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壶的历史与鉴别

合集下载

灌浆紫砂壶鉴别方法

灌浆紫砂壶鉴别方法

灌浆紫砂壶鉴别方法灌浆紫砂壶是中国文化瑰宝,它特别受到收藏家喜欢,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灌浆紫砂壶”是如何区分的。

因此,本文将讨论灌浆紫砂壶的鉴别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灌浆紫砂壶的真伪。

灌浆紫砂壶是什么?灌浆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品之一,发源于中国江苏宜兴,是中国传统紫砂壶的一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是中国茶文化的高峰之一。

它的外观和质地都非常优雅,被誉为“瓷器之王”和“宁静的美”。

灌浆紫砂壶的主要特点1)灌浆紫砂壶的釉面比较均匀而光滑,质地非常细腻。

2)这种紫砂壶不仅形状具有特点,而且颜色非常优雅,通常是紫褐色或紫色。

3)灌浆紫砂壶的壶身比较厚实,耐用性非常好。

4)灌浆紫砂壶的造型非常优美,线条流畅,长度和宽度的比例比较理想。

灌浆紫砂壶的鉴别方法1)观察壶身灌浆紫砂壶的壶身均匀而且光滑,而且具有石子和沙子的质感,质地与其他陶艺品非常不同。

如果您发现壶身上有许多小孔或凹痕,那么它很可能是假的。

2)观察纹路灌浆紫砂壶的纹路都显得非常平滑,相互之间没有严重的矛盾。

如果您发现它的纹路相互之间呈现璧奇跳矛盾,那么这很可能是假货。

3)观察特殊标志真正的灌浆紫砂壶都有特殊的标志,比如艺术家签名、制造商标签等。

这些标志通常在宜兴的紫砂作坊里制作,所以如果您发现它没有标志,那么它很有可能是假的。

4)检查壶盖和壶嘴灌浆紫砂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圆形的装饰,而且壶嘴通常是圆角矩形,边缘清晰,不锈钢产品是较新的产品。

如果您发现壶盖和壶嘴不符合规格,那么它很可能是假的。

总结灌浆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称为瓷器及茶具之王。

灌浆紫砂壶的外观和质地都非常独特,如何区分真假对于收藏家来说很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灌浆紫砂壶的鉴别方法,以便轻松识别真伪,为收藏家和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保障。

淄川博物馆馆藏辽代倒灌壶赏析

淄川博物馆馆藏辽代倒灌壶赏析

淄川博物馆馆藏辽代倒灌壶赏析作者:石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07期摘要:淄川博物馆有一件辽代倒灌壶,是2007年建馆后由民间征集而来,“辽”字款的器物并不多见,此壶为研究辽代历史、陶瓷、艺术提供了真实物证,具有证史、补史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淄川;陶瓷;倒灌壶1 辽代倒灌壶概述淄川博物館有一件辽代倒灌壶(图1)。

该壶造型敦厚,胎体厚重,壶腹最肥处呈现饱满的正圆(图2),给人一种重心很稳的踏实感。

壶的整体造型似一颗长势饱满、生机勃勃的春笋,又似一滴从天而降的晶莹雨滴。

通高20.8厘米,腹13.2厘米,底外径7.5厘米,内底中心孔径3厘米,重0.905千克。

尖锥状壶盖与壶身相连,并不能打开,盖尖下方有两圈凸起弦纹,凸起处露淡红色胎,胎质粗糙。

短流,中间有一圈凸起弦纹,呈竹节状。

壶身附泥条捏的执把,执把中间有一压印的凹槽。

圈足外底中心有孔。

器身施白色乳浊釉,白中略透极淡的蓝色,全身遍布细微均匀的开片,器足及外底无釉。

壶腹左右对称各有一海棠四曲形开光,开光为四片花瓣相连图案,花瓣两两相对。

四片花瓣刻画双勾边,内饰有繁体的隶书体“辽”字。

字形大方古朴,字身釉色与壶身一致,书款的底被深褐色釉填满。

此壶在装饰手法上是采用了胎上装饰中的刻画花。

所刻的线条较宽,有明显的刀锋痕迹,字势舒展,风格粗犷。

刻画花之外又运用了雕釉与填黑两种手法。

推测该壶是在壶体全部挂釉后,又在壶腹双侧分别雕刻开光,先将“辽”字从釉上刻画出来后,又把字以外的底子部分用深褐色釉填满。

深褐色的底釉将月白色的“辽”字衬托得分外突出。

该壶不仅具有敦厚质朴的造型,还具有独特的内部结构。

盖与壶口连为一体,并不能从盖处注入液体,在其外底部中心有一通心管直通壶体内部,只有将壶身倒置后,才能向壶内注入水或酒类的液体,装满后将壶放正,壶腔内置的通心管会将水或酒隔开,只要注入液体在壶正置时液面高度不超过通心管的高度,壶处于正置状态下,盛放的液体就不会流出。

全手工壶、半手工壶、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区别(图文)

全手工壶、半手工壶、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区别(图文)

全手工壶、半手工壶、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区别(图文)说到紫砂壶,我们得区分一下紫砂壶中半手工和全手工、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概念是什么。

首先说一下紫砂几种成型的工艺1、灌浆壶:就是先把泥料搅拌成浆糊状态,然后注入石膏模具内,稍等一会儿,再把注满的泥浆倒出(俗称回浆),一般常用与低档壶(淘宝上常见的销量上千价格几十)。

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非常的细,无颗粒成分,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泥浆,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壶了,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200-300个,做工粗糙价格低廉,几元至几十元不等,旅游景点最常见。

灌浆壶2、手拉胚壶: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媒体经常会见到的,就是在电动转盘上固定一块软的泥块,当它转动时用手工捻出你想要的造型,然后在用工具修(这种成型技法不适应真正的紫砂泥),因为纯紫砂(100%含量的紫砂)无法成型,一般常用于化工泥。

(注:手拉胚成型一定要加相当量的高岭土),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100-150个,所以价格低,而且看相很好,比较完美(某宝最常见的销量爆款,一个月销售成百上千个)。

手拉胚纯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胚和灌浆的,所以手拉胚和灌浆制作的茶壶不可能是100%紫砂含量的紫砂壶。

传统的紫砂壶,是用拍身桶和镶嵌身桶两种工艺形成各种形状的紫砂壶,这就是紫砂成型工艺。

3、半手工壶(模具壶):就是紫砂壶的所有附件,包括壶身都是借助模具成型的,为了达到统一规范的目的。

所谓的半手工壶,就是壶身、壶盖、壶纽、壶把、壶嘴,其中有部份是借助模具成型的,一般的紫砂工艺师到顾景舟大师都有做过。

简单介绍一下半手工壶制作的流程▲半手工壶制作的石膏模具▲半手工也要打身筒(初成型),不要简单以为就是往模具里堆泥就行了。

▲初成型后才能上模具▲合模▲用手或工具伸进去把里面已经大致拍好的身筒抵靠模具内壁并修饰规整,挡胚。

▲成型后出模▲后期的修饰、明针全都还要手工完成模具是不是做壶就很方便了呢?那么,用了模具是不是做壶就很方便了呢?其实不然,半手工壶也同样有大量的手工成分,与全手工壶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身筒和盖子的成形方式上。

青釉提梁倒灌壶讲解

青釉提梁倒灌壶讲解

青釉提梁倒灌壶讲解标题:青釉提梁倒灌壶:穿越时空的美丽瑰宝引言:青釉提梁倒灌壶,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作之一,承载了千年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它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一幅艺术品、一本历史的记录和一个跨越时空的见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青釉提梁倒灌壶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带您领略这一宝贵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一、青釉提梁倒灌壶的制作工艺1. 材料的选择与准备青釉提梁倒灌壶的材料主要是高岭土,这种土质地细腻、不含杂质,非常适合制作陶瓷器物。

在制作之前,师傅们会对高岭土进行精细的处理,以确保材料的纯净度和质量。

2. 成型与雕刻制作青釉提梁倒灌壶时,首先采用传统手工成型的方式,将高岭土慢慢打造成器物的基本形状。

师傅们会运用精湛的雕刻技巧,在器物表面上刻画出独特的纹饰和图案。

3. 烧制与釉陶经过成型和雕刻后,青釉提梁倒灌壶将进入烧制环节。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烧制温度和时间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壶身的质地和釉面的色泽。

在烧制过程中,师傅们会采用特定的烧窑和燃料,以确保最佳的烧制效果。

4. 釉面施工青釉提梁倒灌壶以其特殊的青色釉面而得名。

师傅们会运用独特的釉面手法,将一层深浅相间的青釉施加在倒灌壶的外表面上。

这种釉面不仅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能保护器物的质量和触感。

二、青釉提梁倒灌壶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造型设计青釉提梁倒灌壶在外观上独具匠心,通常呈现出曲线柔美、线条流畅的造型。

提梁的设计使得倒灌壶更加方便实用,同时也增添了一份古典美和雅致感。

2. 精湛的雕刻技艺青釉提梁倒灌壶的表面纹饰和图案通常采用浮雕或刻线的方式来表现,师傅们对每一处细节的雕刻都极其讲究。

这些精心雕刻的纹饰,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艺术家审美追求的展示。

3. 青釉的独特色调作为青瓷的一种,青釉提梁倒灌壶具有独特的色泽。

青色釉面既不失深沉内敛,又不乏明亮透彻。

这种自然、清新的色调,使得倒灌壶更加具有古老的韵味和艺术的气息。

三、青釉提梁倒灌壶的文化内涵1. 厚重的历史底蕴青釉提梁倒灌壶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紫砂壶——手工壶、手拉胚壶、灌浆壶、机器壶的区别

紫砂壶——手工壶、手拉胚壶、灌浆壶、机器壶的区别

紫砂壶——手工壶、手拉胚壶、灌浆壶、机器壶的区别紫砂壶——手工壶、手拉胚壶、灌浆壶、机器壶的区别手工壶:壶身外观颗粒分布不均匀,有颗粒感,没有油光感。

壶内无螺状条纹纹理,无添加成份。

撞击声音尖锐则硬度高,低沉则硬度较低。

名家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手工壶分为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即模压壶)两种,手工成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大类。

“打身筒”法适用于圆形类产品,将泥料打成泥片,放在转盘上,用手工拍打成空心体壶身,在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的壶嘴、把、颈、脚、并加制壶盖,以至作品胚体完整。

“镶身筒”法是将泥料打成泥片,按设计意图,配成样板,依样裁成泥片,镶合而成,然后加工成壶胚。

半手工指模具压制壶,模具有嘴巴模、身筒模,有一定的手工成分。

半手工壶工艺流程做成来的壶任何一个造型绝不会仅仅只是一个,而全手工壶却有着不可复制性。

并且半手工壶在挡坯的过程中因用力挤压,使泥料的被压紧,跟全手工壶相比透气性要差了些。

另外,有很多壶形(如各种筋纹器、鱼化龙等)设计复杂、制作工艺难度大,基本上大多数都是要借助模具采用半手工工艺制作,全手工制作的反而不及半手工制作的更有气韵。

功力火候未到或者对某一壶形尚未有一定的悟性的作者,做出来的全手工壶无论形制规整还是气度力度等,都远没有半手工做出来的好。

(借助模具制壶)手拉胚壶:壶身外观不论粗细分布很均匀,壶内有螺状条纹纹理,添加高岭土(主要含铝硅酸盐,三氧化二铝)。

硬度高,撞击声音尖锐。

这种壶大多是低档商品壶,几无收藏及使用价值,其添加的化工原料甚至对身体有害。

手工拉坯法(或叫轮制法)是制陶工艺的名称,它是在转动的轮盘上,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将可塑的泥坯拉制成各种形状,然后配上壶嘴、壶把(均为灌浆制作),晾干后进行表面喷浆,最后入窑烧制一遍便可。

因为轮盘在转动过程中,离心力会拉破坯体,所以这种成型技法不适应真正的紫砂泥,一定要加入高岭土等陶泥或化工泥代替紫砂泥料,以增加泥料的延展性。

“灌浆”、“喷浆”、“冲浆”你还傻傻分不清吗?

“灌浆”、“喷浆”、“冲浆”你还傻傻分不清吗?

“灌浆”、“喷浆”、“冲浆”你还傻傻分不清吗?紫砂壶里面的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对于很多新朋友来说,可能不是太了解,甚至经常会把它们之间的概念混淆。

今天来说说玩壶中经常听到的几个名词:“灌浆”、“喷浆”、“冲浆”,这三个名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灌浆工艺▲典型的灌浆壶灌浆灌浆其实是指壶的成型工艺采用灌浆成型法,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的壶。

但是由于灌浆所需的泥料目数至少要在200目左右,这样的壶就没有紫砂特有的透气性,从严格意义上讲,灌浆壶不属于紫砂壶的范畴。

灌浆工艺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浇灌数百个,通常运用在低端商品壶的制作上。

这类壶的特点是表面光洁,没有紫砂特有的砂感,造型呆板,做工粗糙,这类壶常见于各种旅游景点。

▲喷浆工艺▲异常光亮的喷浆壶喷浆喷浆是一种表面处理工艺,是用浆料喷射在紫砂壶胚体表面。

喷浆工艺的运用,目的就是为了遮盖壶胚原来的本色。

就好比一个人穿得外衣如果品质足够好,就没有必要再套上一件外衣,之所以再穿上一件外衣,肯定是里面的衣服品质不够好,需要再穿一件来掩盖。

通常情况下制作的紫砂壶完全可以素面素心,根本不需要再进行喷浆装饰。

喷浆壶一般都有其不可靠人的目的,主要运用在一些低端的灌浆壶以及手拉壶上。

由于这些低端壶制作采用的泥料,都是品质比较低的非原矿紫砂泥料,为了掩盖它的本质,就会用喷浆进行处理。

比如用黑色陶土灌浆成型的一些壶,再在表面喷上一层朱泥浆料就可以来冒充朱泥壶了。

喷浆处理后的壶能产生鲜艳光亮的视觉效果,增加成品的光洁度,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卖相也很好,极具欺骗性和诱惑力,能让很多不懂紫砂的消费者误以为这是一把真材实料的紫砂壶。

喷浆处理的壶表面和内部断面的颜色反差会非常大,而不是一些原矿泥料应有的那种渐变色差。

▲目数较高的紫砂浆料▲冲浆泥料的表面特征冲浆冲浆指的是练泥方式。

市面上的廉价紫砂壶是正品吗? 怎样识别注浆壶?(3)

市面上的廉价紫砂壶是正品吗? 怎样识别注浆壶?(3)

市面上的廉价紫砂壶是正品吗?怎样识别注浆壶?(3)原标题:市面上的廉价紫砂壶是正品吗?怎样识别注浆壶?现在市面上出现很多廉价的紫砂壶,它们是真的吗?从制作工艺上看,所谓廉价的紫砂壶大多采用灌浆技术制成,其中掺杂有杂砂,并且加入了石灰等东西,因此价格越做越便宜。

很多紫砂壶爱好者的第一笔学费就是花在了注浆壶上。

那到底注浆壶和紫砂壶是什么关系,又怎样识别注浆壶呢?注浆壶“注浆”本身是一种陶瓷制造中的工艺(注明:注浆壶跟半手工壶是两码事,虽然半手工壶也可以叫模具壶,但是不要混为一谈,注浆壶毫无手工成分,批量生产。

而半手工只是身筒借助模具成型,大部分工作需要手工完成,真正要把壶做好也是需要精心修整的如汪寅仙大师的代表作曲壶就是半手工,与全手工所花时间差不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时候,紫砂行业为了提高生产率借鉴了它。

一开始是采用紫砂矿砂原料磨成泥浆状,注入到事先做好的石膏模具中,因为石膏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短时间内脱开模具就能得到壶坯。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已经使壶背离了紫砂的本意。

磨成泥浆的紫砂原料成型后不再具有原来的砂质成分,各方面性能都大幅度下降。

全手工围身筒紫砂泥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塑性好,容易成型,而磨成细腻的泥浆之后制作一个壶坯反而更加麻烦,因为紫砂原料黏性比较大使得这种壶坯更难以修整。

于是这种工艺宣告失败。

但是随着后来的工艺革新,也是由于随后的紫砂壶市场的复兴,“注浆”壶再次粉墨登场。

这次甚至不再用紫砂矿砂来制备泥浆,而采取了其他的一些陶土加上“玻璃水”(所谓的玻璃水就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在建筑行业种普遍用做粘合剂和补漏剂)制成。

此时,不管是从原料上讲,还是从工艺上说,这种注浆壶已经不能划为紫砂壶一类了。

但现在市场上还是有大量的注浆壶刷上一层紫砂泥浆之后被当作紫砂壶来卖。

[责任编辑:沫朵]。

直观告诉你模具壶、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区别

直观告诉你模具壶、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区别

直观告诉你模具壶、灌浆壶和手拉胚壶的区别模具壶,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也不简单。

一个壶的整套模具模具壶也要打身筒(初成型),不要简单以为就是往模具里堆泥就行了。

初成型后才能上模具合模搪压成型三十分钟后出模…………后期的修饰、明针全都还要手工完成手拉胚壶:机械操作,下面一个马达,上面一个圆盘。

把泥料放在圆盘上,开关一开,马达旋转,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拉出一个壶型来。

拉出来后切下,放置晾干,再配壶嘴、壶把(都是灌浆制作),装成一把茶壶,放置晾干后再喷浆,经过烧制就可以成为手拉胚茶壶。

(注:手拉胚成型一定要加相当量的高岭土)。

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非常的细,无颗粒成分,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掺玛,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

灌浆壶注:手拉胚壶里面有条纹,而灌浆壶里面就没有。

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100-150个;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200-300个。

)纯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胚和灌浆的,所以手拉胚和灌浆制作的茶壶不可能是紫砂壶。

传统的紫砂壶,是用拍身桶和镶嵌身桶两种工艺形成各种形状的紫砂壶。

这就是紫砂成型工艺。

注浆成型基本原理分4步:陶瓷的注浆分空心注浆和实心注浆两种.实心注浆比较好理解,下面重点介绍空心注浆,空心注浆又叫单面注浆,是1将泥浆注满石膏模后留置一段时间,待模型内壁粘附一定厚度(图中阴影部分)的坯体后,2再将中间的余浆倒出,坯体的形状随模具内壁而固定下来,3、4待注件在模具中进一步脱水收缩后,即可脱模取出。

谢谢大家的关注如果您也是一个收藏品和文玩爱好者,请收藏此账号,或者加我的微信:hote520我们会用心帮你解答每一个问题。

每天分享我的紫砂生活,以及紫砂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浆壶的历史与鉴别
丁山紫砂行业就因为有一小撮人在搞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小骗局,弄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初级学费壶阶段最容易碰到的就是擦边球,这类骗局非常好识破。

下面我就用实例给大家分析下如何判断此类骗局,擦亮眼睛看清楚。

每一种新工艺在开发的前期都是革新,是进步。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就会变成大家不再接受的工艺,比如化料。

所有的这类化料都是大师们的革新作品,普通人在以前是没有财力和机会去做那些东西。

但不能说因为是大师的作品我们就要不能反对,说化料无害。

灌浆壶的前世今生:
灌浆壶分早期、晚期、现状:
一、早期由1957年(也有专家说是1958年)无锡惠山泥人厂的两名翻制石膏模的师傅带来量产工艺,并由高永君、汪寅仙等人进行了2年试验。

但以失败告终。

主要原因是紫砂不具备注浆成型的物理特性,即便加入水玻璃也未明显提升泥浆流动性。

二、晚期在1973年由徐秀棠牵头,研究紫砂注浆壶工艺。

参加者有:吕尧臣、鲍仲梅、李碧芳、赵洪生等。

由赵负责注浆配方。

在配方中加入了相当比例的汕头泥(也有说高领土)和水玻璃,此次试验取得了成功,成器外观效果与手工紫砂器极相近。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简单的推论:1、早在30年代顾景舟和王寅春等前辈大师已经小范围的开展研究和试制,而此举无疑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紫砂艺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标志。

2、紫砂注浆工艺在五、六十年代曾一度成为紫砂界的研究课题和前沿工艺。

3、晚期注浆器经过脱模整理,在外观上几可乱真。

4、水玻璃的添加,在注浆工艺中必不可少。

但早、晚期的添加目的、比例、作用、效果均不相同。

1、从实用角度看,注浆壶实为炻器,而非砂器。

2、从收藏角度看,注浆工艺的主要优势在于量产,毫无价值。

3、从赏玩角度看,喜好者不多,但早期精品对紫砂史学者和部分专业人士却有重要价值。

三、现状:灌浆工艺又有了提高,在紫砂杯、紫砂茶叶罐中大量采用了灌浆工艺,并且据说已经可以做到60目颗粒的产品,真是叹为观止啊。

灌桨壶的工艺介绍:
灌浆壶也叫注浆壶,是用模具把原材料加入其他材料变为浆之后倒入模型之中,晾干,则可做出茶壶的初型。

再把多余的浆水倒掉,取出壶坯后装上壶嘴和壶把,再做加工修饰,即可。

灌浆壶制作原理是:
灌浆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

灌浆壶的特点:
所谓灌浆壶就是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变成很细的泥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

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

因为是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成型的,所以灌浆壶里面没有条纹。

灌浆壶一般的沙粒质感不强,玻感强,留意仔细可以看到机制模具的痕迹,造型比较呆板欠缺生动。

如何看待灌浆壶?
灌浆工艺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

所以比较容易满足茶艺市场的要求。

正因为这种大批量生产工艺,使之根本没有艺术可言,也没有收藏价值。

又由于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则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

灌浆壶的分辨:
一、低档灌浆壶:几块钱一把。

所以工艺就很差劲了,脱摸以后基本就不修理了。

最容易看的就是在手柄,壶盖处有灌浆痕迹,下面照片是本人买的壶的照片。

我通过锐化处理突出了了纹理。

二、中档灌浆壶:这个档次的灌浆壶已经有了精修和刻绘了,粗看还是很漂亮的。

但是由于工艺的原因这类壶还是高目玻璃水工艺,所以外表贼亮,份量明显比正常紫砂壶轻。

手感很轻,断面有朱泥类的瓷化现象。

下面看下我买的灌浆壶碎片,已经敲碎。

三、回避价格便宜、怪异器型,我们要知道器型的线条越多或者复杂工艺就越难。

且不说全手难做,模具都是很复杂的工艺。

所以如果见到器型复杂价格便宜最好回避,比如下面两张照片。

四、从价格来回避:我们分析一把模具壶的成本:烧制两次加整口25块左右,泥料价格5块,工费30块(我们就按照最低计算),快递邮费包装10块。

随便算算都要70块了,如果正常卖卖也要150块才有利润,不要看翻倍价格,其实也不会多赚钱,除非向老伤一样能跑的起量。

如果工稍微好点的工费起码也要60~70了,成本也要100元了。

所以百元以下器型看着完美的基本也就灌浆壶的级别,紫砂无漏可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