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各章作业
生理心理学作业

生理心理学作业
第一章:1、生理心理学发展中的六大理论是什么?
2、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是什么?第二章:1、神经信号在中枢传导的特点是什么?
2、静息电位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3、信息在机体内的传递过程是什么?
第三章:1、警觉系统中四个上行系统的名称及功能
第四章: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哪些?
2、感光细胞特点及分布规律
3、外侧膝状体如何对信息进行平行处理?
4、声波强度是如何被逐级放大的?
第五章:1、精灵识别模型是什么
2、诱发电位的四种成分
第六章:1、人有哪些学习、记忆模式?
2、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
3、杏仁核在记忆中的作用
4、记忆障碍有哪些?
5、海马中的突触三回路有哪些?
第七章:1、语言神经模型、结构、功能及相关的失语症
2、什么是大脑神经回路说?
3、什么是两半球的机能互补说?
4、什么是韦达实验,韦达实验说明了什么?
第八章:1、杏仁核在情绪中的作用
2、杏仁核在处理情绪信息的“短路”机制是什么?第九章:1、睡眠的功能
2、慢波睡眠的四个阶段
3、快波睡眠的生理特点
4、睡眠的年龄特征。
2023《心理学》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心理学作业 2 (第 4~第 6 章)共 100 分,占形考的 20%。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8 分)1.记忆答: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2.陈述性记忆答: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用技能的记忆,例如关于如何系鞋带和骑自行车的记忆都是程序性记忆。
3.程序性记忆答: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动知技能术运动技能的记化。
例如,关于如何系鞋带和骑自行车的记忆都是程序性记忆。
4.组块答: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
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的组织与再编码。
因此,组块是加工处理若干刺激的意义单位。
5.精细加工答:精细加工就是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是新信息合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者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7.思维与想象答:思维是人们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答: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9.功能固着答: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答: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答: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一、单选题(第ITOO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W∙冯特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D.行为主义心理学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C.行为主义心理学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B.思维萌芽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B.神经系统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B.脑干网状结构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A.下丘脑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D.顶叶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B.颍叶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D.脑干∏.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C.嗅觉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A.植物神经系统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D.发生变化14.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
:B.波形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B.恒常性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D.联觉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C. 16-20000赫兹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B.整体性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C.负后像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B.时间知觉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D.锥体细胞22.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时,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B.选择性2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C.杆体细胞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原因造成的25.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D.听觉的编码26.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由于表象具有:C.可操作性27.遗忘的进程通常是:B.先快后慢28.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和:C.干扰29.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D.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30.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秒:A. 131.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A.前摄抑制32.短时记忆的容量项目一般为:A. 5-9个33.记忆过程有:C.三个基本环节3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C.能被意识到的35.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C.语义记忆36.保持曲线来源于:B.艾宾浩斯37.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感觉属信息的:A.输入和登记38.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B.定势39.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A.言语40.布洛卡中枢即:C.运动性言语中枢41.大脑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C.言语运动中枢42.大脑皮质的颍上回是:A.言语听觉中枢43.威尔尼克中枢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A.接受性失语症44.颍上回受到损伤的人可能出现:A.接受性失语症45.大脑皮层中角回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A.失读症46.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脑区受到严重损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A.失写症47.想象是:A.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48.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成为:C.辐合思维49.“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D.理解性50.看见“月晕”后经常“刮风”,即得出“月晕而风”的结论,这表明思维具有:C.间接性51.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被称为:A.意识52.分心指:D.注意分散53.注意属于:D.心理状态54.梦出现在:A.快速眼动期55.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称为:B.分心56.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对象范围一般是:D. 5〜9个57.根据睡眠中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D. 458.个体根据任务的要求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指向并集中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注意:D.转移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尊重他人的需要属于:D.缺失性需要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B.诱因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属于:B.生长性需要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称:A.内驱力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B.需要64.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A.心境、激情、应激65.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D.心境66.心理过程包括:B.认识、情感和意志67.情绪和情感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功能。
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课程作业(1—4)含答案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一、名词解释1、正后象和负后象——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时叫负现象。
2、韦伯定律——说明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叫韦伯定律。
3、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指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觉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深度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6、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类似睡眠而又是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因人而异。
7、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把意识定义为一个人对内外刺激的觉知及其心理状态。
8、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二、简答题:(一)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内外世界、调控行为、预测未来、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功能:(1) 认识内外世界:心理学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帮助人们认识外部世界,也能帮着人认识精神世界。
人有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观察看到的是人的外显行为,而推论探究的是人的内隐行为,这是看不见的心理历程,心理学能帮助人认识到人的内隐行为,这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功能。
(2) 调控行为:预测是表现在思维层面上的心理现象,而调控是落实于行为层面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强调通过他控和自控两个子系统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人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宰者,参与者。
(3) 预测未来:心理学家依据研究所获得的规律,对某一现象作出预测,告诉人们一种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
并以此提出一些预防性的措施。
(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解决问题的历程,为人类思维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从而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二) 举例说明意识的几种主要的状态答:1、睡眠:个体的肌肉是放松的,很多器官也暂时休息,个体意识已经不再像白天那样清晰。
教育心理学作业2

教育心理学作业2(第4—6章)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答题要点: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
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答题要点: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和规—例法。
例—规法指在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
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在实际教学中,例—规法和规—例法两种方式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何时使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原理的特点、原理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与记忆。
还要鼓励学生把原理用于实践,检验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促进概念学习都有哪些条件?答题要点: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促进概念学习要充分考虑概念获得和运用两个环节,还要考虑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具体来说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提供概念范例(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
(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
心理学作业第四章答案

参考答案第四章知觉姓名:学号: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B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A 色觉;B 知觉;C 感觉;D 统觉。
( D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________知觉。
A 空间;B 方位;C 深度;D 运动。
( D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________。
A 形状知觉;B 距离知觉;C 方位知觉;D 空间知觉。
( C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___。
A 似动知觉;B 动景知觉;C 真动知觉;D 自主知觉。
( C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B 真动知觉;C 似动知觉;D 错觉。
( A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C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B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种知觉特性是________。
A 颜色恒常性;B 亮度恒常性;C 大小恒常性;D 形状恒常性。
( D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B )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D)1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电大心理学作业1(第1—4章)一、填空题1.早在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等。
6.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通过对被试的日记、作文、试卷等活动成果来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被称为产品分析法或作业分析法。
8.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0.注意是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11.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1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3.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4.“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依存性。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6.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
17.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9.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0 分钟。
2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1.分析器是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有机联系的中介。
22.机体觉是由机体内部发生变化引起的。
2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
24.由光亮处走进暗室,从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地看见周围物体,叫做暗适应。
25.错误的、歪曲实际的知觉就是错觉。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心理学》(《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名词解释1.意识和无意识 P6-72.实验法P133.测验法P144.条件反射P525.感觉后像P666.感受性P657.记忆P768.表象P799.内隐记忆P8510.遗忘P92二、填空1. 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2.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独立。
4.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行为只是刺激-反应的简单模式。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修正了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5.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6.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7.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提取信息或检索信息的形式有三种,一是_同时扫描,二是_自动停止系列扫描_,三是完全系列扫描。
8.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测验法有三个特点: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间接经验的一门学科。
(×)4.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强化的建立。
(×)5.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幻觉。
(×)6.阈限是一种反应与另一种反应之间的分界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它是个固定值。
(×)7.感觉适应可以降低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是一种利弊兼具的心理现象。
(√)8.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舌尖现象属于后者。
(×)9.干扰抑制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作业一、填空题1、个性心理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和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由心理学家创建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其在心理学史上重要意义是。
5、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其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6、心理学是研究_ _及其的科学。
二、选择题1、高师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最适当理由是()A心理学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B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学生的行为C心理学有助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D心理学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科学基础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1864 B1879 C1903 D19203、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及原因。
他用的是()A 观察法B 调查法C 测验法D 实验法三、问答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简要回答观察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为什么说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历史却非常短暂?心理的生理基础作业一、填空题1、心理的实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对同一事物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说明心理是客观世界的映像。
2、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为和两大部分。
3、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等五部分组成。
4、“谈虎色变”是信号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活动。
5、和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6、无脊椎动物的心理水平停留在阶段。
动物进化到,出现了思维的萌芽。
7、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和思维萌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1、心理的实质是()A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B改造客观世界能动性的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生理活动的结果2、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其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A言语功能B数学计算功能C空间形象知觉功能D抽象思维功能3、神经组织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纤维B树突C轴突D神经元4、神经系统机能活动最高调节部位是()A大脑B小脑C间脑D脑干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类型是()A兴奋与传导B兴奋与抑制C反射与反馈D分化与泛化6、新生儿的哭属于()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反射D第二信号系统反射7、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A语言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8、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9、无脊锥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思维萌芽阶段D意识阶段10、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A触景生情B谈虎色变C打草惊蛇D望梅止渴三、名词解释1、条件反射:四、问答题1、什么是反射与反射弧?2、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注意作业一、填空题1、一个人被对象自然吸引会引起注意;对对象探究需要注意。
2、有意后注意是有,不需要的注意。
3、注意的三个主要功能是功能、功能和调节功能。
4、注意的外部表现包括:、以及呼吸变化。
5、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第二类是。
6、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第二类是人的主体状态,包括:、和健康状况。
二、选择题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A根本对立B基本相同C可以相互转化D不能相互转化2、学生听课时,同时听、看、想、记,这是注意的()A分散B转移C起伏D分配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4、下列那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A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B教师改变讲课的语音或语调C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D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征C组织特性D认识过程6、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7、下列哪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8、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9、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A分散B转移C动摇D起伏三、名词解释1、有意后注意:2、注意的广度:3、随意注意:四、问答题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2、注意的品质特性有哪些?3、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五、论述题1、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感知觉作业:一、填空题1、看见花时,认识到这是“红颜色的花”,这是觉而不是觉。
2、观察是有、有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3、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量上成关系,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一种感觉的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官引起变化的结果。
5、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的优先从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6、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
7、视觉的适应可分为和。
8、影响他人知觉的心理因素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二、选择题1、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这是()现象。
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C联觉D感觉的补偿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对数关系D毫无关系3、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事业和欢乐的活动,会使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有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感,这是()。
A幻觉B联觉C时间错觉D适应4、教师用红色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5、感觉的适应和对比现象的发生是()。
A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结果C几种感觉综合起作用的结果D联觉6、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7、父母常常通过自己的皮肤接触,发现孩子有了热度。
对这一现象最适当的解释是( )A温度超过差别感觉阈限B温度超过绝对感觉阈限C父母对孩子的关心D人对温度感觉敏锐8、战士偷袭敌人时,身穿迷彩服,是利用知觉的()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9、无论光线如何变幻,我们总是把国旗知觉为红色的,这是知觉的()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三、名词解释:1、感觉:2、知觉:4、观察法:5、感受性:6、感觉对比:7、感觉阈限:四、问答题1、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什么是知觉?它和感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1、观察有何作用?顺利观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培养人的观察能力?2、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记忆作业一、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的反映。
根据心理学研究,“睡觉前看书记忆效果好”,主要是因为睡前识记可免除的干扰。
2、心理学家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将记忆分为三种,即、和长时记忆。
3、依据在识记中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可以把识记划分为和。
4、德国心理学家,以他自己为被试,以他制作的为识记材料,最早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是,遗忘速率是。
6、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以把识记分为和。
7、记忆的品质有: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
二、选择题1、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为()A100% B150% C200% D80%2、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3、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A7 ± 2 个组B8 ± 2 个组块C9 ± 2 个组块D10 ± 2 个组块4、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A.原型启发B.迁移C.科学幻想D.再造幻想5、考试时,我们能正确回答学习过的题目,这体现了记忆中的()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6、“张冠李戴”是记忆的那个品质的表现()A记忆的巩固性差B记忆的敏捷性差C记忆的准确性差D记忆的准备性差7、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后象B表象C想像D联想8、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9、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之为()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10、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B想像C注意D复述11、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12、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识记三、名词解释1、有意识记:2、前摄抑制:3、倒摄抑制:4、遗忘:5、遗忘曲线:6、表象:7、回忆:8、过度学习:四、问答题1、简要说明记忆的基本过程?2、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哪几种?用图表或文字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请联系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4、有人认为填空题比选择题更能准确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5、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6、简要分析遗忘规律及主要原因。
五、论述题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
思维与想象作业一、填空题1、思维的基本过程有与。
2、定势是由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它使人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学生根据老师生动的描述,在头脑中出现边防战士在前线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形象,这是想象;小发明家发明一种新的工具之前,在它头脑中先形成了这个新工具的形象,这是想象。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进行加工改造建立形象的过程。
6、触景生情所引起的浮想联翩,睡眠中的梦境均属于想象。
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
7、是概念的本质属性,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二者成反比关系。
8、“人云亦云”是与思维的性和性相反的品质。
二、选择题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段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2、看过名著《三国演义》的人,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张飞的形象,这是()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3、学生随着老师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这是()的心理活动。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4、学生根据教师作文命题进行构思、想象,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这是()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空想D理想5、想象的源泉是(),想象需要有丰富的()。
A记忆B表象C思维D客观现象6、语言是思维的()A内容B结果C工具D语言就是思维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8、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三、名词解释1、创造性思维:2、定势:3、形象思维:四、简答题:1、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作文中的“一事多写”属于哪种思维?这种思维有什么特点?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3、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是什么?5、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情绪情感作业一、填空题1、情绪就是人对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