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水的过滤实验科学原理

水的过滤实验科学原理

水的过滤实验科学原理
水的过滤实验基于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学原理:
1. 物理过滤:物理过滤是通过使用过滤介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

常见的过滤介质包括滤纸、沙子、砾石等。

这些介质具有不同的孔隙大小,可以阻止较大的颗粒通过,使水中的固体颗粒被留下。

2. 吸附:吸附是指物质吸附在固体表面的过程。

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它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氯气、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3. 化学沉淀:化学沉淀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溶液中的杂质形成不溶性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例如,添加氯化钙可以使水中的硬度离子(如钙离子和镁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

4. 杀菌消毒:消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杀菌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氯消毒、臭氧消毒等。

在水的过滤实验中,可以结合使用以上的原理,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材料来净化水质。

过滤的原理

过滤的原理

过滤的原理过滤的原理过滤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物质进行筛选或分离,以达到特定目的的技术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过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滤的原理。

一、过滤的概念过滤是指将混合物中所需要分离出来的物质通过某种方式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达到纯化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是根据物质在不同介质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的。

二、过滤器为了实现对混合物中某种特定物质进行分离,需要使用专门设计制造的设备——过滤器。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过滤器由四个部分组成:进料口、出料口、过滤介质和支撑网。

1. 进料口:进料口是指将待处理混合物输入到过滤器内部进行处理的接口。

2. 出料口:出料口则是指将经过处理后被筛选出来或者剩余下来未被筛选掉的混合物从内部输出到外部去。

3. 过滤介质:过滤介质是过滤器内部用来进行筛选的物质,通常是一种多孔的材料,可以通过其孔径大小来控制被筛选物质的大小。

4. 支撑网:支撑网则是指将过滤介质固定在过滤器内部的支架结构,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三、过滤原理过滤原理主要是基于混合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对大小和形状差异,利用筛选材料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混合物进入过滤器:混合物经由进料口输入到过滤器内部。

2. 通过支撑网:混合物通过支撑网进入到过滤介质中进行筛选。

3. 筛选:在经过多孔材料的筛选作用下,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

大颗粒会被截留在多孔材料上方,而小颗粒则会穿透多孔材料被保留在下方。

4. 输出:经过筛选后被保留在下方的小颗粒会通过出料口输出到外部去,而被截留在多孔材料上方的大颗粒则可以被收集或者直接排放。

四、过滤介质过滤介质是过滤器内部用来进行筛选的物质,通常是一种多孔的材料。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过滤介质:1. 纸质过滤器:纸质过滤器通常由纸浆制成,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可降解性,适用于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

过滤的基本原理

过滤的基本原理

过滤的基本原理过滤是指根据特定的条件或标准,将某些物质或信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过滤现象,比如水龙头中的过滤网能够过滤掉水中的杂质,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等。

而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过滤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纯净的物质和准确的信息。

那么,过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首先,过滤的基本原理是依靠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离。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大小、形状、重量、化学性质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物质在过滤过程中的行为。

通过合理地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出适合特定目的的过滤方法,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

其次,过滤的基本原理是依靠过滤介质的作用进行分离。

过滤介质是指用来分离混合物的物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也可以是多孔材料、纤维网格或化学药剂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我们可以根据混合物的特性和要求,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有效分离。

再次,过滤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外力的作用进行分离。

在过滤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外力,如重力、压力、离心力等,来促使混合物通过过滤介质,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这些外力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推动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使其按照特定的规律通过过滤介质,最终实现分离。

最后,过滤的基本原理是依靠过滤设备的设计和操作进行分离。

过滤设备是指用来进行过滤操作的工具和设备,如过滤器、离心机、膜分离设备等。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操作这些设备,我们可以实现对不同混合物的高效分离,从而获得我们想要的纯净物质和准确信息。

总之,过滤的基本原理是多方面的,它涉及物质特性、过滤介质、外力作用和过滤设备等多个方面。

只有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些基本原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过滤操作,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过滤的基本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化工原理过滤

化工原理过滤

化工原理过滤
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常用于固液分离或浓缩溶液中的悬浮物。

过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过滤介质的孔隙来阻挡固体颗粒,使液体通过,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过滤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常见的有压力过滤、真空过滤和重力过滤等。

压力过滤是利用外部压力将液体推动通过过滤介质,真空过滤则是利用负压将液体吸附并通过过滤介质,而重力过滤则是利用重力将液体逐渐通过过滤介质。

在过滤过程中,过滤介质的选择十分重要。

通常选择具有一定孔隙大小和孔隙分布的过滤介质,以阻挡固体颗粒的同时保证液体的通过。

过滤介质可以是多种形式,如滤纸、滤布、滤板等。

滤纸是一种常见的过滤介质,具有不同的过滤速度和过滤精度。

滤布和滤板则常用于需要更高的过滤精度和更长使用寿命的场合。

在过滤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设备来提高过滤效果。

常见的辅助设备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等。

搅拌装置可以通过搅拌将固体颗粒更好地分散在液体中,加快过滤速度;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则可以改变液体的温度,提高过滤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过滤方式、过滤介质和辅助设备。

同时,要根据固液分离的要求和液体性质进行操作,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以获得满意的过滤效果。

过滤的原理是什么

过滤的原理是什么

过滤的原理是什么
过滤的原理是根据特定的规则或条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或信息,并将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信息剔除。

过滤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如垃圾邮件过滤、数据筛选、图片滤镜等。

具体原理将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过滤原理的简要说明:
1. 关键词过滤:通过设定关键词列表,检索文本内容是否包含这些关键词,以判断是否需要过滤或屏蔽。

2. 黑名单过滤:使用黑名单列表,将列表中的项与待过滤内容进行对比,如存在匹配项,则将其过滤或剔除。

3. 白名单过滤:使用白名单列表,只允许列表中的项通过,其他内容则被过滤或剔除。

4. 规则过滤:设定一系列规则,包括逻辑运算、正则表达式等,通过对待过滤内容进行匹配和判断,根据规则结果进行过滤操作。

5. 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过滤: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取特征并建立模型,从而对新数据进行预测和过滤。

这些原理仅为常见的过滤方法,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根据需求情况采用其他的过滤方法和原理。

过滤的基本概念

过滤的基本概念

滤饼阻力Rc
Rc
单位过滤面积上干滤饼的质量
过滤基本方程式
(4)基本过滤方程
由达西定律有
dV Ap
dt
由于
p pc pm
得出常用的过滤基本方程
p
c
A2
V
dV dt
A
Rm
dV dt
滤饼过滤方程式的几种形式
(1)恒压过滤 Δp一定, 过滤阻力↑, u↓
对过滤方程积分,其边界条件为: T=0,V=0;T=t,v=V
悬浮液
过滤介质
滤液
深层过滤
过滤基本方程式
(1) 达西定律
p dV
L kA dt
式中 dV为时间微元dt内的滤液体积, 即dV/dt=q
P为压差;
L为颗粒床层的厚度;
为流体粘度
A为颗粒床层的截面积
过滤基本方程式
(2)滤饼的比阻(m/kg)
1 k C s
k为渗透率(m2) C为滤饼固体颗粒体积分数
过滤推动力 : 重力、离心力、压力差。
化工生产上常用压差作推动力, 压差有可调性。
(2) 过滤介质 要求: 具有多孔性,足够的机械强度。 ① 丝织物品: 棉、麻、合纤、金属网(滤布、滤纸); ② 多孔性固体介质: 多孔塑料; ③ 堆积介质: 砂、木炭、石棉粉等。
过滤的基本概念
(3) 滤饼的压缩性 不可压缩滤饼: 推动力↑时,滤饼的孔隙率ε不变;阻力 随厚度↑; 可压缩滤饼: 推动力↑时,ε↓,阻力急剧↑ 。
(4) 过滤过程特点 ▲ 服从流体经过固定床的流动规律 ▲ 随过滤进行, 床层厚度↑, 过滤阻力↑
过滤的基本概念
(5) 滤饼的洗涤 目的: 回收滤饼中残留的滤液,或除去滤饼中可溶性杂 ;

过滤基本原理

过滤基本原理

过滤基本原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第二节 过 滤一 过滤基本原理1.过滤过滤是在外力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孔道,而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

说明①其中多孔介质称为过滤介质;所处理的悬浮液称为滤浆;滤浆中被过滤介质截留的固体颗粒称为称为滤饼或滤渣;通过过滤介质后的液体称为滤液。

②驱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的推动力可以有重力、压力(或压差)和离心力;③过滤操作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获得清净的液体产品,也可能是为了得到固体产品。

④洗涤的作用:回收滤饼中残留的滤液或除去滤饼中的可溶性盐。

2.过滤介质过滤介质起着支撑滤饼的作用,并能让滤液通过,对其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同时,还应具有相应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工业上常见的过滤介质:①织物介质:又称滤布,是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织成的的织物,以及由玻璃丝或金属丝织成的网。

这类介质能截留颗粒的最小直径为m μ65~5。

织物介质在工业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②堆积介质:由各种固体颗粒(砂、木碳、石棉、硅藻土)或非纺织纤维等堆积而成,多用于深床过滤中。

③多孔固体介质:具有很多微细孔道的固体材料,如多孔陶瓷、多孔塑料、多孔金属制成的管或板,能拦截m μ3~1的微细颗粒④多孔膜:用于膜过滤的的各种有机高分子膜和无机材料膜。

广泛使用的是醋酸纤维素和芳香酰胺系两大类有机高分子膜。

可用于截留m μ1 以下的微小颗粒。

3.深层过滤和滤饼过滤(1)滤饼过滤:悬浮液中颗粒的尺寸大多都比介质的孔道大。

过滤时悬浮液置于过滤介质的一侧,在过滤操作的开始阶段,会有部分小颗粒进入介质孔道内,并可能穿过孔道而不被截留,使滤液仍然是混浊的。

随着过程的进行,过滤介质滤 饼滤 浆颗粒在介质上逐步堆积,形成了一个颗粒层,称为滤饼。

在滤饼形成之后,它便成为对其后的颗粒起主要截留作用的介质。

过滤的原理是什么初中化学

过滤的原理是什么初中化学

过滤的原理是什么初中化学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混合物中固体与液体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不溶性或溶解度差异,通过过滤器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开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过滤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同质量的溶质在一定体积的溶剂中能溶解的程度。

根据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判断溶质与溶剂的溶解性质。

在过滤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纸质过滤器。

纸质过滤器有很多细小的孔隙,这些孔隙大小能够阻止固体颗粒通过,但允许液体通过。

因此,在过滤过程中,溶剂能够通过纸质过滤器,而固体颗粒则被阻止在过滤器上。

具体而言,当我们将固液混合物倒入过滤漏斗时,固体颗粒会被纸质过滤器截留在上部。

这是因为固体颗粒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使得固体无法充分溶解在溶剂中。

固体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浓度将影响其在过滤过程中的分离效果。

一般来说,固体颗粒越小越细致,过滤效果越好。

在过滤过程中,溶剂能够通过纸质过滤器,并形成澄清的液体。

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力较小,使得溶剂能够自由流动并将溶质分散在其中。

液体的透明度和溶质的溶解度有关,溶解度越高,透明度越高。

除了纸质过滤器,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过滤器进行过滤。

例如,玻璃棉过滤器、石棉过滤器和陶瓷过滤器等,它们的过滤原理也是通过孔隙的大小和形状来分离固液混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过滤不能用于分离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溶解。

当溶质完全溶解在溶剂中时,过滤无法将它们分离开。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蒸发析出或结晶等方法来分离溶质和溶剂。

总结起来,过滤的原理是根据固体颗粒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通过过滤器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开来。

纸质过滤器中的孔隙能够截留固体颗粒,而允许溶剂通过。

过滤原理在实际生活和实验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杂质和可溶性固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过滤一过滤基本原理1.过滤过滤是在外力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孔道,而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

说明①其中多孔介质称为过滤介质;所处理的悬浮液称为滤浆;滤浆中被过滤介质截留的固体颗粒称为称为滤饼或滤渣;通过压力2①②③④3(1一侧,在过滤操作的开始阶段,会有部分小颗粒进入介质孔道内,并可能穿过孔道而不被截留,使滤液仍然是混浊的。

随着过程的进行,颗粒在介质上逐步堆积,形成了一个颗粒层,称为滤饼。

在滤饼形成之后,它便成为对其后的颗粒起主要截留作用的介质。

因此,不断增厚的滤饼才是真正有效的过滤介质,穿过滤饼的液体则变为澄清的液体。

(2)深层过滤:此时,颗粒尺寸比介质孔道的尺寸小得多,颗粒容易进入介质孔道。

但由于孔道弯曲细长,颗粒随流体在曲折孔道中流过时,在表面力和静电力的作用下附着在孔道壁上。

因此,深层过滤时并不在介质上形成滤饼,固体颗粒沉积于过滤介质的内部。

这种过滤适合于处理固体颗粒含量极少的悬浮液。

4.滤饼的可压缩性和助滤剂滤饼的可压缩性是指滤饼受压后空隙率明显减小的现象,它使过滤阻力在过滤压力提高时明显增大,过滤压力越大,这种情况会越严重。

另外,悬浮液中所含的颗粒都很细,刚开始过滤时这些细粒进入介质的孔道中会将孔道堵死,即使未严重到这种程度,这些很细颗粒所形成的滤饼对液体的透过性也很差,即阻力大,使过滤困难。

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工业过滤时常采用助滤剂。

二过滤设备1.板框过滤机(1)结构与工作原理:由多块带凸凹纹路的滤板和滤框交替排列于机架而构成。

板和框一般滤饼,2(位1—2—3(显然,相同。

(2率低。

2(1)结构与工作原理:叶滤机由许多滤叶组成。

滤叶是由金属多孔板或多孔网制造的扁平框架,内有空间,外包滤布,将滤叶装在密闭的机壳内,为滤浆所浸没。

滤浆中的液体在压力作用下穿过滤布进入滤叶内部,成为滤液后从其一端排出。

过滤完毕,机壳内改充清水,使水循着与滤液相同的路径通过滤饼进行洗涤,故为置换洗涤。

最后,滤饼可用振动器使其脱落,或用压缩空气将其吹下。

滤叶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垂直放置,滤浆可用泵压入也可用真空泵抽入。

(2)主要优缺点:叶滤机也是间歇操作设备。

它具有过滤推动力大,过滤面积大,滤饼洗涤较充分等优点。

其产生能力比压滤机还大,而且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较省。

缺点是构造较为复杂,造价较高,粒度差别较大的颗粒可能分别聚集于不同的高度,故洗涤不均匀。

3.转筒过滤机(1)结构与工作原理:设备的主体是一个转动的水平圆筒,其表面有一层金属网作为支承,网的外围覆盖滤布,筒的下部浸入滤浆中。

圆筒沿径向被分割成若干扇形格,每格都有管与位于筒中心的分配头相连。

凭借分配头的作用,这些孔道依次分别与真空管和压缩空气管相连通,从而使相应的转筒表面部位分别处于被抽吸或吹送的状态。

这样,在圆筒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每个扇形表面可依次顺序进行过滤、洗涤、吸干、吹松、卸渣等操作。

(2宜。

1过滤速度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即其中,u—瞬时过滤速度,m3/s·m2,m/s;V—滤液体积,m3;A—过滤面积,m2;—过滤时间,s。

说明:①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滤饼逐渐加厚。

可以想见,如果过滤压力不变,即恒压过滤时,过滤速度将逐渐减小。

因此上述定义为瞬时过滤速度。

②过滤过程中,若要维持过滤速度不变,即维持恒速过滤,则必须逐渐增加过滤压力或压差。

总之,过滤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

上面给出的只是过滤速度的定义式,为计算过滤速度,首先需要该撑握过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

2.过滤速度的表达(1)过程的推动力:过滤过程中,需要在滤浆一侧和滤液透过一侧维持一定的压差,过滤过程才能进行。

从流体力学的角度讲,这一压差用于克服滤液通过滤饼层和过滤介质层的微小孔道时的阻力,称为过滤过程的总推动力,以p ∆表示。

这一压差部分消耗在了滤饼层,部分消耗在了过滤介质层,即21p p p ∆+∆=∆。

其中1p ∆为滤液通过滤饼层时的压力降,也是通过该层的推动力;2p ∆为滤液通过介质层时的压力降,也是通过该层的推动力。

(2)考虑滤液通过滤饼层时的阻力:滤液在滤饼层中流过时,由于通道的直径很小,阻力很说明(e e (4)两种具体的表达形式滤饼层的体积为AL ,它应该与获得的滤液量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c ,于是cV AL =。

由V AL c /=,可知c 的物理意义是获得体积的滤液量能得到的滤饼体积。

由前面的讨论可知:A rcV rL R /==,A rcV rL R e e e /==。

其中e V 为滤得体积为e AL 或厚度为e L 的滤饼层可获得的滤液体积。

但这部分滤液并不存在,而只是一个虚似量,其值取决于过滤介质和滤饼的性质。

于是:()e V V rc p A d dV +∆=μθ2 (1)又设,获得的滤饼层的质量与获得的滤液体积成正比,即V c W '=。

其中'c 为获得单位体积的滤液能得到的滤饼质量。

由滤饼面积滤饼体积r rL R ==可知,R 与单位面积上的滤饼体积成正比,我们也有理由认为它与单位面积上的滤饼质量成正比,只是比例系数需要改变,即A V c r A W r r R /''/''===滤饼面积滤饼质量;A V c r A W r R e e /''/'==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与(1)式形式相同的微分方程:()e V V c r p A d dV +∆=''2μθ (2)3饼比阻r 其中K =其中,说明:如图所e V V +~,则e q K r K ,,0→→εr K e q③平均比阻与压力之间有如下经验关系:s p r r 0=或s p r r 0''=,其中s 称为压缩性指数,其值取决于滤饼的压缩性,若不可压缩,则0=s ,0r 或0'r 为不随压力而变的常数。

将这关系代入过滤常数的定义式可得:0101''22r c p cr p K ss μμ--==;另外,介质的阻力常数====e s e se e cq p r A cV p r rL R 00,所以s e p q -∝。

4.过滤常数的实验测定过滤计算必须在过滤常数具备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过滤常数K 、e q (或e V )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操作压力、滤饼及颗粒的性质、滤浆的浓度、滤液的性质、过滤介质的性质等,因此从理论上直接计算过滤常数比较困难,应该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1)方法一:对式(4)进行微分可得:()θKd dq q q e =+2,整理得:将该式等号左边的微分用增量代替:K q q K q e 22+=∆∆θ (5)式(5)为一直线方程,它表明:对于恒压下过滤要测定的悬浮液,在实验中测出连续时间θ及以单位面积计的滤液累积量q ,然后算出一系列θ∆与q ∆的对应值,在直角坐标系中以θ∆/q ∆为纵坐标,以q(2以q (3同时,K 的1(1滤,为:其中,θ R θ应根据C θ而不是F θ来定。

间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定义为一个操作周期中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滤液体积或滤饼体积来表示:(2)洗涤速率和洗涤时间:洗涤的目的是回收滞留在颗粒缝隙间的滤液,或净化构成滤饼的颗粒。

当滤饼需要洗涤时,洗涤液的用量应该由具体情况来定,一般认为洗涤液用量与前面获得的滤液量成正比。

即F W JV V =。

洗涤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的洗涤液用量。

在洗涤过程中,滤饼厚度不再增加,故洗涤速率恒定不变。

将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滤液量称为过滤速率。

我们研究洗涤速度时作如下假定:洗涤液粘度与滤液相同;洗涤压力与过滤压力相同。

①叶滤机的洗涤速率和洗涤时间:此类设备采用置换洗涤法,洗涤液流经滤饼的通道与过滤终了时滤液的通道完全相同,洗涤液通过的滤饼面积也与过滤面积相同,所以终了过滤速率与洗涤速率相等。

由式(1)可得:)(2)(22e e W V V K A V V rc p A d dV d dV +=+=⎪⎭⎫ ⎝⎛=⎪⎭⎫ ⎝⎛终了终了终了μθθ(6)用洗涤液总用量除以洗涤速率,就可得到洗涤时间:K A V V p A V V rc d dV V e e w W w w 22)(2)(/+=+=⎪⎭⎫ ⎝⎛=终了终了μθθ (7)②板框压滤机的洗涤速度和洗涤时间:板框压滤机过滤终了时,滤液通过滤饼层的厚度为框厚知c c w =(3若采用达到一2(1)操作周期与过滤时间:转筒过滤机的特点是过滤、洗涤、卸渣等操作是在过滤机分区域同时进行的。

任何时间内都在进行过滤,但过滤面积中只有属于过滤区的那部分才有滤液通过。

连续过滤机的操作周期就是转筒旋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

设转筒的转速为每秒钟n 次,则每个操作周期的时间:转筒表面浸入滤浆中分数为:360/浸入角度=φ。

于是一个操作周期中的全部过滤面积所经历的过滤时间为该分数乘以操作周期长度:如此,我们将一个操作周期中所有时间但部分面积在过滤转换为所有面积但部分时间在过滤。

这样,转筒过滤机的计算方法便于间歇取得一致。

(2)生产能力转筒过滤机是在恒压操作的。

设转筒面积为A ,一个操作周期中(即旋转一周)单位过滤面积的所得滤液量为q ,则转筒过滤机的生产能力为:而q 可由恒压过滤方程求得:上式可以变为:e e q K n q q -+=φ2 于是 ⎪⎪⎭⎫ ⎝⎛-+==e e h V KA n V n nqA Q 2236003600φ (9)当滤布的阻力可以忽略时,0=e V ,式(9)可以变为:n K A Q h φ3600= (10)式(9说明:则例题2如下:。

机0.760m 3。

(1(2(3解(2洗涤速率为最终过滤速率的1/4。

洗涤水量为:95.01.0==F W V V洗涤时间()s d dV V W W 13921073.295.0*4/43=⨯==-终了θθ (3)操作周期为:s R W F C 5.5606139260*405.1814=++=++=θθθθ生产能力:小时滤液/1.6/36003m V Q C F ==θ;小时滤饼/488.008.01.6'3m c Q Q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