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汇总.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应用研究综述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应用研究综述刘建英,周湘灿(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400)首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以及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概述,然后重点阐述了水生植物修复机理及具体应用(包括污水净化应用、湿地生态修复应用、生物浮床技术应用),最后从5个方面指出未来水生植物修复水体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
水生植物;富营养化;修复响,以江苏南部区域为例,适生的挺水植物有黄菖蒲、香蒲、芦苇、千屈菜、旱伞草、荷花等;浮水植物有睡莲、芡实、萍逢草、莼菜、凤眼莲等;沉水植物有苦草、黑藻、轮叶黑藻、金鱼藻、狐尾藻、菹草等。
不同水生植物种类、不同水生植物种类组合等都将影响修复的效果。
2水生植物修复机理2.1水生植物根区法修复原理德国学者Kickuch 在1977年首次提出根区法理论,以后的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机理都是以此为核心,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
水生植物利用根区生化效应修复水体的原理包括2个方面。
一方面,它们从地上部分吸收氧气并将其输送到根部,由植物的根细胞扩散到根部,在地下形成一个好氧的微环境。
好氧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中繁殖,分解有机物。
另一方面,在根较少的地方形成厌氧区和兼氧区,有利于硝化与反硝化wt 作用,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2.2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和过滤作用水生植物需要吸收大量的N 、P 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其生长,其发达的根系对水体中氮磷的富集与转移具有良好的效果[11]。
同时,水生植物通过植株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实现水体的部分净化作用。
2.3水生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水体中浮游藻类的过度生长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水生植物与浮游植物相比,在养分与光能的利用上具备竞争优势。
在生长过程中,水生植物的生命周期长,植株体积大,吸收和贮存养分的能力强,能较强地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12],具有一定的克藻效应[13]。
3水生植物修复的具体应用3.1污水净化应用纽约州农业和生物科学院的Willian J.Jewell 认为,以水生植物为基础的生态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与典型的生化处理系统相同[14]。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是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受到工业和农业污染的影响,许多湖泊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过量积累,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使湖泊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现象。
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 水质净化技术水质净化技术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水质净化技术包括植物修复、生物控制和化学混凝沉淀等方法。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水质净化技术。
利用生态加速器(即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生物排泄作用)来降低湖泊中的氮和磷含量,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床滤池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悬浮物。
2. 藻类控制技术藻类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藻类的生长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环节。
中国科学家采取了多种控制藻类的技术。
利用特定的细菌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这些细菌具有抑制藻类和促进湖泊水体氮和磷循环的作用。
人工添加氧气、利用超声波技术等也被用于控制藻类生长。
3. 生态修复技术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修复也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中国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湖泊生态修复的研究。
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湖泊富营养化的修复,在湖泊周边建立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减缓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
人工鱼礁和生物堆肥等技术也被应用于湖泊生态修复中。
4. 综合管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湖泊的生态环境特点、行业排放和湖泊流域的管理等因素。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管理技术。
建立湖泊富营养化监测体系,对湖泊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制定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规划,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减少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加强湖泊流域的生态修复等。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环境修复研究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内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的过度富集,导致水体生物生长过度,进而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的现象。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当今环境保护领域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过量的营养物质进入到水体中会导致还原环境的变化,例如造成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水体变绿。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求有效的方法来修复水体,在一些地方,人们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人为污染、自然过程、等。
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
当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排放到湖泊、河流或海洋中时,这些废水中的营养物便会促进水体中某些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而人类过度肥沃的土地也是造成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人们大量使用化肥的情况下,养料便被带入到了水体中。
其它自然因素如彗星蓝变化、枯水季节的出现、水流的改变都可引起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有许多,从人类的角度来说,主要问题是影响健康和水资源的紧张。
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会对水体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和破坏。
富营养化会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极度增长,而浮游植物又会吸收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的氧气浓度降低,难以支持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当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形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死区。
可以看出,富营养化的环境损害非常严重,并需要人们尽快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修复手段,近年来已经出现了许多有效方法。
第一个思路是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污染源的产生。
例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增加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强度,对于生活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测,以及合理使用化肥等,减少养料进入水体的可能性。
这些方法非常重要,但由于目前人类的经济和个人发展需要,推广和执行上存在一定困难。
除此之外,治理和修复富营养化的方法还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目前,许多地方正在开展生物修复工作。
浅析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 生态修复方法

DOI:10.16675/14-1065/f.2020.15.086浅析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方法□熊竹楠摘要: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大部分河流、湖泊均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以运行和维护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
介绍了4种具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和微生物修复剂投加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局限。
关键词:富营养化;生物生态修复;水质净化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5-0158-02中国图书分类号:X524文献标志码:A(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水体污染是世界重大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排入水体,使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生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我国湖区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湖泊的生态安全正遭受着严重威胁。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5大湖区的22个代表性湖泊中,有59.1%的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1]。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质、水生生物等造成不利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因此,发展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的意义重大。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手段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3种方法。
尽管物理和化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投资、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不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且在污染较大的情况下不可行。
生物-生态修复方法是以生物学及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人为培育的植物或微生物迁移、转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完成治理的一种方法。
相比之下,该技术的运行与维护费用较低、处理效果较好,且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快速的发展[2]。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治理资料

⑵ 营养物质去除难度高。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 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通常的二级生化 处理方法,只能去除 30%~50%的氮和磷。
深层曝气适用于湖水较深而出现厌氧层的水体。磷容易在厌氧条 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人为湖底深层曝气充氧, 使水与底泥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对改善水 质有利。
注水冲稀的一种手段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 注入湖泊,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这对控制水华现象,提高 水体透明度等有一定作用,但营养物绝对量并未减少,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另一种手段是换水,这是针对临江湖泊的方案,起到江水 取代湖水,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停滞的富营养水的目的。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 标和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是透明度,化学指标包括 溶解氧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等,生物学指标包括优势 浮游生物种类、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和生物现存量(如 生物量、叶绿素a)等。
目 前 一 般 采 用 的 标 准 是 : 水 体 中 氮 含 量 超 过 0.2~0. 3mg/L, 磷 含 量 大 于 0.01~0.02mg/L, 生 化 需 氧 量 大 于 10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 ,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 umg/L.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治理
2012年8月 武汉东湖 蓝藻水华
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
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 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 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
环境保护知识: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

环境保护知识: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湖泊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工业水源以及旅游休闲的重要场所,其水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一些湖泊出现了过度富营养化的现象,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修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指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并且不能被全面利用,使湖泊内部生态平衡发生破坏的过程。
湖泊富营养化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1湖泊生态平衡的破坏湖泊内营养过剩的情况下,以浮游植物为代表的初级生产者会快速繁殖,使水体变绿,影响水体透明度和美观度,形成“水华”。
同时,细菌和微生物在“水华”中迅速繁殖,消耗更多的氧气,形成水体中氧气含量降低,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所有这些都导致湖泊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1.2水质的恶化湖泊富营养化还会对水质造成明显的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体颜色变浑浊,水质变浑;(2)水表层有大量富营养化藻类繁殖,容易暴发“水华”;(3)富营养化水体过度繁殖的藻类会分泌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蓝绿藻毒素、微囊藻毒素等;(4)由于水体氧气含量降低,水中缺氧,导致大量鱼虾类死亡,不适合做人类饮用水源或养殖用水。
1.3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湖泊富营养化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危害。
过量的营养盐会影响饮用水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蓝绿藻和微囊藻中的毒素从水中被吸入人体后,会引起胃肠道、肝脏、肾脏等多个系统的中毒反应,出现风湿性疾病、肝癌等多种症状。
1.4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湖泊富营养化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湖泊变成脏池塘,导致旅游资源的流失,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因富营养化导致的水质恶化,直接影响湖泊养殖业的发展;(3)湖泊污染会导致当地社会生产中断或降低,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
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淡水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然而近年来,一些淡水湖泊出现了水质富营养化的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以及可能的生态修复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水质富营养化。
水质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导致水体中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生长,形成大规模的水华。
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自于农业、工业以及城市污水等人类活动的排放,尤其是化肥和污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输入,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迅速上升,从而引发水质富营养化。
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农业是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使用的化肥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养分往往通过洪水、灌溉水等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其次,城市化和人口增加导致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增加,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得水域中富营养化现象加剧。
此外,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水质富营养化对淡水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促进藻类和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水华不仅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质,还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生物窒息。
同时,水华中的某些有害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对水生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过多的营养物质还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引发富营养化湖泊的缺氧现象,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面对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
第一步是控制污染源。
通过加强农田排水管网建设,进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限制化肥使用量和施肥时间,可以减少农业排放的养分。
同时,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第二步是生态修复。
可以通过增加湖泊的深度,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湖泊的水质。
此外,引入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萍、藻类等,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
还可以通过人工采样等方法,控制富营养化水域中的藻类数量,防止水华的发生。
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
维 在 分 结 理 合 的
、
。
、
,
、
对
系 态 生 水 2 ( 1
物 的 统 用 作 态 生
和 构 结 生 水
有 具 功 够 能 物 植
的 性 定 决 库 湖 持 维
刘 用 作 生 的 好 良
等 元 保 构 结 物
明 表 究 研 水 浅 是 它
,
水 浅 要 重 泊 湖
。
。
第
页 ∀ %
,
。
,
泊 湖 持 生 水 构
术势在必 行 利用水 生 植物控制湖泊富营养 化 的生 态修复技术对于 包 括我 国在 内的发展 中国 家具 有广 阔的应用 前
景
。
关键词
富营养 化 水体 污染
水生 植物
生 态修复
由于 排 入 湖 体 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在不 断增加
、
,
我 国湖水水质 的富营养 化 过程 大大加 快 在
,
。
∀ 我 国 ! 个主 要湖泊 和! 个大 中型 水库 中
根 有 用 作
植 生 水 的
根 过 通 物
底 收 吸 系
营 的 中 泥
质 物 养
,
。
带 吸 叶
生 出 体 水 收
统 系 态 养 营 的 中
究 研 人 前 水 质 物
明 表 物 植 生
水 种 各 增 量 物 生
有 具 物 植 快 较 长
吸 的 强 较 物 养 营 将
中 体 水 收 在 定 固 质
的 磷 氮 体 物 植
而 因 备
、
三 活
水 复 修 而
物 植 系 态 生 水
营 富 对 有 时 统
湖 化 养 物 植 生 水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分析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进入水体,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藻华。
这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还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本文将评估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评估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技术对藻华的抑制效果。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以及控制藻类生长来减少藻华的形成。
例如,通过湖泊内循环水流系统可以改善水体的环境条件,抑制藻类生长。
另外,生物修复技术如利用适当的生物群落来控制藻类生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评估技术对水体底泥的修复效果。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这成为进一步释放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修复和底泥剖面修复,可以有效移除水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并改善水质。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对底泥的清除效率以及对底泥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去除率。
此外,评估技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富营养化水体中形成的藻华不仅会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生态修复技术应该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恢复能力和生境质量的改善。
基于以上考虑,对于生态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改进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
虽然已经有一些生态修复技术被应用于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修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植物和微生物群落,以提高修复效果。
此外,如何将生态修复技术与其他资源治理措施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中国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质中的氮、磷等养分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水产资源减少,水质恶化,甚至造成水生态系统崩溃的现象。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养分物质的大量输入,其中磷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湖泊水体中的循环和去除对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湖泊水体中的磷主要来自于底泥和外源输入,磷的去除需要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三个环节入手。
源头控制主要是通过限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减少外源输入;过程控制主要是通过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截流、过滤和沉淀;终端控制主要是通过湖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底泥的处理,使湖泊水体中的磷浓度降低。
针对不同湖泊类型和治理目标,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如沉淀沟、人工湿地等。
二是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不仅要降低水质中的养分浓度,还需要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提高湖泊自净能力。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实现湖泊水质的持续改善。
为此,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如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环境容量恢复等。
三是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作用,促进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去除和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湖泊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
随着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菱角、藻类等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湖泊水体中的养分物质,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通过生物转化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富营养化水体得到净化。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维持和水源问题成为关键!!
进水
强化脱氮湿地
生物供碳 水生植物净化单元
观 景 平 台
抑藻单元
消毒单元
出水
强化除磷与复合人工湿地
奥 运 森 林 公 园 水 环 境 保 持 生 态 工 程
2、生态浮床
2、生态浮床
技术原理:
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 吸收和水生动物的摄食以及微生物的降 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人工湿地应用实例
嘉兴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位于奥运核心区:规划建于北 京市中轴线北端的08年奥运会核 心区域,规划面积约700 公顷
展示工程
• 定位生态公园:建成后将形成 一个以自然山水和植被为主的生 态地带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图
• 具备绿色与科技示范功能:体 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建成后将成 为北京园林艺术和人文科技结合 的示范
生态浮床技术特点
不需要搬运或输送污染水体(包括底泥 和岸边受污染的 土壤),直接利用水 生植物、微生物对水体中氮、磷元素进 行有效吸附转化和降解。 在受污染区 域 进 行原位处理,最 具经 济和技术合理性,所以运用的也最为广 泛。
应用实例
盘溪河
生 态 修 复 前 的 盘 溪 河
应用实例
生态修复后的盘溪河
3、生物操纵技术原理
生物操纵技术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 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 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然后,通过调控 水体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 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内污水中 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方法。
生物操纵技术技术举例
1)放养食藻(草)性鱼类 在不投放饵料或少投放饵料的情况下,大量养 殖能够吞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鲢鱼、鳙鱼、鲤 鱼、鲫鱼等鱼类, 对减少湖泊(水库) 中的浮游生物 的数量,降低蓝藻的比重均有明显的效果。如前苏 联内地的一些湖泊,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起,开始大 量引进我国的鲢鱼、鳙鱼,印度的鲤鱼以及非洲的 鲫鱼等鱼类, 对防止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均取得了 明显的效果。
生物操纵技术技术举例
2)水生植物的养殖与收割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南京地理研 究所等单位在江苏澄湖放养水花生、水葫芦,使遭 受苏州市城市废水污染的澄湖水质有了好转。 对于湖泊(水库) 水体,大型水生植物的新陈 代谢过程可净化水质、吸收可吸附营养盐及其它 物质。
水 葫 芦
滇池治理实例
• 受 到 污 染 时 的 滇 池
13
云南滇池富营 养化现象严重
人们打捞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过量生长的水葫芦
人们打捞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过量生长的水葫芦
圆明园遗址公园湖水
来水水质较差
水 华 爆 发
污染源输入 温度升高 光照时数延长 城区环境补水量的锐 减
海洋富营养化图片
2 赤潮
• 海水赤潮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 洋因浮游生物的兴盛, 海水呈现一片铁锈红色 而得名。 赤潮的海水都有臭味, 它主要会使水体变粘稠, 附着在鱼虾表皮和鳃上, 导致鱼虾呼吸困难而死 亡;许多赤潮生物还有 较大毒性,因此它对海 洋捕捞业、养殖业的危 害极大。
排水改道引流
改变水体的水文参数(流速、 含水量、温度等)
打捞藻类
引水(不含营养物) 进行稀释
不用含磷洗涤剂
疏浚底泥、人工曝气 生态修复
二、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
什么是生态修复技术?
又称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特定的 生物( 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 吸收、 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 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
夜光藻赤潮
东海赤潮
东海赤潮
米氏裸甲藻赤潮
养殖水域赤潮
东海赤潮
(二)富营养化的危害
1.造成感官污染 2.引起水质恶化
3.减少鱼类活动的空间
4.藻类分解的有害物质伤害水生生物
5.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三)富营养化的防治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防止方法 对废水作深度处理去除N、P 治理方法 使用化学药剂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
主讲:韩瑞瑞
提 纲
一、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二、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 三、嘉兴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及治理现状
一、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
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本质:
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 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 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三、嘉兴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及 治理现状
• 现状:学生论文 • 治理: 1、人工湿地(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 、贯泾 港水源生态湿地 ) 2、生物操纵(放养鱼类、收割水生植物) 3、生态浮床(市区主要河道、海宁等地)
水体富营养化生物修复技术
• 1.人工湿地技术
• 2. 生态浮床技术 • 3. 生物操纵技术 • 4.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1、人工湿地
湿地:是指地下水位终年接近地表面,土壤处 于饱和状态并生长着植物的地方。 湿地系统实际上是利用土壤-植物(耐水性、沼
泽性植物)-微生物等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自然处理
系统。
• 治理后的滇池
4、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 有效微生物(EM)
李雪梅等在华南植物园以重度富营养化的人工湖投 加多糖EM制剂试验,从投菌之日起经过2.5个月, 湖水透明度从0.09m提高到0.48m;停止投菌45天, 透明度回落到0.3m
• Clear-Flo、MAKERPAN、“科利尔”、 “西菲利”系列活菌
(一)水体富营养化类型
天然富营养化 人为富营养化
湖泊营养物质由于天然 富集而使得湖水营养物 质浓度逐渐增高发生水 质变化的过程。
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 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图片
1 水 华
太湖的富营养化
蓝藻爆发
9
七 彩 太 湖
11
鱼的结局
12
鸭子的未来是个梦
什么是人工湿地?
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系统 一定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 土壤和基质填料 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植物吸收
蒸腾作用
水体 进水 基质
基质、植物根系等过 滤吸附、截留以及微 生物氧化作用
出水
人工湿地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处理效果稳定; 2.基建投资费用低; 3.能耗省,运行费用低; 4.运行操作管理简便; 5.美化环境。 缺点 1.占地面积较大; 2.对恶劣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差; 3.净化能力和种植的植物种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