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碳水化合物教案
碳水化合物教案

碳水化合物教案教案第二章,第四节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常见活性多糖的生理功能;血糖指数( GI )的升高对糖类食物选择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掌握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概念、分类和食物来源;3、理解糖类(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了解常见活性多糖的生理功能;血糖指数( GI )的对糖类食物选择的重要作用。
4、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人们合理选取糖类,保障健康。
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概念、营养分类和食物来源;教学难点: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新课导入:开运动会的时候,班里的班委会给运动员买点葡萄糖口服液来服用,还有前两年流行的PTT饮料,同学们想一下,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由此引入要讲的内容。
教学内容:一、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 、供能与的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这是所谓的节约蛋白质作用。
2 、构成机体细胞的成分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
3 、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尽管大多数体细胞可由脂肪和蛋白质代替糖作为能源,但是脑、神经和肺组织却需要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若血中葡萄糖水平下降,脑缺乏葡萄糖可产生不良反应。
4、抗生酮作用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脂肪代谢产生脂肪酸,氧化增多,会产生较多的酮体,高过肾的回收能力时,会影响人的健康,即所谓的酸中毒。
5、提供膳食纤维,活性多糖果,有益肠道功能如乳糖可促进肠中有益菌的生长,也可加强钙的吸收。
低聚糖:有利于肠道菌群平衡。
6 、食品加工能够中的重要原、辐材料(对食品)很多工业食品都含有糖,并且对食品的感官性状有重要作用。
二、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的分类:按其化学组成、生理作用和健康意义可分为:1 、糖:包括单糖 (monosaccharide 、双糖 (disaccharide) 和糖醇。
碳水化合物教案

教案第二章,第四节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常见活性多糖的生理功能;血糖指数(GI )的升高对糖类食物选择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掌握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概念、分类和食物来源;3、理解糖类(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了解常见活性多糖的生理功能;血糖指数(GI )的对糖类食物选择的重要作用。
4、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人们合理选取糖类,保障健康。
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概念、营养分类和食物来源;教学难点: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新课导入:开运动会的时候,班里的班委会给运动员买点葡萄糖口服液来服用,还有前两年流行的PTT 饮料,同学们想一下,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由此引入要讲的内容。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 、供能与的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这是所谓的节约蛋白质作用。
2 、构成机体细胞的成分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
3 、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尽管大多数体细胞可由脂肪和蛋白质代替糖作为能源,但是脑、神经和肺组织却需要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若血中葡萄糖水平下降,脑缺乏葡萄糖可产生不良反应。
4、抗生酮作用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脂肪代谢产生脂肪酸,氧化增多,会产生较多的酮体,高过肾的回收能力时,会影响人的健康,即所谓的酸中毒。
5、提供膳食纤维,活性多糖果,有益肠道功能如乳糖可促进肠中有益菌的生长,也可加强钙的吸收。
低聚糖:有利于肠道菌群平衡。
6 、食品加工能够中的重要原、辐材料 (对食品) 很多工业食品都含有糖,并且对食品的感官性状有重要作用。
二、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的分类:按其化学组成、生理作用和健康意义可分为:1 、糖:包括单糖(monosaccharide 、双糖(disaccharide) 和糖醇。
2022年化学碳水化合物精品教案:碳水化合物 Word版

碳水化合物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酮及其衍生物,纤维素、淀粉的结构、性质,把握糖的D-L构型,单糖的递升、递降、成脎、氧化还原反应,苷的形成与水解,环状构型的Haworth表示法,葡萄糖的椅式构象,α,β-型,环式、链式异构体互变,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糖类的鉴别与结构推导,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的结构。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为碳氢氧化合物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
(1)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洁的多羟基醛、酮的碳水化合物。
如葡萄糖、果糖。
(2)低聚糖,可水解成数个单糖分子的碳水化合物。
如蔗糖,麦芽糖。
(3)多糖,可水解成十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碳水化合物。
如淀粉、纤维素。
第一节单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例争辩单糖的构造、构型、构象及理化性质一单糖的构造式以葡萄糖为例:(1)分子式C6H12O6, 钠汞齐还原得己六醇,说明碳链的骨架是C-C-C-C-C-C.(2)与羟胺、苯肼等羰基试剂作用,说明有羰基。
用溴水氧化得含羧基的化合物,说明是醛基。
(3)与乙酸酐的反应,说明有五个羟基,葡萄糖的开链结构为:CH2CH OH OH CHOHCHOHCHOHCHO为己醛糖果糖的开链结构为:CH2CHOH OHCHOHCHOHCOCH2OH为己酮糖二、单糖的构型1 相对构型最简洁的单糖是2,3-二羟基丙醛(甘油醛)和二羟基丙酮。
甘油醛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有一对对映体,其菲舍尔投影式和名称如下:CHOCH OHCH2OHCHOC HHOCH2OHD-(+)-甘油醛 L-(-)-甘油醛己糖有4个手性碳原子,有16个异构体,(见P581)葡萄糖有如下构型:CHOCH OHCHO HCH OHCH OHCH2OH D-葡萄糖P581表中列出D型醛糖的构型和名称。
自然界中存在的为D型糖。
各D型异构体都有一个L型的对映异构体,如D-(+)-葡萄糖的对映异构体是L-(-)-葡萄糖,它们的旋光度相等,方向相反。
问题19-1果糖有几个对映异构体?CH2OHCCOCHO HOHHC OHHCH2OHCH2OHCCOCH OHOHHC OHHCH2OHCH2OHCCOCHO HHHOC OHHCH2OHCH2OHCCOCH OHHHOC OHHCH2OHCH2OHCCOCHO HOHHC HHOCH2OHCH2OHCCOCH OHOHHC HHOCH2OHCH2OHCCOCHO HHHOC HHOCH2OHCH2OHCCOCH OHHHOC HHOCH2OH2. 构型的标记和表示方法除用D,L-名称对构型进行标记,也接受R,S标记法。
第十九章碳水化合物学习教案

(甲醇),在某些酶的作用下,糖苷也可发 生水解反应。
第31页/共64页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八点 二十八分 。
(5) 脱氧糖
单糖分子中的羟基脱去氧原子后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称为脱氧糖。例如:
第32页/共64页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八点 二十八分 。
第4页/共64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八点 二十八分。
葡萄糖是一种己醛糖:
CHO H OH HO H H OH H OH
CH2OH
(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
或
或 D-(+)-葡萄糖
CHO 或
CH2OH
第5页/共64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八点 二十八分。
果糖是一种己酮糖:
生碳-碳键断裂,每断一个碳-碳键消耗1mol高碘酸。例如:
这种反应是定量进行的,可用于糖的 结构研 究中。
CHO
H OH
HO
H ¡ 5HIO4
H OH
H OH
CH2OH
葡萄糖
5HCOOH + HCHO
第26页/共64页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八点 二十八分 。
(乙) 还原
单糖可被还原成糖醇。例:
第18页/共64页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八点 二十八分。
答 案:不能!因为翻转后,a-键取代多,不稳定。
HO CH2OH O
HO
H OH
x
OH
D-(+)-葡 萄 糖
CH2OH O
HO HO
OH OH
x
H
D-(+)-葡 萄 糖
4.碳水化合物教案资料

不溶性纤维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半纤维素:谷类纤维的主要成分 木质素:主要存在于蔬菜的木质化部分和种子
可溶性纤维
果胶: 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树胶和粘胶:
行了消化道手术的病人,以及老年性便秘的人,更 不能摄入太多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与相关疾病
❖ 肥胖症 ❖ 糖尿病 ❖ 心血管疾病 ❖ 癌症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肝糖原 ❖ 肌糖原
作用:维持血糖的相对恒定的状态
糖异生
❖ 由非碳水化合物转变成葡萄糖或者糖原的过 程。
❖ 原料:乳酸、丙酮酸、甘油等
❖ 场所:肝脏
❖ 意义:1、保持饥饿是血糖的稳定
❖
2、促进肌乳酸的应用
❖
3、有利于肾脏排H+ 保Na+
1.乳糖不耐受
概念: 不能或只能少量地分解吸收乳糖,大量乳糖因未被 吸收而进入大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酸、产气, 引起胃肠不适、胀气、痉挛和腹泻等。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 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变成单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 ❖ 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的空肠。 ❖ 血糖:肠黏膜上皮细胞~小肠壁的毛细血管~肝脏 ❖ 血糖:淋巴系统~大循环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糖酵解: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意义:补充急需能量
❖ 1无氧分解
❖ 2有氧分解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四、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体内碳水化合物:
1.贮存和提供能量,
2.是机体的构成成分,维持神经功能
食品化学_碳水化合物2部分教案

各种结构的互变平衡,课本上49页图
单糖的化学反应与糖的衍生物
糖苷的生成:糖在酸性条件下与醇(硫醇、胺)发生反应失去一分子水,形成糖苷(S-糖苷、N-糖苷)。糖苷有味觉,多具生理活性。糖苷可以被酸水解或酶水解。
氧化反应:糖在氧化酶作用下形成糖酸。
还原反应:糖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糖醇。包括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麦芽糖醇等,其中山梨醇是保湿剂,甘露糖醇则几乎不吸湿。糖醇的糖度为蔗糖的50~100%,是保健甜味剂。
假塑性凝胶和触变性凝胶:静态时粘度大,受到外力后流动性增强。前者受外力越大粘度越小,外力终止后粘度立刻恢复;后者受力或终止受力过一段时间之后方可发生粘度下降或恢复。
投影片:不同淀粉糊化温度范围
p67图3-30淀粉颗粒加热中的粘度曲线
淀粉的老化/回生和凝胶
淀粉糊化之后快速冷却形成淀粉凝胶,慢冷则发生老化。
老化的机理:直链淀粉和长的直链淀粉分支重新排列,将水分子从分子中排出,重新发生沉淀
凝胶的机理:直链淀粉之间部分以氢键结合,形成三维持水结构。凝胶需要足够的淀粉浓度
投影片: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性质的比较
举例:蜡玉米、糯稻米、粘小米
幻灯片:淀粉-碘反应机理
板书画图,示意淀粉与脂肪酸的作用、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
淀粉水解酶的作用,淀粉水解产物
投影片:淀粉水解程度产物性质比较
淀粉粒的结构和特性:
淀粉以淀粉粒形式存在。颗粒大小形状具有种属特征。
马铃薯淀粉粒最大,玉米最小。
常温下不溶于水,但能可逆性地吸水膨胀
淀粉含有两种不同结构的多糖成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α-1,4糖苷键相联
支链淀粉: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分支,ABC链
14碳水化合物v教案资料

醛(酮)叫苷:
H OH C
H HO
H
OH
+ H
OH
无水HCl
CH3OH
H O α-D-葡萄糖 CH2OH
H OMe C
H OH HO H
H OH H O α-D-甲基葡萄糖苷
CH2OH
H OH C
H HO
H H
OH H OH O
CH2OH
无水HCl
+CH3OH
β-D-葡萄糖
H OMe C
H OH HO H
H OH C
CH O H
CH O
环形半缩醛
成环后,形成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新形成的羟基若与参与成环的 羟基在同一侧,叫做α型,若两者在异侧,叫β型:
葡萄糖的吡喃环形半缩醛: H OH
C
H
O
C
H OH HO H
H OH H OH
CH2OH
醛 式 -D -葡 萄糖
H OH HO H
H OH HO
CH2OH
可互变
互为差向异构体 不能互变
CHO
H
OH
HO
H
HO
H
H
OH
C H 2O H
D-(+)-半 乳 糖
四.莫利施(Molish)试验
糖的水溶液中加入α—萘酚的酒精溶液,沿试管壁小心地注 入浓硫酸,不要摇动试管,在两层液面间可形成一个紫色环。用于 鉴别糖类。
五.成苷反应:半缩醛(酮)可继续和醇作用形成缩醛(酮),糖的缩
一.氧化:酮糖和醛糖均可被托伦试剂、斐林试剂、本尼地试剂 氧化,常用作单糖的定性和定量鉴定。溴水可氧化醛糖
COOH
CHO
COOH
营养与膳食-人体所需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教案

三、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是机体提供热能。
重要组成物质。
参与营养素的代谢,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抗生酮作用(人体每天至少需要50-100g碳水化合物才可以预防酮血症的发生。)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2、血糖水平调节
①胰岛素:↓血糖。
(是体内降糖的唯一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血糖
③糖皮质激素:↑血糖
(10分钟)
课程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1.营养学、营养素、合理膳食的概念。
2.怎样学好营养与膳食这门课程。
课后总结分析:
本次课程的内容较抽象,所以尽量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现象来举例说明,尤其是与临床有关的例子来说明,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掌握所学内容。
主要来源:
谷类(水稻、小麦、玉米等)
水果(甘蔗、香蕉、西瓜、葡萄等)
干果、干豆、根茎蔬菜类(胡萝卜等)
饮食注意:
1.对于简单碳水化合物,饮用牛奶、果汁及适量的水果是十分重要的。但食用糖和其他甜味剂会提供大量体内不需要的热量。
2.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应避免仅仅食用低纤维碳水化合物,淀粉如土豆和精加工的谷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这些食品中得碳水化合物会被身体迅速转化为单糖。
第5次课学时2
单元名称
人体所需营养素
授课题目(章,节)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2.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3.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第二章,第四节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常见活性多糖的生理功能;血糖指数( GI )的升高对糖类食物选择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掌握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概念、分类和食物来源;3、理解糖类(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了解常见活性多糖的生理功能;血糖指数( GI )的对糖类食物选择的重要作用。
4、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人们合理选取糖类,保障健康。
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概念、营养分类和食物来源;教学难点: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新课导入:开运动会的时候,班里的班委会给运动员买点葡萄糖口服液来服用,还有前两年流行的PTT饮料,同学们想一下,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由此引入要讲的内容。
教学内容:一、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 、供能与的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这是所谓的节约蛋白质作用。
2 、构成机体细胞的成分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
3 、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尽管大多数体细胞可由脂肪和蛋白质代替糖作为能源,但是脑、神经和肺组织却需要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若血中葡萄糖水平下降,脑缺乏葡萄糖可产生不良反应。
4、抗生酮作用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脂肪代谢产生脂肪酸,氧化增多,会产生较多的酮体,高过肾的回收能力时,会影响人的健康,即所谓的酸中毒。
5、提供膳食纤维,活性多糖果,有益肠道功能如乳糖可促进肠中有益菌的生长,也可加强钙的吸收。
低聚糖:有利于肠道菌群平衡。
6 、食品加工能够中的重要原、辐材料(对食品)很多工业食品都含有糖,并且对食品的感官性状有重要作用。
二、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的分类:按其化学组成、生理作用和健康意义可分为:1 、糖:包括单糖 (monosaccharide 、双糖 (disaccharide) 和糖醇。
2 、寡糖及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和其它低聚糖。
3 、多糖 (polysaccharide) 。
包括淀粉和非淀粉(一)糖糖是指能够准确测定的碳水化合物。
1 、单糖:食品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和半乳糖。
单糖为结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是糖类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再水解成更小的糖分子,可直接被人体吸收。
单糖的常见分子式是 C 6 H 12 O 6( 1 )葡萄糖 (glucose)葡萄糖主要由淀粉水解而来,还可来自蔗糖、乳糖等的水解。
是双糖和多糖的基本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体中。
葡萄糖的功能:有些器官完全依靠葡萄糖供给所需的能量,如大脑每日需 100—120 克葡萄糖。
此外,肾髓质、肺组织和红细胞等也必须依靠葡萄糖供能。
可直接被人体吸收,也可作为营养食品直接食用。
( 2 )果糖 (fructose)果糖的甜度很高,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
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人体易于吸收,在体内被吸收后转变为肝糖,然后再分解为葡萄糖。
( 3 )半乳糖 (galactose)乳糖经消化后,一半转变为半乳糖,一半为葡萄糖,半乳糖不单独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但在乳中和脑髓里都有半乳糖成分,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
2 、双糖是由两个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多为结晶体,味甜,易溶于水。
双糖的分子式为: C 12 H 22 0 11( 1 )蔗糖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果糖缩合失水而成,在酶的作用下或与酸共热,水热生成葡萄糖与果糖。
H +C 12 H 22 0 11 +H 2 0 → C 6 H 12 O 6 + C 6 H 12 O 6(或酶)蔗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以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多,日常食用的白糖、红塘都是蔗糖,蔗糖易溶于水,熔点为160 ℃ -186 ℃,加热到200 ℃便成为棕褐色的焦糖。
蔗糖易于发酵,所以易引起蛀齿。
( 2 )异构蔗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以α —1 , 6 糖苷键相连的右旋糖。
性质与蔗糖相似,但耐酸性强。
( 3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缩合失水而成,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产两分子葡萄糖。
H +C 12 H 22 0 11 +H 2 0 → 2C 6 H 12 O 6(或酶)麦芽糖大量存在于发芽的谷粒,特别是麦芽中。
是甜食中的重要糖质原料。
( 4 )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失水而成,乳糖不易溶解,味道不是很甜,能在酸或酶的作用下生产葡萄糖和半乳糖。
H +C 12 H 22 0 11 +H 2 0 → C 6 H 12 O 6 + C 6 H 12 O 6 (或酶)乳糖葡萄糖半乳糖3 、糖醇山梨醇 (sorbitol)甘露醇 (mannitol)木糖醇 (xylitol)麦芽糖醇 (maltitol)肌醇 (inositol)(二)低聚糖又称寡糖,是指由 3 ~ 9 个单糖构成的一类小分子多糖。
1 、大豆低聚糖:是指从大豆中提取的可溶性低聚糖的总称。
主要成分为绵子糖和水苏糖,同时也存在一定量的蔗糖和其它成分。
2 、低聚异麦芽糖:是指由 2-5 个葡萄糖单位构成,主要成分包括异麦芽四糖和异麦芽五糖等。
3 、低聚果糖:是在蔗糖分子的果糖一侧连接 1-3 个果糖而成,并分别称为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利用,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刺激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的作用。
4 、低聚乳果糖:是将蔗糖分解产生的果糖基转移到乳糖还原性末端C1 的羟基上,生产半乳糖基蔗糖而成。
其甜味类似蔗糖,几乎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可供糖尿病人食用。
(三)多糖大多数都是分子量很大而形成胶态溶液的物质,无甜味,非晶体,是动、植物的储存物质,由 10 个或 10 个以上单糖单位构成,可氛围淀粉多糖和非淀粉多糖两部分。
1 、淀粉( 1 )淀粉是重要的多糖,也是人类膳食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碳原子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有 300-400 个葡萄糖分子的残基结合成的链状结构,能溶于水;而支链淀粉只能在热水中膨胀,而不溶于热水,支链淀粉在链状结构上有分支。
( 2 )淀粉无味,不溶于冷水,但和水共同加热就会形成糊状,具有粘性,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产物是葡萄糖。
H + H + H +淀粉→ 糊精→ 红糊精→ 无色糊精(或酶)(或酶)(或酶)H + H +→ 麦芽糖→ 葡萄糖(或酶)(或酶)改性淀粉:拓展内容是指利用化学、物理甚至基因工程的方法改变天然淀粉的理化性质,用以满足食品加工所需功能特性的一类淀粉。
天然淀粉改性后可提高其溶解度;增加透明度;提高或降低淀粉糊的黏度;促进或抑制凝胶形成;增加凝胶强度,减少凝胶脱水收缩;提高凝胶稳定性;改变乳化作用和冷冻—解冻的稳定性。
抗性淀粉:拓展内容是天然存在的,在健康人小肠中不被消化、吸收的淀粉,可分以下三种:( 1 )生理受限淀粉( 2 )特殊淀粉颗粒( 3 )老化淀粉2 、非淀粉多糖是指除淀粉以外的多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指在人体小肠中不能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完全或部分发酵的植物性可食用部分的总称;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和粘胶(海藻、植物渗出液)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1、刺激肠道蠕动,预防和改善便秘2、排除毒素、预防肠癌3、增加饱腹感、减少脂肪吸收,控制体重(以上三点主要是不可溶性纤维)4、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生长、改善消化功能5、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6、稳定血糖,预防和改善糖尿病(以上三点可溶性纤维)三、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与食物来源1、碳水化合物的摄取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易获得也是最经济的供能物质。
但摄食过多可妨碍机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要,若占总能比例的百分数大于 80% 和小于 40% 是对健康不利的两个极端,所以碳水化合物的供能量多在50%—65% 之间。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总能量包括碳水化物的摄入不能过多。
防止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摄入的比例较低、脂肪占总能量比例较高。
美国 FDA 提倡每人每天摄入纤维 25g ,或每天按 11.5g/Kcal 摄入较为合适。
2、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主要食物来源是粮谷类和根茎类食物,以及它们的制品如面包、饼干、糕点等。
由于各种单糖、双糖及制品仅用于供能,多不含其它营养素,其营养密度、营养价值较低,而各种粮食等制品,除富含淀粉外还含有其它营养成分,特别是各种谷物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食物来源。
四、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1、过量:高糖对胰岛素的影响,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发病率有影响。
2、不足:B族维生素缺乏、生长发育、脂肪酸氧化导致的酮体的产生等有影响。
五、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一)淀粉水解食品工业中常用大麦芽为酶原水解淀粉,得到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称谓饴糖,饴糖食入后在体内水解为葡萄糖后被吸收、利用。
(二)淀粉的糊化与老化淀粉糊化后消化性增强,未糊化的淀粉较难消化。
糊化淀粉缓慢冷却后可再回变为难以消化的淀粉,即淀粉的老化,利用这一性质可制作方便食品。
(三)沥滤损失加工期间沸水烫漂后的沥滤操作,可使果蔬装罐时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甚至膳食纤维受到一定损失。
其损失依据不同情况而异。
(四)焦糖化作用是糖类在不含氨基化合物时加热到其熔点以上的结果,经一系列变化,生成焦糖等褐色物质,并失去营养价值。
(五)羰氨反应在食品中有氨基化合物存在时,还原糖伴随热加工,或长期储存与之发生的反应。
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褐色聚合物,在消化道中不能水解,无营养价值,但是如果控制适当,在食品加工中可使某些产品如焙烤食品得到良好的色、香、味。
作业: 1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 、碳水化合物分类及营养意义?3 、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有哪些?4 、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与食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