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歧义的四种方法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2008-06-24 11:56一、产生歧义的原因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如: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
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
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
消除歧义的方法

谢谢大家的关注! 周末愉快!
2。利用句式的变换
对多义词、 动词造成的歧义 ,可以通过 变换句式来消除。 例如: 他倒了一杯水 。 他把一杯水倒了。
3。利用语序的调整
对数量词修饰对象不明和由于层次关系 不清而造成的歧义 ,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来 消除歧义。 例如: ① 两个医学院的学生 — 医学院的两个 学生。 ② 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 校长不认 识这个人。
4。利用词语的增换
对层次不明的歧义现象 ,添加虚词可以使层次清 晰 ,从而达到消除歧义的目的。 例如:复习提纲 — 复习的提纲
对于数量词使用不当而造成歧义的,可以改换量 词。 例如:三个工厂里的工人提出了改革奖金分配制度 的合理化建议 => 三位工厂里的工人提出了改革奖金分配制度的 合理化建议。
消除歧义的方法 阮氏清香
消除歧义的方法
句内调整
句外调整
(一)句内调整
利用语音 利用句式的变换 利用语序的调整 利用词语的增换
1、利用语音
词语的读音不同 ,意义就可能不同 ,对多音现 象 ,可以通过语音手段来消除歧义;语言停顿不 同 ,句义也就不同 ,对层次不明的歧义现象 ,同 样可以通过语音停顿来消除歧义。 例如: ① 青蛙是位好玩的先生。 ② 他想起来了。 ③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句① 中的 “好” 可读作 “hǎ o ” 或 “hà o ” ,句 ② 中的 “起来” 可读作 “qǐ lá i ” 或 “ qǐ lai” 。句 ③有两种 停顿: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 和 “你 说不过他*也得说。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表达需要,通 过不同的语音或停顿,自然可以消除歧义。
歧义的形成,消除(全面、系统)

歧义的形成 ,消除〔全面、系统〕什么是歧义歧义又叫同形 ,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深人了解歧义现象 ,并且能够进行分化 ,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句法结构复杂性的理解 ,同时 ,对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很有帮助。
二.歧义的类型〔一〕语音歧义语音歧义主要是一种口头歧义 ,即听起来有歧义 ,写下来没有歧义。
如:他太ji乷气。
〔骄气/娇气〕〔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主要由词的多义性而引起的。
如:商店关门了。
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关门可理解为下班 ,也可理解为倒闭。
走可理解为行走 ,也可理解为离开。
〔三〕语法歧义1.结构层次歧义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如:两个实验室的人员几个师专的学生亚洲语言论坛现代战争小说新园林生活老教师福利人们把能够产生歧义的词类序列抽象概括为一定的歧义格式。
汉语结构层次歧义格式有:1、数量+名1+名22、名1+名2+名33、形+名1+名22.结构关系歧义句法单位在组合时层次相同 ,但结构关系不同。
〔1〕述宾或偏正进口彩电学习文件调查材料〔2〕偏正或联合巧克力饼干大衣帽子学生家长〔3〕同位或偏正我们学校你们邮局他们工厂〔4〕述宾或述补想起来说下去〔5〕偏正或主谓思维科学社会进步经济困难汉语结构关系歧义格式有:3、动十名〔述宾、偏正〕4、名l十名2 〔联合、偏正〕5.结构层次与结构关系歧义句法单位在组合时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
〔1〕述宾与偏正牵连了局长的女秘书喜欢上海的姑娘〔2〕联合与偏正哥哥和弟弟的朋友伟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3〕介宾与偏正关于鲁迅的文章对厂长的意见〔4〕其他结构复习了一个学期的功课运了两年的煤炭安排好工作穿破衣服汉语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歧义格式有:6、动十名l十的十名2〔述宾、偏正〕7、名l十和十名2十的十名3〔联合、偏正〕8、形+名1+和+名2 〔联合、偏正〕9、关于/对十名l十的十名2〔介宾、偏正〕10、动十了十数量十的十名11、动十形十名〔四〕语义歧义1.语义关系歧义鸡不吃了。
(技能)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2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高考病句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高考病句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一、要消除语句的歧义,首先要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
归纳起来,歧义的造成有以下几种情况: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
比如:(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既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图书。
3、兼类词引起歧义。
比如:(5)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4、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
比如:(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5、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如:(8)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6、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例如:(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本句可理解为“那年”“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7、标点不当引起歧义。
比如:(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转发。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歧义问题,因为很多单词、短语、语句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易引起误解。
为了避免歧义,在使用语言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一、表述清晰第一种方法是表述清晰。
我们在交流中,应尽量用准确、明确的语言表达意思,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和需要精确表达的情况下。
同时,为了更好地表述清晰,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简洁的语言:在交流中,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从而减少歧义的出现。
2.注意语气和语调:语气和语调也是影响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表达一些重要或紧急的事情时,需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敬重和紧迫感。
3.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模糊的表达方式容易引起歧义,如“大概,可能,好像”等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二、使用上下文第二种方法是使用上下文。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解释和澄清我们所说的话。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引用相关信息:引用与当前话题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和解释我们所说的话。
2. 继续对话:在保持对话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和回答来澄清和解释歧义。
3. 表达实质内容:通过表达实质内容来澄清歧义。
例如,对于一些有歧义的语句,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或者用不同的词语重述。
三、使用符号或图像第三种方法是使用符号或图像。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符号或者图像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避免歧义的出现。
例如:1. 在撰写文件或报告中,可以使用数字、图表等来增强可视化效果,同时也更易澄清意思。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手势、表情等方式来搭配我们的语言表达,进一步澄清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
总的来说,消除歧义是我们交流中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表述清晰、使用上下文和符号图像等方法来减少歧义的发生。
当然,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考虑。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一、歧义的类型1.词汇歧义。
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常见的词汇歧义有三种成因:①同音歧义。
如“这件事没有yiyi”。
yiyi可以表示“意义”,也可以表示“异议”。
②同形异义。
如“你别上”,“别”既可以理解为动词,也可以理解为副词。
③一词多义。
如“他的包袱很重”,“包袱”既可以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指某种负担。
词语的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和一词多义都可能造成语句的歧义。
2.组合歧义。
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又可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
①语法结构歧义。
如“出租汽车”,既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
②语义结构歧义。
如“鸡不吃了”,可以理解为“鸡不吃食了”,也可以理解为“不吃鸡了”。
③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或不同的层次构造,就有可能造成语法结构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语义结构歧义。
二、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1. 补充语境法如:①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2.更换词语法如:①两个中学的老师可改为:两所中学的老师或两位中学的老师3. 调整语序法如:①“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几个饭店的服务员”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4.增删词语法如:①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可改为:他已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或他还欠1000元(人民币)。
5. 补全省略法如:①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992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②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
(谁在医院工作?他,还是儿子?)③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谁提包?张原,还是老人?)④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6.改变结构法如:①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7、明确指代法如:①张主任和技术员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难关,就可以试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除歧义的四种方法
一般来说,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产生误解,那就是一种语病,这种语病我们称之为歧义。
那么,我们怎样消除句子的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利用语境消除歧义。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创设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
例如:
我去上课可以改为我去听老师上课或我去给学生上课。
2、通过换用或添加适当的词语消除歧义。
如果造成歧义的原因是词语的多义性,将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
例如:
我要炒肉丝可以改为我要去炒肉丝或我要吃炒肉丝。
3、通过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消除歧义。
有时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例如:
这个人谁也不认识改为谁也不认识这个人或这个人不认识谁就行了。
4、通过增加或改变标点符号消除歧义。
例如:
这封信我读不好可以改为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我能力有限,或者改为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不应该由我来读。
在辨析句意时,我们只要明晰歧义的不同现象,了解产生歧义的不同原因,掌握消除歧义的几种方法,比较分析,多方推敲,歧义是可以消除的。
相关作品:歧义歧义句形成的六点原因三道高考歧义句试题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