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基本地质知识

合集下载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推)断层
压性断层 根据受力性质分张 剪性 性断 (扭层性)断层
复合型断层
3、裂隙
裂隙又称为节理,指沿断裂面两侧没有发生 明显位移的断裂。
原生裂隙
根据成因次生裂隙构造裂隙张剪裂裂隙隙

非构造裂隙
三、陷落柱
岩溶陷落柱是煤系地层下部可溶性岩石在地 下水和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塌陷现象。
一、木棚子
二、金属支架
三、锚杆支护
锚杆的种类较多:

金属锚杆

木锚杆

竹锚杆

树脂锚杆

钢筋或钢丝绳砂浆锚杆
第五节 巷道掘进的辅助工序
一、通风工作 二、排水 三、辅轨 四、测量工作
局部通风机通风
第五章 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主要分为: 露天开采 井工开采 水力采煤 其它(煤炭汽化、液化等)
大型矿井:生产能力为 120万T/a、150万T/a、 180万T/a、240万T/a、300万T/a、400万T/a、 500万T/a及以上的矿井,300万T/a及其以上的矿 井又称特大型矿井。
中型矿井:生产能力为45万T/a、60万T/a、90万 T/a
小型矿井:生产能力为9万T/a、15万T/a、21万 T/a、30万T/a。
我国国有煤矿多为大、中型矿井;地方煤矿多为中 小型矿井;乡镇煤矿多是小煤窑,年产量在多小于 3万T/a。
第三节 矿井生产系统
(一)开拓巷道
1、井筒和平峒 2、井底车场 3、回风井 4、石门 5、运输大巷 6、回风大巷
(二)准备巷道
1、采区车场 2、采区煤仓 3、采区上山 4、采区下山

第一节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第一节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三、煤的形成

古代植物
泥炭化阶段
成煤阶段
高温、高压
浸泡、厌氧细菌
(三)矿图知识
有了正确的矿图,才能进行新的采掘工程设计, 才能进行通风、排水、运输、供电等系统的规划 设计,才可以指导持续的安全生产。 矿图主要有下几种: 1、矿山测量图 矿山测量图是反映矿区地形地物情况、采煤巷 道位置和煤层的采掘情况的重要图纸。 (1)矿区地形图:地形图是矿山勘探、设计、 施工与开采必不可少的图纸。通过野外测得的地 形原图或经过编绘得到的编绘原图。
(二)、煤层的厚度

薄煤层
中厚煤层 厚煤层
<1.3m
1.3~3.5m 3.5m以上


(三)、煤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煤层层面与水平 线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延伸的方向叫煤 层的走向。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 向垂直的线叫倾斜线, 倾斜线由高水平指向低 水平的投影方向。 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
一、煤的埋藏特征
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断层破碎带是径流的良好通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沿通道流入井下,使涌水量增加,在水文地质复杂 的矿井还可能引起突水事故。 (2)瓦斯矿井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容易聚集大量 瓦斯,可能会造成瓦斯突出事故,给生产带来危险。 (3)断层及其附近,由于岩石破碎,降低了岩石强度, 容易发生垮落冒顶,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安全。
-30 A B
-10
-20 -30
-10
-20
-30 下盘交线 N M
-10
-20
-30
上盘交线
a
正断层
b 逆断层
一、煤的埋藏特征
3、其它矿图
(1)通风系统图:表示矿井通风系统的线路、 通风设备和通过井下巷道及工作面的风量、风速 等情况的总图。(演示)(演示) (2)运输系统图:表示从工作面开始到主井井 底为止的整个井下运输系统、运输方法、运输设 备和各级运输量的综合图纸。 (3)排水系统图:表示井下各个水平、各个地 段涌水排出井外的排水路线、排水设备和排水量 的综合图纸。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层埋藏特征我们开米的煤层赋存在煤系岩层之中。

煤系中的煤层的层数、层间距、煤层的厚度、结构、倾角、埋深等等,都是我们选择合理的开拓方案和采煤方法的主要依据。

采矿工作者只有对煤系中含煤情况及煤系地层各段的岩性了解清楚,那么从设计方案的确定到基建、生产才能顺莉进行。

1・煤层的顶、底板•煤系是含煤岩系的简称,它是指有成因联系且含有煤层的一套连续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层。

主要由各种粉沙岩、砂岩、页岩以及泥岩等沉积岩组成。

煤层的顶底版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

了解这些岩层的岩性特征、层厚、层理及节理发育程度、强度,可塑性等,对确定采煤方法、设备选择、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方式、估计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均有•通常用煤系地层地质柱状图来表示煤层的顶鹿板。

•煤层的顶板。

从采煤工作的角度,根据顶板岩层变形和垮落特征以及与煤层的位置关系,可将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种,如02 —1 a厉示。

•根据岩层的相对位置及开釆过程中岩层变形、垮落的难易程度,顶板可分为伪顶、老顶和基本顶3部分。

・(1)伪顶一一直接与煤层接触,极易垮塌的薄层岩石,常随采随落,厚度一般仅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岩性多为炭质页岩。

・(2)直接顶一一比伪顶不易垮落,但将煤采出后, 一般自行垮落;它是顶板维沪和管理的对象,一般厚厦可达几米,岩性常为籟砂岩、泥岩。

・(3)老 -一一般在长时间内不易自行垮塌,往往只変生缓慢下沉。

一般厚应裱大,岩性多头砂岩、石灰岩。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煤层顶板都可分为上述三种。

这取决于煤系沉积过程,比如山西大同等地于煤层直宸接触的是老顶,为河相砂岩。

2)煤层的底板。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 —1 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 —炭质页哮;4—煤;5—粘主岩;6 —粉砂岩一・(1)直接底----- 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

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膨胀粘土岩, 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破坏。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概述(ppt 45页)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概述(ppt 45页)
例:在-150m顺槽中一点实测正断层上盘煤层断失点F点,测得煤层 产状158°∠ 30°;断层面产状202°∠40°;垂直断层走向方向落差为 H=17m。求作-150m以下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及断煤交面线。
二、矿井原始地质编录
❖ 经常性和及时性; ❖ 准确性和全面性; ❖ 系统性和统一性; ❖ 突出重点性
石门的编录
石门编录示意图
三、矿井生产中的“三量管 理❖ ”三量:
煤矿采掘生产的准备工作,包括水平开拓、采区准备和回采工作面的切割等 三个阶段。根据上述三个阶段的井巷工程的性质和用途,定为开拓巷道、准备巷 道和回采巷道;由三类巷道圈定的可采储量分别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 采煤量,简称“三量”。
小井:<3m,通风、行人等 暗井、溜井(溜煤眼)
平硐;石门;平巷:总运输巷,煤层运输巷 总回风巷,煤层回风巷
主要巷道
倾斜巷道 斜井:主斜井、付斜井;上山、下山,溜眼
开采巷道
总运输巷,总回风巷; 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
采区巷道 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
掘进巷道 巷道迎头,两帮,顶棚;探巷
第七章 矿井地质
➢褶曲的判断
• 在构造简单、标志层明显的矿井;识别背、向斜并不困难; • 在构造复杂、岩层杂乱地区,要认真、具体进行分析。
➢褶曲观测内容
• 应系统查明:褶曲轴的位置、延伸方向、是否倾伏及倾伏方向、倾伏角大小; 两翼煤层、岩层产状; 褶曲宽度、幅度; 对煤厚的影响。
➢断层的观测与判断
• 应系统查明:断层的产状、延伸方向、断层断距,断层素描;
三、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
四、矿井瓦斯和地热
(一)矿井瓦斯
❖ 概述 瓦斯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深部开采的三大障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大型断层;落差在20~50m之间的称为中型断层;落差小于20m 的称为小型断层。 • 图2-9 根据断层走向与所在煤层走向关系分类 • F1-走向断层;F2-倾斜断层; • F3-斜交断层 • (3)断层特征。①断层岩层两盘产状可能不同,地层不连续,有地层擦痕和地层牵引现象。
走向地层还表现为地层重复或缺失。
化开采更为困难。
煤层的空间形态及展布方向用产状要素
二、地质构造
• 原始沉积的煤(岩)层,由于后来地质变迁、地壳运动而造成岩层空 间形态个产状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称为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 单斜构造 • 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一个井田)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叫单
2)煤层的底板。
•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1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 • 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炭质页
岩;4-煤;5-粘土岩;6-粉砂岩
• (1)直接底――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 膨胀粘土岩,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 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 破坏。
着一个面,而是沿着一个破碎带发生时,这个带称为断层破碎带。②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大致反映断层的延伸方 向。 • ③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 • ④断盘。被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块。若断层面是倾斜面的,根据岩块与断层 面的相对关系,分为上盘和下盘。上盘位于断层面上方;下盘位于断层面下 方。 • ⑤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未错开前的某点,错动后分裂为两点, 分别在两个盘上,测得两点的实际距离称总断距。 • ⑥落差。断层两盘上对应点的铅直断距,如图2-7所示。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单斜构造 在一定范围内,一套岩层大致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并 且倾角变化不大的煤岩层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叫单斜构造。 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单斜构造往往是其它构造的一部分, 如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描述单斜构造空间位置和形 态最常用的方法是煤岩层的产状要素。 2.褶皱构造 岩层受地壳运动的作用,被挤压的弯弯曲曲,但仍 保持着连续完整性,岩层的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褶 皱构造是岩层柔性变形的结果。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褶 曲,褶曲是褶皱构造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类型, 即背斜和向斜,背斜和向斜往往是相间存在的。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节理对煤矿安全与生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影响爆破效果和劳动生产率。由于节理的存在,在爆破时,会使大量的
爆生气体漏掉,影响爆破效果。在打眼时,如果用一字花钻头,很容易出现卡 钎子的现象,影响劳动生产率。为减小节理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可改用十字花 钻头,并使打眼的方向与主要的节理面尽可能地形成最大夹角。 ②使顶板破碎,容易引发冒顶事故。由于节理对顶板岩层的切割破坏,使 顶板岩层的整体性变差,强度降低,易于发生冒落,不利于顶板管理。因此, 当顶板节理发育时,应考虑适当缩小控顶面积和防顶步距。 ③使工作面淋水增大,恶化生产条件。由于节理的发育,使工作面的淋水 明显增大,恶化生产条件。同时,由于淋水可减小岩层断裂面间的摩擦力,容 易引起片帮和冒顶。此外,节理还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有时可引起水灾。 ④影响工作面的布置。当节理面与工作面平行时,工作面很容易发生片帮事 故。若顶板岩层主要节理面与工作面平行或节理发育时,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给顶板管理造成困难。因此应严禁空顶作业。 ⑤容易引发瓦斯事故。节理发育地段是瓦斯涌出的良好通道和积聚的良好场 所。

煤矿基本知识

煤矿基本知识

煤矿生产技术 .............................................................................................................................................. 1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1第二节矿井开拓......................................................................................................................... 5第二章工作面炮眼布置 .................................................................................................................. 10第三章钻眼爆破安全 ........................................................................................................................ 13钻眼操作安全 .................................................................................................................................. 13第二节凿岩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5第三节爆破安全 .......................................................................................................................... 16第四章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 30第一节巷道掘进方法............................................................................................................... 30第二节巷道矿压........................................................................................................... 44第三节巷道支护................................................................................................................... 48(二)拱形支架 ...................................................................................................................... 50第四节巷道顶板事故及防治................................................................................................... 61煤矿生产技术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一、煤层埋藏特征⒈煤层顶、底板煤层顶板和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第一篇:煤矿基本地质知识聚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也称为成煤期。

主要分为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古近纪和新近纪。

含煤岩系:在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具有共生关系、多相组合的沉积岩系,简称煤系。

煤田: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煤层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板。

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能,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老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多为炭质页岩、泥页岩,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驾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多为粉砂岩、泥岩等。

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通常为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夹矸: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小的岩层,这些岩层称为夹矸。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2类:简单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不含夹矸层,但可能有较小的矿物质透镜体和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中含有较稳定的夹矸层,少则1—2层,多则数层。

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近水平煤层小于8°;缓(倾)斜煤层8°至25°;中斜煤层25°至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小于1.3米;中厚煤层1.3至3.5米;厚煤层大于3.5米。

第二篇:煤矿地质一、解释下列概念: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6、层理:由于岩性在沉积方向上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层状构造。

7、地热增温率:在增温层中,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所升高的度数。

8、岩溶塌陷: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地区,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而产生的塌陷现象。

9地质构造: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10、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二、填空:(10分)1地球内圈层进一步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2据层理的不同形态,层理可划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3古生界六个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4地质历史上三个重要的成煤期是: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5、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煤矿勘探类型划分: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极复杂构造6、根据煤层稳定程度,煤矿勘探类型划分为四型即: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7、在地质时代中,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宙,代,纪,世划分为内、外力地质作用依据:地质作用进行的场所及能量来源不同9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研究、经济意义0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中四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三、简答题:(25分)1、根据煤的平均光泽,煤可划分为哪四种宏观煤岩类型?:光亮型;半亮型;半暗型;暗淡型。

2、煤田普查与勘探划分有哪些技术手段?: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和物探四种。

3、煤炭储量计算时,地质误差包括哪些内容?构造误差、煤层对比误差和边界线误差。

4、矿井原始地质资料整理包括哪些内容?(1)检查、补充、誊清原始记录;(2)清绘原始地质图件;(3)建立原始地质资料台帐;清绘原始地质资料。

5、矿产勘查划分为哪些阶段?(1)矿井总储量包括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2)其中能利用储量包括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3)工业储量中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量6、地质说明书的种类有:建井地质说明书、开拓区域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7、地表防水的措施有:慎重选择井筒位置、河流改道、铺设不透水人工河床、修筑排水沟、堵漏。

8、成煤的控制因素有:(1)植物条件;(2)气候条件;(3)自然地理条件;(4)构造条件。

9、矿产资源勘探的四个阶段是: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和勘探阶段10、储量计算误差有:地质误差、技术误差和方法误差11、竖井地质编录常用的方法是:井筒展开图式地质编录,井筒剖面图式地质编录12、煤炭损失分类:(1)按损失形态分类;(2)按引起原因分类;(3)按计算范围分类。

13、矿井地质勘探包括:建井地质勘探、生产地质勘探、矿井延深扩建地质勘探、老区找煤。

四、叙述题:(20分)1、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有以下十种:①矿物的外形;②颜色;③透明度;④条痕色;⑤光泽;⑥解理及断口;⑦比重;⑧硬度;⑨磁性;⑩与化学试剂反应。

四种矿物(石英、斜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区分方法是:分别取四种矿物少许加稀盐酸,剧烈反应者为方解石,粉末剧烈反应而块状矿物反应微弱者为白云石;在剩余的两种矿物中,具有贝壳状断口且为油脂光泽的为石英,具有解理的为斜长石。

另外从硬度上石英的硬度大于斜长石也可区分两种矿物。

2、影响万年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有哪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简述其特征?就万年煤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论述。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是指在采掘生产过程中,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条件,如煤厚变化,煤厚变化可以分为两类:1原生变化,2次生变化,煤厚变化对生产影响有1影响采区布置,2影响计划生产,3掘进率高,4回采率低3、巷道遇断层以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煤岩层产状发生急剧变化;②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③接近断层时,煤层和顶底板中裂隙显著增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在大断层附近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小断层的性质与大断层相同;⑤瓦斯涌出量增加;⑥涌水量增加。

第三篇:煤矿地质总结报告煤矿地质总结报告地质报告目录第一章概况..............................................1第一节目的和任务.....................................1第二节位置及自然地理.................................1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2第二章勘探工作..........................................2第一节勘探方法......................................2第二节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3 第三章井田地质...........................................5第一节地层...........................................5第二节构造...........................................5第四章煤层.............................................5第一节含煤性........................................6第二节可采煤层......................................6第五章水文地质..........................................6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6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7第三节供水水源......................................7第六章储量计算.........................................8第一节储量计算范围及指标...........................8 第二节储量计算结果...................................8第七章其它有益矿产.......................................8第八章结论.............................................9第一节勘探成果评价...................................9第二节下步工作建议...................................9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为了加快阳泉市郊区煤炭工业的发展,经有关部门批准,阳泉市郊区成立“保安煤矿”筹建处,并于1993年3月12日定名为“保安井田”,筹建处对保安井田的勘探工作提出如下任务:一、保安井田勘探性质属精查勘探;二、勘探工勘期:二年以内,一次搞完不再补勘;三、设计钻孔应考虑一孔多用,并对井田内瓦斯突出的点引起足够重视;必要时增加采样密度。

四、各项地质任务按照“规范”中对精查勘探的要求,高级储量比例在全井田内达到60%以上,且分布合理。

第二节位置及自然地理一、位置保安井田位于阳泉矿区西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和寿阳县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7′13″~113°22′32″ 北纬37°51′47″~ 37°53′24″井田范围:东起保安沟与阳泉三矿扩区相邻;西至原寿阳东详查勘探区F27断层,(独立坐标点:X=102250,Y=76550和X=100000,Y=76200的连线)北以独立带坐标点:X=102250;Y=76550和X=102250,Y=82000的连线为界;南至石太铁路保安煤柱。

井田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面积约14平方公里。

本区交通较为方便,石太铁路、石太公路(307国道)、太旧高速从井田以南平行通过,通往全国各地。

二、地形与地貌本区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井田内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山高坡陡,冲沟发育,形成中高山地貌。

三、水文1、河流-保安河;2、水库—山南水库。

四、气象井田内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4倍,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根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颁布的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应属6级烈度区。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阳泉矿区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开采历史悠久,早已中外闻名。

本井田由于煤层赋存较深,目前尚未有矿井开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