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七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漂浮的画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漂浮的画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利用水油分离原理制作漂浮画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创新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水油分离原理:介绍水油分离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如何运用到漂浮画的创作中。

2. 漂浮画创作步骤:讲解制作漂浮画的具体步骤,包括材料准备、画面设计、上色等。

3. 作品欣赏与评价:分析经典漂浮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水油分离原理在漂浮画中的应用,学会制作简单的漂浮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意融入作品中,实现个性化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示例作品、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食用油、画笔、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漂浮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水油分离原理和漂浮画的制作步骤。

3. 示范:现场演示漂浮画的制作过程,强调关键步骤和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漂浮画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要点。

板书设计1. 漂浮的画2. 提纲:水油分离原理、漂浮画创作步骤、作品欣赏与评价3. 关键词:水油分离、创意表达、艺术欣赏作业设计1. 必做题:每人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

2. 选做题:深入研究漂浮画的更多创作方法,并尝试实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水油分离原理,并能够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颜料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漂浮画的制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苏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栽种的植物(一)综合分析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描述能力。

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学生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

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

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介绍各种植物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二)设计方案方案1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

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作业展示评价: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

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第二课:向动物朋友学习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让学生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及习性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木版画-1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木版画-1
(2)木版画作品欣赏
A《风景》水印套色木刻
B《痛苦的呼号》黑白木刻
C《祖孙俩》黑白木刻
注意它们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和处理。
(3)学生制作
在较软的木板上进行版画作业。
教师指导
(4)作业评价
课堂小结:
对版画的种类、版画的特点有了较深的了解,制作的版画也具有个性。
作业设计
在较软的木板上进行版画作业。
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木版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木版画
二、讲授新课
1、版画是绘画的重要品类之一。它以板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以及其它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进行刻画,通过印刷可复印多份原作。后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即现代涵义的版画创作。
2、版画作品精炼、独物,易于保存和收藏、传播,深受人们喜爱。
课题
第7课木版画
执教教师
第1课时
第8周第3异同。
2、学生在木刻画创作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掌握木版画的制作过程。3、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木版画基本知识,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版画创作极为重视工具和材料的处理,不同板材、技法的处理,创作出的版画风格也各有不同。
4、版画的种类
(1)木刻版画
(2)铜版画、石版画
(3)纸版画
5、木版画
(1)木版画知识
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木版画,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极有力度。
1.此模板所有填写内容字体均为:宋体,字号:小四,行间距:1倍,正文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扎染|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扎染|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扎染|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掌握基本的扎染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扎染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新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扎染的历史与文化:介绍扎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扎染的基本概念与技巧:讲解扎染的基本概念、制作工具和材料,以及常见的扎染技巧,如折叠、打结、包裹等。

3. 扎染作品的创作与展示: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扎染作品的创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扎染的基本概念、制作工具和材料,以及常见的扎染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新和创作,以及如何处理作品中的细节和质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扎染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示范用的扎染作品。

2. 学具:白布、染料、橡皮筋、针线、剪刀、手套、防护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讲解扎染的基本概念、制作工具和材料,以及常见的扎染技巧,并进行现场示范。

3. 实践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帮助和建议。

4. 创作与展示: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扎染作品的创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1. 扎染2. 目录:一、扎染的历史与文化;二、扎染的基本概念与技巧;三、扎染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3. 重点内容:扎染的基本概念、制作工具和材料,以及常见的扎染技巧。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扎染作品的创作,并写下创作心得和体会。

2. 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扎染作品的创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扎染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扎染作品的创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漂浮的画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漂浮的画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了解漂浮的画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3.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其艺术特长和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漂浮的画的概念和特点。

2.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空间和层次感。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突破创新思维的难点。

2.运用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灵活表现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水彩画颜料、画板、画笔等。

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漂浮的画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2.向学生提问,引导其思考:–这幅画有何特点?–你觉得画面中的物体是在哪里?–画面呈现的是什么状态?–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第二步:讲解1.通过PPT讲解漂浮的画的定义、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发现画家的构思、设计、创意和表现手法,并分析造成画面层次和空间感的因素。

3.着重介绍画面颜色、线条的运用,以及如何利用画面元素来塑造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第三步:操作练习1.学生模仿漂浮的画的构图,利用线条画出多种物体,并运用水彩画颜料进行涂色。

2.指导学生利用色彩的分明对比和透明度,线条的线宽差异、明暗变化,以及重复叠加等手法,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3.学生分组完成一幅漂浮的画,强调创意设计和个性化表现。

第四步:交流展示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2.强调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观察能力,并鼓励其发扬创新精神。

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对漂浮的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掌握了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

4.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情分析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漂浮的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并且在创作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他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多多尝试和实验,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漂浮的画》|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能够:1. 了解并掌握漂浮画的原理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漂浮画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 漂浮画的原理:介绍漂浮画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使画漂浮起来。

2. 漂浮画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水彩、墨水、蜡笔等)和工具(如画笔、滴管、海绵等)创作出独特的漂浮画作品。

3. 漂浮画创作: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或团队合作创作,发挥创意,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漂浮画的原理和技巧。

2. 漂浮画的创作过程。

3. 学生的创意发挥和团队合作。

教学难点1. 漂浮画的技巧掌握,尤其是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2. 学生的创意发挥,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团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等。

2. 学具:水彩、墨水、蜡笔、画笔、滴管、海绵、水盆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或教学视频介绍漂浮画的原理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创作漂浮画,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实践:学生进行个人或团队合作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1. 《漂浮的画》2. 课题:六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3. 教学目标:了解漂浮画的原理和技巧,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重点:漂浮画的原理、技巧和创作过程。

5. 教学难点:技巧掌握、创意发挥和团队合作。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发挥创意。

2. 团队作业: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大型漂浮画作品,要求分工明确,合作默契。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课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课件

其 他 内 容
范例欣赏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敦煌飞天
显微镜下
范例欣赏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石油滚滚
其 他 内 容
范例欣赏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梦里乾坤
制作方法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1.在水盆中滴入油漆。
翻江倒海
火山熔岩
学习要求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欣赏:雨花石的美丽,并和油漆吸附画作比较。
尝试: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纸晾干后,
设计制作一副图案画,或用它作肌理, 剪出人物或动物图形。
2.搅拌后用纸吸附成画。
3.干透后用刀或竹笔刮线或形。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学习提示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制作要点: 1.油漆色彩一般选用类似色。 2.滴入几滴油漆在水盆里,用小棍轻拌。 3.把铅画纸覆盖在水面上,轻轻掀起,图案即吸附在纸上。 4.晾干后压平,也可以用来剪图形。
课后拓展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课 题
第1课我栽种的植物
课 时
1教时
教学目标
①回忆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体会它带来的感受。
②运用不同绘画材料来表现经历和感受。
③完成一幅记忆画。
课前准备
蜡笔、图画纸、示范画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假以《拔虫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动讲述“那次”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注意故事要形象,讲述要真切。
2、版画作品精炼、独物,易于保存和收藏、传播,深受人们喜爱。
3、版画创作极为重视工具和材料的处理,不同板材、技法的处理,创作出的版画风格也各有不同。
4、版画的种类
(1)木刻版画(2)铜版画、石版画(3)纸版画
5、木版画
(1)木版画知识 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2.教学新授:
(1)打开书本,看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各种发明创造的启示来源。
(2)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其了解的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
(3)分组讨论未来人类所要解决的诸如交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把问题板放到讲台上供各小组交流。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
(5)各小组可提出异议、方案进行答辩。
2、用彩泥、黏土、各种彩纸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自己喜欢的蔬菜。
3、除用黏土制作外,其他材料要考虑色彩的搭配,让蔬菜看起来鲜艳醒目。
(四)课后拓展
1、运用其他材料(彩色皱纹纸、布、彩泥、小石子等)制作菜肴;
2、运用绘画、拼贴等方式表现蔬菜。
教后记:
【二次备课】
课 题
第四课《买菜》
课 时
1教时
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印花布
教材分析
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木版画制作的方法,本节课让学生学习木刻如何印到布上,了解另一种拓印技巧并掌握印花布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引导学生对中国民间工艺的兴趣。

(2)操作目标:用上节课学习的木版画底版来拓印花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拓印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拓印让学生感受印花布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同时通过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学习内容:
用木刻底版来拓印花布。

教学重点:
印花布制作方法,进一步熟悉木刻技巧。

教学难点:
花布的印染方法。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花布数块;与印花布相关的录像资料、图片资料、电教设备、演示用品。

学生:油画棒、颜料、排笔、画纸及手工制作用具。

教学思路:
1.组织教学(课前检查准备情况)
2.导人新课
欣赏印花布的美。

示范印染花布,了解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印花布是怎么印出来的吗?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些花布,所以前几天我特地去学了学,现在我就来试一试,看看自己学会了没有,同学们也要看仔细了,比一比谁最先发现里面的秘密。

(出示材料)示范做法。

提出简单要求。

师:我知道同学们也一定都想来试一试吧?
3.欣赏分析
(1)你知道墙上挂的是什么布吗?
(2)你能看出布上有什么图案吗?图案造型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人们把这些图案印到布上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1)印花布图案形象单纯简练,多用点、线、面组成,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


(2)印花布多运用寓意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讨论后,教师播放印花布的工艺制作录像资料,并引导学生根据工具材料及画面效果、快捷程度,找出适合的表现手法。

(1)简要回忆印花布的制作方法;
(2)教师制作印花布。

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
①先构思好图案内容,再用白油画棒用力均匀打磨;
②颜色要一次调足,避免深浅不同;
③刷颜色时笔触要方向一致。

4.探究方法
仿制小幅印花布一块。

提示:注意花纹的整体布局,要像是从大块布上剪下的一样。

可用一大块布剪成两份。

让学生观察布边的图案。

练习时学生可参考教室周围的花布图案,也可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图案,鼓励学生根据印花布的特点自己设计新的图案。

5.启发教学
欣赏传统蓝印花布所制成的用品:包括服装、围裙、门帘、被面、围嘴等实物或幻灯资料。

6.制作练习。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

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力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底板上。

(3)印刷。

铺上布或纸后用白蜡烛或油画棒均匀地打磨。

(4)上色。

涂色时,要一边涂,一边用软纸将涂在蜡上的颜色吸去。

让学生观察布边的图案。

练习时学生可参考教室周围的花布图案,也可参考师提供的资料图案,鼓励学生根据蓝印花布的特点自己设计新的图案。

7.评价小结
各组的印花布样互相展示,交流心得、评出最佳图案设计组及最佳制作设计组。

老师肯定他们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勇敢的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周围的同学,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