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精编》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精编》碳水化合物的测定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构成食物的一种基本营养素。
因此,测定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对于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1. 布氏液测试法布氏液测试法是一种常用的半定量测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碳水化合物中含有的还原糖,在加热加强酸条件下还原布氏液中的铜离子(Cu2+),从而生成红色沉淀。
沉淀的颜色和沉淀量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此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但是误差较大,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2. 救琼斯试剂法救琼斯试剂法是利用碳水化合物中乙醛、酮等羰基物质与美拉德反应中的救琼斯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定量测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样品加入救琼斯试剂中,加热后使样品与试剂充分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产生的紫色物质的吸收度来测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此方法优点是准确度高,适用于各种食物,但是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测定。
3. 酚硫酸法酚硫酸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测定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方法,在糖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成分是葡萄糖,因此可以将定量的总糖量视为碳水化合物含量。
操作方法是将样品加入酚硫酸溶液中,加热后将样品经过稀释,通过比色法测定萘乙二酸磷酸锌对产生的紫色物质的吸收度来测定总糖含量。
此方法优点是简单易行,准确度较高,但是不能区分不同种类的糖类物质的含量。
综上所述,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以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选择合适的食品供给身体所需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一、判断题。
1、直接测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时,斐林氏液的用量为甲、乙液各10ml。
2、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方法有热滴定法和旋光法。
3、测定甜乳粉中乳糖含量时,加入草酸钾-磷酸氢二钠的作用是为了沉淀蛋白质。
4、用乳糖标定斐林氏液的目的是求出斐林氏液标准溶液的校正值。
5、总糖也包括了营养学上所讲的总糖中的淀粉。
6、葡萄糖是还原性糖,氢氧化铜是弱氧化剂,能使葡萄糖氧化。
7、蔗糖是双糖,是还原性糖,可与氢氧化铜共热产生红色沉淀。
8、糖果可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
9、人体能消化利用的是单糖、双糖和多糖中的纤维素,称为有效碳水化合物。
10、多糖中的淀粉、半纤维素、果胶等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称为无效碳水化合物。
11、测定还原糖所用的高锰酸钾法受到了有色样品溶液的限制。
12、食品中的总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13、总糖反映的是食品中可溶性单糖和低聚糖的总量。
14、总糖测定结果一般以转化糖或葡萄糖计。
15、测定糖中淀粉的含量可用酸水解法。
16、测定淀粉含量的酶比色法对酶的选择很严格,要求只水解淀粉,而不水解其他多糖。
二、选择题。
1、测定甜牛乳蔗糖含量时,转化温度为()A.75℃B.35℃C.67℃D.100℃2、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时,会干扰测定的离子是()A.钙离子B.磷酸根离子C.草酸根离子D.磷酸氢根离子3、热滴定法测定牛乳中乳糖和蔗糖的含量时,用()的颜色指示滴定终点。
A.酒石酸钾钠B.葡萄糖C.氧化铜D.硫酸铜4、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时,斐林氏液必须控制在()内沸腾。
A.5minB.4minC.3minD.2min5、莱茵-埃农氏测定总糖含量的原理是()A.氧化还原滴定B.沉淀滴定C.酸碱滴定D.络合滴定6、莱茵-埃农氏测定总糖含量所用的指示剂为()A.结晶紫B.甲基红C.次甲基兰D.溴甲酚绿7、样品总糖含量若以蔗糖计算,则最后乘以系数()A.1.05B.0.95C.1.10D.1.158、标定斐林氏液时,基准乳糖的干燥温度为()A.110℃B.130℃C.80℃D.95℃9、标定斐林氏液时,基准蔗糖的干燥温度是()A.105℃B.115℃C.121℃D.90℃10、食品中含糖量的测定方法一般选用( )。
食品分析第六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有效碳水化合物和无效碳水化合物
⑴有效碳水化合物:对人体有营养(提供 能量)性的称作有效碳水化合物。
⑵无效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指人们 的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酶不能消化、 分解、吸收的物质,但是消化系统中的微生 物能分解利用其中一部分。(纤维素和果胶)
6
Classification
Monosaccharides (单糖)
Glucose
Fructose
8
Disaccharides(双糖)
➢Two sugar units bonded together. For example, common table sugar, sucrose (蔗 糖)is a disaccharide that consists of a glucose unit bonded to a fructose unit: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核糖,阿拉伯糖,木糖
Simple
sugar
Disaccharides (双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糖)
Sugar alcohol (糖醇)
木糖醇,甘露糖醇, 山梨醇等
Oligosaccharides(低聚糖,寡糖) 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 糖,低聚半乳糖,低聚
木糖等
Polysaccharides (多糖)
Maltose (麦芽糖): the major degradation product of starch, is composed of 2 glucose monomers in an α-(1,4) glycosidic bond
10
Characteristics of monosaccharides
第六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概述碳水化合物是生物界三大物质之一(Pro, Fat ),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物质。
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界,如谷类食物和水果蔬菜的主要成分是CH 2O 。
碳水化合物统称为糖类,它包含了单糖、低聚糖及多糖,是大多数食品中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和动物体的重要能源。
单糖、双糖、淀粉能为人体所消化吸收,提供热能,果胶、纤维素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分类和性质1、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碳水化合物是C 、H 、O 三元素组成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化合物,而且绝大多数氢原子是氧原子的两倍。
即氢与氧为2:1。
它们的比例与水分的组成相同(水分子H 2O )。
因此被人们称为“碳水化合物”即写成CH 2O 。
它们可用通式C n (H 2O )m 表示,好像碳的水化物。
但是笼统地说糖类称为CH 2O 是不太确切的。
比如,我们熟悉的甲醛,它的分子式为CH 2O ,醋酸C 2H 4O 2,乳酸C 3H 6O 3,从它们的结构上讲都类似于H 与O =2:1的关系。
按照这个比例它们都应属于碳水化合物,但是以上几个物质都没有糖类的特性,所以它们不是碳水化合物。
又比如,C5H10O4去氧核糖,还有鼠李糖C6H12O5。
这些属于糖类,但不符合上面的比例。
因此称碳水化合物是C 、H 、O 组成,通式为C n (H 2O )m 是不确切的,但是历史上一直沿用下来,而且人们也习惯了,所以至今仍然采用。
2、分类 chemical classification按照有机化学可分成三类,它是根据在稀酸溶液中水解情况分类。
化学分类:1、单糖2、低聚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有效碳水化合物3、多糖营养性多糖(淀粉、糖原)4、构造性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无效碳水化合物现代营养工作者分为两大类:营养角度分:有效碳水化合物、无效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效碳水化合物:对人体有营养(提供能量)性的称做有效碳水化合物无效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指人们的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酶不能消化、分解、吸收的物质,但是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利用其中一部分。
习题七+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习题七、碳水化合物的测定一、填空题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的斐林标准溶液由两种溶液组成,分别是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碱性酒石酸铜乙液,应单独贮存,用时才混合;2.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对提取液中含有的色素、蛋白质、可溶性果胶、淀粉、单宁等影响测定的杂质必须除去。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澄清剂,常用澄清剂有三种:醋酸锌及亚铁氰化钾,碱性硫酸铜,中性醋酸铅。
弱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应该分开存放,铜盐不能作为澄清剂,滴定时在沸腾下进行,次甲基蓝这种弱氧化剂作为指示剂,预滴定与正式滴定家册标准一致。
二、选择题1.( 1 )测定时糖类定量的基础。
(1)还原糖(2)非还原糖(3)葡萄糖(4)淀粉2.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在滴定过程中(3 )(1)边加热边振摇(2)加热沸腾后取下滴定(3)加热保持沸腾,无需振摇(4)无需加热沸腾即可滴定3.直接滴定法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用( 4)作指示剂。
(1)亚铁氰化钾(2)Cu2+的颜色(3)硼酸(4)次甲基蓝4.为消除反应产生的红色Cu2O沉淀对滴定的干扰,加入的试剂是( 2)(1)铁氰化钾(2)亚铁氰化钾(3)醋酸铅(4)NaOH 5.用水提取水果中的糖分时,应调节样液至(2 )(1)酸性(2)中性(3)碱性6.直接滴定法测定牛乳的糖分,可选用( 2)作澄清剂。
(1)中性醋酸铅(2)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7.费林氏A液、B液(1 )。
(1)分别贮存,临用时混合(2)可混合贮存,临用时稀释(3)分别贮存,临用时稀释并混合使用。
8.在标定费林试液和测定样品还原糖浓度时,都应进行预备滴定,其目的是(1 )(1)为了提高正式滴定的准确度(2)是正式滴定的平行实验,滴定结果可用于平均值的计算(3)为了方便终点的观察三、论述题1.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为什么要对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标定?答:还原糖包括葡萄糖,还有其他还原性的糖,用葡萄糖标定是为了做标准曲线,然后在曲线上根据所消耗的滴定液体积查出相应的含量,即换算成葡萄糖的耗滴定液量.2.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对样液进行预滴定的目的是什么?答:预测定的目的:一,测定时试样溶液的消耗体积应该与标定葡萄糖标液的消耗体积相近(1mg/mL左右),通过测定了解试样浓度是否合适,浓度过大或过小应该加以调整,使测定时消耗试样溶液量在10mL左右;二,是通过测定可知道此溶液的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的滴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1mL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 左右的样液在继续滴定时加入,以便保证在1min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在一定范围内,溶液碱度愈高,二价铜的还原愈快。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液的体积,标定和测定时消耗的体积应接 近,使反应体系碱度一致。 热源一般采用 800 w 电炉,电炉温度恒定后才能加热, 热源强度应控制在使反应液在两分钟内沸腾,且应保持一致。 否则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就会不同,引起蒸发量不同,使反 应液碱度发生变化,从而引入误差。
沸腾时间和滴定速度对结果影响也较大,一般沸腾时 间短,消耗糖液多。反之,消耗糖液少;滴定速度过 快,消耗糖量多,反之,消耗糖量少。因此,测定时 应严格控制上述实验条件,应力求一致。平行试验样 液消耗量相差不应超过0.1mL 。
(二)高锰酸钾滴定法
1.原理
将一定量的样液与一定量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反应,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经过滤,得到 氧化亚铜沉淀,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将其氧化溶 解,而三价铁盐被定量地还原为亚铁盐,用高锰酸钾标 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 可计算出氧化亚铜的量,再从检索表中查出与氧化亚铜 量相当的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2、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又称快速法,它是在蓝一爱农容量法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试剂用量少,操作和计算都比较简 便、快速,滴定终点明显。 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但测定酱油、深 色果汁等样品时,因色素干扰,滴定终点常常模糊不清, 影响准确性。 • 本法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3、说明与讨论
①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硫酸铜+次甲基蓝. ②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酒石酸钾钠 + NaOH + 亚铁氰化 钾 澄清剂 ③ 乙酸锌溶液 ④ 亚铁氰化钾溶液 ⑤ 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 98 ~ 100 ℃ 干燥至 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后移入1000 m1容量瓶中, 加入5mL盐酸(防止微生物生长)。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3.食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GB/T5009.88-2003) GB/T5009.88-2003) (中性洗涤剂法)
( Determination of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n foods)
(1)原理 在中性洗涤剂的消化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 蛋白质、果胶等物质被溶解除去,不能消化的残渣为不溶性 膳食纤维。 (2)操作要点 样品烘干、磨碎——中性洗涤剂(EDTA二钠盐、四硼 样品烘干、磨碎——中性洗涤剂(EDTA二钠盐、四硼 酸钠、月桂基硫酸钠、2 乙氧基乙醇等)浸煮——残渣用热 酸钠、月桂基硫酸钠、2-乙氧基乙醇等)浸煮——残渣用热 水充分洗涤(糖、游离淀粉、蛋白质、果胶等物质被溶解除 去)——加入 去)——加入α—淀粉酶(分解结合态淀粉)——蒸馏水、 淀粉酶(分解结合态淀粉)——蒸馏水、 丙酮洗涤(除去残存的脂肪、色素等)——残渣烘干 丙酮洗涤(除去残存的脂肪、色素等)——残渣烘干 、秤 重 (6)本法特点 测定结果包括: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角质等成分。
测定意义: 测定意义:
2.粗纤维的测定 粗纤维的测定用非酶重量法 (GB5009.10—85, GB5009.10— GB5009.10— GB5009.10— 2003 )。 (1)原理 (2)操作要点 1.25%硫酸—1.25%氢氧化钠溶液 1.25%硫酸—1.25%氢氧化钠溶液 (3)本法的特点 A、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的经典分析法。 B、本法测定结果称作粗纤维。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in Foods
(四)食品总糖含量的测定
1、食品总糖的含义 总糖是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即 有效碳水化合物。 2、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 (1)分别测定法 (2)减差法 总糖(% =100-(水分+脂肪+蛋白质+ 总糖(%)=100-(水分+脂肪+蛋白质+灰 分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 (3)还原糖法(铁氰化钾滴定法见下页) )还原糖法(铁氰化钾滴定法见下页)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第八章碳水化合物的测定●碳水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谷类食物和水果、蔬菜的主要组分就是carb,(合理膳食组成中,碳水化合物应占其总热能的50—70%。
但不大于70%,其中食糖的热能不能超过15%)●一、表示方法:食品中carb含量通常以总碳水化合物或无氮抽出物来表示:●无氮抽出物:是指不包括粗纤维在内的总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指淀粉、糖原和糊等。
●总碳水化合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无氮抽出物(%)=总carb-粗纤维%=100-(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 ●总碳水化合物:有效碳水化合物:单糖、低聚糖、糊精、淀粉、糖原●无效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指人们的消化系统或消化系统中的酶不能消化分解、吸收的物质。
主要指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
但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系统机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防治肠道疾病。
●常见单糖:D——葡萄糖和D——果糖是指用水解法不能加以分解的Carb.●低聚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和棉子糖●多糖:淀粉、纤维、果胶●二、糖类的提取与澄清:●糖类:可溶性的游离态单糖和低聚糖总称糖类,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1、常见提取剂;(提取糖类时,一般须先将样品磨碎浸渍成溶液,再用石油醚提取除去其中的脂类和叶绿素。
)● a.水作提取剂:温度40--50 ℃,可提可溶性淀粉及糊精。
为了防止糖类被酶水解,加入HgCL2。
● b.乙醇水溶液:糖类在乙醇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可避免糖类被酶水解。
●2、澄清剂:●①澄清剂作用:是沉淀一些干扰物质,防止干扰物质影响糖类的测定。
干扰物质存在将影响分析结果,常见干扰物质有pro.Aa多糖及色素等。
糖及糖制品,水果制品通常用水作提取剂。
●②澄清剂的要求(1)能较完全除去干扰物质(2)不会吸附或沉淀被测糖类(3)不会改变糖类的(比旋光度等)理化性质(4)过剩的澄清剂应不干扰后面的分析操作或易于除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说明与讨论 ① 此法测得的是总还原糖量。
② 在样品处理时,不能用铜盐作为澄清剂,以 免样液中引入Cu2+,得到错误的结果。
③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用时 才混合,否则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长期在碱 性条件下会慢慢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使 试剂有效浓度降低。
④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可 以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 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 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 也极不稳定,
③ 乙酸锌溶液
澄清剂
④ 亚铁氰化钾溶液
⑤ 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 98 ~ 100 ℃ 干 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后移入1000 m1 容量瓶中,加入5m1盐酸(防止微生物生长)。
⑥ 测定方法 样品处理
取适量样品,按本章第二节中的原则对样品进 行提取,提取液移入250 m1 容量瓶中,慢慢加 入 5 m1乙酸锌溶液和 5 m1亚铁氰化钾溶液,加 水至刻度,摇匀后静置 30分钟。用于燥滤纸过滤, 弃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样品溶液测定 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 5.00 ml,置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 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 ml 的样品溶 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 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 刚好褪去为终点。 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 取平均值。
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Cu2+ + 还原糖
Cu+
计算还原糖的量有两种方法:
1. 用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标定的方 法。 2. 利用通过实验编制出的还原糖检索表来计算。
在测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标定或制表时所规定 的操作条件,如热源强度(电炉功率)、锥形瓶 规格、加热时间、滴定速度等。
(2)适用范围及特点
乙酸锌和亚铁氢化钾溶液
3.澄清剂的用量 用量必须适当,太少,达不到澄清的目的,
太多,会使分析结果产生误差。 一般先向样液中加入1~3 ml 澄清剂,充分
混合后静置。 二、 还原糖的测定
根据糖分的还原性的测定方法叫还原糖法。 (一)碱性铜盐法
㈠直接滴定法(是GB法)
(1) 原理: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碳水化合物统称为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
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 糖+蛋白质→糖蛋白 糖+脂肪→糖脂 ① 碳水化合物存在于各种食品的原料中(特别 是植物性原料中)。 ② 作为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和辅助材料。
③ 在各种食品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一。
糖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 有效碳水化合物——人体能消化利用的单糖、
本法又称快速法,它是在蓝一爱农容量法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试剂用量少,操作和 计算都比较简便、快速,滴定终点明显。
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但测定酱 油、深色果汁等样品时,因色素干扰,滴定终点 常常模糊不清,影响准确性。
• 本法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3)说明与讨论
①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硫酸铜+次甲基蓝. ②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酒石酸钾钠 + NaOH + 亚 铁氰化钾
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
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 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 沉淀;
这种沉淀与亚铁氰化钾络合成可溶的无色络合物;二 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 由兰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m1 = ρ × V F——10ml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 糖的质
量, mg; ρ——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 mg/ml; 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也可不标定,直接查表求 ρ值。
样品溶液预测
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5.00ml,置于 250m1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玻璃珠3粒,加 热使其在2分钟内至沸,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 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滴 定时要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 浅时.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 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品溶液消耗的体积。
直接滴定法法 (改良的兰—爱农法) 高锰酸钾法 萨氏法
3,5—二硝基水杨酸 酚—硫酸法 蒽酮法 半胱氨酸—咔唑法
纸色谱
薄层色谱 色谱法 GC
HPLC
酶法
β—半乳糖脱氢酶测半乳糖、乳糖 葡萄糖氧化酶测葡萄糖
发酵法 ——测不可发酵糖
重量法——测果胶、纤维素、膳食纤维素
第二节 可溶性糖类的测定
一、可溶性糖类的提取和澄清 食品中可溶性糖类通常是指葡萄糖、果糖等游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
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 5ml, 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玻璃珠3粒。 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 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 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 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 作3次,取其平均值。
⑷ 含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液体样品,应先除酒精、 CO2。
⑸ 提取过程如用水提取,还要加入HgCl2, 防低聚糖 被酶水解。
(二) 提取液的澄清 1. 常用澄清剂要符合三点要求(P113)。 2. 常用澄清剂的种类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还有碱性醋酸铅、 氢氧化铝溶液、活性炭等。
中性醋酸铅 【Pb(CH3COO)2·3H2O】
离单糖及蔗糖等低聚糖。一般须将样品磨碎、浸 渍成溶液(提取液),经过滤后再测定。 (一)提取 1. 常用的提取剂有水及乙醇溶液。 2. 提取液制备的原则 ⑴ 取样量与稀释倍数的确定,使(0.5—3.5mg / ml)。 ⑵ 含脂肪的食品,须经脱脂后再用水提取。
⑶ 含有大量淀粉、糊精及蛋白质的食品,用乙醇溶 液提取。
双糖、多糖中的淀粉。 • 无效碳水化合物——多糖中的纤维素、半纤维
素、果胶等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的。 • 这些无效碳水化合物能促进肠道蠕动。
四、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① 物理法 ② 化学法 ③ 色谱法 ④酶 法 ⑤ 发酵法 ⑥ 重量法
物理法
相对密度法 折光法 旋光法
化学法
还原糖法 碘量法 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