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四川达州嫁女儿的风俗

四川达州嫁女儿的风俗

四川达州嫁女儿的风俗
在达州,嫁女儿的风俗是一个相当悠久的传统。

就在今天,嫁女
儿仍然在一些穷乡僻壤以及部分社区中被持之以恒地守护着。

达州嫁
女儿的风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选择新郎、礼节、祭典、礼金礼物。

第一,从新郎的选择上来讲,家长们看重的不仅仅是对象的社会
地位,更看重他的教育、性格、能力以及财力状况。

一般来说,新郎
需要有稳定的工作和一定的财力条件,以保障未来夫妻双方的生活。

第二,礼节也是达州嫁女儿风俗中的重要部分。

新郎家将要带来
大量的送礼,这些送礼包括礼布、玉器、珠宝、票据等等。

新郎的亲
属将会去新娘家准备送礼,宴请新娘的家人,并且会和新娘的家人委
婉地谈及新娘去新郎家的事宜。

第三,当新郎家的亲属和新娘的家人都谈妥了婚事后,家里就会
举行祭典,以此庆祝新郎和新娘的幸福。

祭典中有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包括打鼓、跳舞、唱歌等。

最后,新娘家要给新郎家一定金额的礼金礼物,以此表示祝贺新
郎新娘的婚礼,这是新郎家所重视的。

根据新郎家的财力及家庭状况,新娘家会准备不同的礼物,一般是金饰或银饰,以此表示家里往后一
家人的和睦。

达州嫁女儿的风俗是一个悠久而又能传承代代相传的传统,它反
映出民间朴素而热情的文化。

正是这样真诚而淳厚的民族文化,使得
达州嫁女儿风俗能够在日益变化的社会中流传甚久。

四川达州特色民俗盘点

四川达州特色民俗盘点

四川达州特色民俗盘点石桥烧火龙火龙,是指产生在川东北部达县石桥古镇一带的民间纸扎工艺;烧火龙,就是正月间晚上用烟花烧“龙”和耍龙的人。

石桥烧火龙活动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在石桥古镇代代传承,并先后流传于达县、通川、渠县、营山、平昌等地。

石桥烧火龙由扎龙、请水、烧火龙、清宅、罢龙五项组成。

石桥河是著名的旱码头,古石桥人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至正月十一到十五(元宵节)连续五夜,全镇老少烧火龙。

元九登高有关达州元九登高节习俗的由来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是为纪念元稹。

据史籍记载:元稹在通州任司马期间,政绩卓著,为官清廉,深得通州民众拥戴。

元和十三年,他离开通州赴新任时,民众依恋,如失亲人,纷纷为他送行。

当他坐的船顺州河而下,被山脉挡住的时候,民众又纷纷登上翠屏山、凤凰山顶,站在最高处,向他挥手道别。

元稹在家排行第九,呼元九,他又恰逢元月初九离开通州,为了纪念他,“元九登高”就成了达州的一个传统节日,沿袭至今。

另一种说法是为纪念玉皇大帝。

古时达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该日,达州人便上山烧香,为玉皇过生。

每年正月初九,达州数十万人倾巢出动,登高踏青,嬉戏山间,日暮尽兴而归。

2006年,“元九登高节”被定为“市节”,2008年列为“四川十大名节”;2009年,列为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巴山背二歌巴山背二歌随着巴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的产生而产生。

达州境内秦汉时就有一条经罗文、王家、长坝、丝罗、黄钟、竹峪,上通长安、下达成都的古道。

古老的賨人在这条道上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背运货物,在劳动中创造了“巴山背二歌”,并自发传承至今。

其表现形态大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合或众人齐唱。

其旋律清新流畅,唱腔高亢明亮,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

安仁板凳龙安仁板凳龙是指产生于达县安仁乡,流传于周边达县麻柳、檀木、花红乡、东兴、大滩等20余个乡镇,以板凳为道具的一种民间舞蹈,是“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引入的,由乡民世代相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达州文化:探索四川中心城市的丰富历史和传统文化

达州文化:探索四川中心城市的丰富历史和传统文化

达州文化:探索四川中心城市的丰富历史和传统文化达州,四川中部的一个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作为四川的中心城市之一,这里有着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感受。

在2023年,达州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达州历史悠久,早在古时候就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在唐朝时期,达州已经成为了一个繁荣的都市,当时有“华夏之中,汉中之第一州”的美誉。

在明清时期,达州继续保持着其商业中心的地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曾经历过多次战争和起义。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达州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历史人物,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

达州的文化多元,涵盖了多方面的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

这里是川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包括了多个地方文化的元素,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交融的地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它的文化遗产,达州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许多古建筑、画像石、碑刻等,尤以梁启超先生的故居、冯雪峰故居、辜思光故居和乐山大佛、蜀南竹海、彭州金丝猴避难所等文化景点最为着名。

此外,达州的民间文化也是一大特色。

达州的民俗文化十分丰富,节日、婚礼、葬礼、宗教等各个方面均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表现。

达州的音乐、歌舞、织锦等手工艺品也是备受瞩目的文化资源。

尤以达州的独有之处在于它的民间武术表演,目前已经变成了一项体育运动,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爱好者。

综合上述,达州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十分丰富,让人们感受到了四川中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精髓。

达州不仅是四川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旅游胜地。

在2023年的达州,我们期望达州能够进一步发展其文化遗产,在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感悟和接受达州的文化魅力,让达州的文化遗产保持其历史的传承和延续,成为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

四川东部达州地区婚俗仪礼趣谈

四川东部达州地区婚俗仪礼趣谈

四川东部达州地区婚俗仪礼趣谈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所谓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

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太暤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可见在上古神话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婚俗文化。

俗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每个地方因为当地居民的不同生活习惯和信仰而形成了不同的风俗,结婚仪礼更是如此。

达州地区的婚嫁习俗,既有中国传统婚俗的共性,又有巴蜀地域文化影响形成的独特风貌。

中国传统婚俗,如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在达州地区同样风行,而“烧火篓”则是川东达州地区特有的奇异婚俗。

50年代至90年代,男女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女孩子从14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今后出嫁的嫁装,绣花,绣枕头、扎鞋底,做布鞋,父母开始给女儿今后出嫁做家具。

男女双方到17、18岁就开始谈婚论嫁了,由媒婆说媒,约定时间、地点,男女双方及双方父母见面,也叫看人。

男女双方及父母都无意见后,再另寻吉日,由媒人带着女方及女方母亲和婶娘,到男方家里做客,看看男方家庭条件,若无意见,就称为定婚。

定婚后,男方就要赠送定婚礼物,给女方比如衣物,戒指之内的物品,然后由媒人带着男方到女方家里做客,让女方亲友认识,以证明某男某女已订婚。

同时女方也要把自己的定情物赠送给男方,比如自己绣的枕套之内的物品。

订婚后每逢过年、过节,男女双方家庭的红白喜事,来来往往要向互走动,进一步勾通感情。

结婚年龄后,由男方托媒人择吉日到女方家里,向女方长辈提取生辰八字,交由男方叫做催根。

然后由男方找八字先生合八字,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由八字先生择结婚吉日,用红纸写下叫做开期单。

达州城市人文特色

达州城市人文特色

达州城市人文特色达州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北部,素有“川东明珠”之称。

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拥有独特的城市人文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传统艺术和特色美食三个方面,介绍达州城市的人文魅力。

一、历史文化达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首先,达州曾是巴蜀古道的要冲之地,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道遗址和古战场。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鹤楼,它是巴蜀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黄鹤楼建于明代,是一座典型的川西建筑,被誉为“岷山十景”之一。

其次,达州还是中国古代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之地。

在红军长征中,达州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驻地,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和纪念碑。

位于达州市区的红军广场上,高耸的红军纪念碑庄严肃穆,向人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伟大精神。

二、传统艺术达州是川陕甘黔边区的中心城市,这里的传统艺术独具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川剧和藏戏。

川剧是四川的传统戏曲剧种,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达州有许多川剧团体,他们经常在市区的剧场上演精彩的川剧剧目,为人们带来了许多艺术享受。

此外,达州还是藏族人聚居的地区,藏戏是当地藏族人民的传统表演形式。

达州的藏戏以其奇特的服饰、舞蹈和音乐风格而闻名。

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藏戏表演,感受到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

三、特色美食达州的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让人回味无穷。

首先,达州牛肉面是当地最著名的美食之一。

这道面条是用高级牛肉熬制的鲜美汤底,再加上独特的调料和细面条,口感醇香,十分抚喉。

其次,达州豆腐脑也是一道经典美食。

达州豆腐脑以其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豆香,吸引了无数食客。

不仅当地人喜爱,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此外,还有丰富多样的川菜和湘菜可以品味。

达州位于四川和湖南交界处,这里的餐饮文化融合了两个地方的特色菜肴,为游客提供了一场美食的盛宴。

总结:达州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和特色美食,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浓厚的人文特色。

这里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传统艺术和特色美食更是让人们深入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达州文化

达州文化

我看到的达州文化达州,位于川、陕、鄂、渝的结合部,乃中国西南部重镇,我的家乡。

在这里,拥有着不同地方的众多的文化,达州人民将这些文化根据实际生活等因素创造出自己所独有的文化这竟也让我不得不惊讶起来。

1、划旱船正如自身亲眼所见,达州水源丰富。

可是江河水流却过于湍急,小河小溪水位较低,根本不适宜划龙舟,因此每逢春节便以划旱船替代龙舟.我所见过的旱船是用彩纸和竹篾相扎结成,船中部扎一彩亭,船系在一个俊俏的舞女或一个年龄较大的老妇腰间,船前一个船公做撑船动作,伴随着达州唱腔将金色纸与竹棍做的金钱棍的两端交替敲击.旱船一路行游,一人领唱,众人齐唱和,慢慢悠悠的行走在城镇间,无事的路人见到了也要伴随着唱调,吼上几句。

2、巴山背二歌巴山背二歌,在我儿时回故乡时还能听到几句。

走在乡间的山路上,听到这嗓音嘹亮的山歌回声,整个人都充满了精气神,也有了赶路的劲头。

改革开放前,交通不便,自家产品、内地产品要通过人力背出乡间、县城、关外,换回商品。

背力人经常以三五十人,甚至上百人结队上路背运,但是在乡间小路上,最主要的仍是以一两人背着竹篓在山路上行走。

背力人为了消除自身的疲劳,或使自己掉队的同伴找到自己,放声大唱自创的山歌。

那歌声堪比竹林间清脆的鸟叫声。

4、元九登高节达州元九登高节这一传统已沿袭千年,是达州市自身所独有的节日。

每到每年的正月初九,数十万人倾城出游。

这一壮观景象在全国也属罕见。

相传公元815年,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世称元九)贬谪通州(今达州)任司马,初到任时,通州“人稀地僻、蛇虫当道”,元稹励精图治,清正廉洁,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

公元818年元稹调任河南,民众便于正月初九元稹离任当天,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凤凰山,万民送别,依依不舍。

达州从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传统习俗。

每年元月初九这一天,达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幼竞往城外登山,登高远望,纪念这位好官,而且风雨无阻,不达山顶绝不罢休,一直延续今日。

达州渠县民俗文化

达州渠县民俗文化
1、纳彩,就是男女双方互 赠礼物。在以前,礼物多 由媒人传递,礼物简单, 男方送去一把木梳、两节 头绳、几尺鞋布;女方回 敬一双手工百蜡底布鞋, 一方手帕即可。 2、取庚,就是向女方征取 生庚八字。 3、请期,即是请人测定良 辰吉日后,将结婚日期告 知女方,亦称《期简文》, 如女方同意,便以《知简 文》回告。
三汇彩亭
渠县三汇彩亭会是每年农历3月16—18日在街道或广场进 行表演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其艺术表演形式,造型 巧妙奇特、堪称中华一绝。形成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 至民国年间。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看彩 亭为主要内容,连续三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赛似过 年。
婚前礼仪:男女相亲后, 就要先后进行纳彩、取庚、 请期等程序。
渠县人民长期以稀饭度日,以前全国人民的生活 都不富裕,大多数人都是吃稀饭,而渠县落了个 “稀饭县”之名。,一些人在一起开玩笑说,渠 县人民怎么不顿顿吃稀饭,县长的名字就没对头 嘛,叫个“王希(稀)发(饭)。上个世纪六七 十年代,渠县的县长就是叫王希发。“希”谐音 “稀”,然后把“发”儿话后,大家经常呼王县 长之名为“王稀饭(儿)”,特别是“文革”期 间,造反派都这样称仪
小孩过生日,一般是母亲煮三个鸡蛋
给孩子吃
到了小孩周岁、五岁、十岁时,过生
日就显得隆重些,小孩穿戴新衣帽 礼物,增长了家庭的和乐气氛。 至亲好友,还会送亲朋好友寿碗
中青年生日时,家人及夫妻间也互赠
家人要为老人举行大庆,办家宴招待
丧葬习俗
1.停尸仪式:死者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
清代文庙的建筑开始于距今三百
一十六年前,前后历经康熙、雍 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 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文庙位于城区和平街西隅。文庙

达州介绍-达州简介PPT(经典版)

达州介绍-达州简介PPT(经典版)
美食文化44手撕鸭徐鸭子手撕鸭是四川宣汉汉族名菜之一采用大巴山深处百里峡土家族人放养的土鸭子经徐代建继承传统工艺通过多年反复实践创研出来的具有独特风味的佳肴食品
达州城市介绍
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干烧岩鲤
干烧岩鲤是四川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 系。用四川特产岩鲤和猪肉炸、烧制而成。为 川味宴席菜中的珍品。成菜色泽金黄带红光亮, 鱼肉紧密细嫩,味道鲜香微辣。
谢谢大家
賨人谷风景区
地处达州市渠县城东26千米,以奇山、秀水、 幽洞、丽峡、飞瀑、湖泊、涌泉、怪石、古栈、 茂林著称,被誉为川东“小九寨”、国家AAAA 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 景区内景观众多,汇洞景、石景、崖景、瀑景、 气景、生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并且有些景物 独具特色。
3、旅游景点
观音山森林公园
1、历史渊源
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 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 县治所,历为州、郡、府、 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 称通州,宋、元、明、清为 达州,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 成立地级达州市。 清设达县。因此地联络金房, 翼带汉沔,西出渠阆,东下 夔巫,地居四达之路,故名。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巴山大峡谷
前身为四川百里峡,位于宣汉县境内,是国家 AA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由百里峡、江口湖两 部分组成,总面积为105平方千米; 其中百里峡景区范围65平方千米,海拔452米 至2148米,峡长140千米。这里有百兽聚会、 仙女岩、观音洞、南天门、二龙飞瀑、老黄山、 犀牛望月、一线天、盘龙洞、雄鸡鸣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 州 歌 曲
宣汉元宵夜“烧火龙”

中国龙年元宵夜,四川省宣汉县200多人 组成的火龙队伍在该县县城进行传统民 俗“烧火龙”表演,以帮助当地民众祈 福新年有新气象。“烧火龙”这项拥有 300多年历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已 经成为当地元宵固定的民俗活动。
宣汉早酒:醉是巴人故里美



宣汉,是巴人故里,红军之乡。悠久的历史,积淀下丰实厚重的 人文。在这里,每一种乡风民俗都那么醉人,而宣汉早酒更是世代传 承、香飘久远,如今,已成为这片土地一张亮堂的标签。可以这样说: “到宣汉不喝早酒,就不算到过宣汉”。 没有谁去考究宣汉早酒是否起源于乡间喜事,也没有谁在意喝早 酒何时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无酒不成席,“宣汉早酒”真正 体现了宣汉人的热情与豪爽。 每天早上,在县城东门、西门、上城壕、下城壕、南街、新街、 解放街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三朋四友围成一桌,或开怀畅饮,或浅 饮小酌,场面热闹,蔚为壮观。 其实,宣汉早酒今天的兴旺,与下酒菜的丰盛是密不可分的。与其 他地方不同,这里的早餐实在是丰富多彩:麻辣鲜香的凉拌麻辣鸡块, 香脆可口的五香豆干、五香牛肉干,焦黄透亮的炒胡豆、锅巴土豆, 唇齿留香的手撕鸭、手撕牛肉,还有品种五花八门的麻花、蒸蛋、面 条、包面、饺子、包子等,选择多多。更有那独具宣汉特色的羊肉格 格、肥肠格格、牛肉格格等,小巧美观的小蒸笼码得高高的,有咝咝 水气轻轻滴落,浓浓香气萦萦缭绕,令人垂涎三尺。喝上一口早酒, 品尝一下美食,给人一种如入人间仙境的感觉……
武术与狮子舞


武术:石桥的武术历史悠久,它包括刀、 枪、箭、戟、散打、拳击等多种武艺,颇 受青少年的喜爱,现石桥巴山精武馆学员 济济. 狮舞:狮子系兽中之王,石桥人把狮舞列 为各种喜庆活动的重要内容.狮舞一般为 金毛狮,表演大多是舐抖、搔毛、打蹁等 动作,阵分为文阵三十六、武阵七十二、 文阵平地起舞,武阵高台子表演,同时配 有锣鼓助阵,颇受欢迎.
达 州 武 术
达州狮子舞
民 俗 婚 礼
婚前礼仪:男女相亲后,就要先后进行纳彩、 取庚、请期等程序。 1. 请期,即是请人测定良辰吉日后,将结婚日 期告知女方,亦称《期简文》。如“文定厥祥, 造舟为梁,佳期查就,预报华堂。乾命××× 兹定于农历×年×月×日结缘”。女方收到期 书文后,如表同意,便以《知简文》回告,如 “已闻雅见,喜此相逢,敬呈草字,凡事仰 从。” 2. 嫁娶礼仪:现代通称礼仪。女方主要有“坐 歌堂”(又称哭嫁)、接路、接柬、接礼、开盒、 出亲等程序;男方主要有接亲、拜堂、闹房、 谢媒、回门等程序。
达州城市鸟瞰图
达州人的风俗文化习惯
• 划旱船 • 凿石工号子 • 歌曲与气功 • 武术与狮子舞 •民 俗 婚 礼 • 特色小吃 •登高节 •宣汉元宵夜“烧火龙” •宣汉早酒
划旱船与凿石工的号子


因石桥没有河流,每逢春节便以划 旱船替代龙舟.旱船用彩纸和竹篾相 扎结成,船中部扎一彩亭,船系在一个 俊俏的舞女腰间,船前一个船公做撑 船动作,伴随着唱腔将金钱棍的两端 交替敲击.旱船一路行游,一人领唱, 众人齐唱和. 石工号子:是广大工匠在长期的开 山打石过程中,为了齐心协力,共同参 与,独创的开山打石。



歌曲与气功


巴山背儿歌:解放前,交通不便,内地 产品要通过人力背出关外,换回商品,经 常以三五十人,甚至上百人结队上路背 运,背力人为消除疲劳,自创的以山歌为 主要形式的歌谣. 气功:石桥独创的"法门气功"源于清 雍正年间,主要是健身祛病.继世传人郑 宗周,依据中医理论结合气功的独特治 疗方法颇有影响.目前,石桥武术协会的 四代传人正在将此功发扬光大.
特才产小吃
酸 辣 粉




其他地区的特产





达县:石梯粉蒸鲢鱼 宣汉:素烧阳鱼 大竹:油酥竹鼬 渠县:稀饭 通川:酸菜鱼 万源:魔芋
我们的家

在达州,我们生活了快二十年, 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人的行为习 惯,这里人说话方式,在我们的脑 海里印象深刻。这里的人热情洋溢, 活泼好动。达州,一个人杰地灵, 风景优美的地方,欢迎您的到来!
哭词。这是农村 姑娘出嫁前的开口歌,一般要哭三天三夜,多者 七天乃至七七四十九天。出嫁的姑娘叫新娘,由 姊妹或亲友(总之要清白的处女)把她牵出来坐在 桌子上方中央,用手巾蒙脸,开唱(哭)请拜。在 北方的山区,多是新娘盘脚坐在闺房的床铺上, 由数位姑娘先后上床陪哭。 4. 取庚,就是向女方征取生庚八字。 5. 纳彩,就是男女双方互赠礼物。在以前,礼 物多由媒人传递,礼物简单,如男方只送去一把 木梳、两节头绳、几尺鞋布;女方回敬一双手工 百蜡底布鞋、一方手帕即可。现在,随着时代的 进化、经济的发展,互赠的礼物也发生了变化。
达州,这个美丽多情的地方

达州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是1999年经国 务院批准,由原达川地区更名建立。位于四川 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 农业大市、工业重镇,有“川东明珠”、“中 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美誉。还有着大面 积园林,被评为“四川省园林城市”、“四川 省环保模范城”。目前,达州正在积极争创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文明 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四川省森林 城市。达州市总面积16591平方千米,辖1个市 辖区、5个县,1个县级市。“十二五”期间, 达州市将成为四川培育十一个特大城市之一。
登高节


登高节是四川省达州市所独有的一个节日。登高节最先是纪念著名诗人 元稹的,久而久之演变成为达州人民的地方节日。 登高主要是登凤凰山 为主,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元稹纪念馆在这座山上。近几年来,登高的地 点不再受拘束,但是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 历史: 达州元九登高节这一传统已沿袭千年,每年正月初九,数十万人倾 城出游,这一壮观景象在全国也属罕见。相传公元815年,元稹(779年 -831年,唐代诗人,世称元九)贬谪通州(今达州)任司马,初到任时, 通州:“人稀地僻、蛇虫当道”,元稹励精图治,清正廉洁,政绩斐然, 为当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公元818年元稹调任河南,民众便于正月初九 元稹离任当天,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凤凰山,万民送别,依 依不舍。达州从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传统习俗。每年元月初九这一 天,达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幼竞往城外登山,登高远望,纪念这位好官, 而且风雨无阻,不达山顶绝不罢休,一直延续今日。人们借此登高眺远, 祭天祈福,期待一扫去岁颓势,迎来新年万事畅达。当代达州籍著名诗 人梁上泉有这样的诗句:达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 怀元九,诗魂常伴凤凰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