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1、要做作家,就必能整个人对时代起反应。
作家和学者不同。
学者也会写文章,作家有时候也从事学术研究。
但我们在这里只讨论作家。
因为,钻牛角尖的学者的作品,和通书没什么不同,难以看出个人心灵的活动。
他所寻求的只是事实,不掺入个人意见。
而作家却全然不同,他个人的情感、爱憎、意见、偏见都会从笔尖溜出。
归根到底,一个时代的文学,只是一群个人,各自对人生和时代发生反应。
《林语堂传》林太乙着2、我们的国运正处在多事之秋?无论国家和个人的生命,都会达到一种弥漫着初秋精神的时期,翠绿夹着黄褐,悲哀夹着欢乐,希望夹着追忆。
到了生命的这个时期,春日的纯真已成追忆,夏日的繁茂余音袅袅,我们瞻望生命,问题已不在于如何成长,而在于如何真诚度日,不在于拚命奋门,而在于享受仅余的宝贵光阴,不在于如何浪费体力,而在于如何保存实力,准备过冬。
自觉已到达某一境地,安下心来,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
也自觉有一些成就,比起往日的辉煌虽然显得微不足道,却值得珍惜,宛如一座失去夏日光彩的秋林,仍然保有耐寒的韧力。
《吾国与吾民》3、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生活的艺术》4、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生活的艺术》5、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根据个人对于宇宙之了解所生的对于人生之态度,是为哲学。
《林语堂传》林太乙着6、我喜欢春天,但是它太年轻;我喜欢夏天,可是它太骄傲。
所以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因为秋天树叶刚呈嫩黄,色调比较柔和,色彩比较丰富,又染有一丝的忧愁和不祥之兆。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作者: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简介:
林语堂代表作品之一,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部英文作品。
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讲解了《圣经》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共41个句子:
本页收录的《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句/摘抄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生活的艺术》语录可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名句的文案特色。
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生活的艺术》好词好句金句,欢迎分享。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林语堂,一位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大师。
林语堂曾说过,“生活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他在生活中追求平淡、简朴,却又不失优雅和品味。
他喜欢品茶、赏花、观景,享受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
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艺术,只有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妙。
林语堂的生活态度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同时也不受制于他人的意见。
他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世界,对待他人,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和谐与美好。
林语堂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追求奢华,不沉迷物质,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他喜欢旅行,喜欢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他的生活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层的美。
林语堂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生活的艺术,他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也一直激励着人们。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也可以学习林语堂,追求平淡、宁静、自由、和谐的生活,让生活成为一种艺术,让我们的生活也能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林语堂经典语录(15篇)

林语堂经典语录(15篇)林语堂经典语录11、目光放远一点,你就不伤心了。
2、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么样。
3、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
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金圣叹之生理学》4、没有谁对,也没有谁错。
仅有一件事是对的,那就是真理,那就是至道,可是却没有人了解至道为何物。
至道之为物也,无时不变,但又终归于原物而未曾有所改变。
——林语堂《京华烟云》5、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能够了——林语堂6、没有谁对,也没有谁错。
只有一件事是对的,那就是真理,那就是至道,但是却没有人了解至道为何物。
至道之为物也,无时不变,但又终归于原物而未曾有所改变。
7、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8、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9、浅谈林语堂与梁实秋的散文比较10、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
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
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
——林语堂《京华烟云》11、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
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
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
12、为了打得好,我对自己施加了很多压力。
这的确使我迷失了打球的目的。
当我第一次签约时,有那么多媒体和那么多粉丝,我觉得我必须打好每一场球,这样大家才会高兴。
这是我一直面对的挣扎,因为我仍然是一个人,仍然生活在我的肉体中,但是我必须真正了解,我不是为球迷打球,不是为家人打球,甚至不是为我自己打球。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
生活,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画家,用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在这幅画卷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一段精彩。
林语堂曾说过,“生活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
生活的本质。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和定律,而是充满了变化和惊喜的艺术之旅。
在这个旅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智慧驾驭生活的起伏,用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
生活的艺术在于如何在琐碎的日常中发现美好,如何在烦恼和挫折中保持乐观。
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感恩、每一次坚持,都是我们在生活的画卷上勾勒出的一笔笔精彩。
而这些精彩,恰恰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
生活的艺术也在于如何与他人相处。
我们需要学会包容、理解和尊重他人,才
能在人际关系中创造和谐与美好。
正如林语堂所言,“生活的艺术在于如何使自己快乐,也使他人快乐。
”只有在共同的快乐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生活的艺术还在于如何与自己相处。
我们需要学会自律、自爱和自省,
才能在内心深处找到平静和满足。
正如林语堂所说,“要活得快乐,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
”只有在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中,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生活的艺术,是一门永远无法学完的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和成长,才能在生活的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愿我们都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用心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艺术。
生活,就如同一幅画,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去创作,才能赋予它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林语堂在他的《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深刻地阐述了生活的美好和艺术的精髓,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许多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艺术,首先在于我们的态度。
林语堂说,“生活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一种生活。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我们需要用心去体味、去感悟。
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挑战,都要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出最美丽的画面。
其次,生活的艺术也在于我们的选择。
林语堂认为,生活就像一幅画,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色彩和线条。
在面对选择时,我们要懂得取舍,要懂得放下那些不重要的事物,去追求真正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东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画布上,绘制出最美丽的图景。
最后,生活的艺术也在于我们的品味。
林语堂认为,生活的艺术在于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品味。
无论是对于自然的美景、人文的风情,还是对于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我们都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和领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出最动人的乐章。
生活,就是一幅画,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去创作。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我们需要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生活的色彩和线条,要懂得取舍,要懂得放下那些不重要的事物,去追求真正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东西;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和领悟生活中的美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出最美丽的画面,绘制出最动人的图景。
生活的艺术,就在于我们的态度、选择和品味。
让我们用心去描绘,用心去创作,让生活成为一幅最美丽的画。
作家林语堂的作品语录精选

作家林语堂的作品语录精选林语堂对闽南话爱到极致。
尽管他普通话很好,英语更是水平高超,成为为数不多的大部分作品用英语写作的中国作家,但林语堂时刻忘不了的是乡音,是闽南话。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作家林语堂的作品语录精选,希望你喜欢。
作家林语堂的作品语录精选1)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 人约黄昏,偏偏不再少年路。
——林语堂《京华烟云》3) 说来稀奇,这个世界上精神的兴奋往往是伴随着体力的兴奋而发展的,而生命的观念,居于五千呎高度者与地面上又自不同。
——林语堂《吾国吾民》4) 一个幽默家常常为失败论者,乐于追述自己之失败与困难。
——林语堂《吾国吾民》5) 文学本生存于自然发生的境界中,却配备以经典的传统思想,“心的自由活动”之范围乃大受限制,这在孔夫子门槛里翻筋头,不问其本领如何高大,终不过是孔门界限里的翻筋头而已。
——林语堂《吾国吾民》6)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
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
人生亦复如此。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不完美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此理解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和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7) 中国的恋爱诗歌是吟咏些别恨离愁,无限凄凉,夕阳雨夜,空闺幽怨,秋扇见损,暮春花萎,烛泪风悲,残枝落叶,玉容憔悴,揽镜自伤。
——林语堂《吾国吾民》8) 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
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林语堂经典语录素材

林语堂经典语录1、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
——林语堂2、赏玩一样东西中,最紧要的是心境。
——林语堂3、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人生的大骗子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名、利、权。
——林语堂5、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6、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
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语堂7、诗歌为中国人的宗教。
——林语堂8、智慧的价值,就是教人笑自己——林语堂9、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
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向,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
——林语堂《苏东坡传》10、苏东坡若回到民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
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
——林语堂《苏东坡传》11、中国人有一种轻视少年热情的根性,也轻视改革社会的新企图。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12、文明可以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永远不能扼杀爱情。
——林语堂13、你只要说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会没有与你同感的人。
——林语堂14、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
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林语堂15、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花朵美丽是因为色彩,服饰美丽是因为有人穿。
大千世界,没有内涵的事务不可能美丽。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
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
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关照出人生本来面目。
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
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5、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旨趣。
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6、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
读书并不是要“改进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7、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8、你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9、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精神和气氛。
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来。
这是一切中国文人所共持刀态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0、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1、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
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
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
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2、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3、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
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4、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
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5、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6、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7、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
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
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8、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9、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0、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
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
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1、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
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2、一切都觉得合意,他有合意的身材,合意的脸,合意的发饰,合意的声音,以及合意的一言一笑。
这种作家并不是一个青年需要他的教师指点的,这作家只是合他的意,合他的风格、动作、见解,以及思想,一切都合。
于是这个读者便进而聚精会神在这作家所写的每一行每一字上。
又因为有一种意神的回合,所以他能吸收一切,自然消化一切。
那作家在他身上有了一种魔力,他也高兴处在魔力中,渐渐地他的声音笑貌,一言一动,都成了那读者自己的,这样他便真正倾心于他的这文字爱人,而从这些书中寻找着精神的养料。
过了几年,那魔力消退了,他对于这个爱人有点感到厌倦,又去寻找新的文字爱人。
到他有过了三四个爱人,把他们完全吞化了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3、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
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
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4、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
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5、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6、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7、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是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
人们往往耗费许多时间去读新闻纸,我以为这不能算是读书。
因为一般的新闻纸读者,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要从而得知一些毫无回味价值的事实经过罢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8、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9、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配合起来。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0、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1、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
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
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2、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
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3、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4、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5、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6、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
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
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7、所以人类是一种好奇的、梦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动物。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8、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我们都相信人总是要死的,我认为这种感觉是好的。
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种诗意。
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志,去想办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它使我们心中感到平静。
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9、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
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0、现代的人们对人生过于严肃而充满着烦扰和纠纷。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1、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遗忘的,一切都会解决的。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2、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3、在古代与现代作家中,一个人必须要找到一个其神意与自己的神意相会合的作家。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的好处。
一个人必须要毫无依赖的独自去搜寻他的大作家。
究竟谁是所爱好的作家,这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也许连那本人自己也无法回答。
这正如一见倾心的情形一样……——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4、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
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
”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
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5、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
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6、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
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7、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