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每月持有库存成本计算公式

每月持有库存成本计算公式在企业经营中,库存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持有大量的库存可以确保生产线的持续运转,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库存成本。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合理地计算和控制每月持有库存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每月持有库存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持有一定数量的库存而需要支付的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存储费用、资金占用成本、保险费用、损耗费用等。
为了合理地计算每月持有库存成本,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计算公式:每月持有库存成本 = (平均库存水平×每单位库存成本) + (每单位库存成本×平均库存周期)。
其中,平均库存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库存水平 = (最大库存水平 + 最小库存水平) ÷ 2。
每单位库存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持有每单位库存而需要支付的费用,这包括存储费用、资金占用成本、保险费用等。
平均库存周期是指企业在每次进货到售出之间平均持有库存的时间。
在这个公式中,平均库存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最大库存水平和最小库存水平,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平均库存水平。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每月持有库存成本。
另外,企业在计算每月持有库存成本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库存成本。
比如存储费用是指为了存放库存而需要支付的仓储费用,资金占用成本是指因为持有库存而无法投资而导致的机会成本,保险费用是指为了保障库存安全而需要支付的保险费用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库存成本都需要纳入到计算公式中,以便更加全面地计算每月持有库存成本。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合理地计算每月持有库存成本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非常重要。
首先,通过计算每月持有库存成本,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持有库存的成本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因为库存过多而导致资金占用成本过高的情况发生。
其次,通过计算每月持有库存成本,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库存管理效率,从而可以及时地调整库存管理策略,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库存成本。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
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X进货单价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倒算法的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X月综合差价率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库存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

库存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产品时,首先先出售最早入库的产品。
这种方法假定最早的产品最早卖出,最新的产品最晚卖出。
因此,FIFO法的库存计算公式为:库存成本=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一个进货单价+第二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单价+…+最新一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单价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产品时,首先先出售最新入库的产品。
这种方法假定最新的产品最早卖出,最早的产品最晚卖出。
因此,LIFO法的库存计算公式为:库存成本=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一个进货单价+第二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单价+…+最新一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单价3.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法):加权平均法是指按照产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库存成本。
这种方法假定所有产品都以平均价格出售。
库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单价=(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一个进货单价+第二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单价+…+最新一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单价)/(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数量)库存成本=平均单价×剩余库存数量4. 特定成本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法):特定成本法是指根据每个产品的具体成本计算库存成本。
这种方法假定每个产品的成本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将每个产品的成本单独计算。
库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库存成本=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一个进货单价+第二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单价+…+最新一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单价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库存成本核算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库存成本核算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表现。
因此,企业在选择库存成本核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税收、现金流等因素,并在合规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决策。
库存成本计算

1.总成本=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
2
ICQ S Q D TC += 2.EOQ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公式
(1)最佳订货量 IC
DS
Q 2*= (2)两次订货之间的最佳时间间隔 D Q T *
*
= (3) 每年的订货次数
**
Q D N =
D ---- 对库存产品的年需求量(件数)
Q ---- 补充存货的订单批量(件数)
TC ---- 每年总的相关成本
S ---- 采购成本(元/订单)
C ---- 库存产品的价值(元/件)
I ---库存持有成本占产品价值的比例(%/年)
某工业机床厂用仓库库存来供应需更换的零件。
其中某零件的年需求量预计为750个,生产该零件的机械启动成本是50美元,库存持有成本是每年25%,每个在库零件的价值为35美元。
生产的经济订货批量为多少?每年最佳订货多少次?
2.有订货提前期的定量订货法控制
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天)×每天的需求量
在订货提前期和需求都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安全库存。
订货点=(最大订货提前期×平均需求量)+安全库存安全库存=安全系数×最大订货提前期×需求变动值需求变动值=(最大需求量-最小需求量)/d2
e.g. 某仓库A 商品各统计月份的需求量实际值见下表,最大订货提前期为3个月,缺货概率根据经验统计为6.7%,求A 商品的订货点。
(采用定量订货模型计算,查表可参考P131 表7-2,表7-3) (15分)
订货提前期 LT
3.定期订货法的控制
R C S T i 2。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库存成本是指企业为购买和维持库存所花费的成本。
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平均成本法(AVCO,Average Cost Method):这是最常用的库存成本计算方法之一、按照平均成本法,库存成本是在一段时间内购买的商品的平均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成本=(库存物品的总购入成本+当前期间购入成本)/(库存物品的总数量+当前期间购入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当库存物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大,没有特定的先进先出顺序时。
2. 先进先出法(FIFO,First In, First Out Method):这种方法基于商品的采购顺序进行计算。
根据这种方法,最早进入库存的物品(即最先采购的物品)将被首先出售或使用,而最后进入库存的物品将被最后出售或使用。
计算公式如下:库存成本=库存物品的购入成本*库存物品的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物品的价格较为稳定,采购顺序明确的情况。
3. 后进先出法(LIFO,Last In, First Out Method):与FIFO相反,这种方法是根据最后进入库存的物品(即最后采购的物品)首先出售或使用,而最早进入库存的物品将被最后出售或使用。
计算公式与FIFO 相同。
后进先出法适用于库存物品的价格波动较大,而企业更希望成本匹配当前时期的收入的情况。
4. 特定成本法(Specific Cost Method):根据这种方法,每个库存物品都被视为独立的成本单位,并分配特定的成本。
当出售或使用库存物品时,对应的成本也会相应减少。
特定成本法适用于库存物品价格波动较大且每个物品与其购买价值有关的情况。
不同的库存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库存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库存成本。
此外,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还可能受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影响,因此企业在使用特定的计算方法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准则。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资源所需成本,它还包括订货费、购买费、保管费。
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开源节流。
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回转、降低运营成本。
这里为您整理了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帮助您通过管理库存来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节流增加利润。
一、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1)、移动平均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3)、先进先出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存货成本是指企业按实际发生额统计的存货金额,用来计算企业当期的存货收益。
企业的存货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
(1)采购价计算法:结论存货的成本为实际采购价格,不计算费用和利润等,也就是存货成本=采购价格;
(2)标准成本计算法:采用平均成本法确定存货的成本,计算公式为:存货成本=原料+劳务+辅助材料/存货数量;
(3)先进先出(FIFO)法:存货的成本以最先进入企业库存的存货价格来计算,这也是目前常用的计算存货成本的方法;
(4)反向先进先出(LIFO)法:存货的成本以最后进入企业库存的存货价格来计算。
这种计算存货成本的方法比FIFO方法有利,但由于会使存货成本虚高,所以不能在会计统计中使用。
另外,企业也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计算法来计算存货的成本,即将每月的存货成本按存货的数量加权,来得到本月的存货成本。
仓库库存成本的四种计算方法

仓库库存成本的四种计算方法
仓库中商品的库存成本,常用的有4种方法。
1、先进先出法。
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量大、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2、加权平均法。
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
3、移动加权平均法。
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
这种方法能够使企业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4、个别计价法。
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该次(批)发出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成本计算准确,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时,发出成本分辨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及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资源所需成本,它还包括订货费、购买费、保管费。
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开源节流。
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回转、降低运营成本。
这里为您整理了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帮助您通过管理库存来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节流增加利润。
一、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
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
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
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7)、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8)、零售价法
就是库存商品按零售价核算,零售价和实际进价的差额计入进销差价科目,月底分配;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年度内各月可采用"综合差价分摊法"或"分类(柜、组)差价分摊法"计算本期营业成本,但在年终决算前,应对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案例说明:
1、某企业库存A材料100公斤,每公斤5元
13日,购入该材料200公斤,每公斤6元18日,领用该材料100公斤
20日,购入该材料700公斤,每公斤4元28日,领用该材料500公斤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库存存货的成本。
(1)先进先出法:
发出存货的成本:100*5+(200*6+300*4)=2900元
说明:28日发出的500公斤,其中200公斤的单位成本为6元/公斤,300公斤的单位成本为4元/公斤;期末库存成本:400*4=1600元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100*5+200*6+700*4)/1000=元/公斤发出存货的成本:(100+500)*=2700元期末库存成本:400*=1800元
(3)移动平均法:
13日购入后的单位库存成本(100*5+200*6)/300=元/公斤
18日发出存货成本:*100=567元
20日购入后的单位库存成本:
(200*+700*4)/(200+700)=元/公斤
28日发出存货成本:*500=2185元月末库存成本:400*=17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