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气设备及运行课程设计

电气设备及运行课程设计

电气设备及运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分类及运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2)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方法及其安全技术;(3)熟悉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流程。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电气设备及其零部件;(2)能够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3)具备一定的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气设备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2.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方法及其安全技术;3.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流程;4.电气设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第3-4课时: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方法及其安全技术;第5-6课时: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流程;第7-8课时:电气设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方法及其安全技术;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2.参考书:相关电气设备的技术资料和案例;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4.实验设备:电气设备实验台、工具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气设备及运行的相关知识。

电气设备运行课程设计

电气设备运行课程设计

电气设备运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2. 使学生了解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3. 引导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检查和维修电气设备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电气设备运行中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电气设备进行实际项目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及设备运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阐述电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2.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检查和维修电气设备,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常见问题;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设备运行方案;5.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气设备基本工作原理:涉及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参照教材第二章内容。

2. 电气设备运行方式:介绍电气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模式,如启动、运行、停止等,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

3. 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讲解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和保养方法,以及故障处理流程,参考教材第四章。

4. 安全操作规程与法规:阐述电气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关法规要求,依据教材第五章内容。

5. 实际操作与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电气设备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项目设计,结合教材第六章。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电气设备基本工作原理;第二周:电气设备运行方式;第三周: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第四周:安全操作规程与法规;第五周:实际操作与项目设计。

教学内容进度明确,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电气设备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装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了解电力系统的高压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能够解释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电路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规检查和简单故障排除。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安全地完成模拟操作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气绘图软件,绘制基本的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操作电气设备时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3.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技术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应为具备一定物理基础知识和电工基础的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应结合实际案例,以实物和模型展示电气设备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包括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2. 发电机与变压器:讲解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类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主要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机与变压器3. 配电装置与保护:介绍配电装置的组成、类型及功能;电力系统保护的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配电装置与保护4. 高压电气设备:阐述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高压电气设备5. 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讲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方法以及故障处理。

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电气元件的原理、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电气设备的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与调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注重实践与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电气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电气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原理、电气元件及其应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对电气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原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特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路基础2. 电气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常见元件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气元件3.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包括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基尔霍夫定律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分析方法4. 电路设计与搭建: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与调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路设计与实践5. 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介绍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方法,常见故障分析与维护技巧。

成套电气设备课程设计

成套电气设备课程设计

成套电气设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套电气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使学生了解成套电气设备的组成部分,包括开关、保护装置、控制电路等;3. 引导学生理解成套电气设备在工业、家庭及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识读成套电气设备图纸,并进行简单的设备选型;2. 提高学生运用成套电气设备进行电力系统设计和故障分析的能力;3. 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工具和仪器对成套电气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增强对成套电气设备相关职业的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科学态度,树立安全意识;3. 引导学生关注成套电气设备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本科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对成套电气设备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成套电气设备概述:介绍成套电气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用途及发展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成套电气设备概述2. 成套电气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详细讲解开关设备、保护装置、控制电路等组成部分的原理与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成套电气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3. 成套电气设备的应用:分析成套电气设备在工业、家庭及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成套电气设备的应用4. 成套电气设备选型与设计:教授成套电气设备选型原则、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成套电气设备的选型与设计5. 成套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介绍成套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步骤及维护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成套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6. 成套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处理:分析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气生产设备课程设计

电气生产设备课程设计

电气生产设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生产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用途;2. 使学生了解电气生产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3. 帮助学生理解电气生产设备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气原理图分析电气生产设备的能力;2. 提高学生操作和维护电气生产设备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针对电气生产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关注电气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电气生产设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电气工程领域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电气生产设备概述:介绍电气生产设备的概念、分类及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气生产设备概述2. 电气生产设备结构与原理:详细讲解电气生产设备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气生产设备结构与原理3. 电气生产设备的应用与选型:分析电气生产设备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及其选型原则。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气生产设备的应用与选型4. 电气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教授电气生产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维护保养技巧及故障排除。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气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5. 电气生产设备安全规程与国家标准:阐述电气生产设备的安全规程、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气生产设备安全规程与国家标准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电气生产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的实践活动。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逐一进行讲解,每章结束后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电气设备工作课程设计

电气设备工作课程设计

电气设备工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等)的结构、功能及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欧姆定律、功率等基础电学知识分析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工仪表进行电气设备检测和数据采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气设备故障。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气设备控制电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气设备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树立电气工程领域的职业理想。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气设备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电气设备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要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的定义、组成、电路图识别,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路基础》2. 常见电气设备:介绍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常见电气设备》3. 电学基础知识:欧姆定律、功率、电能等基础理论,并结合实际电气设备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学基础知识》4. 电工仪表使用:教授万用表、示波器等仪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电气设备检测和数据采集。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工仪表与测量》5. 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分析常见电气设备故障,教授简单的故障排查及维修方法。

电气生产设备课程设计

电气生产设备课程设计

电气生产设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气生产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培养学生对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气生产设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气生产设备,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够分析并解决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认识电气生产设备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气设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气生产设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2.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和故障排除。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每个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气生产设备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气生产设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气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电气设备,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对电气设备的理解和记忆。

4.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电气生产设备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电气生产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泵站电气设备实习报告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习日期:2014.6.3--2014.6.21前言 (2)泵站篇 (3).瓜洲站 (3)1、基本情况 (3)2、电气设备的改造 (3)3、实习感言 (3).淮安第三抽水站 (3)1、基本情况 (3)2、电气设备的改造 (4)3、实习感悟 (4).泗阳站 (5)1、基本情况 (5)2、实习感悟 (5).刘老涧站 (5)1、基本情况 (5)2、实习感悟 (6).皂河站 (6)1、基本情况 (6)2、实习感悟 (6).睢宁二站 (7)1、基本情况 (7)2、实习感悟 (7)开关厂篇 (7).扬州森源电气有限公司 (7)1、基本情况 (7)2、实习感悟 (8)总结篇 (9)《泵站电气设备》课程理论学习已经结束,为了让我们有个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学院安排我们进行了一次泵站电气设备实习,由葛强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到一些大型泵站、电气设备开关厂进行参观学习。

实习时间不长,只有一周,但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我们不但参观了扬州的一些电气设备公司,还到了宿迁、徐州等,在省内从扬州由南往北行驶在南水北调的路途上,走过快速的高速,也遇过颠簸的泥路,在平坦与坎坷中我们愉快得度过了一周的实习。

期间我们聆听了站内、厂内诸位负责人或技术员的关于电气设备的精彩讲解,并走进生产车间亲身经历电气设备的生产过程,不仅使眼界大为开阔,知识极大增长,对本专业的信心和兴趣也极大提高,可谓受益匪浅。

由于泵站电气设备是一项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课,所以我们所学的一点理论知识还远远不足于实际,但是老师很认真很详细的问我们问题并解答。

站内、厂里带领我们参观的负责人或技术员也都很热情,讲课或许不是他们的本行,但他们却试图用一种通俗的方式使我们尽可能听懂。

我们在学到实际操作知识的同时,更对几位负责人或技术员们充满了尊敬、感激之情。

实习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了解更多更好知识和开拓自己的视野,并让我们知道做事不要完全依靠书本,应该和一些实际方面结合起来。

这次是要求我们把我们的学习高度跳跃到了到实际应用,这使我们既有点不适应又有点好奇,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有更浓厚的兴趣来认认真真地学习这些与实际靠得很近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许这就是这次实习的初衷。

小小的一本实习报告固然无法承载我的所有收获和感受,但作为我大学生涯中一次不平凡的经历,必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瓜洲站1、基本情况瓜洲抽水站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古运河河口上。

该站南出长江,北入淮河,与套闸、排涝闸、节制闸等水工建筑物组成瓜洲水利枢纽工程。

该枢纽工程承担着扬州城区、淮河下游邵伯湖地区、沿江低洼地区和仪扬丘陵山区的防洪、灌溉、排涝、通航等任务,具备档潮、引水、交通等多种功能。

该抽水站可抽引江水为邵伯湖周边的地区补给水源,同时承担着邗江区瓜洲镇5万亩良田的排涝任务,还可抽排古运河的污水。

该站更新改造后现安装800ZLB-125型轴流泵,配套JS—12—10型95KW异步电动机16台套,总共装机容量1520KW,设计流量20m³/s,设计排涝扬程3.17m。

该站由瓜洲变电所直接供电,采用三拼高压电线,引入10KV电源。

2、电气设备的改造(1)、电源与主变改造:泵站电源为10KV架空线,用地下电缆经穿墙套管进入户内高压开关柜。

5台10KV开关柜按序排列为:进线柜、计量柜、电压互感器柜、主变开关柜(2台)。

按泵站容量选用SCB9—1000/10干式变压器两台。

考虑到变压器其它动力电源来自瓜洲闸区内400KV A的变压器供电,为防止该变压器或该系统设备故障时影响泵站闸门的启闭,从泵站主变0.4KV的侧引出一路电源作为站用动力电源的备用电源。

(2)、开关及主设备:泵站改造后,10KV的高压侧选用VSI—12/630型真空开关3台。

10KV电流互感器采用体积小、动力稳定、热稳定性能好的LIIBJ9型。

10KV电压互感器采用JDI8—10型。

低压柜均采用可抽式GCL柜。

进线柜选用SHTW1—2000/3空气断路器为主开关;主机开关柜选用S(H)—200Y2/3空气断路器及B250型接触器作为主机开关,电缆引至主厂房动力箱,作为抽水站闸门、起吊、电焊等动力备用电源。

3、实习感言由于瓜洲离学校较近,没有太多的车程便到达了目的地。

泵站的一位管理人员在介绍的时候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多的考虑实际的因素”,还用水泵层的行车做了例子。

原来,这里现有的行车最边缘的距离少0.5m左右,所以每次都得人工推过去,很是麻烦。

瓜洲泵站是380V的低压泵站,正好我们做的课程设计是380V 的低压泵站,所以同学们对待这次的实习积极性都很高,尤其是该泵站的电气设备一次主接线图,再加上葛老师的一句话“你们这次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图”,各位同学纷纷掏出手机,将能拍的全部拍摄下来,希望能对这次的客胜设计有所帮助。

不论基于什么原因,这次的瓜洲之行,对于低压泵站的认识,我们还是收益颇丰。

·淮安第三抽水站1、基本情况淮安第抽水一站位于淮安市楚州区南郊,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的交会处,与淮安二站、淮安三站及相关配套工程组成淮安水利枢纽工程,是我省南水北调二级抽水工程。

一站2002年经改造后,现安装 1.75ZLQ11.2-5.3型立式全调节轴流泵,配用TL1000-24/2150型1000KW立式同步电动机8套,总装机容量8000KW,设计流量89.6m³/s,泵站设计排涝扬程4.89m,灌溉扬程4.1m,该站由淮安抽水站变电所直接供电,采用双拼高压电缆输电,引入6KV电源。

二站安装两台我国径口最大的45CJ-70型立式全调节轴流泵,单机设计流量60m³/s,配套南京汽轮机厂生产的TDL550/45-60型同步电机,单机容量5000KW。

泵站设计流量120m ³/s,调水设计扬程3.88m,排涝设计扬程6.13m。

机组采用强电设计控制、弱电选用设计控制两种操作方式,主机设有差动、反时限过电流、零励磁和低电压四种保护,采用液压减载启动装置。

泵站由淮安站变电所直接供电,采用三相架空2LGJ-300钢芯铝绞线输电,引入6KV电源。

2、电气设备的改造2.1一站的电气设备改造(1)、输电线路改造。

改造前淮安一站6KV电源由专用变电所内的总开关经架空组合导线引入泵房。

2002年3月,将架空导线更新为YJV22-10-3*240双拼高压电缆输电。

(2)、高低压柜改造。

一站改造后,拆除原来的高低压设备及其电缆,在控制室内集中安装了低压电气设备及控制设备。

将GG-10-1型高压成套设备全部更新为KYN28-10型高压柜,将原主机开关SN10-10型少油断路器全部更新为VD4-10/1250型真空开关。

(3)、励磁改造。

淮安一站原主机励磁柜采用硅整流励磁方式。

改造后更新为WKLF-11型同步电机微机励磁装置,可任意设定为闭环可调的恒电流、恒电压运行或者恒触发角度运行,保护功能完善。

(4)、继电保护改造。

淮安一站主机保护原采用电源速断的反时限过流保护、失励及低电压保护等。

改造后,主机采用微机保护装置,具有过流、速断、低电压、零励等保护功能。

站变及6KV进线采用过流速断保护。

(5)、站用电改造。

原油浸式站变更新为SCB9-630型干式变压器。

在非运行时期或进线开关事故跳闸后,站用电切换为变电所引入的400V电源。

2.2二站的电气设备改造(1)更新主机和站变少油断路器为真空断路器。

二站原断路器为淘汰SN10-10III/1250型少油断路器,经长期使用,损坏较大。

于1997年8月,将主机和站变断路器更换为宝应开关厂生产的真空断路器。

(2)、主机励磁的系统的改造。

1997年12月至1998年2月,将原KGLF-11K型全控励磁柜更新为北京核工业部的BKL-101A半控励磁柜,同时更新两台整流变压器S-110/0.38。

(3)、主机、站变高压系统的电缆更换:2000年8月至9月,将两台主机和站变6KV 原三相油浸式电缆更换为YJV22 3*150型电缆。

(4)、2002年12月,站用变压器改造,将SL-800型变压器更新为SCB10-D-800干式变压器。

3、实习感悟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在淮安只参观了淮安第三抽水站,旁边的淮安船闸我们都没来得及去认识一下。

由于我就是一个淮安人,对于淮安的水利情况原本也有所了解。

淮安三站是个很特别的泵站,采用的是灯泡贯流式水泵,同时可以运行在抽水/发电两个工况之下,这是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这样的泵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泵站形式,管理人员说,其实这也是一次实验。

我还发现,由于某些原因,该泵站的维修很是麻烦,需要将楼层凿开,才能使用行车进行吊装维修,所以地面上会有很明显的二次封固的迹象,不美观的同时也增加了维修的费用。

我想这是以后的设计中应该加以考虑避免出现的问题吧,以此为戒。

·泗阳站1、基本情况泗阳水利枢纽由泗阳第一抽水站、泗阳第二抽水站、泗阳闸等三座水利工程组成。

主要作用是将淮水或上一级抽水站引来的江水转送给下一级刘老涧抽水站,并补给泗阳闸上中运河航运和两岸工农业用水,当泄洪时,可利用下泄洪水发电;泗阳闸担负着排泄骆马湖洪水及宿迁市洋北地区涝水的任务。

泗阳第一抽水站、泗阳第二抽水站为南水北调东线第四梯级站,淮水北调第一梯级站。

泗阳第一抽水站建于1983年,装机20台套,总装机容量10000KW,设计抽水量100 m3/s;泗阳第二抽水站建于1996年,装机2台套,总装机容量5600KW,设计流量为66m3 /s。

泗阳闸位于中运河上,工程建于1959年,设计流量1000 m3/s,校核流量2000 m3/s,1990年按八度地震烈度进行了加固。

2、实习感悟由淮安第三抽水站前往泗阳抽水站,由于时间较紧,各位同学的午餐只是在服务区用泡面匆匆解决。

泗阳二站是35KV/6KV的泵站,葛老师提出“正常现在新建的泵站都会是10KV 的,为什么这个新建的是6KV的?”接待我们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由于一站有个发电机构,采用的是6KV发电,并且一站的电机采用的是6KV的,二站由于同样采用抽水/发电并用的运行情况,但是并未配有发电机构,故二站发的电会汇集到一站那边,即采用一站的发电机构,故电机便采用了6KV的。

”参观完二站,我们便在雨中漫步越过百米风景桥,踏过幽幽小路到达一站,在一站,我搞清楚了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那些水泵机组上的管道一个个具体是干嘛用的?”由于这边的管路是露天的,并且加了标签。

原来主要是冷却水进水管道、冷却水出水管道、油缸进油管路、溢油管路、补油管路、放油管路、主机叶调机构进油管路等等。

参观完泗阳一站之后,我们便继续了北上之路。

·刘老涧站1、基本情况刘老涧二站建于江苏省宿迁市东南约18km处的中运河上,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限工程第五梯级泵站,该站主要功能是与刘老涧一站一起,通过中运河并经皂河站向骆马湖输水175m3/s,并向沿线供水、灌溉、改善航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