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大盘点1

最新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大盘点1
最新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大盘点1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大盘点1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

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

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

故选B。

3.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镆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

113鉨Nh

115镆Mc

117Ts

118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 Na 22.9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错误;

B、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由图可知,Si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故正确;

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故错误;

D、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故选B。

6.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D。

7.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囊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MC . B.核内有115个质子

C.是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40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有115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C.H2O D.2H2

【答案】D

【解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9.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

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

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故选B。

【点睛】

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10.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11.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d微粒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b微粒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b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故C错误。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3.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B.锶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故C错误。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15.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16.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详解】

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

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17.“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

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

18.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答案】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

19.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20.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

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三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单元测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公交车站,一站路大约有1千米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①一粒药片有1克②两包盐有1千克 ③一头大水牛重一吨 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 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2)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30分米○13米1999克○2千克9900千克○9吨600米○6千米 37吨-6000千克=()吨4千米+7000米=()千米 600克+2千克=()克8分米-43厘米=()厘米 2、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3、有关路程的问题要注意“往返”、“出门后又返回”的情况。 (1)兰兰家距图书馆800米,她出门前往图书馆借书,走了100米后发现忘了带借书证,连忙回家拿借书证再去图书馆。兰兰这段时间走了多远? (2)小梅家离学校250米,小梅每分钟走50米,如果她步行往返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列竖式,要牢记,数位要对齐,符号要看清,加法式子里,满10要进1,减法式子里,不够减时向前借1作10 。 1

4、把一个铁丝围成的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变成一个正方形框架,这个正方形框架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6、(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2)加一条线段,把方格纸中的图形改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第四单元难点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1、把竖式填写完整。 □ 8 )□7 □□ 3 □ □)□9 7 □ 7 □ □) 2 8 □□ 4 □ □)□8 4 5 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 39 6×()< 23 40>7×() 3、□÷9=3……□余数最大是()。 □÷□=□……6 除数最小是()。 □÷5=4……□被除数最大是()。 □÷□=7……3 被除数最小是()。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2012-2013学年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2012-2013学年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2分 ×15=30分 1、【 2012·潍坊】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A .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2、【 2012·泰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 .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3、【 2012·宿迁】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 ,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 1 B.2 C. 3 D.4 4、【 2012·盐城】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 25,相对原子质量为 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 . 25 B. 30 C. 55 D. 80 5、【 2012·北京】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6、下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所有的电子 B 、一个氯原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不稳定结构 C 、氯化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亲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D 、生成的氯化钠多出了一个电子 7.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 2万块钛(Ti 金属板。已知 Ti 原子核内有 22个质子,则下列有关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Ti 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B . Ti 4+的阳离子核外有 18个电子 C . Ti 原子核外有 22个电子 D . TiO 2中含有氧分子 8.下列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 , 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 O B . Cu C . N D . Cl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 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2.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 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 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故选B。 【点睛】 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 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 确的是() 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 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 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 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 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 项错误,故选B。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n n ()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题精选经典.docx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题精选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 价 C.图中 n 的值为 10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而形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1= 2+n+1, n=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 钠元素位于第 3 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睛】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 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 号元素 (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 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 117,正确; 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故选B。 【点睛】 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 3.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 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如图是其元素的 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 84g 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同一 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故 A 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 多的是铝,故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 1”,能常不写。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 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故正确。 故选 D 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附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易错题复习 01填空题。 1、分针从数字1走到2,就是()分,走一圈就是()分。秒针从数字1走到2,就是()秒,走一圈就是()秒。 2、8:20小明正在瞧球赛,球赛已经开始了30分钟,球赛开始的时间就是()。 3、4000米-2000米=()千米13千米-6千米=()米 2吨+3000千克=()吨1千米+800米=()米 10毫米+20厘米=()厘米1厘米-6毫米=()毫米 8000米-2千米=()米 4、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第一周挖了75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5米,第二周挖了()米,两周一共挖了()米。 5、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重55千克,小老虎体重()千克。 6、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米。 7、小敏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敏比小红矮()厘米。 8、()比603少289,870比582多()。 9、超市早上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小时。 10、一个四位数减去1后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就是()。 02判断题。 1、小刚的体重就是35吨。() 2、0与任何数相乘、相加、相减都得0。() 3、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与。() 4、1200千克-200千克=1000。() 5、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大格就是 一秒钟。() 6、求279比260多多少?列式计算就是279+260。() 7、两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8、最大的三位数加上最大的一位数等于最大的四位数。() 9、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10、比11千米少1米就是10千米。() 03选择题。 1、小红的身高15()。 A、米 B、分米 C、厘米 2、10张纸厚约()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比原子大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C.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4 4.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5. 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Mg2+—镁离子 B.Ca+2——钙离子 C.2H——2个氢元素 D.O ——2个氧原子 2 7、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8、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w()w w.xk b1. c om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9.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10.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1.在化学反应2H 2+O 2 2H 2 O中的最小微粒是: A、H 2O B、O 2 C、H 2 D、H和O 12..依据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是() A. Fe O N B. Al N O C. Na O N D. Al O N 1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代表该物质的是() A. N 2 B. O C.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 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2.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 113鉨Nh 115镆Mc 117Ts 118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3.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2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答案】B 【解析】 A、由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可知,8=x+6,x=2,正确; B、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4,故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错误; C、由汉字氧带“气字头”,不带“金字旁”可知,氧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正确。故选B。 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是解题关键。 5.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最新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大盘点1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大盘点1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 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 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 故选B。 3.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镆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 113鉨Nh 115镆Mc 117Ts 118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

姓名 得分 、选择题(细心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4分,共48分.) 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D. 分子质量大 原子质量小 2、 F 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氧化汞 D. 高锰酸钾 3、201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 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 间的空缺。 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电子数 D 中子数和质子数 广西柳州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但镉是人类的朋友,如制造“镍-镉”充电电池。 () 4. 今年1 月, 镉(Cc )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镉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8 5.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 A.分子 B 6.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 "加碘食盐"、 ?原子 () B ?中子数 II B D 高钙牛奶 C ?镉原子的质量为112g ?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 "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D ?离子 ) ?兀素 最外层电子数 D ?质子数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硅 B ?铝 根据图3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属于金属元素 B.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 07 g D.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下列微粒 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下列符号可以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 A . 2rf B ? 2H C ?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8. 9. 10. B. 2 8 6 丿 丿 原子是最小粒子 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 解释中错误的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梳理] 考点1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题经典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题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 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 C.实验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 D.实验后,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故A说法正确; B. 微粒始终在不断运动,故B说法错误; C.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变化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故C说法正确。 D. 实验后,二氧化氮占的空间变大,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 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 故选B。 4.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5.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C.H2O D.2H2 【答案】D 【解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6.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易错题合集(必考、推荐)

第一单元测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公交车站,一站路大约有1千米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①一粒药片有1克②两包盐有1千克 ③一头大水牛重一吨 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 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2)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30分米○13米1999克○2千克9900千克○9吨600米○6千米 37吨-6000千克=()吨4千米+7000米=()千米600克+2千克=()克8分米-43厘米=()厘米 2、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4、把一个铁丝围成的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变成一个正方形框架,这个正方形框架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6、(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2)加一条线段,把方格纸中的图形改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第四单元难点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1、把竖式填写完整。 □ 8 )□7 □□ 4 □ □)□9 7□ 7 □ □) 2 8 □□ 4 □ □)□8 4 5 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在○里填上“>”“<”或“=”。 90秒○2分钟6小时○600分钟100秒○1分钟180分钟○3小时 3、填写合适的单位。 ①一节课是40()。②运动会上,赵伟用13()跑完50米。 ③脉搏跳8下用了6()。④兰兰做30道口算题用了3()。 4、先填写钟面上显示的时刻,再算一算经过的时间。 5、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要坐45分钟的车,他们8:30分准时到达,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6、一列火车本应10:50分到南京站,现在晚点25分钟,火车将在几点到达?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注意:0乘任何数都得0 1、估一估,算一算。 52×6≈97×4≈296×8≈910×4≈77×5≈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三)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50分。) 1.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 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 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2.“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A. 分子重新组合 B.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 C. 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D.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4.下列物质中,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 氢气、氧气、氯气 B.硫、铁、氖气 C.水、氩气、铁 D.空气、氮气、木炭 5.在室温时,将1g葡萄糖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配成水溶液。则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下列哪种性质会发生改变( ) A. 分子的大小 B. 分子的总数目 C. 分子间的间隔 D. 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6.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结成冰块的实质都是() A.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C.分子的质量减小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B.水分子 C.氢离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8. 王芳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粘满 油渍。”王芳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很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9.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 质子数 B. 最外层电子 C. 中子数 D. 核电荷数 10.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的是( ) A. 分子 B.元素 C.单质 D. 原子 )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11. 下图是钠与氯气(Cl 2 A. 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B. 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C.Na+和 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一线名师易错题点睛系列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师版).doc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一线名师易错题点睛系列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师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9题) 1.极少数青少年有吸烟的恶习,香烟的主要成份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 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是()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B.尼古丁由碳、氢、氮3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分子中共有26个原子D.尼古丁中C:H:N相对质量比=10:14:2 【答案】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2.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4:1:3 B、3:1:2 C、4:1:2 D、3:1:3 【答案】【解析】比较反应前后两幅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分子数为3(1个A分子未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Y分子数为1,生成C的分子数为2。化学方程式为3A+B=2C。答案:B。 【易错题点睛】由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反应前A分子的个数是4个,B分子的个数是1个;反应后A分子剩余1个并生成2个C分子。所以实际反应的A分子是3个,因此该反应为3A + 2B = 2C,即化学方程式评卷人得分

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没反应的分子不能计算在内,可以将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划掉。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B.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一定相同 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一定变化的质子 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变化 【答案】【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为10,不能说这样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A错;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比如氕、氘、氚,故B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 【易错题点睛】选项A是学生最易混淆的概念,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 4.2003年5月,深圳发生举国震惊的特大投毒案。犯罪分子使用的是一种名叫“毒鼠强”的剧毒鼠药(化学式为C4H8O4N4S2)。下列有关“毒鼠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氧化物 B. “毒鼠强”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 C. 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4︰2︰2︰1 D.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6.67% 【答案】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5.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又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化合物。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的氨基酸之一,下图是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α-丙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化学式为C3H7O2N B、在构成α-丙氨酸的原子中,氢原子最小 C、分子中C、O的原子个数比为3∶2 D、α-丙氨酸属于氧化物

小学三年级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下 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 复习建议: 1)看本学期我们完成的练习纸和作业本,原来的错题现在弄懂了吗? 2)根据查漏补缺的情况,说一说在答题时,要提醒自己注意什么? 3)再根据查漏补缺的情况,找相应的练习进行自主练习 4)最后,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做完成“卷子”后的检查? 实战演练: 一、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 40)平方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2、今年全年有(366)天,第一季度是(91)天。从今往后,第一个闰年是( 2016)年。 3、□7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4)。 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周长是(40)厘米。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周长是(50)厘米。(像类似这样的拼一拼、剪一剪等题目,要记得动手按要求画一画。) 二、选择 1、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A)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 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2、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D)

A、小明家的客厅大 B、小芳的客厅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说明:因为两家用的地砖每块大小不知道是不是一样大的,所以不能判断。)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千克,最轻的23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B)(说明:平均体重在45和23之间。) A、45千克 B、32千克 C、23千克 4、25×40积的末尾有(A)个0 。 A、3 B、2 C、1 (说明:25×4=100,别忘了原来因数末尾的0。) 5、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C)平方米 A、320 B、6400 C、400 (说明:要注意审题,这里的80是周长,所以要先求出边长:80÷4=20,再用边长×边长=面积,算出。) 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C) A、7 B、8 C、9 (余数比除数小,即除数要比余数大。) 7、852÷8的商(A)(中间有没有0,要看每个数位上的数够不够商1决定。) A、中间有0 B、中间没有0 C、末尾有0 8、704被7除,结果是(B)(通过判断商的位数即可判断。) A、10......4 B、100......4 C、1000 (4) 9、当A÷B=13……9时,B最小,A=(C) A、117 B、130 C、139 (说明:先判断B最小应该是10,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C )人。 A、7 B、8 C、9 D、10 (为什么两个项目的人数相加会多于全班人数,就是因为多出来的人两个都报了:27+24-42=9 。) 11、下列商最接近80的算式是:( A ) A、481÷6 B、550÷7 C、600÷8 D、959÷9 (说明:可用估算,也可以用商×除数的结果和被除数比较得出。) 12、图书管理员将新书放在书架上。如果书架共有19格,每一格可放32至38本,一共可以放书(D)本。(用估算的方法算出放书范围,但会少于800本) A、不足200 B、200---400 C、400---600 D、600---800 13、小明所在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98分,小强所在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96分,小明数学考试成绩比小强数学考试成绩(D) (说明:平均数只能反应整体的一般水平,是算出来的,不能代表某个人的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32 g B.32 C.5.314×10-26-kg D.32 kg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钙 3.[2019湖北武汉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4.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5.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的是() A. B. C. D. 6.截至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7.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C. D. 8.[2020江苏南京十校期中联考]从如图所示的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微粒①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微粒②表示原子 B.它们所属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C.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D.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9.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B.

C. D. 10.如图所示,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得更快。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隔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 11.[2019四川成都中考]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第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的质子数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的中子数 12.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计表

教学反思: [课前预想:]1.复习课如何上?怎么上?让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而不是炒陈菜,把原来的知识再过一遍。 2.复习课内容如何精?复习环节如何安排,直抵学生学习的灵魂:学习的困惑?如何互动,让学生有所获? 3.复习课容量大,如何利用云技术来帮助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课后反思:] 课后进行了专家、同行评课,现摘录部分如下: 专家点评:

本节课给今后教学5—10年的课堂走向进行了展示,进行了呈现。云技术教学及微课的制作及使用已经在深度思考,已经在作前期的探索,并总结方法。授课方式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与常规复习有很大区别。为复习课给了一个很好的模板,为青年教师树立 榜样,利用现代技术,及时展示,及时反馈。云技术计算机技术,不仅是辅导、建筑知识体系,提升能力,更是教育改革的前台,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勾勒了化学教育的思想(文本转化为图形),展示了技术教学的经验,引领了锦江教育的变革(传统教育—技术教育的紧跟者—信息教育的引领者)。 同行点评: 优点:①与常规复习有很大区别。为复习课给了一个很好的模板,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利用现代技术,及时展示,及时反馈。 ②单元树梳理(出彩)提出困惑,讲学生想听的,讲学生需要听的,调动了学生情绪 ③课前准备充分。知识树,微课、超链接充分。 ④微课在课堂上的展示,激励了青年老师热血沸腾,要赶紧充电。学生制作微课,学生讲问题细化,注重细节。错题(把作业链在知识树上,相关知识点评),回到知识树,旁批,归纳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不足及改进方向 ①技术融合了,但不能被它捆绑,课堂生成的不能忽略。有些问题可课下思考,利用微课,去查阅满足学生个体需要。 ②纸制媒介与电子媒介的无缝接合,化学专业术语,考核规范表达,规范书写,用平板书面表达,有一定影响,但考试时纸笔作答问题,每节课教会学生方法、思维,计算机能力, ③学科素养能力,学科态度、思维、方法要随时贯穿其中,例1(结构与性质思想(结构上差异);例2 概念复习(对比思想)老师还要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 附:课堂练习: ( )1.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