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 学写游记课件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二)文化层面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 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 “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 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 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④总结,由衷 赞美青海湖。
பைடு நூலகம்
名师总评
本片段作文以“湖边”为立足点,重点围绕青海湖湖 水的“清澈”,采用平视、远眺等多种视角来观察, 运用动静相衬、远近结合、比喻等多种描写手法,最 后总结,由衷赞美了青海湖让人惊叹的美。
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 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 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 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 600字。
——梁衡《壶口瀑布》
3.要合理安排顺序,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条 理更加清楚
写景 顺序
1.按照游踪顺序(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描写 景物。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3.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描写景物。
写游记
交代游踪 叙描美景 抒写感受
略写 详写 略写
写作思路
两种写作思路:
一、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这个方法游览线路明确,读者容易随 着作者的描述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二、按照游览者独特体验,分类描摹,一般采用先概括再分述的结构 方法,这样可以突出感受,突显作者的个性。
初中生写作游记,多以记叙游览参观见闻、描摹景物为主,同时穿插 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因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说理等手法, 都是需要同学们细心领会的技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

新知讲解
四、方法指导
<2>叙事与寓意结合。
游记中的叙事不能只停留在事件上,若能在所叙之 事中寓含某种真理,则能提高其品位,如苏轼的《石 钟山记》在记叙了作者亲自考察石钟山得名经过后, 得出一个真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乎?”说明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其意义大 大超越了游石钟山本身,显出深刻的文旨。
课堂练习
游记往往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特点。选择一处 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2、仔细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3、描写景物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仅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课堂练习
新知讲解
三、游记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叙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
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需详细;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 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 历也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 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新知讲解
四、方法指导
<3>现实与历史结合。
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只是无限绵延的历史 长河中一瞬,眼前的景致常使人“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若能在游记中把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则能增强作 品的历史纵深感,扩大其思想内涵。此外还可有机插入诗 词典故、民俗风情、传说歌谣等以增加游记的知识性、情 趣性。
新知讲解
四、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了解景物特点、风情。
《登勃朗峰》一文作者抓住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奇美景色进行 描写。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第3自然段,写勃 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 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 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学写游记》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⑦未见其形,先闻 其声,突出了瀑布 声势之大。
⑧描写初见三吊水 瀑布之景,突出瀑 布高、落差大、声 势响的特点。
佳作展台
是瀑布的小憩之所,瀑布在那儿休息片刻后,便 又激情满怀地飞流直下,写就一首一咏三叹的古 典诗词。⑨
瀑布在落入下面那方深潭的瞬间,发出轰隆 隆的响声,然后,便变得温顺如刚降生的婴儿, 吻着泗溪两岸斑斓的岩石,抚摩着大地母亲的胸 脯,缓缓向下游流去。我的心不知不觉间也变得 宁静,我坐在潭边,陷入沉思:壮丽的山,奔放 的瀑,柔美的水,都宛如甘霖,让我们干涸的心 田得到滋润,将尘世的烦忧一洗而尽。⑩
①交代观察点在“ 湖边”,先采用平 视视角。
②再用远眺视角。
③动静结合,比喻 生动。
佳作展台
无比,游鱼细石,清晰可见。青海湖真美!青海湖
的美,是蓝天、碧水、白云融合在一起的美,是一 种宁静而自然的美,她像一位披着白纱美丽而动人 的少女,她是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美得让人惊
④总结,由衷赞美 青海湖。
其实,西湖还有很多景点这只是冰山一脚,有空去西湖 体验一下哦!
中考链接
路上的风景
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有断壁残垣, 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暴雨,这一道道风景 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 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 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请以 “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 可议论,可抒情。
叹!④
名师总评
本片段作文以“湖边”为立足点,重点围绕青海湖湖水的“清澈”
,采用平视、远眺等多种视角来观察和描写,最后总结,由衷赞美
青海湖。
佳作展台
文题二示例
春游泗溪
初春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一家人一身轻松
,开始了泗溪自驾游。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学写游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游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通过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写作文体的知识,对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游记这种文体较为特殊,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和体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如何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存在一定的困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掌握游记的基本结构,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将旅行中的感受和思考生动地表达出来。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旅行照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旅行照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旅行经历,激发学生对游记写作的兴趣。
2.讲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基本结构,讲解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3.实例分析:分析一篇优秀的游记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并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自身的旅行经历,尝试写作一篇游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图文解读+例文赏析

还有“盘龙石柱”,正是我们中国人经常提到的“匠人精神”的体现。宝贝们想象一下:好多位工人用时 四年才雕刻完成这一根“盘龙石柱”!想起自己的一位高中同学,他如今是一家手作店的老板。我看过 他亲手做的皮具,堪称一绝。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争名逐利,而他,坚持努 力做自己,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一件事,从无到有,坚持了五年,了不起。
到一定的范围,将写作内容充实化,将课堂上得厚实,也上出了语文味,是一堂好课.让我们也认识到好课
是磨出来的,只是将我们搞得精疲力尽,当老师太难了。
如何写好游记呢?
第一次逛孔庙,第一次登泰山,从出发前就开始期待,眼下坐在回北京的高铁上,心情仍然很激 动,忍不住和宝贝们分享一下路上的见闻。
赏析:我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写游记呢?往往都是游玩结束回到家,坐在家里柔软的沙发上,开始 回味这些美好的见闻对么?那么不妨从游玩后的心情开始,运用倒叙回忆的方法写起,景色很美, 趣事很多,感触很深,心情很激动。
动。
师:写游记还可以写人情。
9、再练笔,旅游中哪些人情触人心弦,让你印象深刻?
生:略
四、总结
师:余秋雨说过: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
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在写人文景观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体会其中的文化和人文历史。
多接触,多感受,相信我们的文章会更厚重。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 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 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 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 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 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 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 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 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 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 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 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生:巧用拟人、比喻等修辞…… 生:运用对比的写法,巧妙烘托…… 生:展开联想、想象…… 生:诗意的语言 生:使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融情于景,巧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5、师:看来要写好游记,我们还要抓住特点,细致描写。 6、师:在游玩的过程中,除了写你看到的美景之外,还可以写些什么来凸显景之美呢? 三、感人情 7、我们在一起来看一段文字,他写美食还写什么? 常听人说,到西北最难适应的是食物。但我对兰州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宗美食:牛肉面与白兰瓜。 因此,这座黄河上游边的狭长古城,留给我两种风韵:浓厚与清甜。 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干椒和 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好的主 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另递鲜汤 一小碗,如若还需牛肉,则另盘切送,片片干挺而柔酥,佐蒜泥辣酱。在兰州吃牛肉面,一般人都 会超过平时的食量。 我兰州的朋友范克峻先生是一位历尽磨难之人,经常带我到一家铺子吃牛肉面。掌勺的马师傅年事 已高,见范先生来便亲自料理一切,不容有半点差池。范先生轻声告诉我,这位马师傅实在是一位 侠义之士,别看他每天只是切肉煮面,你完全可以把一切信托于他。30多年前,一位每天到这儿吃 面的演员突然遭冤被捕,关在监狱里,判刑不轻。妻子亲朋都离他而去,过年过节时也没人来探 望。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位马师傅出现在铁窗之前,手提一包干切牛肉,无言捧上。如此者 每年不断,一直延续整整20年之久。20年后,演员的冤案昭雪平反,他又重登舞台,名震全城。不 管他用什么方式来邀请和感谢,马师傅全不接受,只在他每天早晨来吃牛肉面时,投以轻轻一笑。 正说着,马师傅的牛肉面已经煮好端来,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 生:马师傅的一些事。 师:这是否多余,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牛肉面本身的味道美,但马师傅浓浓的人情味,让牛肉面更有味道。 师:在介绍了游玩中的美食之外,他还写了人情美,来凸显美食之美味。那么写风景,我们还可以 写什么呢? 8、看一段视频《童话世界九寨沟》 生:还可以写人。 生:九寨沟的景美,人更美。 生:条件如此艰辛,依然执着守护 生:人的质朴 生:因为有这些护林员的守护,九寨沟才更美。 师总:看来写游记,我们还可以当地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情。正如卞之琳所认为的:人是“风景”(即大 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会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5单元单元写作指导5学写游记(共27张PPT)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注意事项 一是有的同学认为,游记只能写山水,其实这种理 解是片面的,游记除了可以写山水以外也可以写城市、 小镇等,例如《走进纽约》这篇游记就是写城市。 二是有的同学认为,游记只能写名胜古迹,这也是 片面的。游记的写作范围很宽,有名气的地方可以写, 没有名气的小地方也可以写,只要你去过,仔细观察过, 给你留下了很深印象的都可以写。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 的意境来。
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 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 情感。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 理想。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 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 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在谈感受的时候 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 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二是画龙点睛, 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五四制)

(3)第1段写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移步换景。即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
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欣赏一部山水风景片。 (4)第1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不能。因为“伐竹取道”与“隔簧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眼
4.知文体特征
本文一篇“记”。属于游记散文。 游记散文是指以记叙类文学体裁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的内容十分 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 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 交融。 5.读准蓝色字的音 篁竹(huáng )为坻(chí )为屿( yǔ )为嵁(kān ) 清冽( liè )翠蔓(màn )寂寥( liáo )差互(cī hù ) 卷石底(quán) 佁然 ( yǐ ) 俶尔(chù )参差(cēn cī ) 披拂( fú )往来翕忽( xī )悄怆幽邃(qiǎo)(chuàng)( suì)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⑥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人的心情)凄凉。寒,使(人的骨 头)寒冷。
⑦如鸣珮环 动词作名词,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日光下澈(“澈”后面省略宾语“潭水”) ②坐潭上(“坐”后面省略介词“于”) (2)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
考考你:赏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三个比喻,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小溪溪身的曲折、蜿蜓,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正文:如何有序地描述景物,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结尾:如何总结全文,表达游览收获或感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游记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景物描绘的细节处理:学生在写作游记时,往往难以抓住景物细节进行生动描绘,导致文章单调乏味。以下是具体的难点内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描绘景物和表达感受时,仍然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尤其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绘来丰富游记内容。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家热情高涨,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偏离了主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讨论时,问题设置不够明确。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游记的基本概念、写作特点、结构安排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游记写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旅行中运用所学,记录下美好的回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学写游记》的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的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的旅行体验,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游记的基本概念和写作特点掌握得不够牢固,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举例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游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描绘景物、如何表达感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点评
三峡的山——险。危峰兀立,拔地而起。这里有“西控 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嵯峨,又独具“高江 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险峻磅礴。身处其间,登 时变得渺小异常,有一种“峰与无关接,舟从地窟行”的感 觉。船行江面,抬头仰望,只见一线天光,几口悬棺挂于半 空之中,那古老的传说,给三峡更添了几许神秘……
精读细研
游记主要写什么
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 全文。
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宜简写,不必事无巨 细地叙述出来。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可以写出来,以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车夫之王”的 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范文点评
参观徐柏龄故居 一路听着当地村民零零碎碎的介绍,我们 驱车来到了徐柏龄故居。① 与一般农村的院落相比,作为一个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爱国乡绅的家园,这里没有 印象中大地主之家的气派、豪奢,小小的院落 和朴素的大门楼,让人顿时对这位名人产生了 敬重之情。② 进到院落,在感受朴素的氛围之余,青砖 铺就的洁净的地面和靠墙的几杆疏竹,以及东 跨院的月亮门、花墙和葡萄架下的长廊,顿时 点染出雅致的感觉。③
③比喻,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稻谷成熟 的景象。
的衬托下更加艳丽,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
上咬一口。俯看西山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太湖,
范文点评
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④山坡上的草, 已经枯萎变黄,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 色的外衣;红叶此时最为惹眼,它充满激
④至此,“仰 望”“远望”“近 看”“俯瞰”,多 角度描写,条理清 晰。
①开篇交代行踪, 点明题目。
②写外观徐柏龄 故居粗略的观 感——朴素。 ③写进入院落的 观感——雅致。
范文点评
院落被中间的月亮门和花墙隔开,分为东西
跨院。④西跨院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对着南墙 ④总领下文,表明
的是正屋,左右带厢房,一边放杂物,一边是 下文要介绍东、西 厨房。屋子采用传统的海草房的屋顶,冬暖夏 跨院。
范文点评
点评:这篇习作可谓内容充实,文采斐然,令人赞叹。 1.写作顺序合理而有序,先写山再写水,然后写三峡大
坝,有总有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抓住特点,运用准确而精美的语言来描述。文中运用
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三峡山水的特 色,凸显三峡大坝的特点,同时引用大量描写山水的诗句、 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使文章在诗情画意中又添了一分古韵。
范文点评
西山的秋天
西山的秋天是美丽的。①秋高气爽,阳光 ①点明描写对象及
特点。
灿烂。站在半山腰,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
空中,飘着朵朵白云。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 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照射下黄得发亮。风吹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 点,多角度描写西 山秋天的美景。
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③近看 俊俏秀气的山峰,满山的橘树上结满了沉甸甸 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诱人的橘子在绿叶
整体感知
看看下面这篇小游记日记,从写作角度说说它存 在什么问题。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不北仅游要记海写可公游不园览是过流。程水,账,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还要进描去写沿。途的景物,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并表,达一自己些的人感受在哦湖!上 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爬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山,看到了负有盛名的 北海白塔。
课文借鉴:
例如《壶口瀑布》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 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雄奇跌宕、 奔腾激越。
精读细研
5.情景交融,表情达意。
一篇好的游记,如果仅仅满足于写景、叙事是不够的, 还必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文章才会余味无穷。
课文借鉴:
如梁衡观看壶口瀑布,感慨黄河具有“博大宽厚,柔中 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 生,勇往直前”的性格品质,犹如一个人,犹如中华民族伟 大的品性。这种感受的抒发,提升了景物的形象内涵。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 无恙,当惊世界殊。”宏伟的三峡大坝宛如一条银灰色的巨 龙,横卧长江,吞云吐雾,震惊了巫山神女;仿佛一座宫殿 的三峡电站瑰丽壮观,气魄宏伟,它发出的强大电流照亮了 半个中国,闪耀着新世纪的民族之光。水位抬高175米,雄 奇秀丽的三峡风景全貌仍在。夔门依旧雄伟,
拓展探究 一、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 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 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
己独特的体验。
⑥略写东跨院的 摆设。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 算老。 ►Bad times make a good man. 艰难困苦出能人。 ►Life is a path winding in the mountain, bumpy and zigzagging.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
3.情景交融,写景抒怀。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融 入对三峡之景的描绘中,可谓情景交融。
拓展探究
三、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 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2.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 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 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 叙述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 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范文点评
游三峡 7月26日,我乘坐“江渝234号”,乘风破浪,来到三峡 之口,白帝城之下。 隐没在绿树丛中的白帝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 半边脸。当年刘备曾在此据守,这里还曾住过不知多少猛将 大帅,本应当气势不凡,今日一见,怎如此害羞? 三峡口,两座擎天石柱,上悬下削,壁立对峙。“两峡 相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众水聚万涪,瞿塘争一 门”。全川之水汇于门下,夺路争流,激起巨波,发出怒吼, 更添门之雄伟壮丽。
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
课文借鉴: 如《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游踪为:玉龙雪山顶→驿道→
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前→玉 河→四方街→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丽江坝中→金沙江边→跃 入江流→奔向大海。行文借助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句, 把游踪展现得非常清楚。
精读细研
3.血肉丰满,主次分明。
三峡的山——秀。千山碧,青翠苍劲,有的如龙翻腾, 有的若凤展翅,有的似丹青屏障,真是无奇不有,各展英姿。
“神女峰”是群山中的佼佼者,她孤峰突起,高它山一 筹,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深情地眺望远方……
范文点评
江水匆匆,细雨飘洒,江面白帆点点,空中云霞悠悠, 比画卷生动,比仙境美妙。待红日探出头来,轻舟已过万重 山,川江号子雄浑的音符合着拍岸的惊涛,化成山之魂,水 之魄。山衬托水,水依托山,给人间呈现出种种妩媚与雄壮。
面而来。⑤
范文点评
东跨院是闲置的空地,红色的葡萄架,高 大而敞亮,下面也放着一套八仙桌椅,应该是 徐家人喝茶、纳凉的地方。⑥
20世纪30年代,徐柏龄先生衣锦还乡,在 老家修建了自己的居所,这套院落至今保存得 基本完好。今当街南屋已被拆除。据说当年徐 氏是买了别人的老宅子拆迁建造的新居,因两 边的邻居不愿卖自己的房子,所以只能在两套 房子之间翻盖,因屋顶的水不能流到邻居院里, 还有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讲究,故在东 西厢房的后墙上各建有一个南北向的流水槽,
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却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 流水账。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 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课文借鉴:
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侧重写冰塔林,这是 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精读细研
4.详细描写,突出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 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 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 学写游记
学习目标
1.学会游记的写作方法,按照顺序记叙游览过程,重 点突出,详略得当。(重点) 2.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景 物中,做到情景合一、角度多变。(难点) 3.引用浏览地的有关知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 色彩。(素养)
整体感知
游记
游记是一种以记叙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 内容的文体,它常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引领我们 见识奇丽风物,神游名山秀川,让我们“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范文点评
神女依然无恙,白帝城更添风采。三峡大坝给三峡画上 了一个充分显示人类无穷力量的惊叹号。
“嘟——”响亮的汽笛声,把陶醉在美景中的我惊 醒。望着眼前的青山绿树,我真有点儿乐而忘返了。我 一定要将这缕缕诗情、悠悠画意永远刻在心中。
感谢你,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坝!是你, 让我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雄姿!是你,让我陶醉在祖国的 青山绿水间!
精读细研
游记应该怎样写
1.捕捉信息,梳理素材。
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去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旅游,都 要注意捕捉这些信息: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铁事、碑文楹联……这些 都是你写作中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