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山东莱阳林地保护规划报告

山东莱阳林地保护规划报告

莱阳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山东省莱阳市林业局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前言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但我市林地供应政策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只要建设项目用地立项文件齐全,征占用林地审批和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不受林地总量的限制,完全是一种“敞开”型的林地供应模式,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建设项目开始转向林地,因此这种林地供应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战略,改变现有林地供应模式,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林地供应新机制,依法全力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林地用途、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的基础性工作;是新时期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林地的科学依据;因此,搞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对加快我市步入生态城市进程、建设绿色莱阳、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2011)》、《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2011)》、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大纲(2010-2020年)、《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山东省有关林地保护利用的政策等的要求,编制《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规划落实了《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大纲(2010-2020年)》对莱阳市的主要控制指标,明确了全市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以及各项具体措施,划定了林地范围界限,本行政区域内有关行业规划均应当与本规划相衔接。

规划的期限为2010年~2020年,基准年为2009年,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的范围是市辖区内的13个镇、5个办事处及2个林场,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53900公顷,784个行政村。

“城市织补”理论指导下的城中村绿地系统营造——以烟台市莱阳市城中村改造为例任昆仑1郭梓妍2许乃丹3赵

“城市织补”理论指导下的城中村绿地系统营造——以烟台市莱阳市城中村改造为例任昆仑1郭梓妍2许乃丹3赵

“城市织补”理论指导下的城中村绿地系统营造——以烟台市莱阳市城中村改造为例任昆仑1郭梓妍2 许乃丹3 赵军1 褚福尧1 刘栩冰1发布时间:2021-10-30T02:37:30.89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2期作者:任昆仑1 郭梓妍2 许乃丹3 赵军1 褚福尧1 刘栩冰1[导读] 近年来,城市化程度飞速上升,但也存在着一些规划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存在着许多城市隐患,需要合理妥善的规划1.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分院;2.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3.青岛理工大学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摘要:近年来,城市化程度飞速上升,但也存在着一些规划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存在着许多城市隐患,需要合理妥善的规划。

本研究则采用“城市织补”理论指导城中村绿地系统的改造,以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的城中村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城中村居民对于居住地的使用需求,对其所在地的绿地系统进行“织补”,以整体把控、局部修改、拟定标准等方式对城中村进行规划治理。

关键词:城市织补理论;城中村绿地系统营造;莱阳市“城市织补”理论是英国建筑师柯林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所著《拼贴城市》中提出。

柯林针对城市片段化的问题提出用文脉主义来“织补”破碎的城市肌理、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概念。

该理论在中西方城市的更新中经历了多次的实践论证,并在城市更新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研究报告针对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的城中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采用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与走访调查法等方法,从区位、文化历史、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1]。

1.调研内容1.1烟台市莱阳市城中村状况莱阳市是山东烟台县级市,位于山东东部,胶东半岛中部腹地,北邻烟台,南邻青岛,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处于山东丘陵,具有缓和起伏;地处温带季风气候;下辖5个街道13个镇,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

莱阳市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莱阳市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莱阳市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莱阳市土地开发整理的时间并不长,但取得的显著效益,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目标,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土地;现状;发展abstract: land consolid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land relations, in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land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ime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laiyang city is not long, but significant benefits, achieve a balance of arable l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keywords: land;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近年来,莱阳市本着“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积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土地开发整理与保护耕地相结合,使之成为实实在在的“金土地”保护工程;土地开发整理与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相结合,使之成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土地开发整理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使之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二零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3)第一节高新区概况 (3)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4)第三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7)第四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 (9)第五节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10)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总则 (13)第一节调整完善目的 (13)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13)第三节调整完善依据 (15)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 (18)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8)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总体格局 (18)第三节规划调整完善目标与指标 (19)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2)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22)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3)第三节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4)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和空间管控优化 (25)第一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5)第二节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27)第三节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30)第四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32)第五节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4)第六节新增建设用地压覆矿产情况 (38)第六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39)第一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 (39)第二节能源及电力建设项目 (39)第三节其他重点建设项目 (39)第七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40)第一节落实规划目标责任制 (40)第二节加强实施监管与基础建设 (41)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附表: (44)附表1 高新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44)附表2 高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5)附表3 高新区各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 (46)附表4 高新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47)附表5 高新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表 (48)附表6 高新区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 (49)附表7 高新区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 (49)附表8 高新区各街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50)续附表8 高新区各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 (51)附表9 高新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52)附表10 高新区中心城区管制分区表 (54)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强化耕地保护、促进集约用地、维护土地权益的迫切需要。

莱阳发展总结

莱阳发展总结

莱阳发展总结一、背景介绍莱阳市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南部,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莱阳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莱阳市的发展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经济发展莱阳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色农业、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是该市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农业方面,莱阳市以蔬菜、水果、畜牧业为主,得益于丰富的土地和良好的农业环境,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值不断增长。

制造业方面,莱阳市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其中以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和机械制造最为突出。

现代服务业方面,莱阳市发展了一批旅游、物流和金融企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三、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莱阳市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城市规划方面,市区的道路网越来越完善,城市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城市景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基础设施方面,莱阳市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学校、医院和体育设施,大大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还加大了对环保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教育和文化发展莱阳市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教育方面,莱阳市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了一批中小学和高校,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文化方面,莱阳市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艺术节、音乐会等,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该市还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修复了一批历史建筑和古迹,激发了市民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莱阳市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该市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排放,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此外,莱阳市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修复了一批湿地和森林,增加了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六、未来发展展望莱阳市在经济、城市规划、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莱阳市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加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2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2号烟台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批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烟政呈〔2023〕4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烟台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烟台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3.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69.1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000.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69.13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1.42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8%。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莱阳市总体规划

莱阳市总体规划

莱阳市总体规划姓名:班级:学号:基础分析篇第一章旅游发展背景与环境在半岛城市群中,莱阳位于烟台、青岛、潍坊和威海四个城市区中心位置,既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成为各城市区经济紧密联系的要道,又可以依托自身优势产业为半岛城市群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同时受到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副中心城市地位日益明显。

莱阳市海岸线长27.5公里,其南部海岸明珠“丁字湾”西与即墨金口岗相交,东与海阳相交。

丁字湾海上新城西接青岛海滨、崂山风景区、田横岛、温泉旅游度假区,东临海阳凤城万米沙滩、乳山银滩,形成我国的黄金海岸旅游度假胜地,成为胶东半岛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点和新亮点。

第二章旅游产业基础与现状第一节旅游资源分析从资源角度来看,莱山区的海岸线较短,大部分为南部的低山丘陵区域,尽管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但整体上旅游资源品位一般,独特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较少。

莱山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中,海滨和南部山地最具特色和吸引力,资源品位较高。

莱山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中,以科教休闲求知资源和现代会展活动最具吸引力。

莱山区现代会展节庆活动较多,烟台国际博览中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成功举办国际国内知名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国际葡萄酒节、中国国际美食节等。

莱山区旅游资源类型较为齐全,由于各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差异较大,各自有明显特色,因此,从莱山区整体来看,资源组合较好。

同时,在各个区域中,除了有主导旅游资源外,还有其他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总体上分析,各区域资源类型多样,特色明显,组合好。

第二节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综合分析国内和国际一级客源市场的构成和需求特征,可以将其客源类型细分为以下五个最重要的基本市场。

一是以青烟威为目的地的团队市场,这一市场的规模较大,拥有多条较为成熟的线路,是莱山区可借用的现实市场,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发展。

二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居民休闲度假市场,休闲度假尤其是周末或节假日的近程休闲度假市场迅速扩张,对休闲度假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也将逐步凸现。

加之半岛城市群之间高速公路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车程在3小时之内,是莱山区重点推广的目标市场。

莱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莱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莱政办字〔2018〕48号

莱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莱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莱政办字〔2018〕48号

莱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莱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莱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莱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莱政办字〔2018〕48号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丁字湾度假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垂直管理有关部门,省烟驻莱有关单位:《莱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莱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9日莱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为做好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7〕83号)、《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烟政办字〔2018〕4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18年年底,全市完成4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小麦功能区46.5万亩,玉米功能区45万亩,玉米面积为与小麦复种面积)的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二、工作任务(一)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

1.准确把握标准。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未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耕地休耕试点等范围;具有粮食种植传统,近三年播种面积基本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莱阳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七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市域概况 (2)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6)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10)第四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6)第五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7)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9)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9)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20)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28)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原则 (28)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 (28)第三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9)第四章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 (33)第一节耕地保护 (33)第二节基本农田建设 (34)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40)第一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40)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调控 (43)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7)第四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50)第五节不易确定位臵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50)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53)第一节土地生态建设的目标 (53)第二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53)第三节生态屏障建设布局 (54)第四节土地生态建设保护措施 (56)第七章土地综合整治 (60)第一节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60)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60)第三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62)第四节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64)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67)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67)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68)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68)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69)第五节独立工矿区 (70)第六节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70)第七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71)第八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72)第九章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 (73)第一节镇(街道)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 (73)第二节镇(街道)主要用地调控指标 (76)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7)附表 (86)附表1莱阳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86)附表1-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二次调查成果衔接调控指标表 (87)附表2莱阳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88)附表2-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89)附表3莱阳市土地用途分区面积汇总表 (90)附表3-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土地用途分区面积汇总表 (91)附表4莱阳市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92)附表4-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92)附表5莱阳市各镇(街道)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93)附表5-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各镇(街道)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94)附表6-1莱阳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指标分解表 (95)附表6-1-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指标分解表 (96)附表6-2莱阳市园地、林地指标分解表 (97)附表6-3莱阳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分解表 (98)附表6-3-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分解表 (99)附表6-4莱阳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分解表 (100)附表6-4-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分解表 (101)附表6-5莱阳市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102)附表6-5-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分解表 (103)附表6-6莱阳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104)附表6-6-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105)附表6-7莱阳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分解表 (106)附表6-7-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分解表 (107)附表6-8莱阳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指标分解表 108附表6-8-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指标分解表 (109)附表7莱阳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表 (110)附表7-1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表 (114)附表8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情况统计表 (117)附表9莱阳市规划期间不易确定具体位臵的建设项目表 (118)附表10莱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120)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全面统筹莱阳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及各类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烟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对《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修订,编制《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科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严格耕地保护,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制定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规划范围内使用土地,必须符合本《规划》。

规划范围:莱阳市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总面积1730.54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基期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市域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渤海黄海图1-1 莱阳市在山东省的地理位置莱阳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东经120°31′06″~120°59′12″,北纬36°34′25″~37°09′46″,是半岛地区咽喉。

东临海阳市,西接青岛莱西市,北接栖霞、招远两市,南邻青岛即墨市,东南隅濒临黄海丁字湾。

东西最大横距39.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5公里,总面积1730.54平方公里。

海岸线曲长27.5公里,海域面积38.26平方公里(见图1-1)。

我市位于烟台通向全国内陆的交通要道,是胶东半岛的交通枢纽。

蓝烟铁路横穿东西,潍莱、同三、威乌和烟青等7条国家和省级公路干线在境内通过。

莱阳市现辖城厢、古柳、龙旺庄、冯格庄4个街道和沐浴店、团旺、穴坊、羊郡、姜疃、万第、照旺庄、谭格庄、柏林庄、河洛、吕格庄、高格庄、大夼、山前店14个镇, 784个行政村(详见图1-2)。

图1-2 莱阳市行政区划图二、地形地貌我市位于胶东低山丘陵地带南部,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形北高南低,丘陵起伏,河流多为北源南流。

北、东、中、东南和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群,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

境内山脉分为四支,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各两支,海拔在200~300米以上的山357座,其中海拔在300米以上的山67座,多分布于市境北部,老寨山最高海拔375米,界于栖霞、海阳和莱阳三市之间;东南部垛山海拔316米,是莱阳和海阳的界山。

本市地形复杂,山、丘、泊俱全,市域内低山连绵,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有内陆水域,也有浅海滩涂。

全市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滨海冲积平原三个地貌区。

其中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74.66%;山前倾斜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23.81%;滨海冲积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1.53%。

三、自然资源我市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2度,1月均温-4.1度,7月均温25度,无霜期在180天以上。

年平均降水量为730多毫米,适合农作物和多种树木的生长。

土壤类型以棕壤、褐土和潮土类为主,适于种植花生、地瓜、芋头、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适合于栽培苹果、梨、桃、葡萄和板栗等果树。

中部盆地冲积平原和五龙河下游冲积平原,为潮土类,是著名的莱阳茌梨、莱胡参和五龙鹅产地。

全市水系除西北部的潴河及七星河外均属五龙河水系,境内流长83.0公里,流域面积1330.50平方公里,其上游有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和富水河五大支流,汇于五龙口,下游有嵯阳河、玉带河、金水河和贤友河等支流。

全市有水库20余座,其中位于城北10.0公里处的沐浴水库是胶东五大水库之一,库容1.87亿立方米,可保障城市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我市南临黄海丁字湾,海岸线全长27.5公里。

海产资源主要有梭鱼、青鳞鱼、比目鱼、中国对虾、虾蛄、缢蛏、文蛤、蚬蛤和毛蟹等。

我市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现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39种,主要有大理石、钾长石、珍珠岩、石英、石灰石、蛭石、重晶石、黄铁矿、膨润土、碱性半碱性玻璃原料和海盐等。

我市是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境内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等重要脊椎动物化石的地方,现已发现十余条世界罕见的恐龙峡谷,化石密集程度全球罕见。

出土于我市的新中国第一具最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棘鼻青岛龙”,现已成为中国古动物馆的“镇馆之宝”。

已探明的恐龙化石群主要分布在吕格庄镇、古柳街道和冯格庄街道等区域。

四、社会经济2005年,全市总人口89.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3.13万人,城镇人口36.3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64%;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4亿元,贷款余额5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1元。

通过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抓住结构调整和扩大规模两条主线,形成了以龙大集团和鲁花集团为骨干的食品行业;以鸿达集团、舒驰客车公司和烟台汽车制造厂为主的机械加工行业;以江波制药和大易化工为代表的医药化工行业,促进了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83.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501万美元,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58776万美元,实现自营出口创汇41654万美元。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7亿元,比重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0%。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莱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200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对我市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我市城镇建设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但是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