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矿物的成因及研究方法教程

合集下载

研究矿物的成分用

研究矿物的成分用

研究矿物的成分用矿物是地球上的天然物质,是由一个或多个化学元素组成的固体物质。

研究矿物的成分是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矿物的成分组成、矿物的分类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来介绍矿物的成分研究。

一、矿物的成分组成矿物的成分主要由化学元素组成。

地球上已知的矿物种类达到数千种,它们的成分也千差万别。

矿物的主要成分可以是单一元素,如金、银、铜等;也可以是复合物,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如石英、长石等。

矿物中元素的含量可以相差很大,有些元素只含有微量,而有些元素则占据了矿物成分的主要部分。

二、矿物的分类根据矿物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将矿物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硅酸盐类矿物:这是最大的矿物类别,包括石英、长石、角闪石等。

这些矿物主要由硅酸盐组成,其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为1:4。

2. 氧化物类矿物:这类矿物主要由氧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如赤铁矿、磁铁矿等。

氧化物类矿物在地壳中广泛存在,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3. 硫化物类矿物:这类矿物主要由硫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如黄铁矿、辉锑矿等。

硫化物类矿物在地质勘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指示矿床的存在。

4. 碳酸盐类矿物:这类矿物主要由碳酸盐组成,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碳酸盐类矿物广泛存在于地壳中,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5. 硫酸盐类矿物:这类矿物主要由硫酸盐组成,如石膏、明矾等。

硫酸盐类矿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矿物的研究方法为了了解矿物的成分组成,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矿物研究方法:1. X射线衍射分析:这是一种通过矿物对X射线的衍射来确定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通过衍射图谱的分析,可以得到矿物中元素的排列和含量信息。

2. 电子探针分析:这是一种利用电子束轰击矿物表面,通过测量样品中发射出的X射线来确定矿物成分的方法。

电子探针可以分析矿物中几乎所有的元素,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度。

3. 质谱分析:这是一种通过离子化和质谱仪器的测量,来确定矿物中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方法。

矿物成因机理研究

矿物成因机理研究

矿物成因机理研究一、矿物成因机理的定义矿物成因机理是指矿物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包括矿物结晶、物理化学条件、地质结构、变化和地球化学过程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矿物形成的方式矿物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晶体化: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会在热液中结晶,并在逐渐降温的过程中形成矿化产物。

2. 沉积成因:矿物沉积产生在海水或湖泊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质结构的变化,因沉积物和生物残骸的深埋而形成。

3. 热液成因:地幔破裂后,形成高压高温的地表热液,这些热液中的溶液在运动中进行化学反应,逐渐降温,形成矿物。

4. 变质成因:矿物在地壳岩石中经受高温高压的作用而形成。

5. 热润滑成因: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地热作用导致地下岩石的变化,使岩石内部的矿物与液态热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热润滑。

三、矿物成因机理的分类根据矿物成因的不同分类方式,矿物成因机理可被划分为以下几类:1. 成岩成矿作用:在岩浆和与地表岩石接触的地方形成金属矿物的作用。

2. 沉积成矿作用:在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沉积物的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3. 热液成矿作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状态会形成热液,这些热液中含有溶解的金属离子,形成天然金属矿。

4. 变质作用成矿作用:变质岩内形成的矿物。

5. 热流体成矿作用:为了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经常进行高压注水或采用地热能等方法,来促进油气、煤、烟煤、化石燃料等地下矿物的产出。

四、矿物成型过程不同的矿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

在形成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经历以下的过程:1. 溶蚀作用:各种矿物长期在水、空气中进行分解反应,最终会产生溶蚀过程,不同的化学矿物具有不同的溶蚀特性。

2. 合成作用:多种矿物反应为新的化合物,并逐渐形成新矿物。

3. 沉淀作用:由于环境中一些元素浓度过高,形成一定的重量,使其沉积在水或空气中,形成矿物。

4. 热液交代作用:在热液介质中,一些矿物质晶体形成,热液中的离子和矿物显著变化。

5. 围岩反应作用:在矿体与围岩接触的过程中,由于双方相互渗透和溶解,产生了多种反应,创造了许多新矿物。

矿物成因.ppt

矿物成因.ppt

三、矿物的世代、组合、共生、伴生
矿物的组合、共生和伴生:
1、矿物的组合:不管生成时间先后,只要在空间上共同存在的不 同矿物就称为一个矿物组合。
2、共生组合: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 称为共生组合。
3、伴生组合:不同成因或不同成矿期(或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 称为伴生组合。
第五章 矿物的成因
一、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二、矿物的标型特征和标型矿物 三、矿物的世代、组合、共生、伴生
一、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1、内生作用
岩浆作用 伟晶作用 接触交代作用 热液作用 火山作用
2、外生作用
风化作用 沉积作用
3、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1、内生作用

岩浆作用
伟晶作用
含有大量的碱质和稀有、放射性元素; 主要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和稀有、放射性元素矿物(锂辉石、锆石、
铌铁矿); 此外还有宝石矿物:绿柱石、电气石、黄玉、水晶等。
1、内生作用——接触交代作用(450-200,
1-4.5km)
发生在酸性岩浆侵入体与碳酸岩的接触带。酸性岩浆侵入体与碳酸 岩产生一系列的交代作用,形成Mg, Fe, Ca的硅酸盐——矽卡岩。 后期的热液矿化交代作用形成Fe, Cu, W, Mo,B和多金属矿床。
化学沉积作用:由溶液中直接结晶。多在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 沉积在干涸的内陆湖泊、半封闭的泻湖及海湾中。往往形成巨大 的非金属矿床:石膏、硬石膏、钾盐、光卤石等。
氧化物
硅酸盐
碳酸盐
硫酸盐与卤化物
铁锰硅 铁亚

白硫



的的的 的铁

云酸

所有矿物是怎么生成的原理

所有矿物是怎么生成的原理

所有矿物是怎么生成的原理所有矿物的生成原理是由地质学和矿床学研究得出的。

在地球的不同地质环境中,矿物形成的机制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岩浆矿床形成、热液矿床形成、沉积矿床形成和变质矿床形成等几种类型。

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矿床形成类型。

1. 岩浆矿床形成:岩浆矿床广泛分布于火山岩带和岩浆岩带,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

当岩浆逐渐冷却结晶时,其中的矿物成分在固相中溶解度下降而析出,形成矿石或矿物体。

这些矿物包括硫化物、氧化物、铜、铅、锌、锡、金、银、铝矾土等,如黄铁矿、门矿、斑铜矿等。

2. 热液矿床形成:热液矿床是由地下水体与高温流体相互作用形成的。

地下水在地壳深处被高温岩浆加热,并溶解了其中的矿物质。

当热液脉管或裂隙进一步上升到较低温度环境时,其中的矿物质重新沉淀形成矿石或矿物体。

热液矿床的矿物种类繁多,有金、银、铜、铅、锌、锡、砷等硫化物、氧化物和含氟磷酸盐矿物,如黄铁矿、方铅矿、石英等。

3. 沉积矿床形成:沉积矿床的形成与地球的表面过程有关。

当岩石风化和侵蚀带走了岩石中的矿物质,并通过沉积过程聚集在沉积盆地或水体底部时,形成了沉积矿床。

这些矿物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铀、钾盐、磷酸盐等。

例如,煤矿床是由生物残骸在湖泊或海洋沉积物中积累、压实和变质而形成。

4. 变质矿床形成:变质矿床主要是由于地壳深处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从而形成的。

在变质作用的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上的变化,晶格结构的重排和矿物元素的重新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矿物。

这些矿物包括石英、石榴子石、角闪石、云母、石墨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矿床形成,如风化矿床、飞溅矿床和岩溶矿床等。

风化矿床是由风化作用将岩石中的矿物质带到地表形成的,例如铁矿石、铝土矿等。

飞溅矿床是由陨石坠落或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颗粒在空中冷却凝结而形成的,如镍硫化物矿床。

岩溶矿床是由地下水在溶蚀作用下将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溶解并沉积形成的,如石灰岩洞穴内的石钟乳石。

矿物的形成过程与原理

矿物的形成过程与原理

矿物的形成过程与原理矿物是指自然界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无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较为复杂,涉及到地质作用、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下文将从矿物的形成条件、地质作用、化学反应、物理条件等方面介绍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原理。

一、矿物的形成条件矿物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具体来说,以下是矿物形成条件的基本要素:1、物理条件:矿物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一般地,地壳深部、洋中脊和山脉等高温高压环境有利于矿物的形成。

此外,矿物形成中还会涉及到溶解度、扩散速度、晶核形成等多个物理因素。

2、化学条件:矿物形成需要一定的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

这涉及到元素的存在和组成、离子的相互反应等多个因素。

例如,矿物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氧气、硫化物等元素,还需要一定的化学反应条件,如酸性、碱性等。

3、生物条件:某些矿物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有关。

例如,石灰岩、煤炭等就是由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矿物。

二、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矿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作用分为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

1、内部作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地壳运动等因素会促进矿物的形成。

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异相转化、熔融和结晶等过程使矿物形成,并不断向地表运动和堆积。

例如石榴石、金红石、磁铁矿等就是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矿物。

2、外部作用:外部作用是指气候、水、风、植被等因素在地表上引起的变化,例如风蚀沙漠、水侵蚀山地等都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

外部作用同样也能够促进矿物的形成,如铁锈、玄武岩、石英石等就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

三、物理条件1、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矿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促进了矿物的形成,例如钻石、石墨等是在高压高温环境中形成的矿物。

2、晶体构造:晶体构造是矿物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条件。

晶体构造决定了矿物的结晶形态和晶体结构,例如石英的晶体构造决定了它具有六角柱形状,而纯铜晶体构造决定了它为立方体。

矿物成因研究教案2

矿物成因研究教案2

矿物成因研究教案2。

一、矿物成因研究的基本内容1、矿物的定义和分类矿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特定的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的物质。

矿物成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矿物的形成过程进行的。

在矿物的分类中,可按化学组成划分,如硫化物、氧化物、硅酸盐等;也可按其他特征划分,如晶体结构、物理性质等。

2、矿物成因的分类矿物成因的分类主要是针对地质背景和成因机制进行的。

可分为岩浆成因、沉积成因、变质成因和气热成因等。

3、成矿作用成矿作用包括地质过程和化学作用两个方面。

地质过程包括构造、岩浆、沉积和变质等,是成矿的原因;化学作用涵盖岩浆活动、水文地球化学和热液成矿等,是形成矿物的关键环节。

二、矿物成因研究的方法1、地质学方法地质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矿物指标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矿物成因的地质背景和成因机制。

通过地学方法,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矿物的形成地质环境、矿床的规律和矿床的特点等信息。

2、物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样品的物理性质,如电阻率、电磁波、重矿物等,进行矿物成因研究。

通过物理学方法,可以获得矿床的空间特征、矿床的深度和大小等重要信息。

3、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矿床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如化学光谱、X射线荧光和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了解矿床的元素组成、矿床的化学性质和演化历史等信息。

三、矿物成因研究的教案矿物成因研究教案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篇矿物成因研究的教案范本。

1、教学要求本节课要求学生:(1)理解矿物的定义、分类和成因机制;(2)掌握矿物成因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了解矿物成因对地质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2、教学过程(1)矿物定义和分类1.矿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特定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的物质。

2.矿物按化学组成可分类为硫化物、氧化物、硅酸盐等;按其他特征可分类为晶体结构、物理性质等。

矿物的成因

矿物的成因

(四)矿物的共生组合
• 不同种矿物在一个空间共同存在的现象,称矿物 组合。 • 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所形成的矿物组合,称为 矿物的共生组合。例如,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中, 金刚石、橄榄石、金云母等的组合,即为矿物共 生组合。 • 不同成因或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称为矿物的 伴生组合。例如在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中, 常见黄铜矿与孔雀石、蓝铜矿在一起,由于黄铜 矿通常系热液作用形成,而孔雀石和蓝铜矿则为 表生成因,故它们为伴生关系。
(三)变质作用
• 是指在地表以下较深部位,已形成的岩石,由于 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地热流变化的影响, 致使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变化,而 生成一系列变质矿物,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 根据发生的原因和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变质作 用可分为 接触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用
•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是指由岩浆活动引起的发生 于地下较浅深度之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 触带上的一种变质作用。 • 接触变质作用的规模不大。根据变质因素 和特征的不同,又分为 热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 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由于区域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大面积的 变质作用。造成变质的直接因素是地壳变动时出现的高 温、及以、CO2为主的化学活动性流体,使原有岩石在 结构、构造、矿物成分上发生变化。 • 区域变质作用按温压条件不同可分为高、中、低三级。 • 低级区域变质矿物一般为云母、绿帘石、绿泥石、阳起 石、蛇纹石、滑石等; • 中级区域变质矿物主要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石榴 石、透辉石等; • 高级区域变质矿物主要为正长石、斜长石、辉石、橄榄 石、石榴石、刚玉、尖晶石、矽线石、堇青石等。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地表风化产物及火山喷发物, 沉积作用 经流水、风、冰川和生物等搬运到河流、湖 泊及海洋环境中沉积下来,形成新的矿物或 矿物组合的作用。 根据沉积方式不同,沉积作用分为 机械沉积 化学沉积 生物化学沉积

矿物是怎样形成的呢

矿物是怎样形成的呢

矿物是怎样形成的呢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是什么因素导致矿物的形成呢?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矿物是怎样形成的。

矿物的形成岩浆作用发生于温度和压力均较高的条件下。

主要从岩浆熔融体中结晶析出橄榄石﹑辉石﹑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它们组成了各类岩浆岩。

同时还有铬铁矿﹑铂族元素矿物﹑金刚石﹑钒钛磁铁矿﹑铜镍硫化物以及含磷﹑锆﹑铌﹑钽的矿物形成。

伟晶作用中矿物在700~400℃﹑外压大于内压的封闭系统中生成。

所形成的矿物颗粒粗大。

除长石﹑云母﹑石英外,还有富含挥发组分氟﹑硼的矿物如黄玉﹑电气石,含锂﹑铍﹑铷﹑铯﹑铌﹑钽﹑稀土等稀有元素的矿物,如锂辉石﹑绿柱石和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形成。

热液作用中矿物从气液或热水溶液中形成。

高温热液(400~300℃)以钨﹑锡的氧化物和钼﹑铋的硫化物为代表;中温热液(300~200℃)以铜﹑铅﹑锌的硫化物矿物为代表;低温热液(200~50℃)以砷﹑锑﹑汞的硫化物矿物为代表。

此外,热液作用还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矿物形成。

风化作用中早先形成的矿物可在阳光﹑大气和水的作用下化学风化成一些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其他矿物,如高岭石﹑硬锰矿﹑孔雀石﹑蓝铜矿等。

金属硫化物矿床经风化产生的CuSO4和FeSO4溶液,渗至地下水面以下,再与原生金属硫化物反应,可产生含铜量很高的辉铜矿﹑铜蓝等,从而形成铜的次生富集带。

化学沉积中,由真溶液中析出的矿物如石膏﹑石盐﹑钾盐、硼砂等;由胶体溶液凝聚生成的矿物如鲕状赤铁矿﹑肾状硬锰矿等。

生物沉积可形成如硅藻土(蛋白石)等。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趋向于结构紧密﹑比重大和不含水。

在接触变质作用中,当围岩为碳酸盐岩石时,可形成夕卡岩,它由钙﹑镁﹑铁的硅酸盐矿物如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符山石﹑硅灰石﹑硅镁石等组成。

后期常伴随著热液矿化形成铜﹑铁﹑钨和多金属矿物的聚集。

围岩为泥质岩石时可形成红柱石﹑堇青石等矿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1 14
伟晶作用
伟晶作用:形成伟晶岩及有关矿物的作用。 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当主要结晶作用结束和相 应的矿物形成后,熔融体中剩余的SiO2、K2O、 Na2O,以及挥发组分(H2O、F、Cl等)和稀 有元素(Li、Be、Rb/铷等)相对富集。 这些组分常在深成岩体的顶部或变质岩中,在 温度高(800~400 ℃ )、外压力较大的情况 下,形成囊状或脉状的粗大晶体组成的伟晶岩。
16:21 7
一、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P109 内生作用
岩 浆 作 用 伟 晶 作 用 热 液 作 用 火 山 作 用
外生作用
风 化 作 用 机 械 沉 积
变质作用
接 触 变 质 生 物 沉 积
8
沉 积 作 用
化 学 沉 积
区 域 变 质
16:21
内生作用
内生作用:主要由地球内部热能引起矿物形成的 各种地质作用,主要指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作用。
16:21 27
火山作用
16:21
杏仁体构造
自然硫
28
16:21
29
外生作用
外生作用:又称表生作用,在地表或近地
表环境中,主要是在太阳能的影响下,由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
而导致矿物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外生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
16:21
30
外生作用
16:21
31
风化作用
16:21
22
热液作用
中温热液作用
300~200 ℃ 主要形成Cu-Pb-Zn型 矿物组合和相应的矿 床。 金属矿物有黄铜矿、 方铅矿、闪锌矿等; 非金属矿物有方解石、 白云石、重晶石等。
16:21
方铅矿,白云石 Location: Missouri, USA
23
热液作用
低温热液作用 200~50 ℃ 主要As-Sb-Hg-Ag型 矿物组合及相应的 矿床。 金属矿物有雄黄、 雌黄、辉锑矿、辰 砂、自然银等; 非金属矿物有石英、 重晶石、方解石等。
热水溶液、还有变质热液和地下水热液,沿着裂 隙活动,溶液的组分可从溶液中结晶,形成一系 列充填于裂隙中的热液矿物。
16:21 20
热液作用
分类:按温度 气化-高温热液作用 中温热液作用 低温热液作用
16:21 21
热液作用
气化-高温热液作用 400~300 ℃ 主要形成W-Sn-Mo-Bi-Be-Fe型矿物组合及相 应的矿床。 金属矿物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辉钼矿、 辉铋矿、磁铁矿、磁黄铁矿等; 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电气石、黄玉、绿柱石、 云母等。
16:21 18
伟晶作用
伟晶岩还可形成许多宝石矿物,如金绿宝石、绿 柱石、电气石、黄玉、水晶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花岗伟晶岩里 的海蓝宝石 (含FeO的绿柱石)
16:21
19
热液作用
热液作用:从气水溶液到热水溶液过程中形成矿 物的作用。 当岩浆期后的残余挥发组分,在温度低到水的临 界温度(374℃)以下时,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 属组分的气体水溶液就冷却成热水溶液。
16:21
雄黄、雌黄和方解石
24
火山作用
火山作用是岩浆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火山作用:矿物自岩浆熔体或火山喷气 中迅速结晶,或由火山热液充填、交代 火山岩而形成。 在地表,岩浆在常压、高温下迅速结晶, 形成与岩浆成分相对应的各种喷出岩。
16:21
25
火山作用
16:21
26
火山作用
造岩矿物与岩浆作用类似,区别在于出现高温相 矿物,如透长石、高温石英等。 矿物除形成斑晶外,均成隐晶质。岩石具有气孔、 流纹构造。 火山热液充填于火山岩气孔或交代火山岩,气孔 中由于充填物而成杏仁体构造。 主要矿物有沸石、蛋白石、方解石、自然铜等。 由火山喷气凝华的产物有自然硫、雄黄、雌黄、 硫化物和石盐等。
风化作用:出露于地表或近地表的先期形成 的矿物和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受太阳、 大气、水和生物的长期作用,发生机械破碎 和化学分解的作用。
分类依据: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系统差异
岩浆作用
伟晶作用
热液作用
火山作用
16:21 9
内生作用
16:21
10
内生作用
岩浆:来自地球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 分,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地壳中的前八种元素占90%,挥发分占8- 9%(H2O、CO2、H2S、Cl、F),另外,含有Cu、 Pb、Zn、Cr、Ti、Ag、Hg、Sb等元素。 岩浆温度在800-2000℃之间,压力为数百兆帕, 可以流动。 岩浆具有巨大的地质作用力,其作用时间长、复 杂、从地壳深处往压力减小的方向活动过程中, 有多个阶段。
内生作用
16:21
1
外生作用
16:21
2
风化作用
16:21
硫化物矿体氧化带露头
3
变质作用
16:21
4
变质作用
16:21
5
变质作用
16:21
6
第三章 矿物通论
矿物及矿物学的概念 矿物的化学成分
矿物的晶体化学
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矿物的成因和成因标志
矿物的鉴定研究方法(自学)
16:21 15
伟晶作用
16:21
16
伟晶作用
16:21
17
伟晶作用
几乎所有的侵入岩都有自己相应的伟晶岩,如花 岗伟晶岩、碱性伟晶岩、基性超基性伟晶岩等。 其中分布最广、最有工业价值的是花岗伟晶岩, 其次是碱性伟晶岩。
以矿物晶体粗大为特征,形成温度400-800℃, 形成深度约3-8km。 伟晶岩中挥发份大量聚集,富含碱质和稀有、放 射性元素(Nb, Ta, TR, U, Sn, Li, Rb, Cs等)。 主要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锂辉石、锆石、 铌钽 铁矿、褐钇铌矿、磷铈镧矿等。
16:21 11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岩浆熔融体结晶形成矿物
的作用。
岩浆由地壳薄弱地带上侵时,由于温
度、压力的逐渐降低,以及其它物理
化学条件的不断变化,不同矿物从熔 体中依次结晶出来,形成矿物组合不 同的各种侵入岩。
16:21 12
岩浆作用
16:21
13
岩浆作用
在岩浆作用中,形成的主要矿物及其晶出的顺序依 次为: Mg, Fe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等; 含Ca 矿物- 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等; K , Na 矿物-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等; 过剩的SiO2形成石英 岩浆作用形成的矿物是按一定的结晶顺序析出的, 因此,所形成的岩浆岩相应有着不同的矿物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