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A6.3 过程审核介绍
VDA6.3_过程审查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质量标准(VDA 6)
目的:1.开发以过程为导向的审核方法 2.作为产品生命周期的汽车标准
过程评审是实现过程监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VDA6.3过程审核
P1:潜力分析(新增内容) P2:项目管理(新增内容) P3:产品和过程开发的规划 P4:产品和过程开发的实现 P5:供应商管理 P6:过程分析/ 生产 P7:客户支持,客户满意度,服务 插图2:过程要素同产品生命周期之间的相互关联
KO (Communication CO) – 联络沟通 文件化、建立/保存记录(如:质量、问题)
RI (Risk-Oriented RI) --风险识别和导向 测量目标、监测过程有效性、数据分析、持续改进
VDA6.3过程审核
P3:产品和过程开发的策划:
提问概述 P3 产品和过程开发的策划
潜力
物流和
有形产品的过程
项目管理(P2)
EPM
产品和过程开发的策划(P3)
EPP
产品和过程开发的实现(P4)
EPR
供方管理(P5)
ELM
过程分析/生产(P6)
EPG
顾客支持/顾客满意/服务(P7)
Ek
定量评分定级方法:
VDA6.3过程审核
定级 A B C
符合率EG [%] EG >= 90
80 <= EG < 90 EG < 80
KPI? Effective & Efficiency
VDA6.3过程审核
VDA6.3过程审核
VDA6.3过程审核
过程导向式的审核—风险分析方法
Resources ? Equipments?
Input
VDA6.3过程审核标准简介

培训、知识、技能、权限
过程输入是什么? 要求、信息、材料
过程输出应该是什么? 产品、记录
P6.1 I PS1 O
输 过程步骤
入
PS2
输 出
I PS3 O P6.6
P6.2
过程如何控制?
工作内容(过程受控?)
操作指导、程序、方法
P6.5
过程落实的效果如何?
有效等级
(设备/产能/质量…)
绩效指标
过程审核目的和作用:
超过14个提问
1个提问
有条件批准
最多14个提问
无
批准的供方
最多7个提问
无
文件链接:潜力分析报告样张
过程审核评价--打分原则(单个提问)
评分
产品风险
过程风险
与质量管理体系 的相关性
10
•满产足品技没术有要任求何缺陷,•程规满的范足技涵术盖要产求品/技和术过
•记录显示在生产实践中落实了质 量管理体系
•达到了目标要求
对符合要求程度的评定 完全符合 绝大部分符合,只有微小的偏差* 部分符合,有较大的偏差 小部分符合,有严重的偏差 完全不符合
总符合率EG(%) 90至100
80至小於90 小於80
对过程的评定 具备质量能力 有条件具备质量能力
不具备质量能力
*) 所谓“绝大部 分”,指的是所有 相关的要求在超过 大约四分之三的实 际应用情况中都被 证明得到了有效的 落实,并且不存在 任何特定的风险。
1. 过程审核目的 - 使用评分及评级标准,评估产品实现过程风险; - 为绩效目标提供量化指标; - 针对高风险项目加以管控; - 提高技术、质量及效率。
2. 过程审核的作用 - 采用评分及评级,监控目标实现; - 通过测量和比较发现改进潜力; - 实现持续改进,迈向精益生产及零缺陷; - 提高绩效和减少浪费。
VDA6.3过程审核

5 審核準備
– 對于外部過程審核,在多數情況下出于競爭原因不 能拿到準備審核所需要的全部資料。因此,必須利 用所提供的資料進行準備工作。
– 審核員/審核小組在策劃審核流程時還必須考慮 “在審核現場進一步提供其他資料”這一步驟。
– 根據現有的過程文件資料進行過程描述:
作業指導書及檢驗指導書 過程指導文件 生產工藝文件及檢驗計劃
X.PS
分過程(如:沖壓及卷邊) 過程接口
要審核的過程
EPG=各道工序的平均值 L=供方
EK=售後服務/用戶滿意 WE=進貨入口
圖4:确定過程範圍,劃分過程為工序,過程接口
EZ
平行過程
主過程
接口觀察
EPG
1.PS 2.PS 3.PS X.PS 平行過程(如:确定要求)
主過程人員配置
1.PS 2.PS 3.PS 接口
– 同時要考慮到:
停產(中午休息等) 換班。
– 在現場可能需要更改審核計劃。
5 審核準備
– 在商定審核工作的一些“組織事宜”後結束 過程審核的準備工作。組織事宜指的是,例 如:
會議室 投影儀及其他設備 在現場準備好資料等
– 為此制訂一個專用的檢查表可能會有幫助。
6 實施審核
6.1 首次會議
– 審核開始前召開首次會議。根據不同情況确 定首次會議的時間和內容。
– 不同情況包括:
外部審核 內部審核 針對事件進行的審核 按計劃進行的審核
6 實施審核
– 在首次會議上首先要介紹參加人員,若是外部審核 有時還要介紹一下企業/組織單位。
– 再次介紹審核的目的及原因,以便讓所有參加人員 都得到相同的信息,更好地進入角色。
過程審核準備工作結束
5 審核準備
VDA 6.3过程审核

员工能力的评定是否是最新状态?(周期对其素质能力进行认可)
安全注意事项是否被员工了解?意外事故时的处置方法是否向操作者 讲明?
由目视来判断外观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操作者是否了解自己填写的记录的填写/存档要求?(查现场记录)
是否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考虑要点,如:
6.1.4 根据生产班次计划配置人员?规定了岗位相关职责(包括设备、环境 、过程监控的责任)?
上海有限公司(内部审核组)
序号
审核项目/内容
要素六:生产 适用于每一生产过程 分要素6.1人员/素质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 / 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考虑 要点,如:
作业指导书中是否有自检的规定,员工是否遵守?(报警记录与相应 的翻检记录)
6.1.1 每班生产前过程认可的职责是否确定?(设备点检/首件检验/末件检 验)
低病假率(出勤率在奖励中是否有一定比率) 对质量改进的贡献(对质量改进有显著奉献并取得一定的财务收益 时,该员工是否给予适当奖励和表彰)
自我评定(是否定期评定员工的工作态度、效率、有效性,自我评定 是其中的基础部分)
过程审核清单
审核结果记录
评分
1of1
是否按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了维护?
是否准备关键设备备件,能随时得到?
是否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考虑要点, 如:
过程上岗指导/培训/资格的证明(是否熟悉加工步骤以及过程中的检验 要求?)
6.1.3 过程操作的员工上岗前是否经考评并合格?
谁执行不合格品的提出与隔离?
每班当班人员发现不合格品的处置流程如何?
每班是否有有权终止生产的人员(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 / 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考虑 要点,如:
VDA6.3过程审核标准简介

VDA6.3过程审核标准简介目录➢Ⅰ. VDA6.3概述➢Ⅱ. VDA6.3 Audit Process➢Ⅲ.审核员资质➢Ⅳ.评分定级➢Ⅴ. VDA 6.3—2016 过程审核条款➢Ⅵ.VDA 6.3审核前后工作1.1 VDA6.3是什么?VDA6.3是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制定的德国汽车工业质量标准的第三部分,即过程审核,简称VDA6.3。
过程审核是针对质量能力进行的评定,使过程能达到受控和有能力,能在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下稳定受控。
1.2 德国汽车工业质量标准-VDA6 系列:VDA6.3-2016 自2018年7月1日开始必须执行新版。
1.3 VDA6.3与其他要求的关联1.4 审核的定义和基础DIN EN ISO 19011定义审核为---为获得客观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的基础:⚫审核总是随机抽样检查;⚫审核员必须总是抽取适当的样本;⚫内部审核应由独立且具备足够资质的员工负责展开;⚫外部审核应由顾客/顾客的代表和/或认证机构负责展开;⚫审核员必须具备独立性,并且具有全面的资质;⚫审核员应将审核发现与检查表中的要求进行相互匹配,并且开展综合的评定;1.过程审核目的✓使用评分及评级标准,评估产品实现过程风险;✓为绩效目标提供量化指标;✓针对高风险项目加以管控;✓提高技术、质量及效率。
2. 过程审核的作用✓采用评分及评级,监控目标实现;✓通过测量和比较发现改进潜力;✓实现持续改进,迈向精益生产及零缺陷;✓提高绩效和减少浪费1.6 体系/过程/产品审核之间的关系:1.5 过程审核目的和作用:2.2 过程审核的应用领域顾客组织VDA6.3VDA MLA 定义和设计产品/过程供应商预选:潜在供应商分析产品/过程开发的实现顾客服务(售后)批量生产发包定点SOP报价过程(合同评审)定义和设计产品/过程供应商预选:潜在供应商分析产品/过程开发的实现批量生产顾客服务(售后)P1P2/P3P2 –P4P5 –P7P5 –P7X1X2X3X4X5概念阶段持续量产图:可能使用过程要素1.7 审核的时机---产品生命周期Ⅰ.VDA 6.3概述1.8 VDA6.3 变化点和过程要素简介6 18 36 8 14NEU*POT T&T SW新提问*提问与潜在供方分析相关的提问与零件的运输处置有关的提问与软件相关的提问VDA6.3:2016版在条款和要求上作了精简和调整。
过程审核VDA6_3

2 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之间的关系
● 比较:
审核方式 体系审核 过程审核 产品审核
审核对象 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诞生过程/批量生产 服務誕生過程/服务的实施 产品或服务
目的
对基本要求的完整性及 有效性进行评定
对产品/产品组及其过 程的质量能力进行评定
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 评定
2 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之间的关系
● 审核提问表 ● 审核计划 ●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检验指导书(与内部/外部审核有关) ● VDA的规定(例如:VDA6.1/VDA6.2的规定) ● 法律和合同的规定 ● 顾客的要求 ● 重要的产品特性 ● 重要的过程参数 ● 质量历史
3 关于过程审核的规定
● 3.4.2 审核人员的职业经验(过程经验)
3 关于过程审核的规定
●这有助于限制缺陷起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计划外过程审核的起因可能是,例如:
产品质量下降 顾客索赔及抱怨 生产流程更改 过程不稳定 强制降低成本 内部部门的愿望
3 关于过程审核的规定
● 3.3 应用范围
● 在内部和外部可以在整个质量控制环的下列部门运用过程审核方法: ● 营销 ● 开发 ● 采购(产品/服务) ● 生产/服务的实施 ● 销售/运行 ● 售后服务/服务 ● 回收。
● 审核开始前召开首次会议。根据不同情况确定首次会议的时间和内容。 ● 不同情况包括:
● 外部审核 ● 内部审核 ● 针对事件进行的审核 ● 按计划进行的审核
6 实施审核
● 在首次会议上首先要介绍参加人员,若是外部审核有时还要介绍一下企 业/组织单位。
● 再次介绍审核的目的及原因,以便让所有参加人员都得到相同的信息, 更好地进入角色。
过程审核VDA6.3培训

根据审核目的和资源限制,确定审核 的深度和广度,以确保审核的有效性 和效率。
实施审核
01
02
03
收集信息
通过各种方法收集与审核 对象相关的信息,如记录、 访谈、观察等。
分析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识别出潜在的问题、风险 和改进点。
记录审核结果
将分析结果记录下来,以 便后续的审核结果分析和 改进。
详细描述
VDA6.3过程审核是一种系统化的评估方法,通过对产品开发、生产和维护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进行审查,评估产 品和过程的符合性和成熟度。它旨在发现潜在的问题、缺陷和风险,并提供改进建议,以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 期内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VDA6.3过程审核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VDA6.3过程审核的目的是识别和解决产品和过程的问题,提高产品和过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降低 生产成本和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和准确性。
03 VDA6.3过程审核的实践 方法
制定审核计划
明确审核目的和范围
制定审核日程和流程
在制定审核计划时,需要明确审核的 目的和范围,以便确定审核的具体内 容和方法。
根据审核目的、范围、时间和资源, 制定详细的审核日程和流程,以确保 审核的有序进行。
确定审核时间和资源
根据审核目的和范围,合理安排审核 时间和资源,包括审核人员、审核工 具和审核场所等。
案例三:化工企业的过程审核实践
总结词
安全优先、预防为主
VS
详细描述
在化工企业的过程审核实践中,安全被放 在首位。企业通过VDA6.3过程审核,对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整改。同时,加 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生 产安全和员工健康。
VDA6.3过程审核全解析以及注意点

VDA6.3过程审核全解析以及注意点VDA6.3过程审核通常是按照以下步骤开展的:过程审核的第⼀步是“审核计划”,建议在头⼀年的年底就制定好下⼀年的审核计划。
P2-P4的审核根据产品和过程开发的进程⽽开展即可,今天所介绍的“审核计划”主要是针对已经进⼊批量⽣产阶段的产品,此时审核主要是依据P5-P7。
(1)审核频次建议根据上⼀次审核的质量等级来确定审核频次,⼩黄⽼师对审核频次的建议如下⽅图⽚所⽰。
如果是初次审核,建议审核频次为每半年⼀次。
当然,实际当中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如审核员数量)来确定审核频次。
(2)划分过程步骤如果⽣产过程⾮常长,可以考虑将⽣产过程划分为若⼲⼩的过程步骤,⽐如下⽅是根据⽣产产品的⼯序来划分过程步骤。
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根据不同管理⼈员管辖的区域来划分过程步骤,这样便于根据审核结果对管理⼈员进⾏考评。
(3)制定审核计划根据审核频次和过程步骤,制定审核计划。
下⽅图⽚为审核计划的⽰例,审核计划可以精确到⽉,最好精确到周。
每⼀次审核最好有两名审核员同时开展,⼀⼈担任主审,另外⼀⼈担任复审。
另外,同⼀时间最好只进⾏⼀个审核,以便于被审核⽅安排⼈员进⾏陪审。
年中总结会和年终总结会,最好也体现在审核计划中。
第⼆步——审核准备。
如果说去实地开展审核是“台上⼗分钟”,那么审核准备就是“台下⼗年功”,准备得是否充分对于审核的开展⾄关重要。
记得我第⼀次做过程审核,去现场审核只花了5天时间,但是在此之前的审核准备却花了1个⽉。
正是由于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审核的时候感觉胸有成⽵,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那么审核准备究竟准备些什么呢?我建议从以下⼏个⽅⾯进⾏准备:(1)法规要求;(2)技术要求;(3)⽤户抱怨。
接下来我将逐项进⾏介绍。
(1)法规要求企业⽣产的产品如果不满⾜国家法规的要求,那么可能导致⼤量的召回,甚⾄⾯临国家的经济处罚,后果将⾮常惨重。
因此,在做审核准备时,⼀定要了解国家法规对于审核对象有什么要求,并在实际审核时进⾏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