主大人不也没露面过吗?连暗示都是不曾有の!所以大家认为,鞠言与界主大人认识の可能性应该不高,就算鞠言与界主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4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庆祝斯大林 70寿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70寿辰宴会上 寿辰宴会上,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首次提出: 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2.基本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基本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参考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此原则被越来越多 的国家接受, 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原则。 原则。 (2)万隆会议;推动 万隆会议;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再见! 再见!
“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 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 的外交关系, 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 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 交关系 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 势力, 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 的一切特权
“一边倒” 一边倒”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屋子再请客”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先决条件和
基础) 基础)
互不侵犯
(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发展政治关系的基础) 发展政治关系的基础)
和平共处 (基本目的和必然的结果) 基本目的和必然的结果)
三、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二战后亚非一大批国家独立, 二战后亚非一大批国家独立,他们迫切需要发 背景: 背景: 展经济,要求稳定的环境,而美国的插手, 展经济,要求稳定的环境,而美国的插手,使 亚洲形势错综复杂。希望和危机并存。 亚洲形势错综复杂。希望和危机并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重 点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情况。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情况。
难 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另起炉灶” 一边倒”
外交 政策 外交 活动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率代表 团访问苏联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2007扬州中考)1953年,周恩来总 .(2007扬州中考)1953年 2007扬州中考 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 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D ) A.独立自主原则 A.独立自主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B.求同存异方针 C.对外开放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互利、 互利、和平共处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3.达成共识: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达成共识: 期间
4.提出意义: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提出意义: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本原则
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这一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一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二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2)材料二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什么方针?这 一方针的提出对大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一方针的提出对大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知 识 与 能 力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过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 通过学习, 方针是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 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理 解万隆会议展示了新中国的外交形 象,”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推动 求同存异” 了会议走向成功, 了会议走向成功,成为新中国走向 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参加亚 非会议的各 方人士纷纷 请周恩来签 名留念
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 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 “
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 导人的态度, 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 航向。 航向。” 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 改变会议的航向? 改变会议的航向?
新 中 国 外 交 的 起 步
时间:1955年 时间: 年 特点: 特点: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议题: 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 保卫和平、 开始以来的状况: 开始以来的状况:因分歧和争吵而陷入僵局 周恩来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 周恩来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 会议的结果:成功 会议的结果:针
导入新课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另起炉灶”与“一边 另起炉灶” 倒”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课 程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 标 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准
知道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平外交政策;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 出的时间及其具体内容, 出的时间及其具体内容,认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 原则;知道万隆会议的情况,探讨” 原则;知道万隆会议的情况,探讨”求 同存异” 同存异”方针对会议成功召开所起的作 用。
请阅读课本48页 请阅读课本 页 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然后 回答: 回答: 亚非会议是 在什么样的背景 下召开的? 下召开的?
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到万隆参加会议, 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到万隆参加会议, 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
会 议 上 发 言
周 恩 来 在 万 隆
“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团结而 不是来吵架的。 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 是来立异的” 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 议应该求同而存 异”
(外交政策的确定)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另起炉灶”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确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走向成熟) 外交走向成熟)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练兵营
1.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 . 议中的作用时说: 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 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 会议是( 会议是( ) B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 . C.联合国大会 D.上海 . .上海APEC会议 会议
3.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 经历了风雨洗礼, 经历了风雨洗礼,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 声音愈发自信而响亮。然而, 声音愈发自信而响亮。然而,我国外交 事业刚刚起步时,情况却是异常艰难的, 事业刚刚起步时,情况却是异常艰难的, 主要原因是( )C 主要原因是( 新中国刚刚成立,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 的认可 中国经济比较落后, B.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影响力较小 C.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D.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 材料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既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 导者之一,又是其忠实的奉行者。 导者之一,又是其忠实的奉行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作 为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而载入宪法。 为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而载入宪法。在我国与世界上一百多 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也都确认了这一原则。 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也都确认了这一原则。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 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 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