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句衔接题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2技法突破掌握技巧研习考点__教你备考如何学学案

专题六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考向一 补写句子语句补写题是2018年浙江卷新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指导下,使这个文段恢复原貌。
语句补写题选取的语段从性质上来说基本上是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
命题人在选好语段后,下一步就是对语段进行挖空,挖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的位置和性质,主要有三种情况,根据这三种情况我们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型。
类型一 总提(起)句的补写所谓总提(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
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例1] (2017·全国卷Ⅲ,改编)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答案: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解题演示] 第一步――→通读文段确定类型这是一则说明性文段,从横线所在的位置和前后语境看,应补写一个总提句。
第二步――→结合前后文确定内容从后文看,“白天”“夜晚”“夏季”“冬季”是时间,而“白天”和“夜晚”、“夏季”和“冬季”的太阳能和风能的情况是互补的,由此分析,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的特点。
第三步――→结合要求揣摩答案在确定横线处要引出“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这个特点后,再根据字数不超过16个字的要求,用一个陈述句表达。
语意连贯题十大解题技巧-语言连贯题解题技巧

语意连贯题十大解题技巧题型简介“语意连贯”为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必考题型之一,通常以排序选择题的方式考查,通常又被称为“排序题”。
高考样题【样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④⑥②⑤③①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③⑥②①【解析】第一步,语境分析。
前语境指明此语段的话题是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
各横线处的语句围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表达。
这样解题的思路就基本明确了。
第二步,备选语句的语意分析。
①②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之后的结果。
①句侧重从产量上表示“历史性转变”。
②句侧重从中国的耕地与养活的人口同世界的耕地与人口的比例来表达粮食安全问题。
这两句都是总括。
到底①在前呢,还是②在前呢?见下一步分析。
③句出现了“粮食产量”这样的对象;另外开头有“使”字,使“粮食产量”成了受动的客体对象。
④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的战略。
⑤句表示中国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⑥句表示粮食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此句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为什么能突破,二是突破之后有什么结果或影响。
第三步,分析关键词。
⑥句中“突破”必须承③句中的“粮食产量”这一对象,所以这两句的顺序就确定下来了。
③句中“使”字表明了施动与受动的关系,“粮食产量”是受动对象,那么施动对象是谁呢?这是解决③句承哪一个句子的关键。
此有两个句子备选,④句所表示的战略可以使之攀升,⑤句所表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也可以使之攀升。
可是,④句和⑤句的顺序怎么安排呢?按照一般的表达习惯,应先说战略、方针,再说政策、措施。
高考连贯题解题技巧ppt课件

我们不妨先从第④选项入手。第④
项“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
情怀”中“文字”、“情怀”两词
肯定是呼应上面含有诗文的②⑤两
项。在②⑤两个选项中,第②选项
中“亦有”二字说明②项较⑤项又
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⑤②④。第
①项“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句
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
④有陈述对象“它们”,因此
可以肯定第二个句子的第一个
分句是④。①句表转折,根据
17
二、抓陈述对象,考虑话题 叙述一致性因素 :
一个语段往往有一个陈述对 象,整个语段中的句子都是 围绕这个陈述对象来展开的 。抓住语段的这个特点,我 们就可以轻松解题。
18
例: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题时参考。 14
一、抓句号 : 一个语段往往有许多
句子组成,在围绕语段中 心思考的前提下,每一个 句子都会有它的陈述对象 (也就是主语)。根据这个 特点,在解答语言衔接试 题时,只要我们抓住句号 ,将语段的每一个句子区 分出来,然后再做题,就 可以化难为易。
15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
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7
例:把下面的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 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
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
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
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
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
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规律

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规律语言连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更强、更高级的语言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规律,仅供大家参考!语意连贯题规律1、话题的统一性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
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
衔接的语句和上下文要保持话题统一。
【例1】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举世瞩日的风云人物。
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统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代的一次总统模拟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从小立大志,定能从此走向辉煌。
B、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实在重要。
C、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就一定要经历生活的磨难。
D、多方面开展模仿活动,对人的成长不无裨益。
【例2 】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的面前不过是颗粒儿。
但人们总是将山踩在脚下,那怕它是万山之王。
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_______。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而证明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也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乎――它相信人永不会臣服于自己。
【例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_________________。
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语意连贯题规律2、主语的一致性【例4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997全国题)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句子插入题技巧

句子插入题技巧句子插入题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新题型,它的主要考查方式是:提供A、B两句,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题干的前提下,以B句适当位置插入一个语句A,使B句前后语意连贯,语言得体。
考生对于这种新题型尚显陌生,应当怎样处理这类题目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根据音节对称的原则插入语句近几年来,句子衔接连贯的题目中,往往出现一些音节对称、字数大体相当的语句A、B,要求考生在理解语段的意思的基础上,从语句A的角度去联想、揣摩,在B处填充一个与A构成音节对称的另外一句话。
我们可根据对称性原则中相对固定的搭配如名词与名词配、动词与动词配等来迅速找到与所给句子在内容上相谐的山个句子。
例:请在文中B处空缺处填写一个与A句在语意和语序上都吻合的句子。
(不超过15字)(一)贾母因要带着自己心爱的外孙女——黛玉宝玉一同在园中玩耍,所以把宝玉安顿在______住着。
试题提供了A、B两句,我们根据对称性原则,很容易就填出“碧纱橱”三个字。
二、根据指代关系插入语句有的语段对某个名词解释时,运用了“这(那、该等)”指代词,我们可依据指代关系插入语句。
例: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是()天安门前()广场上照相机的咔嚓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
①闪射着光辉的英雄纪念碑②英雄纪念碑③向远方眺望④两旁整齐地排列着千姿百态的盆花。
从指代关系来看,“广场上照相机的咔嚓声和欢笑声”显然指代的是“广场上”的事物。
对照选项①②③④不难发现,只有④与“广场上”构成搭配,同时与前后句构成和谐的语势。
故选④。
三、根据上下语境的逻辑关系插入语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有陈述与解说、总分、因果、条件、转折、并列等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根据上下句的逻辑关系来考虑是否需要使用关联词语,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复句形式是否整齐。
如果不设关联词语,就要通过恰当的主语、必要的副词以及恰当位置上的逗号、分号等来达到复句形式上的整齐。
插入语段内部的语句往往是为了保持前后语意的连贯或语意的相反相成。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
第二,抓思路。
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承、层进)、相属(总分、分总)的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理清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第三,抓暗示。
可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暗示来进行分析和甄别。
依据划线前面的文字的暗示,可以确定第一空的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前面一个空的句子。
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别句子的位置。
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序。
第四,抓标志。
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
“所谓”表解释,位在后;“例如”表举例,位在后。
3.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
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的10大解题技巧

高考样题【样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④⑥②⑤③①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③⑥②①【解析】第一步,语境分析。
前语境指明此语段的话题是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
各横线处的语句围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表达。
这样解题的思路就基本明确了。
第二步,备选语句的语意分析。
①②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之后的结果。
①句侧重从产量上表示“历史性转变”。
②句侧重从中国的耕地与养活的人口同世界的耕地与人口的比例来表达粮食安全问题。
这两句都是总括。
到底①在前呢,还是②在前呢?见下一步分析。
③句出现了“粮食产量”这样的对象;另外开头有“使”字,使“粮食产量”成了受动的客体对象。
④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的战略。
⑤句表示中国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⑥句表示粮食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此句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为什么能突破,二是突破之后有什么结果或影响。
第三步,分析关键词。
⑥句中“突破”必须承③句中的“粮食产量”这一对象,所以这两句的顺序就确定下来了。
③句中“使”字表明了施动与受动的关系,“粮食产量”是受动对象,那么施动对象是谁呢?这是解决③句承哪一个句子的关键。
此有两个句子备选,④句所表示的战略可以使之攀升,⑤句所表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也可以使之攀升。
可是,④句和⑤句的顺序怎么安排呢?按照一般的表达习惯,应先说战略、方针,再说政策、措施。
由此确定,④在前⑤在后。
同时也可以确定,③句应该直承⑤句。
最后讨论①②两句的安排。
高考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高考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2009-02-161、分析关键词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
2、抓住关联词关联词是分句组合的语法手段之一,是表达分句间语法关系的语言形式。
有些复句的意义类型,是靠关联词语作标志来显示分句间特定的组合关系的。
3、筛选同义暗示句试题给予的语言材料中,常常存在与正确选项同义而说法不同的同义句,这个句子往往能概括、暗示文章的主要意思。
只要认真分析筛选抓住这个作者写作意图的标示句,就能读懂文意,确定选项。
4、把握对象相衔接的句子,应保持主语的一致性,才能使语言清晰、连贯。
叙述主体不一致,往往是极容易忽略的语病。
5、剖析结构对填充句子前或后的单句进行结构分析,有时前后文的固定的结构就制约着被选项。
6、注意照应规范的文章,无论阐释文理还是说明事物,都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文章各部分文句存在着相互补衬语义的照应关系,以此保持全文的一致性和严密性。
命题人常以这种联系作为检测内容。
7、揣摩语气表达语气的手段是句式、语调、语气词,表达的内容,应与采用的句式和谐一致,语调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表示。
同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意思和感情就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表达目的保持前后连贯的语气。
8、比较色彩我们通常说的色彩是指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语体应有不同用语要求。
如书面语与口语、文艺语体与公文语体,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选词句时应注意与整个表达过程色彩一致。
9、体味意境意境,是作者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描绘出的一种情意交融的氛围、景观。
文学作品中常用意境描写出把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加强表达效果。
因而文学作品阅读题要注意前后意境是否一致。
10、借助结构作者表达旨意时,是按内容安排好相应的语句段落结构的,反过来,阅读理解时,我们可借助结构揣摩作者的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句衔接题解题技巧一、基本方法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二、题型探析与解题技巧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
(一)非语境类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
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
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
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
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
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
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
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
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
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1.将下面标有序号的六句话依次填到空白处,使之构成衔接连贯的一段话。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
,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
,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
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①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②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③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④就是这个原因⑤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A.③②①⑤④B.③⑤①②④C.⑤④①②③D.②①③⑤④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茅塞顿开更令人激动、更令人受用。
,茅塞顿开有时来自书本,有时来自别人的言说,有时来自一句诗,有时来自朋友之口。
①当然,这样的时刻并不多见②不只是改变,而且使之变得更好③但仍然会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④茅塞顿开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A.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B.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4.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6分)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息息相关。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切()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1)将下面四个语句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前后照应和衔接。
(2分)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③经济发展了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恰当顺序是:、、、。
(2)为使语意连贯,适合填入两处括号中的关联词依次是和。
(2分)(3)为使语意简明,文中应该删削的是或者。
(2分)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不过不瓷盘大的一轮弱照,怎么有了它便犹如画龙点睛般让夜景熠熠生辉了。
值夜深花睡之际,;濒临水气氤氲之地,;,;,。
①它又“荷风摆露,秋月生凉”②待到金风起兮③它“长河若带,新月如钩”④它“花荫寂寂,月色溶溶”⑤孤照塞外关河隘口⑥它“湖波荡漾,月色迷离”A.①③⑤⑥②④B.④①②③⑤⑥C.④⑥⑤③②①D.⑥③②①⑤④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②⑤③①④B.①④②⑤③C.④①⑤③②D.①④②⑤③7.为下面短文的空缺处选择一个贴切的比喻。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________,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桂树、花红果子树,墙外是一些杨、柳、榆、槐、梨树,就像是墙上的两道铁箍。
A.童年的五彩梦。
B.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密封的四堵墙。
8.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
_____________。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9.下文划线处,依次填哪组词组最恰当()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那____ ;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那____;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那____;我得到那光亮的一闪,便告别那____。
①黑暗的深渊②貌似善良的虚假③深恶痛绝的狡诈④犹豫之岸的彷徨A.②③①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A. ③①⑥⑤②④B. ①④⑤⑥③②C. ①②③⑥⑤④D. ③②①④⑤⑥11.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最恰当的文句是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1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A. ③②⑥④①⑤B. ④②⑥①⑤③C. ③②⑥①⑤④D. ④①⑤②⑥③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晗当的一项是();同一地点,瞬息万变。
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
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
①毫秒之间,景物不同②如此之漂泊无定③只见云气氤氲来④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⑤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⑦若许之变化多端A.③⑥④⑤②⑦①B.③⑥⑦①④⑤②C.⑦①③⑥④⑤②D.⑦①③④⑤⑥②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惊慌失措的日军士兵无法找到安全死角,很多士兵同时被几颗手榴弹直接命中,被炸得身首异处。
②山崎心里正在狐疑,突然间,30米外的堑壕里,密密麻麻的手榴弹呼啸而起,天空像飞过一群麻雀。
③“叭!”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山崎明白八路军最后的攻击即将开始。
④霎时间,手榴弹在日军工事上面凌空爆炸,短促连续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横飞的弹片带着死亡的气息呼啸而下。
⑤日军士兵们各种武器的准星都无声地对准前方。
没有人露头。
A.⑤③④②①B.⑤③④①②C.③⑤②④①D.③⑤②①④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加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
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
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
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③竟然忘记了凡尘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A. ②④①③B. ①②④③C. ④②③①D. ①③②④16.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语句,最妥当的一项是()临日,贾母带着贾蓉媳妇乘下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婆子丫环等坐几辆车B.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环等坐C.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环等坐D.几辆大车,又与婆子丫环等坐17.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秋节的夜晚,天气非常晴好。
,慢慢地在天空移动,把它的清辉洒向人间。
(2)雁滩横在前面,,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
①蓝色天幕里嵌着一轮像玉盘一样的满月②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色天幕里③金黄色的斜阳照着,林木繁茂④林木繁茂,金黄色的斜阳照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8.将下列五句话填入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句是(4分)须弥山石窟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高达20多米的弥勒大坐佛。
坐佛高踞于一个马蹄形窟内,十分壮观,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①神态端庄,②头梳螺髻,③双耳垂肩,④脸如满月,⑤身披袈裟,A.④①②③⑤B.⑤②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⑤①③④②19.填入下文末尾处,衔接最好的一句是()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知识,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很有成就的人,。
A、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20.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我沿着夕阳下的小径散步,,听泉水低低地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