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采用的方法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采用的方法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采用的方法
1.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这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通过加强污
水处理、垃圾分类和农业管理,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可以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2.疏浚底泥:清除水底沉积物,可以减少水体中潜在的污染源,改善水质。

3.清除水草和藻类:这些植物会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水体的营养
水平。

4.引入清水冲稀:使用清洁的水源稀释水体,有助于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5.采用人工曝气: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
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

6.饲养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这些鱼类可以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轻其
富营养化程度。

7.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确保企业和个人在保护水资源方面承担责任。

8.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认
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水体保护行动。

9.科技创新:支持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引入更高效、环保的工艺和设
备,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治理难度。

10.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等措施,恢复水体的自然
生态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综上所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包括控制污染源、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加强监管和提高公众意识等。

只有全面、科学地采取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它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度富集,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过度繁殖,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质,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1.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首要措施。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水环境监测、建立水资源保护区等,以保证水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2.减少农业污染农业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为了减少农业污染,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精准施肥、循环农业、采用环保型农药等。

3.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如果排放到水体中就会导致富营养化。

为了减少城市污水对水体的影响,可以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利用,例如采用生态处理系统、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4.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例如湿地生态修复、水草种植、生态渔业等,以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质。

5.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农业污染、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生态修复和加强宣传教育等。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与原因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尤其是氮和磷的富集,导致水中藻类和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的现象。

通常,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人类活动的影响所导致的,如农业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

这些活动会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物流入水体,从而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和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形成大面积的藻华。

这些藻类和浮游植物会浮在水面上,阻碍光线的透过,影响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造成水生物养分不足,水生植物死亡。

2. 藻华的过度繁殖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

缺氧环境对于水生生物的存活非常不利,鱼类等水生动物会因氧气不足而窒息死亡,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3. 此外,水体富营养化还会引发其他水质问题,如水体PH值的变化、水体中有毒物质的积聚以及毒藻的繁殖等。

这些问题都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1.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

农业活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采取一系列举措,如合理施肥、科学利用农药等,减少营养物质和农药流失入水体。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排放出的废水符合相关水质标准。

3. 提倡清洁生产。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的产生。

4. 加大环境教育力度。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减少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5. 定期监测和评估水体质量。

建立水体监测网络,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6. 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技术创新。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防治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持,加强相关科研力量,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四、结语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1.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物质,以及养殖业排放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2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重金属离子等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3 都市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废物、磷和氮等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4 大气降水中的大气沉降物质,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

二、危害2.1 富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细菌繁殖迅速,导致水体异常浑浊,影响水质,使得水中的透明度下降。

2.2 过多的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2.3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蓝藻等有毒藻类的产生,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2.4 富营养化还可能引发水华,大量藻类的逝去会导致水体富集有机质,使水体变得更浑浊,极大地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三、防治措施3.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和水体的生态修复。

3.2 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重金属排放。

3.3 加强都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推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污水资源利用率。

3.4 优化城市规划,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刷,增加湿地等生态设施,净化城市水体。

3.5 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减少大气沉降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6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对水体保护的重视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有效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减轻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一种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还会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这些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水中的溶解氧降低,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藻类死亡后,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藻类大量繁殖会使得水中的浑浊度增加,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此外,某些藻类(如蓝藻)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微囊藻毒素等,这些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消化道疾病、肝脏损伤等健康问题。

3.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农田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生长。

同时,过多的营养物质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降低水资源的质量,使得农田灌溉受到限制。

三、防治对策1. 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1)实施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确保企业排放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3)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 改善水体生态环境(1)增加水体的复氧能力,如通过曝气、水生植物种植等方式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2)控制水体的藻类数量,如采用物理方法(如蓝藻捞收)或生物方法(如利用生物抑制剂)控制藻类大量繁殖;(3)改善河流湖泊的水流条件,提高自净能力。

3. 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责任和措施;(2)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3)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加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四、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实施方案

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实施方案

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实施方案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源头控制1. 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采取合理施肥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减少城市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盐排放。

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1.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利用湿地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净化水质。

2. 种植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湿地,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

三、加强监测和评估1. 建立水体富营养化监测网络,定期对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加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四、加强宣传教育1. 加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认识,促使公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2. 加强相关部门和企业单位的宣传教育,推动各方共同参与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

五、加强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持1. 完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管和管理。

2. 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高防治效果。

六、加强国际合作1. 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进步。

2. 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机构的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维护人类健康,实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美丽的水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目录
01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 物防治措施
02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 定义及04 三、生物防治措施
05 四、实例分析
06 五、总结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 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防治措施逐渐受 到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原因和危害,阐述生物防治措施 的几种方式,并分析具体应用实例。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 化肥、生活污水等。当这些废水、污水排入水体时,其中的营养物质被水生植物 和藻类吸收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就会导致水生 植物和藻类过度繁殖,使水体变得混浊,水中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四、实例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生物防治措施。例如, 对于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湖泊边缘种植能够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 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2、移植当地或他地的优良品种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重建水生生物群落, 使水体生态平衡得到恢复。
对于池塘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 减少底部营养物质的释放。
2、移植能够有效吸收营养物质 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
3、控制饲料投放量及次数,减少水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避免二次污染。
五、总结
生物防治措施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通过采 取源头控制、生物工程技术、生态治理技术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水 体的富营养化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根据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防治措施将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国际案例
莱茵河
莱茵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曾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 题。主要原因是沿岸工农业快速发展,排放大量污染物。后 来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治理措施,莱茵河的水质得到 了显著改善。
五大湖
五大湖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群,也曾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 问题。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废水排 放量增加。通过建立湖泊管理机构和实施治理措施,五大湖 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形成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工农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畜禽养殖 和土壤侵蚀等自然和人为因素。
特征
特征一
特征二
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由于藻类大 量繁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增多, 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藻类过度繁殖 ,其他水生生物受到压迫,导致生物多样 性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
面临的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 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等,目前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防治工 作的重要因素。
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目前公 众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程度和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跨区域协调难度大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地区和部门,需要跨区 域协调和合作,但目前协调难度较大,需要建立有效的合 作机制。
生物操纵
通过引进或消除某些生物种群,调节水体生态平衡,抑制藻类的过 度生长。
微生物治理
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降低富营养化程 度。
04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方法
物理监测
通过观察水体的颜色、浑 浊度、气味等物理特征, 初步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 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应化0902班田亚丽
案例:2007年,浙江全省海域共发生赤潮40次,发生面积累计近8500平方千米。

其中有毒赤潮生物引发赤潮3次,累计面积约315平方千米。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指出,2007年,舟山海域和渔山列岛—韭山列岛海域是赤潮高发区。

上述两个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5%和79%。

1、前言
近些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酸雨危害加剧,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患皮肤癌及其他皮肤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全球变暖趋势不改甚至加快,导致很多低于海平面的国家面临被淹没的威胁,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

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

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更是早就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我只取一方面加以讨论,就是我们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最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希望能为环境保护尽一些绵薄之力。

2、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产生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对水体富营养化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最后确定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和富集是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大约80%的湖泊富营养化是受磷元素的制约,大约10%的湖泊与氮元素有关, 余下10%的湖泊与其他因素有关。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其他一些污染物中富含氮和磷的污染物进入湖泊海洋中,造成藻类疯狂生长。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蓝藻是一种细菌,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而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
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在水体与大气之间形成一层“屏障”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造成水体黑臭,水生物死亡。

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藻毒素会引起海洋生物病变,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人类误食受赤潮污染的鱼、虾、贝类等,就会中毒。

3、解决措施
解决环境问题从来不能先污染后治理,所以我们先采取的措施就主要在于防止再次发生赤潮,减少灾害发生几率,在此基础上治理赤潮造成的危害。

第一,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绝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界输入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

如果减少或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就使水体失去了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

从长远观点来看,要想从根本上控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首先应该着重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营养物质的输入。

如,杜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向大海中排放,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厂,从最大可能途径截断水体过多营养来源。

第二,去除营养物。

在有些地区,建立污水处理厂负担不起,那么就利用一些技术去除大部分的氮、磷物质。

通过二级生化处理过程用微生物去除,利用生物法进行脱氮除磷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

但由于城市污水中的氮、磷浓度往往要比活性污泥生长所需要的浓度高出 2~5倍,所以污水中仅有30%~50%的氮和磷被活性污泥去除,余下50%~70%的氮和磷将随二次废水排出。

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

第三,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包括生物性措施,工程性措施,化学方法等,例如生态放养、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及利用化学制剂杀藻等。

但需注意地点和深度。

因为水体深层底泥中的可溶性磷以及氨氮可能反而高于表层底泥, 当挖掘表层底泥后, 正好暴露出深层底泥高含量的可溶性磷和氨氮,使更多的磷和氮从底泥中释放出来, 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所以, 事先查清底泥营养物质在纵向剖面的形态分强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这个措施主要是起到治理作用,使已经造成的赤潮等尽早结束。

第四,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

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土地收益率,但仅
30%~
50%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被土壤截留下来的有机物、氮、磷等常因暴雨或刮风进入水体造成外源性富营养化污染。

第五,建立植物净化系统.凤眼莲、灯心草、知风草、鸭拓草、水翁、空心
菜等都是对氮、磷高吸收的植物, 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种植这些植物, 均会不同程度的收到对水的净化效果。

在植物选种上应使净化系统具有合理的物种多样性, 从而更容易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并减少病虫害。

同时, 为美化环境、降低投资,采
用本地种植也是首选之策。

这些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然后将其收割而被运移出水生生态系统以后, 大量的营养物质也随之从水体中
输出。

目前, 利用植物净化污水已成为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植物被投入植物净化水的绿色环保工程。

4、措施产生的效果
根据以上措施,即使不能在短期内出现显著成效,也肯定能够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问题,按此继续治理下去,我们沿海方面一定能够避免赤潮的发生,而且渔业和其他水产养殖业也应该避免在水中投放过多营养物质,全球的环境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将水域单独分开,也不能将水域和其他生物环境区别开来。

许多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在治理海水富营养化的问题上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1、潍坊的河流养殖模式
通过水面投放鲢鱼、鳙鱼、草鱼等大规格滤食性鱼类鱼种,有效抑制水华的产生,解决河道富营养化问题。

通过在潍坊市的潍河、白浪河、虞河、张面河四河中投放鱼苗后,这些河道水质变清澈,透明度大大提高,实现了“以鱼养水”的目的,河道生态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2、西昌的万亩鱼塘建邛海湿地
邛海湿地公园所在地原是海滨村等3个村的上万亩鱼塘,群众肥水养鱼、饲料养鱼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造成鱼塘富营养化,直接危害邛海水质。

从2009年起,万亩鱼塘建设为邛海生态湿地,让鱼类、鸟类和水草自然生长,改善了水体富营养化。

目前用弃土建成的81个小岛上,草类、藤蔓、水生植物、乔木和灌木等植物群落已成为白鹭等40种水鸟的天堂。

3、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通过多年的艰苦探素,根据物种进化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培育出能强势抑制住蓝藻疯长的新品种“紫根水葫芦”,该品种的最大优势是抑制叶片生长,根系发达长达70公分左右,可长达九个月的时间根系不腐烂
不发臭,可为水面输送大量氧气并吸附大量蓝藻,成为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理想水生植物。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深入认识和关注,以及科技的进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而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加一份舒适与安全,现在反复无常的气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所以为的将在很久之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经开始了,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