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 法 许崇德教材

合集下载

宪法学习参考书目

宪法学习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秦前红主编:《宪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广辉主编:《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蔡定剑著:《宪法精解》(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侯西勋主编:《宪法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焦洪昌主编:《新编宪法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焦洪昌主编:《宪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童之伟主编:《宪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张千帆著:《宪法经典判例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周叶中主编:《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3版。

朱丘祥主编:《宪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殷啸虎、王月明、朱应平著:《宪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苗连营主编:《宪法学》(第2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月明著:《宪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胡锦光主编:《宪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俞德鹏著:《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陈云生著:《宪法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韩亚光著:《中国宪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潘伟杰、王蔚主编:《宪法学》,复旦大学出版2008年版。

韩大元著:《宪法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 A. W.布拉德利、K. D.尤因著:《宪法与行政法》,程洁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莫纪宏著:《宪法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8年版。

肖泽晟著:《宪法学: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著:《宪法学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版。

许崇德《宪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许崇德《宪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许崇德《宪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更多资料请在薇♥公重号精研学习网查找下载本书为许崇德《宪法》(第6版)的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遵循该教材第6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7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含知识框架),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

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作为该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本书每章的知识框架图和考点归纳表,在全方位把握重要考点的同时,提纲挈领地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

2.星级标记,透彻剖析必考点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记(蓝色或下划线),并将全书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学习时,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3.精选考研真题,详解课后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宪法学考研真题,这些学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教材,方便学习时,及时检测复习效果,掌握答题技巧。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第一章宪法总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国家性质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国家形式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选举制度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国家机构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详解。

宪法第四版许崇德主编 亲手打笔记

宪法第四版许崇德主编 亲手打笔记

《宪法(第四版)》中国人大出版社许崇德主编纯手打笔记第一章宪法总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的本质一、宪法的概念原始意义上的宪法指国家组织法。

立宪意义上的宪法指在一个国家存在的通过限制国家权力来保障人权的法。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是所以调整国家与公民间之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和。

根本意义上的宪法指不仅制定了成文法典,而且成文法典在一国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二.宪法的法律地位宪法的三个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a.制定(1)专门机构(2)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b.修改(1)有限的特定主体才可提出修改宪法的有效议案(2)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3)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宪法某些内容不得修改或在一段时间不得修改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一般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2)一般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的无效三.宪法的本质特征——反映一国当时的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首要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二)宪法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三)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节.宪法的分类一.宪法的形式分类(一)传统分类1.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根据宪法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成文宪法:由一个或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优点:宪法的内容表现为书面形式的条文比较明确、具体;缺点:书面形式的条文修改起来比较困难、对社会实际的适应性差。

不成文宪法:由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和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

2.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依据宪法的法律效力与制定)刚性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3.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根据制定宪法的主体)钦定宪法: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宪法协定宪法:由君主和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民定宪法:由民选议会、制宪议会或公民投票表决制定的宪法(二)新的分类1.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以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为标准进行的分类)2.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适用时间)3.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国家政体)4.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宪法是否具有创制性)5.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存在论观点)规范宪法:宪法上的各种规范支配着的政治过程,权利过程适应和服从宪法规范的宪法名义宪法:宪法规范只是作为法的形式起作用,政治过程则不受宪法规范的制约语义宪法:在政治生活中可能得以适用,但往往被作为掌握权力的一种宣言手段和点缀物的宪法二.宪法的实质分类1. 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 法定宪法和现实的宪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而分)第三节.宪法与宪政P31一.宪政:指以民主事实为政治内容的宪法的实施。

宪法学参考书目

宪法学参考书目

宪法学参考书目:1、许崇德等著《宪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韩大元主编《中国宪法事例研究(一)》,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4、胡锦光:《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5、韩大元胡锦光主编《宪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胡锦光韩大元主编《中国宪法发展研究报告(1982-2002)》,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王磊:《选择宪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美]C.H.麦基文:《宪政古今》,翟小波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英]戴雪著:《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1、[荷]亨利·范·马尔赛文、格尔·范·德·唐著:《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2、[美]潘恩,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13、[美]阿兰·S·罗森鲍姆编:《宪政的哲学维》,郑戈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4、[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5、[美]卡尔·J·弗里德里希著:《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6、[美]肯尼思·W·汤普森编:《宪法的政治理论》,张志铭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1997年版。

17、[美]阿兰·S·罗森鲍姆编:《宪政的哲学之维》,郑戈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8、周叶中主编《宪法》(第二版)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许崇德:与新中国宪法相伴一生

许崇德:与新中国宪法相伴一生

许崇德:与新中国宪法相伴一生-法律许崇德:与新中国宪法相伴一生2014年3月3日晚上11时59分,一代法学大家许崇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随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洪昌发布微博称:“许崇德老师今晨走了,终于没有等到他参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60年纪念日。

”屈指算来,许崇德去世之日离我国第一部《宪法》60周年纪念日仅相差半年多的时间。

这位26岁就参与新中国首部《宪法》起草工作、最终统稿我国现行《宪法》、负责《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修订的宪法大家,将生命的痕迹永远留在了我国的宪法史上。

和宪法结下半生缘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宪法学者的许崇德见证了新中国宪法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整个历程。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和宪法学的缘分早在六七十年前已经注定。

1929年1月,许崇德出生在上海市青浦区。

不到1岁时,他的父亲早逝,他的母亲靠教书把他养大。

他8岁那年,日军侵华,上海失陷。

一个冬夜,母亲带着许崇德逃难,经过淞沪战场时的惨状在他的幼小心灵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中学时代,他在一首诗中回忆起那次逃难经历:“霜浓白骨遗尸冷,月黑腥风带血吹。

我念中华多壮士,悲歌噱慨舍身时。

”那一刻,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已经在他的心中开始萌芽。

1947年,18岁的许崇德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

“因为战争原因,当时我讨厌侵犯中国的日本人,想着怎么‘整’他们。

看到(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用的武器是法律,于是,我决定要学法。

”许崇德曾一字一顿地解释自己学习法律的初衷。

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律时,许崇德遇到了自己的启蒙恩师——张志让教授。

张志让是一位留美归来的法学大家,他所开设的比较宪法课程深深地吸引了许崇德。

在上课时,张志让不仅讲宪法的原理,还联系实际批判国民党的民国宪法。

张志让的课程很受学生欢迎,课堂常常座无虚席。

在许崇德所写的一篇文章中,他谈到对宪法的兴趣:“我所以对宪法萌发兴趣,一方面,固然同张先生谆谆善诱、分析深透有关;另一方面,因我生经战乱,吃尽民穷国弱的苦头,政治腐败,斯时为烈,所以,一接触宪法这门学科,初识国家根本制度、根本大法的重要性,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求知欲。

人大宪法学考研备考教材选用

人大宪法学考研备考教材选用

人大宪法学考研备考教材选用针对考试而言最好的教材应是对考点覆盖最全面,最符合学校答题标准的教材。

同时由于考研复习的时间非常有限,短时间内涉猎大量的专着、论文以及其他各类同学科教材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而且考试复习的规律也要求我们应该主要是吃透一本教材。

这样,在人大法学考研复习中具体如何选用那本教材就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方向性问题。

当然了,其实吃透任何一本教材达到融会贯通的火候都足以应付考试,只是有效果和效率的细微差别。

目前对宪法教材的具体使用有一定争议,为此本文特意将针对宪法教材的使用从考试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

对于9选5科目中的宪法学参考教材到底是选用人大出版社许崇德版教材,抑或是法律出版社韩大元版教材目前争议特别大。

为了避免大家继续被误导,打消学弟、学妹的疑惑而安心备考,同时也为了揭露一些问题的本质,进而在比较中探求人性,在争议中获取出题走向,特在此予以单独说明以不破坏之前完整和富有体系性的解释。

解决该争议的最好方法就是学弟、学妹们亲自动手调查,结合历年真题对两本教材进行比较法研究,寻找考题的出处。

由于,人大法学考研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为目标,偶尔有个别不能从教材上直接寻找到答案的考题,需要借助已有的学科基础理论积淀进行理论的总结、还原和重建,因此在探求考题出处和答案的时候,其体例结构、语言表达和内容阐发所彰显的经典性、全面充实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通过对宪法学两本教材的比较发现人大版宪法学教材体例结构更科学、内容更完备充实、语言阐述更准确、分析问题更为全面、思辨和有深度,人大版宪法学教材上都没有阐述的内容法律版宪法教材是更加没有予以讲解的,法律版教材予以阐述的问题,宪法学教材几乎全部予以涉及,因此总体来说,无论是对于考试还是对于学习,人大版宪法学教材是一本更为经典的教材,下边以2011年最新宪法学真题为例详细具体的予以说明。

一、名词解释(4*5=20分)1、社会权人大版:196页,明确清晰论述法律版:无注:该社会权为第三代人权范畴,是一个宪法学科的理论前沿问题,也是宪法学科热点问题,2012年关于第三代人权的相关重大理论问题和知识点仍然需要予以关注并重点掌握。

宪法参考导读

宪法参考导读

该著作由序和六编共十八章组成。第一编《绪 论》:分宪法的概念和国家的概念两章。第二编《个 人的基本权利及义务》: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民的 基本义务两章。第三编《公民团体》:分公民选举权; 公民直接立法权;公民罢免权和公民总投票等四章。 第四编《国家机关及其职权》:分议会;行政机关; 法院;以及联邦制度等四章。第五编《宪法的修改》: 分宪法修改的可能性和宪法个性的程序等两章。第六 编《中国制宪史略及现行政制》:分清清朝之预备立 宪;辛亥革命及北京政府时代的制宪;国民政府时代 之制宪;以及国家政府的机构等四章。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许崇德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67万字
该著作由二十四章构成。第一章建国前的 宪法概况;第二章共同纲领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共同纲领的起草经过;第四章共同纲领 关于国家性质问题的规定;第五章共同纲领规 定的政权机关;第六章共同纲领规定的各项基 本政策;第七章1954年宪法的起草过程;第八 章1954年宪法经首届人大通过;第九章1954年 宪法的序言和总纲;第十章1954年宪法规定的 国家机构;第十一章1954年宪法规定的公民基 本权利和义务;第十二章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 旗、国徽、首都;第十三章1975年宪法产生的 经过;第十四章1975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第十 五章1978年宪法的产生;第十六章1978年宪法 的基本内容;第十七章1982年宪法的产生经过 (上);第十八章1982年宪法的产生经过(中 );第十九章1982年宪法的产生经过(下); 第二十章1982年宪法的序言和总纲;第二十一 章1982年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第 二十二章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第二十 三章1982年宪法的局部修正;第二十四章历史 的启迪。
该教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教育改 革的实际,是一部反映了当代宪法学科先进水平的法学教材。

人大法学考研参考指定教材

人大法学考研参考指定教材

人大法学考研参考指定教材人大官方早已不再指定具体的人大法学考研书目,凯程教育结合人大历年真题、老师上课重点和成功学员的经验,给考生提供如下版本:法理学朱景文人大出版社2012-01 第二版法理学孙国华人大出版社2010-05 第三版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人大出版社2013-08 第四版中国法制史曾宪义北大高教版2009-07 第二版中国宪法胡锦光、韩大元法律出版社2007-11 第二版宪法许崇德人大出版社2009-06 第四版刑法王作富人大出版社2011-08 第五版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北大高教版2011-08 第五版民法王利明人大出版社2010-07 第五版民法学王利明法律出版社2011-07 第三版民事诉讼法江伟人大出版社2013-10 第六版刑事诉讼法陈卫东人大出版社2012-07 第三版刑事诉讼法程荣斌人大出版社2013-07 第五版经济法刘文华人大出版社2012-09 第四版经济法史济春人大出版社2010-01 第二版环境法周珂人大出版社2013-05 第四版环境资源保护法周珂人大出版社2010-01 第二版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人大出版社2009-08 第四版知识产权法刘春田法律出版社2009-11 第一版国际法程晓霞人大出版社2011-06 第四版国际私法章尚锦人大出版社2011-03 第四版国际经济法郭寿康人大出版社2012-10 第四版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人大法学考研难度分析一、人大法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近几年法学考研比较热门,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院又是中国法学类重点中的重点,在中国学位排名第一的,相对于其他院校人大法学难度较大,人大注重基本功,看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真题都是源自教材,一些教材上找不到的考点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总结重点。

每年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凯程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本科一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宪法惯例 指的是在长期的宪法时间中形成的、被反 复沿用并被普遍认可的惯行或先例。 (四)宪法判例 指的是在具有宪法诉讼机制或类似体制的国 家中,宪法审查机关,或说是“违宪审查机 关”,所作出的有关宪法问题的判例。 (五)宪法解释 (六)国际条约 国际法主体之间所缔结的书面协议,包括 宪章、公约、规约等。

2、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立宪意义)的成文 宪法的制定
我国百年立宪史
1、清末立宪 (1)钦定宪法大纲 (2)《十九信条》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3、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1)《中华民国约法》 (2)贿选宪法 (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4、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1954宪法》
相关法规

《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各 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全国人大和地方 各级人大代表法》《国务院组织法》《立 法法》《法官法》《检察官法》《民族区 域自治法》《香港基本法》《奥门基本法》 《国籍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国徽法》
绪论

学科名称的问题:“宪法”还是 “宪法学”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一)宪法指导思想的含义 (二)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发展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即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原则, 意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二)基本人权原则
所谓人权,是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 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 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必读书目
洛克:《政府论》(下),商务印书 馆2003年;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 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 商务印书馆1980年; 《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 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上),1961年; 《宪政译丛》,三联出版社; 戴雪:《英宪精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 黄基泉著:《西方宪政思想史略》,山东 人民出版社2004年




案例2:辽宁西丰事件(2008年) 《法人》杂志社记者朱文娜撰写报道,《辽 宁西丰,一场官司一场较量》;西丰警方以 “涉嫌诽谤罪”对杂志社记者立案调查,并进 京据传。2月5日,县委书记张志国被责令引咎 辞职。 案例3:陕西榆林市绥德的校长被拘事件 (2007年12月) 县职高校长高勇为落实学生助学金,追着 县长签字,被教育局停止检查,被警方以妨碍 公务为名拘留。 思考:公权力如何制约?
最早将基本人权原则写入宪法性文件的是被 马克思誉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 国1776年《独立宣言》。 (三)法治原则 法治,即法的统治、法律的统治的简称。 卢梭是近代法治理论的奠基人。 (四)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 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 则。 代表人物是洛克、孟德斯鸠和汉密尔顿等。

3、国民和君主都只是这种权力的担当人而已 4、修宪权是制宪权所确定的一种权力,具有 界限。

(三)芦部信喜的制宪观



1、制宪权是一种超实定法秩序的权力,处 于政治与法的交叉点,但并非绝对无限制的 权力,其收制宪权自己主张自己存在的前 提——“根本规范”。 2、制宪权的主体是国民,但是发动方式可 通过特别代表,比如国民会议、制宪会议、 国民议会等。 3、修宪权是“制度化了的制宪权”,是制 宪权的“卫兵”。



欧洲宪法以),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 民出版社2001年; 史彤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政理论与实 践研究》(1789-1814) 狄骥:《宪法学教程》 [美]约瑟夫。威勒:《欧洲宪政》,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年; 李道刚:《欧洲:从民族国家到法的共同 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二)新的宪法分类

1、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 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二者在时间上区分 的主要标志是1918年苏俄宪法和1919年魏玛 宪法。

2、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 3、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 4、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 5、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
二、宪法的实质分类

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 2、法定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
1、宪法的序言

一是序言的篇幅 二是序言中的人名 三是宪法序言的内容
2、宪法的正文



第一,宪法正文的总纲 第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国家机构 第四,宪法保障 第五,宪法修改
3、宪法附则 (二)宪法序言的地位及法律效力
二、宪法规范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宪法规范的多义性 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并具有最高法 律效力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1、研究宪法的有关理论 2、研究宪法的历史 英国宪法的起源 美国宪法的源起 法国宪法的起源 日本宪法的起源 中国宪法的起源







3、研究宪法的内容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中国宪法的内容: 一是宪法规范 二是宪法典 三是宪法性的法律 四是宪法现象






案例1:周香华诉建行平顶山分行劳动争议 案(2005年) 要求:男女平等享有同龄退休权,2007年7月 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全国妇联提起 违宪审查建议。 思考:55岁退休优待还是歧视?
(一)西耶斯的制宪观
1、制宪权的主体是国民,但是国民没有 必要分别行使制宪权,可委托不同于通常 立法机关代表的特别代表来行使。 2、制宪权没有界限。制宪权最高,是至高 无上的一种权力。


3、宪法制定权力与宪法所制定的权力不同。 4、宪法修改权是制宪权的作用。
(二)施密特的制宪观


1、制宪权是存在的,是一种有能力对政治 统一体之体制作出全盘“决断”的实力或 权威的政治意志。 2、这种权力是一种“原生性权力”,总是 处于“自然状态”之中,不受任何规范性 的约束。
社会主义宪法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一,在人民与代表和国家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的关系上,一般规定了人民代表 (议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可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等。
第二,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上,也 规定了有关监督原则的内容。
第五节 宪法结构
一、宪法结构体系 (一)宪法的一般结构体系 所谓宪法结构,是指由单一宪法性文件 组成的成文宪法(成典宪法),在内容上 的体系和安排。
(二)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


根本性和最高性 广泛性 原则性 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宪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 特点
宪法关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关系: (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2)国家与各民族、各团体之间的关系 (3)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4)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三、宪法渊源

(一)宪法典 (二)宪法性法律 指的是除了宪法典之外,其他含有调整宪 法关系之内容的法律。

4、研究本国宪法的同时研究外国的宪法与 宪政制度 二、宪法学的体系 教义宪法学 宪法政策学


三、宪法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意义 四、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方法

第一章 宪法总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词源的演变 (二)原始意义上的宪法
(三)立宪意义的宪法 1、最早出现在西方,因此也有人把它叫作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的宪法主要立足于自由主义 。 3、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被广泛体现了宪法 最优异的特质。
宪 法
1、教材的选取 2、如何学习本课程 (1)实时课:主要对教科书的重点进行 讲解,同时补充理论与现实的新内容。 (2)自学:仔细阅读教科书、宪法学相 关的论著、法规。 (3)思考:现实中的宪法与宪法事例, 探索我国宪法的运行。
相关论著
教材类: 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现代宪 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 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节 宪法与宪政
一、宪政的概念
形式上的宪政即宪法政治 实质上的宪政即立宪主义
二、宪政与宪法的关系
1、实行宪政,首先必须要有宪法。 2、宪政是宪法的实施。 3、有宪法不等于有宪政,但是依据宪法而展 开的宪法政治也不等于通常意义上的宪政, 因为宪政必须具有立宪主义的精神品质。
第四节 宪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参考书目

美国宪法: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 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美] 杰罗姆。巴伦、托马斯。迪恩斯著: 《美国宪法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詹姆斯。M。伯恩斯等著:《民治政府》 (即《美国式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6年;

第一种含义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并具有最高法 律效力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第二种含义是指,宪法中的某一个条款,或 某一个规范,它相当于宪法结构的基本构成 单元。 第三种含义。即认为存在语义学的“宪法规 范”概念。



2、构成要素
根据当今比较权威的说法,法律规范包括 宪法规范,主要是由这两个要素构成的, 即构成要件和法效果。
根据上述制宪权理论:(1)制宪权属于 全体人民(2)具体形式制宪权的是立宪机 关(3)制宪权具有原创性,不需要任何是 定法上的依据。
二、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 (一)制宪机关 (二)制宪程序 三、我国宪法的制定 (一)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 (二)1954年宪法的性质
美国制宪史
1、《五月花号公约》 “为了上帝的荣耀、基督教信仰的促进,以及吾 国与吾王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 开发第一个殖民地。为了更好地安排、维护和推进 前述目的的实现,在上帝和我们彼此的见证下,在 场诸君,相互之间郑重地订立契约,将我们自己结 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公民的政治体。由此,我们讲 不时地制定、组织和构建那些被认为是最为符合, 也最有利于殖民地之一般利益的公平的法律、法规、 条例、宪章和公职。我们承诺服从和遵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