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课盛唐气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爱我中华》教师 :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
中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例子?学生: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教师: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时期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
那么隋唐时期边疆地区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一下.第3课 盛唐气象说明: 此环节在于通过史料分析,使学生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 繁荣的经济 1。
农业(看书标记) (1)___扩大。
(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发明推广一些生产工具。
如:___、___ (3)修建了很多___。
展示:教师: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犁架加大,显得更加稳重,便于操作,犁铧为v 型,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
教师:筒车是一 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断有水流出.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得出,唐朝农业上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3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盛唐气象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盛唐气象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⑦唐朝的科技成就:农业技术发明、手工业技术发明、商业发展等。
⑧唐朝的社会气象:繁荣、开放、多元、包容等。
典型例题讲解
1.题型一: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题目:请简要概括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科举制度、法律制度等。
2.题型二: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题目:请列举唐朝经济繁荣的几个表现。
板书设计
①唐朝的政治稳定: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科举制度、法律制度等。
②唐朝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等。
③唐朝的文化昌盛:诗歌、书法、绘画、哲学、宗教等。
④唐朝的外交关系: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开放的政策、对外贸易等。
⑤唐朝的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商业发展等。
⑥唐朝的文化成就:诗歌代表人物、书法代表人物、绘画代表人物等。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盛唐气象知识点和技能。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盛唐气象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盛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分析】本课为统编初中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3课,上接唐初政治局面,下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在课程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本课将以“十二时辰”为明线,设置穿越情景带领学生一日游览长安,让学生从经济、民族关系、社会风气以及文学艺术方面感受大唐的繁荣、和谐、开放和多姿多彩。
而在盛唐气象的背后,胡汉互融更是大唐时期的时代特色,更加推动大唐全方位的发展。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积极、活泼,善于利用观察图片,提取浅层信息,语言表达也非常感性;但是对于诗歌、文字材料则难以提炼有效信息,不能全面归纳、概括。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的课堂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指导学生研读材料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融合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和鉴赏,了解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历史解释)3.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了解各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家国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教学难点:盛唐繁荣的特征与原因【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观看视频《螺丝历史-长安十二时辰之--大唐盛世》片段,教师引导:盛唐是什么?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的富足;是“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的昌盛;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长安一日游,去领略大唐盛世的风采。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第3课盛唐气象学习目标1.了解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2.了解唐朝和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交往: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3.了解社会开放的表现。
4.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经济的繁荣1.概况: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2.表现: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和筒车)重视兴修水利。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陶瓷器生产水平高,以越窑的、邢窑的白瓷和最为著名;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频繁,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
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友好交往: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代表诗人诗歌特点美誉李白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诗风,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诗人诗歌特点美誉白居易直面社会现实;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和等。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某某画,著名的画家有、等。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材料一材料二邢窑生产的白瓷质量很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陆龟蒙《秘色越器》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一、课程标准通过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第一部分是经济的繁荣,第二部分是民族交往与交融,第三部分是开放的社会风气,第四部分是多彩的文学艺术。
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到盛唐社会的经济、民族关系、社会风气和文学艺术,涵盖面非常广、容量大。
从结构上看,四部分内容表面似平是平行的:但从逻辑上分析,第一部分经济的繁荣是后三部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它们之间既是平行的关系,又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而这样的逻辑关系,抽象性强,课堂的呈现比较困难,但它又正体现着盛唐的社会气象,是学生理解历史的基础。
从纵向联系上看,本课是上一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继续与发展,是下一课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础与前奏,起承上启下作用,纵向上要实现知识与情感的融会贯通。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融合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2. 通过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和鉴赏,了解盛唐气象;3. 体悟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了解各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在农业上的表现、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盛唐时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2.教学难点:盛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社会风气。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活动:同学们,在假期大家阅读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故事梗概呢?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写的一部畅销历史小说,可读性强。
书中讲述了一个九品小官李善德为皇帝从岭南向长安运送新鲜荔枝的故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作业布置:
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张盛唐气象的知识结构图,包括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对外交往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主要知识点。
2. 请学生选择一首盛唐时期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诗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文章。
3.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盛唐气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包括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影响等,并制作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盛唐气象,我们将要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下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1. 盛唐气象的定义:盛唐气象是指唐朝时期的社会繁荣和开放局面,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设有三省六部制度,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七年级一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盛唐气象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
5. 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非常频繁,实行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使节、商人和学者来华。同时,唐朝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 唐朝的社会生活:唐朝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民间风俗和节庆活动盛行。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唐朝时期形成的传统节日。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设计-第3课 盛唐气象--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1.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时期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和闻名世界的手工业品。
材料二图一《步辇图》图二唐朝戴帷帽女子(2)图一中的帝王在接见吐蕃使者后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一举措有何影响?唐朝在民族关系上实行什么政策?(3)图二中妇女的衣着告诉我们当时的社会风气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这首诗是谁写的?他被人们称为什么?举一位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上述材料的主题。
即时训练1.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A.农业耕作工具B.便捷的交通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D.实用的生活用具2.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会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3.“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4.小明想写一篇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主题的小论文,他可以通过下列哪些词语查找资料()①昂扬进取,积极向上②风气开放,充满活力③兼容并包,尚武风气盛行④闭关保守,封闭落后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风淳朴厚重,被称为“诗圣”的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曲辕犁示意图筒车模型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长安
根据图片和材料领略长安城的布局,突出介绍坊和市
历史学习在于巧妙运用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此部分讲解就是在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基础之上进行的,主要涉及布局结构等。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你能根据这部分内容总结一下民族间交往的方式吗?
重难点
重点
经济的繁荣、文成公主入藏、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
难点
如何通过经济发展、民族交融、社会风气和唐诗盛行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激发兴趣并思考
重点讲解李白、杜甫、白居易再配以部分的诗歌赏析
自学书法、绘画、舞蹈艺术
总结
以史为鉴
板书设计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3.讲述历史故事,阅读、理解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4.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阶段的繁荣景象。通过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等内容的讲述,展现了盛唐的繁荣景象,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第二单元宋元时期的9、12两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盛唐气象
学习目标
1.了解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2.了解唐朝和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交往: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3.了解社会开放的表现。
4.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经济的繁荣
1.概况: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友好交往: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1)地位:
2.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和等。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等。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材料一
材料二邢窑生产的白瓷质量很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唐·陆龟蒙《秘色越器》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
(2)唐朝发达的手工业中制瓷业尤为突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两种瓷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开元盛世有哪几个方面的表现。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2)材料二图一中吐蕃使者为什么来求亲?求亲结果如何?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二图二人物后来也嫁到吐蕃,这对唐蕃关系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三、课堂练习
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 )
A.农业生产
B.纸张印刷
C.交通运输
D.陶器制作
2.唐朝的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3.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4.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势力强大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本人的素质
D.唐朝繁荣的经济
5.我国是诗歌的国度。
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 )
A.唐朝
B.隋朝
C.秦朝
D.汉朝
6.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王维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7.仔细观察下边绘画,该画作的作者是( )
A.展子虔
B.阎立本
C.吴道子
D.颜真卿
四、达标检测
1.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2.下边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城内有专门的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
B.全城街道整齐,人口上百万
C.不允许外国人在城内居住
D.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
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4.(2018·重庆A卷)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
”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5.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
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 )
A.专制与跋扈
B.开明与开放
C.封建与宗法
D.集权与融合
6.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而唐朝重视考诗赋。
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 )
A.经济的繁荣
B.科技的发展
C.市民文学的兴起
D.诗歌创作的繁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材料二(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
……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唐朝最为著名的三位诗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和图二的书法作品的风格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2.曲辕犁青瓷唐三彩贸易往来长安
(二)1.(1)松赞干布(2)文成公主吐蕃 2.开明天可汗
(三)2.尚武风气
(四)1.(1)唐朝(2)诗仙淳朴厚重诗圣
2.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阎立本吴道子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图一:曲辕犁。
图二:筒车。
(2)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
(3)人口众多,仓廪丰实,社会安定。
2.(1)开明的民族政策。
(2)原因: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
结果:唐太宗同意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
三、课堂练习
1.A
2.C
3.B
4.B
5.A
6.D
7.C
四、达标检测
1.B
2.C
3.B
4.A
5.B
6.D
7.(1)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背景: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
(3)图一:端正劲美,雄浑敦厚;图二:方折峻丽,笔力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