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课件 冀教版
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word学案

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word学案一、课程标准明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要紧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学习目标1、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采取的外交政策的含义,明白新中国始终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各平外交政策。
2、了解和平共处一项原则提出的时刻及其具体内容,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差不多原则。
3、明白万隆会议召开的时刻、地点,认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探讨“求同存异”方针对会议成功召开所起的作用。
4、结合中国同周边国家领土接壤状况,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白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文,在教材中标注以下内容:1、新中国成立后所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了解其具体含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重点经历)4、了解正非会议召开的背景,了解其期望和危机的具体内容。
5、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什么作用?6、万隆精神的内容是什么?(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作用?(重点)2、完成P51咨询题探究。
(三)拓展提高列举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事例。
四、自学检测五、补充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过程12月31日,周总理在中南海会见以驻华大使赖嘉文为团长的印度政府代表团。
周总理讲:“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一天一天地会好起来。
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咨询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
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国时确立的,那确实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
”赖嘉文表示完全同意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
同年6月,周总理在出席日内瓦会议回国途中访咨询了印度、缅甸。
6月24日至28日,周总理应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访咨询印度。
其间和尼赫鲁总理进行了6次正式会谈。
会谈中周总理提出:“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能够和平共处的。
初二历史 冀教版 下册 7到11课历史笔记

7到11课历史笔记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毛泽东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个比喻: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简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一切残余势力和特权,巩固新中国的鼓励和特权。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在北京举行会谈,周恩来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1)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2)推动国际关系的现代化进程。
(3)为新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
(4)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万隆会议。
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背景:(1)二战后,亚非新兴独立国家迫切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本国经济。
(2)美国卷入亚洲地区,使局势变得错综复杂。
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与危机的背景下召开的。
特点:亚非国家第一次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议题: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发展经济。
周恩来发言:“求同存异”。
(是万隆会议的核心与灵魂)“求同”:(1)遭遇相同:都遭到过外国侵略。
(2)愿望相同:都希望获得独立、和平、发展。
“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1)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
(2)使亚非国家摆脱分歧、达成共识、加强团结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与亚非国家结下友谊。
(4)传递了亚非国家要求摆脱大国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日内瓦会议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5、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的外交活动:(1)首先访问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毛泽东、周恩来、斯大林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中印两国代表就西藏问题在北京举行会谈,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最新版翼教版历史第22课《中国走向世界》课件(八年级下)

APEC经济体部分领导人合影
APEC领导人“全家福”
中国主持的这次APEC会议承上启下,继往开 来,是APEC发展历程中的一次世纪盛会,一次圆 满成功的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议取得 的一系列重大成果。2001年APEC会议的成功为新 世纪的中国外交开了一个好头。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的说来有利有弊, 但利大于弊。但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 1999年,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示意图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 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和政府间论坛,也是建国以 来中国承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 远的一次多边国际活动。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 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 小解完了,来抱时,哪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 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发源地大数据: / 大数据 zxc23vb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 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 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 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第22课 中国走向世界
一、卓有成效的外交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国家 实行的是“一边 倒”的外交策略。后来,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 外交方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中 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这项原则的带领下,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1972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两国在同年和平建交。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课件)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背景
为什么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 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 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就中国方面来说,要着重对付苏联当时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 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 与国际事务,也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依据材料分析: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二)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 中驱逐出去。
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
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当76票赞成、二、中美、中日建交源自(一)中美建交1.原因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 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 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 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 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 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登上国际舞台》课件1

跨越大洋的握手 重返联合国 走向建交高潮
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乒乓外交
周克松
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1978 年 12 月,中美发表《关于建立 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 系。
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高高飘扬
想一想
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及其背景是 怎样的?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恢复”而 不是“加入”?
与亚非拉国家 建立友好关系
中日建交
你知道吗
20 世纪 70 年代初是中国外交取得 重大突破并开创新局面的时期,请 你列举两件外交上的大事来说明。
八年级历史 第七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课件 冀教版

毛主席访苏 (“一边倒”的外交
政策)
图一为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图二为 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观看图片 后请同学回答毛泽东访苏的时间、结果及其作用 分别是什么?
二 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图一是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图二 是周总理访问缅甸时和吴努总理在一起,结合课 文内容请回答:(2分钟)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 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导入新课
图一 中国近代史 上不平等条约文 本图
图二 2009年美 国总统奥巴马在 上海科技馆与中 国青年对话时发 表演讲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一 外交政策的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请同学们看第一子目,然后回答问题:(2 分钟)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毛泽东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形象地比喻 为哪三句话?对此你有何理解?
5、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是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的情景。在这次会 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图二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承办APEC会议。从参加亚非会议 到主办APEC会议,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地位上,哪些方面没 有变化?哪些方面变化很大?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 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为运用的是 (D)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下列重件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C ) ①辛亥革命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重庆谈判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⑤“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⑥“一国两制”的构 想 A.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冀教版复习巩固第二十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冀教版复习巩固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出席APEC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建国以来,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中美建交③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力挽狂澜,提出“求同存异”的时刻是在( )A、访问印度B、万隆会议C、26届联大D、中美外交谈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 )A、互不侵犯B、平等互利C、和平共处D、和平外交【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由周恩来倡导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基本准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初中历史冀人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历史冀人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
步教案模板范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2学情分析
生理特点和心理: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表现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多种机会和营造多样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发挥他们的这一特长。
知识结构层面: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一年半的历史,掌握了一些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归纳、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及深的进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情况
教学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情况
4教学过程
4.1.4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 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
外交旗帜上鲜明的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 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毛 主 席 访 苏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
Hale Waihona Puke 周总理和尼赫鲁会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内政 • 平等互利 • 和平共处
周 总 理 出 席 万 隆 会 议
周总理起草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