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文献
医学专题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双语4791

IL-8受体
E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L-8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三、粘附分子的功能
(gōngnéng)
• 免疫(miǎnyì)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和协同刺激或抑制信号; • 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 淋巴细胞归巢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第三节 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 隆抗体的临床 应用 (lín chuánɡ)
• Play the roles in the form of receptorligand binding.
• Participate in cell recognition, activ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migration and so on.
• 钙粘蛋白家族(cadherin family)
• 尚未归类的分子(ungrouped molecules)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一、整合素家族(jiāzú)(intergrin family) 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 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xíngchéng)整体。
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cell differentiate into different lineage cells or
when blood cells are in maturational stages and activation status.
第三页,共二十六页。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gàiniàn)
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 分化成熟为不同(bù tónɡ)谱系、各个谱系分
CD(白细胞分化抗原)

T细胞膜表面有100多种特异性抗原,现已制备了多种单克隆抗体,WHO(1986)统称为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differentiation,CD)。
例如CD3代表总T细胞,CD4
代表T辅助细胞(TH),CD8代表T抑制细胞(TS)等。
应用这些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T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再与荧光标记二抗(兔或羊抗鼠IgG)反应,在荧光显微
镜下或流式细胞仪中计数CD的百分率。
【参考值】
免疫荧光法(IFA):CD3为63.1%±10.8%;CD4(TH)为42.8%±9.5%;CD8(TS)为19.6%±5.9%;CD4/CD8(TH/TS)为(2.2±0.7)/1。
流式细胞术:CD3为
61%~85%;CD4为28%~58%;CD8为19%~48%;CD4/CD8为0.9~2.0/1。
【临床意义】
①CD3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②CD4降低: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③CD8减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④CD4/CD8比值增高: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变态反应等;CD4/CD8比值减低:见于艾滋病(常<0.5)。
⑤监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时CD4/CD8比值增高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
⑥CD3、CD4、CD8较高且有CD1、CD2、CD5、CD7增高则可能为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最新免疫学-7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PPT文档

CD19分布于除浆细胞外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表面,是 鉴定B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CD21又称补体受体2(CR2),是B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CD81广泛分布于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 胞、NK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表面。 CD81是丙型肝炎病毒 (HCV)受体,可能参与HCV感染。
二、参与提供免疫细胞活化共刺激信号的CD分子
❖ CD8分子是CTL的TCR识别抗原的 共受体,链的膜外V区能与靶细胞 表面MHC -I类分子非多态区结合, 参与TCR识别特异性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信号转导。
3. CD2
配体为CD58,二者结合参与促进T细胞识别抗原,并产 生T细胞活化信号。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或 绵羊红细胞受体(SRBC),表达于T细胞、胸腺细胞和NK细 胞等。
3.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
ICOS为同源二聚体,属IgSF,是新发现的CD28家族成 员。ICOS仅诱导性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主要为Th2细胞)。 人ICOS配体是B7-H2(B7 homologue2)或称LICOS(ICOS), 主要分布于扁桃体等组织,组成性表达在单核细胞和某些B 细胞表面。
5.CD23 CD23即FcεRⅡ,为低亲和力IgE Fc受体,主要分布于
B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表面,活化B细咆表达水平 明显增高。CD23可被蛋白酶水解形成可溶性sCD23,其仍 保留与IgE结合能力,称其为IgE结合因子(IgE-BF)。
CD23以不同方式参与B细胞IgE合成的调节:膜CD23 与IgE或IgE复合物结合后,可抑制B细胞合成IgE;sCD23 与B细胞表面CD21结合,可促进IgE合成.
由五种肽链组成,通过盐桥与T细胞受体 TCR形成TCR-CD3复合体,形成TCR-CD3→传 导TCR特异性识别抗原的信号。分布于所有成 熟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
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
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白细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维护身体健康的
一支重要力量。
而白细胞分化抗原则是白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一种能够识别和诱导特定免疫细胞分化成不同亚群的蛋白质。
它在免疫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维持免疫平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胞表面上的抗原,如CD4、CD8等;另一类是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如细胞因子等。
这些抗原能够诱导免疫细胞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应答,从而形成免疫保护。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免疫调节机制、疫苗设计和免疫疾病治疗
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并有助于开发新的免疫疗法和疫苗设计。
总的来说,白细胞分化抗原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因子,对于维持免疫平衡和保
护身体免受病原体入侵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对白细胞分化抗原的进一步研究,我们相信将有助于推动免疫学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可能性。
白细胞分化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白细胞分化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白细胞分化抗原(CD)指的是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可以用来区
分和鉴定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发现
了数百种CD抗原。
在临床方面,CD抗原已被广泛使用,并且其单克隆抗体也被制成了相应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类疾病。
首先,CD抗原在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得到广泛
应用。
例如,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CD33和CD117是用于区分诊断的
重要标记。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测定CD33或CD117的表达水平来
评估治疗的疗效。
此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CD19、CD20和CD38
等也被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
其次,在器官移植领域,CD抗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由于
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对异体移植物有排斥反应,所以使用单克
隆抗体来清除或抑制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单克
隆抗体OKT3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T细胞,从而降低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而使用CD25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降低移植物
的排斥。
最后,CD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等疾病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CD20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于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
CD20单克隆抗体能够在细胞表面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CD20抗原,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总之,CD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不仅能够识别和区分各种免疫细胞,还可以作为治疗的药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CD抗原的应用领域还会不断扩展,并且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医学免疫学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19
2.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结构与分类:为α和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按β亚单位的不同分8个组。
分布: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 细胞也往往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表达水平可 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
配体:主要为某些细胞外基质成分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 抗原和黏附分子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1
引言
免疫应答过程涉及多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而这些作用是由可溶性分子和细胞膜分子所介 导。
介导免疫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可溶性分子主要是 细胞因子。
介导免疫细胞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膜分子包 括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MHC分子、TCR、 BCR等。
16
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具有免疫球蛋白V区样或C区样结构域的分子归属于免疫球 蛋白超家族(IgSF)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17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18
PD-1(programmed death 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 分子。为CD28超家族成员。以PD-1为靶点的免疫调节对抗肿瘤、抗感染 、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存活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其配体PD-L1 也可作为靶点,相应的抗体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细胞粘附分子脱落,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白细胞移行到炎症部位。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29
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壁(扫描电镜图)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30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31
3.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干细胞向胸腺的归巢(CD44); 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的归巢; 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浸润; 淋巴细胞淋巴和非淋巴组织淋巴管、胸导管血液淋巴细胞再
第二章 免疫分子 4 5 CD和黏附分子

第二章免疫分子第四节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一、概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时,于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除表达在白细胞之外,还表达在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
白细胞分化抗原还广泛分布于非造血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在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协会联合会(IUIS)的组织下,自1982~2000年已先后举行了七次有关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协作组会议,并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即所谓CD 的国际命名法。
由CD单抗群所识别的分化抗原也称CD分子。
在最初阶段,CD命名法是指对单克隆抗体的分类而言,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D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一般情况下,CD主要是指白细胞分化抗原而言。
动物白细胞分化抗原也采用CD命名法,与人类CD同源的,加上与人类CD相同的编号,为了与人类CD相区别,牛的CD在其前加Bo,即BoCD,另外,OvCD,CpCD,EqCD分别表示绵羊、山羊、马的白细胞分化抗原。
与人类CD没有明显同源性的,或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与人类CD同源的,用WC(workshop cluster)表示。
因为反刍动物分化抗原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反应,所以,可以通过交叉反应确定反刍动物的同源分化抗原。
分化群BoWC1、OvWC1和CpWC1分别表示牛、绵羊和山羊之间的同源抗原。
但是,与人类CD没有同源性的分化抗原还没有确定。
WC一旦被证明与人类CD具有同源性,WC即可用CD来表示。
CD分子的概念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

CD分子的概念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引言: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为CD。
CD分子就是细胞表面的很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之所以被叫做分化群是因而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细胞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CD分子起关键的选择性作用,是作为抗原的存在。
目前发现的有大约250种,每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都很重要。
正文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除表达在白细胞之外,还表达在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
白细胞分化抗原还广泛分布于非造血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连接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
根据人白细胞分化抗原胞膜外区结构特点,可分为不同的家族(family)或超家族(superfamily),常见的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整合素家族、C型凝集素超家族、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等。
二.CD分子CD分子是白细胞分化抗原。
80年代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分子克隆、基因转染细胞系等技术在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相当迅速。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组织下,自1982年至1993年先后举行了五次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并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文献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文献
一、引言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是一种高度多态的分子,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6号上,具有极高的多态性和复杂性。
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遗传因子,HLA影响着人类对抗各种疾病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HLA的研究和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HLA的基本特征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是通过其多样性的抗原肽与T淋巴细胞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
其高度多态性表现为多种等位基因和排列的基因。
在不同的族群中,HLA的多态性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也使得HLA与不同人群之间的疾病易感性和免疫应答差异有了重要关联。
三、HLA与疾病的关联
1. 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HLA对于移植物的存活和排斥具有重要的影响。
接受者和供体HLA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率,而HLA不匹配则容易引发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2. 自身免疫疾病
HLA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联也备受关注。
许多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都与特定的HLA等位基因有着密切的关联。
对于这些疾病的研究,也离不开对HLA的深入探讨。
四、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的重要性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是一个汇聚全球专家学者,共享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科学问题的重要评台。
其议题涵盖了HLA的分子特性、免疫学功能以及在疾病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通过参加讨论会,可以不仅可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与业内领先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促进HLA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
五、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认为HLA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HLA的分子特性和其在免疫学中的作用,可以为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以及疫苗研发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而国际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则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对于我个人的学术研究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总结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的举办为HLA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评台,也为科研工作者、医生等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
的机会。
通过对HLA的深入研究和讨论,可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以上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七、HLA的疾
病研究和临床应用
1. HLA与癌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LA与癌症的关联十分密切。
特定的HLA等位基因与不同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有着显
著的关联。
这种关联不仅对于了解癌症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
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HLA与癌症的研究,可以为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2. HLA分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HLA分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配型、疾病易感性分析、药物
过敏和不良反应的预测等临床领域。
通过对HLA的分型,可以为临床
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
HLA分型技术也为疾病的早期预测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 HLA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HLA与疫苗研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疫苗的有效性往往与个体的HLA类型有关,特定的HLA类型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研究HLA在疫苗研发中的作用,可以为疫苗的设计和选择提供更为科学的
依据,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力。
八、未来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HLA的深入研究,可以预见,HLA在未来的研究领域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发展。
对HLA与癌症的关联研究将会成为一个热点领域,特别是在个体化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将会有更多的
应用。
HLA分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将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更
多的便利。
对HLA在疫苗研发中的作用的研究也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特别是在新型疫苗的设计和选择上会有更多的突破。
九、对于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的期待
作为一名研究者,我对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充满期待。
我期待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了解HLA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专家学者们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
共同探讨HLA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和应用,促进自身的研究和学术发展。
我也期待能够通过讨论会结识更多的同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HLA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十、结语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的举办为HLA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评台,对于推动HLA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相信,通过参与讨论会,我将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结识更多的同行,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为HLA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对于未来的HLA研究,我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如有相关的HLA讨论会,我将积极参与并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推动HLA研究领域的科学发展。
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HLA的研究和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