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坚持唯物辨证法
高二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①②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质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共性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①②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的实质(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原理1、原理: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高二政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据此回答1~4题。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A.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3.下列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①“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弱,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③心外无物④“一日行窃,终身是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导意义在于()①为我们正确地看问题、办事情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②指导我们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避免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④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组题意在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根本观点的理解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现实意义。
第1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不在于是否承认矛盾,而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故选C不选B,D项说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不完整的,故不选。
是否承认发展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但不是根本分歧,故不选A。
第2题A、C是孤立的观点,D是静止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有B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第3题①是外因决定论,②是孤立的观点,④是静止的观点,都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③“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不属于形而上学,故不选。
第4题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只有坚持辩证法,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避免或减少失误,故①②③正确,④是唯物主义观点,不是辩证法,故不选。
高二政治重要模块知识点分析

高二政治重要模块知识点分析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政治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在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关注教材中是怎么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重要模块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
整体和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①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的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唯物论知识点是高二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店铺为高二学生整理政治物论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word教案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到底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我们中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为什么树立科学发展观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本单元各课内容学习之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
本单元综合探究主要基于此考虑而设计的。
本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的综合性。
因为从知识要求来说,这一问题是对第七、八、九、十课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搞好本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更全面。
二是鲜明的思想教育性。
从探究的题目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它要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以及两者的分歧的基础上,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危害,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一)探究活动过程1.建议采取分组探究和个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分组方式可以考虑两种方案:一是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观点分组,分别比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和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和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和形而上学片面观点的不同及表现,分层次探究如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是按学生关心的问题分组,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如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供参考:(1) “网上潇洒走,有喜亦有忧”,在对待网络的使用问题上我们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19(2) 在反腐倡廉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3) 如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与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关系;(4) “顺境”与“逆境”是每个人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两种境遇,我们应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顺境”和“逆境”。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 • A、前者反映了复杂事物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后者 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 • B、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中心、重点和关键问题, 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 • C、前者要分析的是不同事物之间诸多矛盾的关系, 后者分析的是同一事物双方的关系 • D、前者和后者都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 (05江苏政治试卷) 14 .右边漫画给我们 的启示是 •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 .要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 • C .要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 D .要善于抓住矛盾 的主要方面
C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是 • A、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 • B、矛盾的主要方面 • C、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 D、事物的外部特征
找出正确方法解决矛盾;(这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 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
各有其特点 (三个表现)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应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原理)与方法论的统一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原理: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 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
发展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矛 盾 的 观 点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辩证关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人教)

联 系
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 题 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 题
发展
适度、促 进、重视 量的积累 前途充满信心准 备走曲折路
矛 盾
具 体 问 题 具 体 分 析
对立
形 而 上 学
的两 统点 一论 与 重 点 论
内 外 因 相 结 合
孤立
静止
片 面
(1)以下成语,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D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 6、失败乃成功之母7、
这一态度说明了: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三 是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唯物辩证法 发展
联系
根本内容
矛盾 对立统一
动力
内部联系
内部矛盾
内因
外部联系
外部矛盾
外因
(三)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内因与外因 (1)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本原因,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结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不仅不可缺少,而且有时甚至还 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外因能不能撇开内因而起作用呢?
(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 实现内因对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的决定作用
② 能够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到加速和延缓作用。
辩证法部分知识结构
联系的根本内容 普 客 多 遍 观 样 含 性 性 性 义 辩 证 法 构成 含 实 趋 状 义 质 势 态 地位是否变化 普 特 主 主 内 含 遍 殊 次 次 外 义 性 性 矛 方 因 盾 面 原因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漫画在思维上有何特点?应怎样思维?
高二政治坚持唯物辩证法

不定选题
4、下列观点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是( AD A、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 无能为力
)
B、心外无物
C、一般说来,整体功能总是大于 局部功能之和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外部力量 决定的
辨析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 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 不变”的分歧。
(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个原理之中, 离开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离开了唯 物主义的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 把两者统一起来,有机地相结合。
填表
唯物辩证法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3、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 主义是统一的
(1)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 世界。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本质 “是什么”, 辩证法则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 “怎么样”。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 割。
(2)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 物论,它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解 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同时充分肯 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 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辩证法,而不是 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它认为辩证法总的 观点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 象出来的,而不是在主观臆造的。
第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 立统一,所以就必然用全面的观点来 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却相反。
总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 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就在于是 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 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
“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 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对立
杜林
1.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哲荀 韩
黑
郭
董
杜
学 况 非 格尔
展的根 人们从生 道之大原 在事物
彼不能 事异, 本原因在 到死都是 出于天, 中没有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分歧之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 的观点的对立
复 什么是联系?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 习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联系地看 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2)分歧之二:发展的观点与静 止的观点的对立
复 什么是发展?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习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把事物如实地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 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 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 对形而上学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 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 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战国时,楚国人想袭击宋国,先派人去测量雍 水的深浅,做好了标志。深夜,雍水突然暴涨,楚 国人没有想到,还按原来测量的标志偷渡。结果 1000多人被淹死,其余的都惊慌逃散了。
网上潇洒走 有喜也有忧
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是什 么新鲜事。网络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知识便利,而且改 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网上聊天的体验让人心跳,甚 至让人发疯。家长们对孩子上网一般都持赞许的态度。 然而,网上有友情,网上还有欺骗,甚至有陷阱。上 网可以帮学生把作业做得更好,也可以偷懒。最让人 头痛的要算色情网站了,很多青少年成为网上色情的 俘虏。对此,“网吧”已被不少家长称为“电子海洛 因”的交易所,并主张取缔“网吧”。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 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 荀况 也。”
“生到死,彼此孤立互不相干。”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对立
郭象
“世异则事异,事变则备变。”
韩非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对立
董仲舒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 源;事物是因为自身具有矛盾, 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 动。”
其次,要以联系的观点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 因,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它与党的性质、 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无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反 腐败的必要性,反腐败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4、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首先,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即客观物质世界, 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其次,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 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 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4)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 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的 根本分歧 ?
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 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 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 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 物论,它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是贯穿着辩证 法的。 再次,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辩证法在解释世界状况“怎么样”时,是从唯物论 原则出发的,始终贯穿唯物论。
总结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 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学 生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 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 题,切忌孤立地、静止的、片面地 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 上的片面性和绝对性。
1.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影响。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本
课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提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群。 事异则 于事物内 彼此孤立、 天不变, 任何矛
点
备变。 部的矛盾 互不相干 道亦不变。盾。
性。
的。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 证法
形而上 学
分歧之一
联系的 观点与 孤立的 观点的 对立
分歧之二
发展的 观点与 静止的 观点的 对立
分歧之三
全面的 观点与 片面的 观点的 对立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 盾,是否承 认事物内部 的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源 泉
(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 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同样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
而上学。
加强廉 政建设, 反对腐 败现象
安徽省原副省长受贿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我们的党风问题?
首先,要以一分为二的矛盾观点看,绝大多数 党员是好的,这是主流,少数党员的腐败只代 表了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是有矛盾的主要方 面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仍是一个伟大、光荣、 正确的党。
请问:“互联网”是天使还是魔鬼?
(2)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 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经济全球化,目前国内外争论很大,有 的持批评态度,全面否定,说这是美国搞的, 对发展中国家没什么好处。有的则认为经济全 球化好,没什么坏处。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就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来说,经济全球化 有着双重的影响。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其次,要弄清 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再 次要特别注意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 长。 我们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3)分歧之三:全面的观点与片
面的观点的对立
复 什么是全面的观点?为什 习 么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的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