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_身体与空间_谢纳

合集下载

身体与空间——阿斯哈·法哈蒂的叙事研究

身体与空间——阿斯哈·法哈蒂的叙事研究

身体与空间——阿斯哈·法哈蒂的叙事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阿斯哈·法哈蒂在叙事中对身体与空间的探索及其研究意义。

首先介绍了阿斯哈·法哈蒂的生平与作品,深入分析了他对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在叙事研究中身体与空间的重要性。

文章对阿斯哈·法哈蒂的叙事风格进行了分析,结合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总结了身体与空间在叙事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对阿斯哈·法哈提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体与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文学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阿斯哈·法哈蒂、身体、空间、叙事、研究、生平、作品、关系、探讨、风格、案例分析、重要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阿斯哈·法哈蒂的叙事研究中,身体与空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自身的生活和创作过程中。

身体和空间的相互影响与交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阿斯哈·法哈蒂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探究的是身体和空间在阿斯哈·法哈蒂叙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如何通过身体感知空间,如何通过空间塑造身体,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们也需要关注身体和空间在叙事中的具体体现,以及这种关系对于观众的情感和思维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阿斯哈·法哈蒂的生平、作品以及叙事风格的深入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揭示身体与空间在叙事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启示。

1.2 研究意义阿斯哈·法哈蒂作为当代重要的叙事艺术家,其作品在探讨身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身体与空间作为阿斯哈·法哈蒂叙事艺术中重要的元素,对于揭示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壮丽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阿斯哈·法哈蒂作品的深入探讨,探讨身体与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机制,对于深化对人类文化、情感和身体存在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 特纳的身体社会学

第五章  特纳的身体社会学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五识;身体的 感知)
成所作智
• 第三节 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议题
• 王保苹 • 社工1001
一、身体与权力
• 福柯建构的“权力微观物理学”与“政治 身体”的体系
• 1、身体的两个特征:
• 一是身体是来源的处所:历史根源于身体的冲动 • 二是历史事件纷纷展示在身体上,它们的冲突和 对抗都刻写在身体上(147-3)身体是意识的储存 者,包括下意识
《斐多篇》:学习死亡:死亡就是灵魂从与肉体的纠 缠中解脱出来。 有一种思考的境界,它完全由灵魂来实践。身体感受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疾病、恐惧,搅乱灵魂的纯粹 研究;我们要接近知识只有一个办法,我们除非万不得 已,得尽量不和肉体交往,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 身的纯洁。(141D1) 《高尔吉亚篇》:正是身体的欲望和需求导致了尘世 间的苦难和罪恶。142-2 《理想国》:柏拉图同样对身体的满足感嗤之以鼻, 因为灵魂的快乐足以压倒身体的满足。 (142-2) 总之,灵魂同知识、智慧、精神、理性、真理站在一 起,相对于身体享有一种巨大的优越感;而身体,则距 离永恒而绝对的理念既陌生又遥远。(142-3)
• 无尘增禅师: • 寿跻七十不为老,化导人天缘已了 • 撒手西归独自行,一轮明月光皎皎 • 林禅师: • 。沿流不止,真照无边。拍碎虚空,火里栽莲。
二、笛卡尔的身体观
勒内· 笛卡尔(1596——1650)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 数学家。 他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 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 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 陆理性主义”哲学。
• 特纳的选择: • 1、特纳对身体的理解不是在两种竞争取向中做出选择, 主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身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138-d1

《爱》开题报告(完)

《爱》开题报告(完)

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2012级
学科、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
论文题目:空间理论视域下《爱》之解读研究生姓名:鞠佳
指导教师姓名:刘喜波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凡我校研究生在做论文前,都必须详细填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正式填写一式两份,学院(部)和研究生处各存一份。

2.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名称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本课题在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2)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3)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包括资料、实验、加工测试条件等)。

(4)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5)论文的工作日程计划。

3.字体要求:中文宋体,小四;英文:Times New Roman.。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在当代法国女性主义哲学家露丝·伊丽格瑞看来,“性别差异问题即便不构成一个时代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

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每一时代都有一个需要透彻思考的问题,而且仅此一个。

如果我们进行透彻地思考,性别差异或许就是我们时代的那个能使我们获得‘拯救’的问题”[1]。

然而,当我们着手研究“性别差异”时便会发现,在女性主义哲学话语背景之下,似乎已经很难说清这一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围绕着这一问题存在着许多哲学争论,本文将以三个问题为例分析当代哲学关于“性别差异”问题的争论,并试图作出一些讨论和思考。

一、是否应当放弃“女性”概念?当人们讨论“性别差异”问题时,无疑地应当先给出对于“男性”或者“女性”的清晰界定,然而,在女性主义哲学家中,“什么是女性”却本身就构成一个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女性主义如何说‘我们’”、“由谁来说它”,以及“我们以谁的名义来说‘女性’”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女性主义学者之间关于是否应当放弃“女性”概念的争论。

一些女性主义学者主张放弃“女性”概念,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父权制体系中,女性的身份是随着男性确定的,因而“女性”对于女性主义来说并非是一个有用的概念。

例如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丹尼斯·赖利认为,女性作为一种身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社会的理想形象——男性的反衬,由于男性的标准也是不确定的,是随着社会和历史发生变化的,所以女性的概念也是不确定的,因而女性主义根本无法使用这种“女性”概念。

其二,父权制思维体系具有一种男女对立的二元结构,如果坚持男女两性的区分,便有可能重新陷入到这种结构中去。

当代法国女性主义哲学家埃莱娜·西苏认为,西方哲学和文学一直深陷于一种无休止的、等级制的二元对立的逻辑之中,例如主动性/被动性、太阳/月亮、文化/自然、昼/夜、父亲/母亲、理性/感性等,每一组对立都能被分析出一种等级制,而这一系列对立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基础性的对立结构——男女对立,换句话说,男女对立隐藏在所有的对立之中,而在男女对立的结构之中,女性一方永远都被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和无力的,也正因为如此,西苏并不赞成区分男性或者女性,而是主张“双性同体”。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与身体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与身体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试试卷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专业:社会学年级: 2010学号: 210117020姓名:王国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与身体研究文献综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了解关于男性和女性的种种约定俗成的规定,每个人也都形成了自己想成为怎样的男人或怎样的女人的一些基本要求。

这是人们对性别问题的深入认识,意识到它不仅是男女性别差异,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角色差异,以及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去塑造自己的形象。

1972年女性主义学者安·奥克利认为性别是生物性的,而社会性别是文化性的。

一些研究者普遍认同了用sex这个词来指生理范畴,而用gender这个词来指社会和文化范畴。

人们普遍承认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同时也认为男女在社会性别差异上的平等性,并且一直努力实现平等。

一、对社会性别的界定社会性别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如本在1976年首先提出的,这对西方的妇女研究有重大的促进和发展。

其一,社会性别的提出是对生理性别的批判,提出了男(male)女(female)应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去理解的问题。

其二,社会性别的提出,强调“后天”对“先天”影响,指出社会制度、法律、价值观对妇女的歧视而造成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压迫。

其三,实现男女平等的道路有待于建设一个平等的社会制度,创造一个平等的文化。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中,女性与男性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

社会历史学家琼·斯科特认为,社会性别是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成分,也是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

这也就是说,任何社会都会形成一种有关两性行为的期望和社会角色,也正是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构成了判断性别的社会标准。

身体与空间——阿斯哈·法哈蒂的叙事研究

身体与空间——阿斯哈·法哈蒂的叙事研究

身体与空间——阿斯哈·法哈蒂的叙事研究阿斯哈·法哈蒂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和多媒体表演者,她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对身体与空间的探索而备受瞩目。

她的作品涉及了舞蹈、影像、声音等多种艺术形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感官体验的艺术世界。

在她的作品中,身体和空间的关系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成为了她独特的叙事语言的一部分。

法哈蒂的作品常常以身体作为起点,她将身体视为一种载体,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表情来呈现她对空间的理解和感受。

在她的作品中,观众往往会看到身体在空间中移动、扭曲、变形,或是与空间产生各种互动,这种对身体与空间的处理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艺术家对空间的独特解读和表达。

身体在法哈蒂的作品中常常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她在作品中强调了身体的柔软性和可塑性,将身体视为一种表达和沟通的媒介。

通过对身体的各种运动和动作的探索,法哈蒂试图挖掘身体所能表达的无限可能,将身体的变化和动态性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身体在空间中的生命力和活力。

法哈蒂对空间的处理也显示出了她的独特视角和审美观。

在她的作品中,空间常常是一个开放的、具有流动性的存在,她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来打破空间的边界,创造出一种超越物理空间的感知体验。

观众在她的作品中往往会感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她巧妙地利用光影、声音等元素来打造出一个极具张力和魔幻感的空间,让观众在其中沉浸、感受并思考。

在法哈蒂的作品中,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常常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她试图通过对身体和空间的处理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在她的作品中,观众往往会感受到一种超越感知的存在感,身体和空间在她的作品中成为了一种对人类生命和存在状态的隐喻和象征。

阿斯哈·法哈蒂的作品以其对身体与空间的独特处理和对叙事表达的深刻思考而备受赞誉。

她将身体视为一种表达和沟通的媒介,通过对身体的运动和动作的把握来呈现她对空间的理解和感受;她将空间视为一个具有流动性和想象力的存在,通过对空间的处理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身体
身体
后现代
话语
帝国
政治

后现代 性
后现代性
空间
谱系
哈贝马斯
空间
现代性
保罗德曼
空间
世界
生产
福柯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是知名学者汪民安对后现代的一些论题所作研究的成果结集。这些论题主要集中于身体、空间与后现代 性三个大的方面。作者以开阔的理论视野、精辟独到的切入视角与细腻闪光的文字,对空间的生产性,对身体与 性与政治的关系等等,作了过程堪称精彩、结论颇具启发的论述,从而把中国学人对后现代哲学话语的阐释、对 后现代性的理解与提炼,提升到了一个自主的层面。本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日常生活批判,以形而上的 哲学话语来描述形而下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则是对一些后现代思想家的评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汪老师绝对站福柯~很惭愧,有一些章节没有很仔细得阅读,还是在凭兴趣阅读。 这是一本由诸多篇后现代性相关的文章组成的书,彼此独立地围绕着后现代性这个有些琐屑怪异又每时每刻 萦绕在我们身边的主题。 这是一本由诸多篇后现代性相关的文章组成的书,彼此独立地围绕着后现代性这个有些琐屑怪异又每时每刻 萦绕在我们身边的主题。
3 罗兰·巴特的断片、括号、 句、书籍和 成名史4乔治·巴塔耶 的神圣世界
5
保罗·德曼和 阅读

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与性别话题

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与性别话题在女性主义文学中,身体与性别话题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身体和性别的讨论,女性主义作家试图揭示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压迫,并探索女性的权利和自由。

这篇文章将探讨女性主义文学中身体和性别话题的重要性,并深入讨论其影响和意义。

在女性主义文学中,身体被视为女性权力的象征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许多女性主义作家通过描述女性身体的特征和经历,揭示了社会的性别偏见和压迫。

她们讨论了女性身体的控制和标准化,以及对女性性器官的束缚和控制。

例如,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贞操”观念,强调了对女性性行为的社会控制。

这些作品强调了对女性身体的审查和约束,从而引起了读者对性别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女性主义文学中还探讨了女性身体的认同和自我感觉。

作家们经常描述女性身体的痛苦和困扰,以及对于自身形象的不满和压力。

这些作品挑战了社会对于女性身体的刻板印象和标准,推动了对身体多样性和接受的讨论。

女性主义作家通过表达女性对于身体自由的追求,鼓励女性摒弃社会对于美的定义的束缚,追求自我接受和自由。

同时,性别在女性主义文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女性主义作家经常以性别为切入点,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她们审视了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限制,揭示了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存在。

通过对性别的讨论,女性主义作家试图唤起读者对于性别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此外,女性主义文学中还包含了对于性别身份的探索。

作家们关注并揭示了性别身份的建构和影响。

她们描述了女性在面对社会期望和限制时的内心冲突和挣扎,追问了女性在性别身份中的自由选择和个体发展。

这种对性别身份的探索为女性主义作品增添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与性别话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身体和性别的讨论,女性主义作家试图唤起公众对于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关注,并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女性身体和性别的困扰和挣扎,以及对于自我认同的探索,给予女性更多的力量和自由。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身体问题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身体问题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中,“身体”是最为重要的建构基石。

列斐伏尔揭示了身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同构关系及相互作用,空间的解放意味着感官的全面恢复和能量的充分释放。

“差异性空间”和“极乐的建筑”是列斐伏尔提出的理想化的空间想象,具有激情和自然的美学特征。

空间通过具体的感官经验、被“肉身化”而进入文学艺术作品。

由此,对文学作品的空间性批评和对理想空间的构想都要借助于对“身体”本身的深刻理解。

在网络信息时代,人机杂糅、打破性别边界的“赛博格”作为新的身体形式,将与赛博空间联合,超越原有的身体一空间理论模型,为空间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提供理论资源。

“空间”已经成为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视角,这个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场所、地点,它将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关系等诸要素扭结在一起,从“元理论”层面上开辟出新的理论话语场域,超越了哲学、社会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等诸种学科边界。

法国哲学家、美学家和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1901-19ql)的空间理论尤其受到学界关注,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社会空间的建构原则及其基本结构,对列斐伏尔极为重视的“身体”问题以及身体与空间之关系的论述尚需充分展开。

本文以分析身体参与社会空间建构的方法和过程为起点,勾勒列斐伏尔对于理想化空间的艺术想象,进而指出在流动多元的网络信息时代,“身体一空间连续体”的传统理论模式可发展为“赛博格一赛博空间连续体”模式,这一转变对于空间理论在后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身体·能量:社会空间的起点与生成列斐伏尔整个空间研究计划的一大目的是揭示空间走向抽象化的历程。

所谓“抽象化”,就是寓于空间中的身体和物质被抽离,而空间本身越来越被作为空洞的容器、中立的科学对象来思考。

所以重新弥合空间与身体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再阐释,就成为他建构空间生产理论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英国学者德里克,格里高利(Derek Gregory)在其著作《地理学想象》中将这个抽象化的过程形容为空间的“去肉身化”(decorporealiztion)。

性别角色发展与理论介绍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性征( sex):生理身份;染色体、生理特征、激素的影响。

性别( gender):社会和文化身份。

性别角色( gender-role)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起初 ,性别角色被定义为 " Sex Role",性别角色,具体表现在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差别。

如康斯坦丁诺普尔 Constantinople 曾对20世纪 70 年代前的性别角色研究作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综述 ,并试图对它进行了理论性定义 ,“性别角色特征多多少少是根植于解剖学、生理学和早期经历之中 ,并在外貌、态度及行为上将两性分别开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特质。

”后来定义为 "Gender Roles".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主要有两类不同看法 , 一类是注重个体的人格特质 .如斯彭思Spence 认为性别角色是社会认定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另一类是注重社会性和社会文化的作用.如 Gilbert 认为性别角色是指存在于特定历史或文化情境中的对两性分工的规范性期望 ,和社会互动中与性别相关的规则当下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一般既注重个体生理差异、人格特征 ,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表达性角色:女性亲切的、善于照料他人的、合作的、能敏感觉察他人要求的。

1工具性角色:男性坚定地、独立的、竞争性的性别特征形成:儿童获得性别认同,获得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同一性别的成员应持有的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过程。

有关性别特征形成的研究集中在三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题, 1.性别认同的发展,即分清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

2.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即关于男性和女性各自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念。

3.性别特征行为模式的发展,即儿童发展处对同性别群体或成员通常所从事的活动的偏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规范的空间’ 的建构往往能说明空间的性别” 。 从
此意义上说, 身体控制的历史必然是空间控制压迫 的历史。 20世纪初, “五四” 新文化运动对女性解放的倡 导, 打破了女性生存空间的圈限, 女性终于走出身体 残缺的闺房, 女性被肢解的身体空间较之传统封建 帝国时期, 呈现出敞开性、 去蔽性的特点, 特别是一 部分进入学堂、 接受教育的知识女性开始涉足一向 由男性掌控的书写系统, 以写作为职业, 开始了现代 女性文学的写作历程, 改写了女性生存空间边缘化 的地位。在 “五四” 这个狂飙突进的时代, 我们惊喜 地看到冰心、 庐隐、 冯沅君、 凌叔华等一批女作家登 上文坛, 成为新女性文学的拓荒者。她们将反对身 体奴役, 要求个性解放的目光对准爱情、 婚姻问题, 《海滨故人》 、 《隔绝》 、 《旅行》 、 《秋风秋雨愁煞人》 、 《再见》 等文本均从女性身体经验出发, 以委婉柔韧 的笔致袒露了破除生存空间圈限的女性, 因无法自 由恋爱, 而隐匿于心的伤痛, 其中冯沅君笔下那个在 母爱和情爱之间备受折磨, 只能以自杀求得解脱的 隽华成为时代女性的代表, “开了为要求恋爱自由而 死的血路” 。其后的60年间, 尽管战事频繁、 政权更 迭,中国社会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但以丁 玲、 萧红、 谢冰莹、 罗淑、 冯铿、 茹志娟、 杨沫、 宗璞、 草 明、 刘真、 柳溪、 张洁、 张抗抗、 铁凝等为代表的一大 批女性作家与男性共执文化之牛耳, 改写了文学史
(10) 族、 国家、 政治的集体话语中显得边缘而又陌生” ,
但作者正是借助这种陌生, 确定了它的独特性, 并以 此实现了对以男性主体欲望为核心的话语方式的解 构。陈染的 《私人生活》 更是大胆地将女性的私生活 场域向公众视野敞开, 从身体经验出发, “以血代墨” 通过女性自己的语言, 书写了女性在残缺、 压抑的成 长历程中所面临的心灵痛楚和精神折磨, 并赋予女性 书写语言以独特的隐喻功能和颠覆作用。该书的出 版在文学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 “私人写作” 的争论。尽管论辩双方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 但有一 点得到公认, 即身体作为空间/权利话语体系中最富 有反抗性的力量, 成功颠覆了 “民族国家空间” 和 “阶 级革命空间” 的文化霸权地位, 引导中国文学进入身 体觉醒的时代。 身体在成为文学写作乐园的同时, 也 印证了特里・伊格尔顿的观点—— “肉体中存在反抗 权力的事物” 。 列斐伏尔也曾提到, “位于空间与权力 的话语的真正核心处的, 乃是身体, 是那个不能被简 化还原的和不可颠覆的身体。它拒斥那剥夺它与毁 灭它的关系的再生产。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身体这 个现实更加脆弱更加容易折磨的东西吗?但世界上
理论
性别、 身体与空间
谢 纳
性别、 身体与空间一直是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 重要主题。 “女权主义学者从20 世纪70年代起就对 空间与人的社会性做了很多的研究。 她们主要致力 于对不同社会类别, 如性别、 种族、 阶级等与物质的 空间的关系的研究。 比如, 人们是如何体验空间的? 空间是否有性别属性?父权社会机制和话语是如何 在政治、 经济、 法律和文化等领域对妇女的空间进行 规范和限制的?” 在男权主义为中心的社会控制 下, 女性始终处于被压迫的境遇, 这种压迫正是通过 空间对身体的圈限而得以具体的操作实施并最终完 成。 因此, 考察性别、 身体与空间之间所充斥的权力 统治的紧张关系, 成为女性主义理解身体空间政治 学的独特视角。 一、 女性身体空间的圈限与解放 身体作为一种空间性存在,总是在空间中展现 的, 因此对身体的控制压迫也总是开始于空间。 从身 体空间中的性别政治学角度看, 性别、 身体与空间始 终是权力统制运作的场域, “对妇女来说, 现存的空间 是造成她们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 男性对妇女 的社会空间的安排是男性控制妇女的一个重要工 具” 。 因此, “女性在历史上向来被排斥于一些空间 之外, 或局限于一些空间。与种族隔离一样, 男女生 存的空间从来就是 ‘隔离的和不平等的’ , 对女性的
(3)
着女性的心灵创伤和精神苦刑, 慨叹着 “我在哪儿错 过了你” , 言说着渴望与男性 “站在同一地平线” 的益于以西苏和伊瑞格瑞为代表的法国女 性主义者, 她们倡导女性通过 “身体写作” 这一自由 的写作样态, 改写其被凝视、 被书写的命运。西苏 提出,在父权制文化压迫下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语 言, 她们只有自己的身体可以凭借, 因而, 女性只能 “通过身体将自己的想法物质化了; 她用自己的身 体表达自己的思想” , 女性必须写自己, “让身体被
(6) 做出解释。 ” 身体构成了我们思考女性解放, 建构
平等社会秩序的基础。 只要女性的身体依然被男性 政治权力所征用, 不能真正从身体出发思考男女平 等, 女性解放的话语都将陷入形而上学的谵妄之中。 身体作为在 “思想与感情之后, 立着的一个强大的主
(7) 宰” , 存在着反抗权力的能量, 因此在民族国家和
翔》 、 《回廊之椅》 、 《瓶中之水》 、 《一个人的战争》 等文 本中, 我们看到林白是何等迷恋女性的身体, 她不厌 其烦地借助镜子痴迷地凝视女性自己的身体,以至 于其笔下的女性都美轮美奂、缥缈超凡得不食人间 烟火。为此, 林白解释道, “我内心总是潜伏着一股 谈论女人的欲望” , “在水和水生植物中间, 美丽的女 人像天鹅一样浮游其中, 她们美得令人心疼, 在幽暗 的湖畔, 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 她们缺乏真正的保护。
( 4) 听见” (letting the body be heard) 。此外, 以纪丽
安・罗斯为代表的后现代空间女权主义批判理论, 也都用各种不同方法探究都市空间体验, “这些探 究的核心处, 是种对身体重新燃起的浓厚兴趣, 把 它看作个人和政治空间的最隐秘点, 一切其他空间
(5) 的一个情感小宇宙” 。 上述诸多理论开启了从身
体层面思考中国女性生存的先河, 身体在文学的缝 隙处生长起来, 成为女性自我拯救的诺亚方舟。 正如列斐伏尔指出的那样: “整个空间都是从身 体开始的, 不管它如何将身体变形以至于彻底忘记 了身体, 也不管它如何与身体彻底决裂以至于要消 灭身体,只有立足于最接近我们的秩序,即身体秩 序, 才能对遥远的秩序 (国家的、 全球的) 的起源问题
2012/5 ・文艺争鸣・理

上女作家边缘化的地位。 但是, 纵观这70年来的女性文学创作, 我们发现 其文本内部不是言说着对爱情无尽的痴迷与企盼, 就是宣泄着事业家庭两难中的苦闷与哀愁; 不是建 构着国难乡愁中 “忘记自己是女人” 的民族想象, 就 是女英雄呼喊着 “信仰就是我的太阳” 的政治宣言, 女作家并没有从身体出发思考女性的社会问题、 家 庭问题, 建构自觉的女性意识, 其文本仍然属于菲勒 斯男性中心话语系统中的启蒙话语或革命话语, 女 性的身体解放归化于更大的民族、 国家、 阶级而获得 意义。 如谢冰莹在 《从军日记》 中坦言, “恋爱是个人 的私事, 大家愿把生命献给国家民族的坚决信仰中, 恋爱不过是有闲阶级的小姐少爷们的玩意而已” 。 冯铿在 《红的日记》 中塑造的马英完全将个人的身体 生命融于民族的生存中, 她 “眼睛里只有一件东西: 溅着鲜红的热血, 和一切榨取阶级、 统治阶级拼个你 死我活” 。 丁玲在 《苇护》 、 《我在霞村的时候》 等文本 中, 将社会革命伦理高悬于个体生命伦理之上, 显示 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作家自觉地将源于身体的性 别意识融入阶级意识、 革命意识、 工农意识中的时代 特质。 女性生存空间向男性空间的敞开, 不但没有带来 社会性别秩序的整体性改变, 相反却进一步导致女性 生存空间被男性所同质化、 同一化。在这一过程中, 女性的性别身份丧失。 在张扬 “男女都一样” 的 “十七 年” , 女作家将创作视角从家庭的狭小场域拓展到广 阔的社会生活, 书写着伟大时代缔造者—— “女英雄” 的赞歌。 女性打着 “人” 的旗号, 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 空洞能指, 女英雄不过是主流社会男性话语霸权的产 物和修辞的策略, 是为了召唤更多女性走出家庭, 加 入建设者行列而缔造出的一个文化符号。女性这个 在 “五四” 文化革命之后艰难地浮出历史地表的性别, 在她们终于和男人共同拥有了辽阔的天空和伸延的 地平线之后, 却失落了其确认、 表达或质疑自己性别 的权利与可能。西蒙・波伏瓦曾说, “男性不存在公 共和私人生活的割裂问题, (因为) 在行动和工作上他 对世界把握得越紧, 他就越有男子汉气……而女人自 主的胜利却与她女人气质相抵触” 。女作家韦君 宜在 《女人》 中借助描写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女性 身上的矛盾冲突及互相抑制, 传达出职业女性屈从 家庭角色时的无奈。 即便在以社会氛围民主开放著 称的新时期, 以茹志鹃、 谌容为代表的老作家和以张 洁、 张辛欣、 陆星儿为代表的年轻女作家, 也都关注
阶级革命文学的宏大叙事中, 我们看到权力机制总 是企图策略性地控制身体, 征服身体中四处乱窜的 力量, 并将其改造为政治和道德教育的基地, 而身体 自身的价值却被消解, 放逐于公众的视野之外。即 便是在彰显个性自我、 追逐形式革新、 热衷语言试验 的先锋派作家笔下, 身体也始终处于缺席的地位, 文 学关于身体的书写一片空白。 “我们的身体就是社
(9) 在我的文字之流中, 脱落的羽毛比比皆是” 。欣赏
女性、 赞美女性,不丑化女性, 虽然使林白付出真实与 深刻的双重代价, 但是女性被观看、 被鉴赏的命运在 其笔下被彻底改变, 她 “将包括集体叙事视为禁忌的 个人性经历从受到压抑的记忆中释放出来” , 并任由 它自由地飞翔, 尽管这种放飞自我的表达方式在 “民
(8) 会的肉身” , 没有身体的解放就没有真正的人的解
放, 社会平等与解放更无从谈起。 二、 女性身体空间的敞开与放逐 在中国女性身体写作的艰难探索过程中, 以林

纳・性别、 身体与空间
白、 陈染、 徐晓斌为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作 家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自觉地返还 “女性之躯” , 在女性身体经验的叙述中, 重构身体空间的合法地 位, 改写了 “个人化写作” 、 “身体写作” 的边缘化地 位。 然而, 身体空间在文学中合法地位的重建并不 是一蹴而就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 王安忆和铁凝 自觉地抛却了以男性之眼反射女性身体的文化传 统, 在以身体为契机重构以女性自我为主体的生存 空间的过程中, 开启了文学正视女性身体的历史之 门。 其中, 王安忆的 《小城之恋》 、 《荒山之恋》 、 《锦绣 谷之恋》 、 《岗上的世纪》 等文本, 勇敢正视女性的性 别, 直面女性的身体, 从肉身欲望的层面还原了身体 对于女性的价值。 身体欲望在女作家的笔下超越了 精神之爱的圣洁模式,抵抗了现实生活的卑俗、龌 龊, 回复了人的生命空间的本体状态, 由此实现了男 女两性灵肉和谐的极致境地。 与王安忆对身体欲望 的大胆肯定张扬不同, 铁凝的 《棉花垛》 从相反的路 径入手, 还原女性身体, 无奈又悲凉地展示了只有身 体才是女性最终的归宿, 才是生存空间、 生命空间的 原点。 《棉花垛》 中, 农家少女小臭子的身体被革命 者所征用去勾引敌人、 刺探情报, 但当其反过来对革 命造成威胁时, 女性的身体立刻就失去了存在的合 理性, 在革命者的眼中蜕变为一具 “烂货” , 于是, 革 命者 “国” 乘逮捕、 提审小臭子之机, 强行占有并消灭 了它。作者尽管没有张扬女性的身体欲望, 但其正 视到身体既是男权统制的工具, 也是女性最后唯一 可能拥有的领地, 正是在这种悖论式的追问中, 深化 了对女性身体命运的思考。然而, 身体在文学中苏 醒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 女性身体欲望的表达多被置 于 “荒山” 、 “野岭” 、 “小镇” 、 “乡村” 等边缘化社会生 活场域, 隐约地传达出作家对女性经验现实世界的 畏惧和逃避。 与王安忆、 铁凝相比, 其后的林白、 陈染、 徐坤则 更为勇敢,她们毫无顾忌地以新奇的目光发现并鉴 赏女性的身体, 以大胆的口吻袒露女性私密的体验、 经历,以沉迷的语言颠覆了束缚男女两性的伦理等 级及清规戒律, 形成一种偏执的女性反抗姿态, 以此 改变女性被书写、 被观看、 被欣赏的命运, 重构了女 性以身体为原点的生存空间的合法性。林白、陈染 等通过反抗女性的被观看、 被欣赏, 而重构了一个属 于女性自我的身体空间,实现了对传统空间规训的 反抗。在 《同心爱者不能分手》 、 《日午》 、 《致命的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