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综述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提取、酶工程技术、动态连续逆流提取及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半仿生提取、新型吸附剂电泳、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亲和色谱、分子烙印亲和色谱、免疫亲和色谱、生物色谱、分子生物色谱、细胞膜色谱、多维组合色谱、萃取与色谱技术联机耦合、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膜分离、分子蒸馏技术及双水相萃取等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进展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有效成分,并发展新药和寻找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显示极大的应用前景,使中医药工业更加生机盎然。
以下笔者将这些新技术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效成分的溶出。
随着现代化工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中药生产中来,大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使中药制药工业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成分进行萃取的新技术。
以CO2为流体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的极性与正己烷相似,所以最适合用于溶解亲脂性、低沸点的物质,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及环氧化合物等,是目前解决中药制药工业中挥发性或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有效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一、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1.我国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起源晚发展慢我国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起源相对较晚,主要引进国外“提取分离”的概念,这也导致我国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的积极性激发相对较晚,相关研究人员人数也从改革开放之后才迅速增长。
同理的,这也就导致了我国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起源相对较晚。
在我国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开始发展之后,由于国家的相关保障建设不到位、国家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相关工作不够重视等等一系列原因的阻碍,导致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相关措施并没有十分有效地落实下来,再加上我国该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相对较慢,多种因素的结合导致了我国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发展进程相对较慢的不理想现状。
2.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缺乏经验由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工程不够重视,导致相关产业、科学技术、人才等方面发展的缓慢,这也是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相关体系建设经验不足的情况造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府的不够重视,相关市场就难以打开,中药处理技术大部分仍然凭借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相关处理,难以避免的在对中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有纯度不够、无法保证药效等现象的发生,这将导致整个工作进程的拖延,不仅对工作人员还对药品需求的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十分不利于中药的相关处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无法与时代的脚步相契合。
3.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人才资源匮乏现阶段,在社会中仍然有很大部分的人认为只有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工作”“执行工作”等等才算是“好工作”,这种对于工作选择的社会偏见无疑是导致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科研相关人才资源缺乏的重要原因。
得不到社会群众的普遍认可,这种工作进程就难以继续或者进一步的发展下去。
另一方面,政府以及相关不部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足以激发社会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人员的普遍认可,使该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太受学生的欢迎,更是难以推动相关的科研人员针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矿物加工中新型分离技术的前沿研究

矿物加工中新型分离技术的前沿研究在当今的工业领域,矿物加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于获取高质量的矿物资源以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决定性意义。
而在矿物加工过程中,分离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更是关键所在。
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一系列新型分离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为矿物加工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矿物分离技术,如重力分离、浮选和磁选等,虽然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矿物组成和更高的品质要求时,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
因此,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当下矿物加工领域的热门课题。
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分离手段。
它基于选择性透过膜的特性,能够实现对不同粒径和化学性质的粒子进行分离。
在矿物加工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选矿废水的处理与回收,有效去除其中的微小颗粒和有害物质,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通过特殊设计的膜材料和膜组件,还能够对矿物中的有价成分进行高效分离和提纯。
离心分离技术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能够实现不同密度和粒度的矿物颗粒的快速分离。
与传统的重力分离相比,离心分离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处理能力,尤其适用于微细颗粒的分离。
在一些贵金属矿和稀有金属矿的加工中,离心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取出高纯度的矿物产品。
电选分离技术则是利用矿物颗粒在电场中带电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
这种技术对于导电性不同的矿物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例如在煤炭和非煤矿物的分离中表现出色。
通过调整电场强度和电极结构,可以实现对不同矿物的精准分离,提高矿物的品位和回收率。
泡沫浮选柱技术是对传统浮选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它通过优化浮选柱的结构和气泡产生方式,提高了气泡与矿物颗粒的碰撞和附着效率,从而增强了浮选效果。
同时,泡沫浮选柱技术还能够更好地处理微细粒级的矿物,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除了上述几种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分离技术正在研究和探索之中。
例如,生物分离技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酶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特定矿物的选择性分离。
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是一种在生物制药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分离纯化蛋白质、抗体等大分子生物制品。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聚合物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聚合物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聚乙二醇(PEG)和聚丙烯酰胺(PAA)。
PEG是一种无毒、无臭、无味的聚合物,具有长链结构和高水溶性,能够将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与之结合,从而提高它们的药物性质。
PAA是一种具有聚合性质的单体,可以用于制备软凝胶、聚合物微球等材料,有着多种生物医学应用。
聚合物的应用使得生物制品的制备质量更稳定、更高效,也更容易得到商业化使用。
2.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静电吸附层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它是利用聚合物对蛋白的亲和性进行选择性吸附后,用洗脱剂将其从固相材料上洗下,实现纯化。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逐渐探索了许多新型的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如亲和性静电吸附(AEA)技术、离子交换杂化聚合物微球(HIEC)纯化技术、无水相聚合物反相毛细管电泳(NP-RPCE)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离纯度,还可以提高分离速度和容量,极大地方便了生物制品的制备。
3.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分离技术,有着许多优势。
首先,它对生物大分子质量和构象的影响较小,可以保持分离后的生物制品结构、活性和药理特性。
其次,它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分离纯化目标分子。
此外,分离性能较稳定,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和损失。
然而,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难以扩展容量、不易重复使用等。
总之,随着生物制药领域的不断发展,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它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聚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定能成为重要的实验室工具和生产工艺流程之一。
化学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

化学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化学分离技术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提取纯化药物、化学品、食品和矿物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分离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
这篇文章将介绍化学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
1.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一种将离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它利用了一种称为离子交换树脂的物质。
这种物质在水中会释放出带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吸附其他荷电分子,从而将它们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离子交换树脂的孔径大小,可以将不同大小的分子分离出来,而不是只有带电荷的分子。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离细胞质、DNA和RNA等分子。
2. 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一种将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分离的方法,它利用了化学物质的亲合性或物理性质的差异。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利用纳米科技和双层材料可以提高色谱技术的分离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离药物、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等生物分子。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膜将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分离的方法。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控制膜的孔径大小和形状,可以获得更高的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此外,新型材料和设计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和寿命。
膜分离技术可以用来分离水和有机物、离子和气体等。
4. 萃取技术萃取技术是一种将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分离的方法,它利用了化学物质的亲合性和溶解度的差异。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利用超临界流体可以提高萃取技术的效率和选择性。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天然产物、化学品、金属离子和药物等。
总之,化学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分离和提取各种化学和生物物质。
这些技术在化工、生命科学、医药和食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分离技术将会有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发展。
《2024年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范文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在处理复杂、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时,往往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
近年来,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二、膜技术概述膜技术是一种基于物理、化学或机械手段,利用半透膜实现物质分离的技术。
膜技术的核心是利用膜的选透性,通过不同孔径的膜对废水中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和去除。
常见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三、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微滤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微滤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大分子物质,如重金属、悬浮颗粒等。
其孔径一般在微米级别,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杂质,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
2. 超滤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超滤的孔径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病毒、细菌等。
在染料、制药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超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纳滤和反渗透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纳滤和反渗透的孔径较小,主要用于去除离子态物质、溶解性有机物等。
在电镀、化工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纳滤和反渗透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1. 膜材料的研究:为了提高膜的性能,研究者们开发了各种新型膜材料,如无机膜材料、复合膜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高的抗污染性能、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分离效果。
2. 膜工艺的优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特性的废水,研究者们不断优化膜工艺,如复合膜的组合方式、运行参数等。
这些优化措施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3. 膜技术的应用研究:随着对膜技术研究的深入,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例如,将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结合,形成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论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技术分离纯化六大类天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_雷建飞

84
良贵等 [14 ]在 pH 7. 00,进料浓度 2. 43 ×102 μg/m l,三七皂苷 的表而张力为 5. 93 ×102 N /m ,氮气流速 15 m l/m in,及进料 体积 8. 0 m l时 ,对三七粗提液进行泡沫分离 ,泡沫相三七皂 苷收率为 73. 6% ,液相三七多糖收率为 87. 5%。 2. 4 分离挥发油 超临界 CO2萃取具有低温 、高效 、无污染 等优点 ,应用于挥发油分离纯化已有了一定进展 。如李斌 等 [15 ]基于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 究了超临界 CO2萃取玫瑰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原料粒度 60 目 ,流量 18 L / h,萃取时间 1. 5 h,温度 40 ℃,压力 16 Mpa 时 ,玫瑰精油的萃取率较高 ,其多数组分都有较好的萃取效 果 。用超临界 CO2萃取满山红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 :萃取 压力 25 M Pa,萃取温度 45 ℃,萃取时间 2. 5 h, 萃取率 3. 82% ,水蒸汽蒸馏提取率 0. 24% ,超临界 CO2萃取法优于传 统的水蒸气蒸馏法 [16 ] 。另外 ,白术和连翘挥发油的超临界 CO2萃取 ,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法分离莪术挥发油 [17 ]和微柱高 效液相色谱分离八角茴香挥发油 [18 ]也有报道 。 2. 5 分离生物碱 传统溶剂萃取生物碱的纯化方法分离效 率和纯度低 ,溶剂污染环境 ,操作安全性差 。采用大孔吸附 树脂 、膜分离和高速逆流色谱等新技术可以优化工艺 。秦学 功等 [19 ]选用非极性大孔树脂 DF01在实验条件下 ,苦豆子总 生物碱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可依次达到 17 mg/m l和 96%。马 朝阳等 [20 ]将切割相对分子量为 6000 的聚砜膜用于苦豆子 酸提取物中生物碱的分离 ,总生物碱的回收率达 93. 5% ,同 时可以除去 87. 3%的蛋白质和 64. 7%的固形物 ,总生物碱 的纯度为 52. 3%。陆向红等 [21 ]人选择氯仿 - 水 ( 1 ζ 1 ) ,流 量 10 m l/m in,转速 339 r/m in作为分离咖啡因 、茶碱的色谱 条件 ,在此色谱条件下 ,高速逆流色谱仪对咖啡因和茶碱有 很强的分离能力 ,这是其他色谱所不能及的 。 2. 6 分离有机酸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水果 、蔬菜中 ,其种类 和含量是决定果蔬风味的重要指标 ,也是果蔬成熟度 、耐储 藏性 、加工性的重要依据 ,因此分离和测定果蔬中有机酸的 种类及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含有 15 mmol/L的 β - 环糊 精的硼砂缓冲液 (50 mmol/L , pH = 10. 5) - 甲醇 20 ζ 5作为 电泳缓冲液 ,以肉桂酸为内标 , 202 nm 为测定波长 ,运行电压 20 kV ,柱温 25 ℃,邻氨基苯甲酸 、苯甲酸 、水杨酸与丁香酸 在 10 m in内完全分离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平均回收率分 别为 100. 1% , 97. 9% , 99. 8% , 99. 1% ( n = 6 ) ,该方法快速 、 高效 、简便 、结果准确可靠 [22 ] 。杨若明 [23 ]研究了毛细管电泳 法分离测定草酸 、乌头酸 、苹果酸 、柠檬酸等有机酸的条件 , 在 pH值 7. 8的磷酸钠缓冲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 烷基三甲铵作为电泳溶液体系 ,紫外检测波长 214 nm ,可以 有效地分离检测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上述有机酸 ,将该法应 用于铝胁迫下培育的小麦根样品中有机酸的分析 ,结果表 明 :随着培养基中铝浓度的增加 ,苹果酸被诱导增加 ,与报道
新型分离技术

应物存在于混合物中,则可利用化学反应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或直接把它去
掉。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于分离为目的的过程,分离过程常用的化学反
应: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分解反应。
1.3 新型分离技术的进展
新型分离技术在近 20 年发展迅速,新型分离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对传统分离过程或方法加以变革后的分离技术,如基于萃取的超临界流
原料:即被分离物,可以是单相或者 多相,但至少含有两个组分;
原料
分离装置
产物:即分离产品,通常为两股,也
产物
可为多股;
分离装置:是分离过程得以实现的必要物质装备,可以是某个特定装置,也可指
从原料到产品之间的整个流程。
按分离过程原理,可以分为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和反应分离三大类。
1.2.2 机械分离
利用机械力简单地将两相混合物相互分离的过程称为机械分离过程,分离对
基于萃取技术的液膜分离技术,传质比表面积大,且可利用化学反应和载体 促进传质,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和传质速率。
色谱萃取技术基于传统的吸附平衡机理,是利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内的 分配平衡差异进行分离的。吸附色谱的分离原理与吸附分离相似,而分配色谱则 与精馏相似。色谱之所以比吸收及精馏有高得多的分离效率是由于流动相和固定 相之间不断的接触平衡所造成的。装填好的色谱柱可从几百到上千的平衡级,特 别适用于精馏等过程难以分离的体系。
(1)传统分离与膜分离集成技术:膜分离技术与常规的反应或者分离方法 相耦合,组成集成技术。如膜分离分别与蒸馏、吸收、萃取等结合。
①精馏-渗透汽化集成技术:近 10 年来,采用亲水性渗透汽化与常规精馏过 程集成可将醇/水混合物中的水脱除,得到无水醇。
②渗透汽化-萃取集成技术:从有机物水溶液中萃取有机物或污水中除去有机 物,常用亲水和亲有机物渗透汽化膜与萃取结合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分离技术作为化学、制药、材料科学等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种新型的分离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纯度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目前新型分离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I. 传统分离技术的缺陷
在传统的分离技术中,传统溶剂萃取、膜分离、结晶分离技术等是常用的分离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也有着很多的缺陷。
例如:
(1) 使用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可能会引起安全隐患,且污染环境。
(2) 传统膜分离技术的膜通常寿命较短,容易受到受污染的影响从而降低分离效果。
(3) 结晶分离技术必须要求物质有结晶性,而且耗时较长。
这些缺陷都对传统分离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II. 近年来,一些全新的分离技术出现了,它们正在逐渐取代传
统的分离技术,成为应用领域的新宠。
目前,新型分离技术主要
包括: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优异的溶解性能进行分
离的一种新型技术。
它主要利用压力和温度对气态或液态物质进
行临界点之上的处理,使其成为具有高扩散能力的超临界流态物质,并使其保持临界点以上的特异性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毒、无污染、高效率、
易于操作。
与其他技术相比,它具有化学可控性好、分离效果高
等优点。
在某些领域,如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已经被广
泛应用。
例如,将它应用于石油提炼可大大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
(2) 嵌段共聚物膜分离技术
嵌段共聚物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可控结构的膜,它在表面上具有
多种特定的化学官能团。
这种结构在分离过程中能够选择性地吸
附一些物质,达到分离效果。
该技术的优点是反应时间短、效率高、选择性好,并且可以在
极端条件下工作,如高温、高浓度、高压等环境下。
该技术已经
在水处理、有机物质回收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离技术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种由有机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桥接形成
的多孔材料。
它的优点是具有大孔径、大比表面积、氨基、羧基
等基团,并具有很好的化学可控性。
利用这些特性,可制备出不
同类型适用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从而应对不同分离需求。
该技术在气体分离、催化反应、分子吸附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众多科学研究领域中非常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III. 进一步发展
虽然新型分离技术的出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体系的分离,新型分离技术的选择和设计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新型分离技术的工程化生产、成本和环境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总体来说,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成果让人们对分离处理领域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我们相信,随着新型技术的不断涌现,在未来的分离处理领域中一定会创造更大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