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二异氰酸酯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正式)

合集下载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措施【摘要】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危险有害因素。

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 MDI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光气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MDI生产1 前言聚氨酯是重要的合成材料,其制品主要有硬泡、半硬泡、软泡、弹性体、合成革及人造革、胶粘剂、涂料、纤维等。

这些制品广泛用于建筑、汽车、家电、家具、制鞋及纺织品等各个行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聚氨酯制品的消费量从 1989 年的9. 9 万吨增长到 2000 年的 92 万多吨,其中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 ( 4,4’- diphenylmethane diiso2cyanate —MDI)的消费量也从 3. 5 万吨增长到 18 万吨,因此有不少国内外企业拟在中国投资建设 MDI生产装置。

然而,在 MDI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光气合成和光气化反应,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在此,作者对国内某 MDI现役装置进行了调研,同时查阅了国内外光气生产的资料和国家安全生产规范与标准,在经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后,对 MDI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消除或降低这些危险有害因素,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 MDI装置流程简述MDI装置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制造和 MDI生产两个部分。

其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 1。

(1) 一氧化碳制造部分。

氧气与焦碳反应在此生成一氧化碳。

(2) MDI 生产部分主要包括连续缩合生成DAM、光气合成、多胺光气化合成 MDI、 MDI 分离精制等工序。

①DAM工序。

DAM工序是以盐酸为催化剂,苯胺与甲醛经过缩合、转位重排反应成为多胺。

②光气合成工序。

液氯经蒸发器气化,与CO混合后进入光气合成反应器,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光气。

甲苯二异氰酸酯理化特性、危害信息、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甲苯二异氰酸酯理化特性、危害信息、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甲苯二异氰酸酯理化特性、危害信息、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可疑人类致癌物。吸入剧毒,遇水反应放出有毒气体,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


特性Biblioteka 有2,4-TDI和2,6-TDI两种异构体。按异构体含量的不同,工业上有三种规格的产品:1.TDI-65,含2,4-TDI 65%、2,6-TDI 35%;2.TDI-80,含2,4-TDI 80%、2,6-TDI 20%;3.TDI-100,含2,4-TDI 100%。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臭味。与丙酮、乙醚、二甘醇、四氯化碳、苯、氯苯、煤油、橄榄油混溶。分子量174.16,熔点3.5~5.5℃(TDI-65);11.5~13.5℃(TDI-80);19.5~21.5(TDI-100),沸点251℃,相对密度(水=1)1.2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6.0,饱和蒸气压3.07Pa(25℃),折射率1.569,闪点132.2℃(TDI-80),爆炸极限0.9%~9.5%(TDI-100,体积比)。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醇类、胺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本品容易与胺、水、醇、酸、碱发生反应,特别是与氢氧化钠和叔胺发生难以控制反应,并放出大量热。
(2)在常温下聚合反应速度很慢,但加热至45℃以上或催化剂存在下能自聚生成二聚物。能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加热后会分解放出氰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装置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装置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装置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作者:仝吉昌来源:《环境与发展》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选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装置中的光气化反应器进行环境风险事故源项分析、环境风险后果计算,预测了事故状态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TDI生产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027-02DOI:10.16647/15-1369/X.2018.01.016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toluene diisocyanate production deviceTong Jichang(Environmental Emergency Center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Shanxi 030006)Abstract:Based on the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Dangerous Sources of Hazardous Chemicals",this paper selects the photochemical reactors in the toluene diisocyanate (TDI) production plant to analyze the source items of environmental risk accidents and calculate the environmental risk consequences . The influence of photochemical reactor of TDI production equipmen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as predicted, the 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DI production environment risk management was provided.Key words: Toluene Diisocyanate (TDI);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1 引言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聚氨酯(PU)材料的重要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矿山、冶金及汽车工业和铁路运输业中[1]。

甲苯二异氰酸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苯二异氰酸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在通风良好处操作。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 防止受潮和雨淋。应与酸类、氧化剂、潮湿物品等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操作现场不得吸烟、饮水、进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提供充分的排风。现场应备有冲洗眼及皮肤的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用流动清水冲洗,若有灼伤,按碱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
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防治肺水肿。
食入:
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燃烧室可能会释放毒性烟雾。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露处内容物。受热火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
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
二氧化碳、干粉。禁止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对污染地带进行通风。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卡-16

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卡-16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对身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Tolu健康危害
二、理化特性
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高毒)。
白色或淡黄色液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体。与胺、醇、
健康危害: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对眼、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表现为眼 碱类或温水反应
刺痛、流泪、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干咳、胸痛、气急、呼吸困难、咳白 剧烈,可引起着
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昏迷。反复接触可引起过敏性哮喘。
火、爆炸。
危害后果:职业性哮喘。
三、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 污染时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 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四、防护措施
密闭作业,局部抽风排毒,佩戴防毒面罩。大量使用时应着防护服,有溅出危险时应佩戴防 护眼镜,尽量减少皮肤接触。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明火。
穿防护服 戴防护手套 戴防毒面具 注意通风 戴防护镜
标准限值:PC-TWA0.1mg/m³,PC-STEL0.2mg/m³
禁止吸烟
禁止明火
24小时举报电话:XXXXXXX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XXXXXXX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理化性质)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理化性质)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
呼吸道致敏物,类别1
皮肤致敏物,类别1
致癌性,类别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3




外观与性状:无色到淡黄色透明液体。
熔点(℃):19.5~21.5,沸点/沸程(℃): 251
相对密度(水=1):1.2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6.0
饱和蒸气压(kPa):1.33(118℃)
闪点:121~132℃,爆炸极限0.9%~9.5%
溶解性:溶于丙酮、醚。



【健康危害】
中毒表现:本品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黏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重者缺氧、紫绀、昏迷。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禁忌物】强氧化剂、水、醇类、胺类、酸类、强碱。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饮水。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慢性影响: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毒性:LD50:5800 mg/kg(大鼠经口),19500 mg/kg(兔经皮) LC50:14ppm (大鼠吸入,4h)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023年二异氰酸甲苯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

2023年二异氰酸甲苯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

2023年二异氰酸甲苯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二异氰酸甲苯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称为甲苯二异氰酸酯。

它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在处理该化学品时,必须采取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

应急处置措施:1. 确定事故范围:首先要迅速判断事故范围,避免污染蔓延和扩大。

2. 隔离危险区域:立即将人员撤离事故现场,确保人员远离危险区域。

3. 戴上个人防护装备:事故处理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安全。

4. 切断火源:如果有火灾情况,要立即切断火源,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5. 制止泄漏:尽可能阻止二异氰酸甲苯酯的泄漏,使用适当的物理方式进行控制和收集,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6. 处置泄漏物:将泄漏物从事故现场转移到安全区域,并尽快将其储存或处置妥善。

防护措施:1. 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安全操作程序、个人防护要求等。

并确保操作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所有接触二异氰酸甲苯酯的人员都应该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或面具等。

3. 设立通风设施: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操作区域内的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4. 储存和运输:储存二异氰酸甲苯酯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危险品接触,并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域通风良好。

在运输过程中,要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和运输工具。

5. 预防火灾和爆炸:避免与火源、高温物、氧化剂等接触,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紧急救援:在处理二异氰酸甲苯酯事故时,应当立即拨打本地公共安全救援电话,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报告事故并请求帮助。

同时,要保持与事故现场的联系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如事故类型、有无人员伤亡等。

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可以进行初步的应急处理,但必须确保安全。

总结:二异氰酸甲苯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

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判断事故范围,隔离危险区域,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并切断火源,制止泄漏,确保处理过程安全。

甲苯二异氰酸酯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甲苯二异氰酸酯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物质的理化常数CA26471-62-5 国标编号:S: 中文名称: 甲苯二异氰酸酯英文名称: Toluene diisocyanate别名: 二异氰酸甲苯酯;Diisocyanatotoluene;TDI;分子174.16 分子式: C9H6N2O2量: 熔点: 3.5~5.5 ℃(TDI-65);密度: 1.22±0.01(25℃)蒸汽压: 132℃(闭杯)溶解性: 不溶于水; 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和甲苯等稳定性: 能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

遇热、明火、火花会着火外观与性无色透明至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状:危险标记:用途: 用于制造聚氨酯树脂及其泡沫塑料理化性质甲苯二异氰酸酯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遇光颜色变深。

分子式C9-H6-N2-O2。

分子量174.16。

相对密度1.22±0.01(25℃)。

凝固点3.5~5.5 ℃(TDI-65); 11.5~13.5℃(TDI-80);19.5~21.5℃。

沸点251℃。

闪点132℃(闭杯)。

蒸气密度6.0。

蒸气压0.13kPa(0.01m mHg20℃)。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0.9~9.5% 。

不溶于水; 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和甲苯等。

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胺、水、醇、酸、碱发生反应,特别是与氢氧化钠和叔胺发生难以控制反应,并放出大量热。

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反应之一; 应避免受潮。

在常温下聚合反应速度很慢,但加热至45℃以上或催化剂存在下能自聚生成二聚物。

能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

遇热、明火、火花会着火。

加热分解放出氰化物和氮氧化物。

消防措施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大火用水施救。

消防人员须穿戴防毒面具与防护服。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毒害品。

包装方法:(II)类。

铁桶装内充氮气。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中,防止容器受损和受潮。

储存温度控制在20-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甲苯二异氰酸酯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255-14 甲苯二异氰酸酯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装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光气合成及光气化反应,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

通过对国内新建TDI装置的风险评估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辨识出了TDI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聚氨酯塑料的主要原料之一。

聚氨酯是重要的合成材料,用途广泛,国内现有TDI装置生产能力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新建和改扩建TDI装置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TDI生产中含有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所处理的原料、中间产品、副产品、副产品以及终产品等大多数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等特性。

因而确保TDI装置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我国一直重视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的安全生产,自印度博帕尔事故发生后,国家加强对光气生产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GB19041-2003)、《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GB13548-92等规范标准。

1 TDI装置工艺技术
以国内某TDI装置为例,简要介绍采用瑞典国际化工公司(CEAB)的技术工艺流程。

(1)间甲苯二胺(MTD)生产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钯金属料浆催化剂存在下,二硝基甲苯(DNT)连续氢化生成甲苯二胺(TDA)。

反应混合料依次除去催化剂、氢化水和邻位甲苯二胺(OTD)及其它杂质,制得TDI生产需要的。

(2)TDI生产
本装置包括一氧化碳制备、光气合成、二氧基甲苯与光气反应制TDI和光气尾气的碱破坏等。

a)一氧化碳生产主要包括天然气压缩、天然气脱
硫和转化、变压吸附提纯CO、制氢原料气压缩、变压吸附提纯氢气、氢气精制脱氧等工序。

b)光气合成采用干燥的氯气和一氧化碳按一定配比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光气。

光气合成器均为管壳式固定床反应器,壳内装活性炭做催化剂。

混合气在固定床层内发生合成反应,放出反应热,由壳程冷却水或道热油等移走反应热。

c)TDI由MTD和光气(邻二氯苯(ODCB)作溶剂)进行光气化反应生成。

TDI生产包括溶液干燥、光气化、脱气、HCI汽提、光气回收、第一脱ODCB、脱焦、第二脱ODCB、TDI精制及干区放空系统等主要工序。

光气化反应的尾气轻冷溶剂吸收后分离出光气和HCI,被冷溶剂吸收的光气可回收利用,HCI作为副产品。

没有被溶剂吸收的少量光气进入光气尾气碱破坏塔,经分解后高空排放大气。

2 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TDI装置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主要是中毒、火
灾、爆炸,以及高温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噪声危害、粉尘危害等。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中毒、火灾和爆炸进行分析。

(1)中毒
a)MTD装置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二硝基甲苯、二氨基甲苯、催化剂等。

在生产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

b)TDI装置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一氧化碳、氯气、光气、二氨基甲苯、邻二氯苯、氢氧化钠溶液、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

国内外曾发生过多起光气泄漏致入死亡事故。

一旦发生光气、氯气、一氧化碳的泄漏,就会导致人员中毒伤亡事故的发生。

引起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氯气含水分过高和CO含水分过高导致设备及管道腐蚀,设备材质选择不当,监测控制系统失控,动密封设备密封不严或操作失误,维修不及时,供电供水系统事故以及冷却系统失效等。

液态光气中间罐是潜在危险的重点,应有完善的防护措施、排见系统和事故泄料槽。

(2)火灾、爆炸危险
a)根据工艺装置特点及原料的特性,MTD装置中氢气和二硝基甲苯的火灾危险为甲类。

因此,生产过程中最大危险因素是二硝基甲苯在配料过程中因碰撞或打击而产生的爆炸危险。

另一种危险物质是氢气。

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4.1%~74.1%(V),引燃温度在450℃左右,因此氢气压缩的不正常运行和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故障都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的潜在危险。

b)TDI装置中一氧化碳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2.5%~~74.2%(V),一氧化碳造气工序中,一旦一氧化碳泄漏,遇火源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c)液氯罐内如有NSI3富集,有可能导致爆炸危险。

本装置因工艺流程长,设备多,输送物料的泵也多,因物料性能不同选择设备结构和材质都有差异,要防止因设计时选择不当,而造成生产系统失误和供电供水系统的失控。

任何监控系统的失控,操作失误
和供电供水系统的事故,都有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3安全控制措施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TDI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为中毒、火灾、爆炸危险等。

以下仅列出防止中毒的主措施与建议:
(1)厂址选择、光气及光气化生产装置与周围居民、工厂及公共设施的安全防护距离必须满足《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的要求。

(2)主体生产装置根据工艺要求,不管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构)筑物,还是采用封闭式建(构)筑物,都必须确保生产装置安全和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封闭式建(构)物采用强制排风;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构)筑物,采用软管式局部排风系统。

(3)采用先进的工艺,光气系统的设计应遵循本质安全的原则,尽可能降低系统中光气的储存量和滞留量;优化管线配置,降低含光气管线连接长度。

尽可能选用相对安全的气态光气法进行光气化反应的工
艺流程,以下游生产所需的速率确定光气生产量。

光气不液化,也不设其它的缓冲设备,当光气化、光气回收或事故喷洗系统发生故障时,安全联锁系统自动停止氯和CO的进料。

(4)设备应设计成能保证高度密闭性。

(5)凡含有光气物料的压力容器均按III类压力容器的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和验收。

(6)光气及光气化装置设置隔离操作室。

装置的控制室应设计集中正压通风,必须保证通风空气不污染,空气吸气口设计以活性炭或其它吸附剂为过滤介质的过滤器。

(7)紧急情况下,系统可实现自动分段隔离与排净,实现系统在短时间内的泄压,排出的气体直接进入紧急分解系统。

(8)应设置废气处理设施、软管排风设施及紧急情况下应急事故破坏系统,应急事故破坏系统的碱液循环系统保持不间断运行,排风气经碱洗分解后排放大气。

(9)对光气等毒性大的物料应设计相应容量的备用贮槽和足够容量的事故贮槽;生产系统不贮存或尽可能减少有害及危险物料的贮存量。

(10)采用双回路供电。

(11)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在可能逸出氯气、光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的作业场所设有探测器,控制器设在控制室。

(12)在光气合成、光气化反应和尾气处理等危险区域要做出明显标记,在容易看到的高处设置风向标、风向监测仪,以利于职工及其他人员在毒物泄漏等事故时辨识风向,正确处置。

(13)设置气体防护站,配备完整的气体防护设施,负责气体防护工作。

建立救护组织机构,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有毒物质中毒和急救常识的培训,各生产岗位应配备常用急救药品。

(14)除防护眼镜、手套、防护鞋、工作服等一般防护器具外,光气或光气化生产车间还应配备空气呼吸器,操作人员配备防毒面具,在生产岗位配备冲
洗喷淋设施和急救箱。

(15)从事TDI生产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录用,认真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16)在危险区域、要害岗位应设警示牌,写明危险因素及重要注意事项。

贮存光气等有毒物料及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输送管道及阀门开关的标识要清楚。

(17)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必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