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水华”现象,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富集,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破坏水生态平衡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从而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

过多的藻类死亡后沉积在湖底,形成厚厚的淤泥层,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不仅对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还可能使某些物种灭绝。

2. 影响饮用水源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当藻类大量繁殖时,它们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某些藻类会产生有毒物质,如微囊藻毒素等,这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破坏农业用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水体会对农业用水环境造成破坏。

过多的营养物质会进入农田灌溉系统,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水中富集的氮、磷等元素还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三、防治对策1. 控制外源污染控制外源污染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应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的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量。

同时,加强对湖泊、水库等水域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

2. 内部环境治理在湖泊、水库等水域中种植耐污染的植物,如凤眼莲等,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

此外,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生物修复也是一种有效的内部环境治理方法。

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3.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以恢复生态系统为目标的技术手段。

包括湿地修复、湖泊生态修复等。

通过恢复水域的生态环境,如建立湿地公园、种植植被、恢复湖滨带等措施,增加水域的生态功能,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采用的方法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采用的方法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采用的方法
1.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这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通过加强污
水处理、垃圾分类和农业管理,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可以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2.疏浚底泥:清除水底沉积物,可以减少水体中潜在的污染源,改善水质。

3.清除水草和藻类:这些植物会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水体的营养
水平。

4.引入清水冲稀:使用清洁的水源稀释水体,有助于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5.采用人工曝气: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
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

6.饲养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这些鱼类可以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轻其
富营养化程度。

7.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确保企业和个人在保护水资源方面承担责任。

8.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认
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水体保护行动。

9.科技创新:支持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引入更高效、环保的工艺和设
备,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治理难度。

10.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等措施,恢复水体的自然
生态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综上所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包括控制污染源、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加强监管和提高公众意识等。

只有全面、科学地采取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医学专题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防治措施

医学专题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防治措施

(三)深层排水。湖泊底层营养物含量高,一般而言,底层水的营养盐浓度高于表层水,当水流转时,底层湖水进入上层,引起表层湖水营养物含量的增加。(四)曝气混合。采用机械搅拌、压缩空气、水泵、喷射泵等方法进行曝气和促进水的流动,可以防止底泥释放磷,改善氧气状况,加强矿化作用,降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等效果。(五)挖泥。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底部沉积物常是一个营养库,在一定条件下可不断释放磷,这称为内部负荷。当外部负荷减少后,内部负荷可补偿,使富营养化现象继续存在,挖泥可以直接去除底泥中的营养盐含量,减轻内部负荷对湖泊的影响。(六)机械收草藻。利用机械收割装置直接收获水草和藻戋可以直接改善湖泊的表层生态环境,同时,水草和藻类本身就会吸收大量的营养盐,通过对它们的收获也可以从湖泊中去除营养盐。

化学方法(1)深水曝气技术。营养盐类的大量注入,致使藻类及浮游生物异常繁殖,水体溶解氧急速下降,在水与底泥的交界面甚至出现厌氧现象。在深水进行人工曝气,可以在不改变水体分层的状态下提高溶解氧浓度;其次还可以降低氨氮、铁、锰等离子性物质的浓度,可有效改善厌氧状况。(2)营养物钝化。利用铝盐与无机和颗粒磷产生沉淀,可以减少水体中磷的含量,铁盐(氯盐或铝盐)、硫酸铝铁、泥土颗粒和石灰泥都有类似的功能,钙盐也是相当有效的营养物钝化剂。
在治理上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治理经验,比如日本的琵琶湖治理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急剧恶化,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湖水发黑变臭,赤潮频频暴发。日本人痛定思痛,从1972年起,全面启动“琵琶湖综合发展工程”,投入相当于1800亿元人民币巨资,历时近40年,终于唤回了一湖碧水,并成为全球水环境治理的成功范例。
生物方法 (1)水生植物修复 利用适合相应湖体环境的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环境,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芦苇、水葫芦等。(2)生物膜技术。利用比表面积较大的天然材料或人工介质为载体,利用其表面形成的粘液状生物膜,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载体上富集的大量微生物能有效拦截、吸附、降解污染物质。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1.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物质,以及养殖业排放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2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重金属离子等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3 都市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废物、磷和氮等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4 大气降水中的大气沉降物质,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

二、危害2.1 富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细菌繁殖迅速,导致水体异常浑浊,影响水质,使得水中的透明度下降。

2.2 过多的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2.3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蓝藻等有毒藻类的产生,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2.4 富营养化还可能引发水华,大量藻类的逝去会导致水体富集有机质,使水体变得更浑浊,极大地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三、防治措施3.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和水体的生态修复。

3.2 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重金属排放。

3.3 加强都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推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污水资源利用率。

3.4 优化城市规划,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刷,增加湿地等生态设施,净化城市水体。

3.5 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减少大气沉降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6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对水体保护的重视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有效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减轻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目录
01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 物防治措施
02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 定义及04 三、生物防治措施
05 四、实例分析
06 五、总结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 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防治措施逐渐受 到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原因和危害,阐述生物防治措施 的几种方式,并分析具体应用实例。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 化肥、生活污水等。当这些废水、污水排入水体时,其中的营养物质被水生植物 和藻类吸收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就会导致水生 植物和藻类过度繁殖,使水体变得混浊,水中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四、实例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生物防治措施。例如, 对于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湖泊边缘种植能够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 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2、移植当地或他地的优良品种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重建水生生物群落, 使水体生态平衡得到恢复。
对于池塘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 减少底部营养物质的释放。
2、移植能够有效吸收营养物质 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
3、控制饲料投放量及次数,减少水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避免二次污染。
五、总结
生物防治措施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通过采 取源头控制、生物工程技术、生态治理技术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水 体的富营养化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根据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防治措施将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国际案例
莱茵河
莱茵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曾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 题。主要原因是沿岸工农业快速发展,排放大量污染物。后 来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治理措施,莱茵河的水质得到 了显著改善。
五大湖
五大湖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群,也曾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 问题。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废水排 放量增加。通过建立湖泊管理机构和实施治理措施,五大湖 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形成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工农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畜禽养殖 和土壤侵蚀等自然和人为因素。
特征
特征一
特征二
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由于藻类大 量繁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增多, 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藻类过度繁殖 ,其他水生生物受到压迫,导致生物多样 性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
面临的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 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等,目前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防治工 作的重要因素。
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目前公 众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程度和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跨区域协调难度大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地区和部门,需要跨区 域协调和合作,但目前协调难度较大,需要建立有效的合 作机制。
生物操纵
通过引进或消除某些生物种群,调节水体生态平衡,抑制藻类的过 度生长。
微生物治理
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降低富营养化程 度。
04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方法
物理监测
通过观察水体的颜色、浑 浊度、气味等物理特征, 初步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 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防治措施
总之,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防治。通过加强管理 和监测,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 生态环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防治措施,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例如 ,可以通过改变农业耕作方式来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另外,在城 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可以加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此外,还可以 采用生物过滤技术等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减少废水中的 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
01
02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主 要是由于水体中过量营养物质的存在,导 致藻类大量繁殖,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 平衡,并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 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 危害及防治措施
1 概念
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过 量营养物质的存在,导致藻 类大量繁殖,破坏了水生生
态系统的平衡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指氮、磷 等营养元素,它们来自于生 活污水、农业化肥、工业废
水等
当这些营养物质被排放到水 体中后,会促使藻类迅速繁 殖,形成水华,导致水质恶 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

2 原因
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 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3 危害
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会带来以下危害 水质恶化:藻类大量繁殖会堵塞水体中的氧气通道 ,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 生态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后,会导致 某些物种的灭绝和另一些物种的繁衍,对整个生态 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人类健康危害:水质恶化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 响,例如引发皮肤病、胃肠疾病等 经济损失: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渔业和旅游业等产 业受到损失,同时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01 Chapter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定义
成因分析
6. 生态系统失衡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藻类大量繁殖
藻类在水体中迅速繁殖,形成藻类水华。

4. 藻类死亡分解
随着藻类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导致藻类死亡并分解。

5. 水质恶化
藻类死亡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可能导致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同时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02 Chapter
缺氧环境
大量繁殖的藻类在死亡后分解消耗溶解氧,导致水底缺氧,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下降
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阻碍阳光进入水中,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水生植物死亡,破坏水生生物多样
性。

毒素积累
某些藻类在繁殖过程中会释放毒素,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性效
应,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
经济损失
饮用水安全威胁
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水质恶化
水体酸化
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03
02
01
对水体的危害
03 Chapter
现有的防治措施
控制污染源
人工曝气
防治效果评估
监测数据评估
01
生态响应评估
02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03
04 Chapter
01020304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科研支持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010*******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外源, 又有 内源; 既有 点源, 又有非 点源, 给污染 源控制 带来 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 处理工艺陈 旧, 发 展较慢, 营养物 质去除难度高, 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 生物、生态、化 学和物 理措施能够彻 底去 除废水 中的 氮、磷营养 物质。目 前, 对于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主要以控制营养盐为主, 大多采取 高 强度治污 - 自然生 态恢复 的技 术路线, 即 控制 氮磷污 染负 荷与生态恢复措施相结 合。 3. 1 控 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
63
第 30 卷第 6期
王淑芳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2005 打破, 造成 水体 富营 养化。这 说明氮、磷等营 养负 荷 的增 加 不是 导致 富 营养 化的 唯 一原 因, 影响浮游生物捕食 能力 的农 药、杀 虫剂 等有 机污染 物也 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 化。
3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富营养化的产 生有 其社会、历 史的 原因, 并由 相关 的多 元因素所引发。从长期的环保实践 来看, 防治水体 富营养化 是一个复杂 的系 统 工程, 涉 及 到社 会、经 济、人 文、地 理、气 象、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 是水 污染治理 中最为棘 手而又代价昂 贵的 难题。一 方面, 导致 水体 富营养 化的 氮、 磷营养物质的来源非 常复杂, 既有天然 源, 又 有人为源; 既有
式中 微量 元 素是 指镁、锌、钼、钒、硼 等 元素 的化 合 物。 由此可见, 生产 1kg藻类原生质, 需要消耗碳 358g, 氢 74g, 氧 496g, 氮 63g, 磷 9g。在藻类 繁殖所 需的各 种成 分中, 碳、氮、 磷是比较重要的 营养 元素。藻 类可利 用水 中溶 解的二 氧化 碳及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 作为自身生 长所需的碳 源, 因而氮和磷就成为限制性因子, 所以藻类 的生长繁殖 主要取 决于水体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但 在一般情 况下, 水 体中藻 类可利用的氮远比可利用的磷多 , 并且根 据利比希最 小因子 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 于外 界供给 的养 分中 最少的 一种, 磷 是最小限制因子, 也是 导致 富营养 化的 决定 因子, 其含 量通 常被作为富营养化的标志。如英国 国家环境 署规定, 在静止 的水体中, 总磷浓 度达 到 86 g / l即 为发 生富 营养 化的 临界 值。 1. 2 食 物链理论
磷对水体富营养化 的负荷超过氮, 是 导致富营养 化的关 键因子。目前普遍使用的合成洗 涤剂, 一般均含有 52. 2% 的 磷酸盐成分, 而且这些磷 酸盐占 水体磷 污染的 20% , 因 此合 成洗涤剂禁磷与限磷是减少磷排 放, 降低 富营养化水 体总磷 含量的重要措施, 也是成本最低, 最简单直接的措施。 3. 1. 4 实施截污工程或引 排污染源
水体一旦发生 富营 养化, 正常 的生 态平衡 将被 破坏, 导 致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降低, 大型 水生植物 群落将随 着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逐渐消 失。同时, 异常增殖 的藻类分 泌大量生物毒素, 不仅 威胁 水生 生物的 生存, 而 且对人 体健 康也构成威胁, 如 缺氧 条件 下 NO3 - - N 被 还原 为 NO2 - N, 具有致癌性; 一些赤潮生物 (微原 甲藻、裸甲藻 等 ) 能产生 对人体毒性很 大的 麻痹 性贝 毒 ( PSP ), 当 人误 饮误 食后, 会 引起病变甚至死亡。 2. 3 恶化水体感官性状, 降低水体美学价值
富营养化水体作 为供水水源时, 会给 净水厂的 正常运行 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增 加水 处理 费用, 降低 处理 效果和 产水 率等。而且遭受富 营养化 污染 的水体 在一 定条 件下因 厌氧 作用产生硫化氢、甲烷、氨气等有毒 有害气体, 给给 水处理增 加相当的技术难度。 2. 2 破坏水体生态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 化, 造成可 利用的水 资源量愈 加短缺, 加剧水资源危 机, 严重 影响工 农业 生产 的可持 续发 展。同时, 恶化的水体 质量 和感 官性状, 还 会对渔 业等 生物 资源和风景湖泊等旅游资源的 开发利用产生 不利影响, 使其 经济效益大大降低。与此同时 , 水体富营 养化还可 加速水体 淤积, 降低江河湖泊蓄水能力, 导致洪涝灾害。
此外, 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 体排 放导 致全球 气候 变暖, 气 温升高, 一方面加速了 湖泊 退化 和土壤 干旱 的进程, 另 一方 面显著提高了水生生物的初级 生产率, 被 认为是浮 游生物短 时间内大量暴发而造 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机制之一。
2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富营养化水体 被普 遍认为 是劣 质水体 , 其 危害 巨大, 影 响深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恶化水源水质, 增加给水处理难度和成本
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 氮、磷等无 机营养物 质大量进 入湖 泊、河 口、海湾等 相对封 闭、水 流缓慢 的水体, 在适 宜的 外界环境 (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 )因素综合作用下, 引起藻类 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 繁殖, 水体溶解氧 量下降, 水质恶化, 鱼 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大 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发 生富营养 化时, 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 颜色不同, 水面往 往呈现蓝色、红色、棕 色、乳白色等。在近 海中, 夜光 藻、无纹多 藻等 占优 势, 藻层 呈红色, 被称为 赤潮 ; 而在江 河湖泊 中, 则 被称为 藻花, 又 为 水花 或 水华 。
富营养化可 分为天 然富 营养化 和人 为富 营养化。 在自 然条件下, 由于水土流失、蒸发和降 水输送等 过程, 水体中的 营养物质逐 渐积 累, 缓 流水 体 从贫 营养 状 态向 富营 养 化发 展, 但整个过程十分缓慢。然而人类活动 的影响可 加剧这一 过程, 特别是在现代生 产和 生活 中, 人 类对 环境 资源的 开发 利用日益频繁, 工农业 发展 迅速, 大量 的营 养物 质进入 水体 并在其中积累, 导 致富 营养化 在短 期内出 现。目前, 人 类活 动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 当今世界水污 染治理的 难题, 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 在的环境问题。
营养化的主体, 其生长速度直接影响水 质的状态。在 适宜的 光照、温度、pH 值 及营养 物质 充分的 条件 下, 天然 水体 中的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本身的原生质, 其总反应式为: 106CO2 + 16NO3 - + HPO42- + 122H2O + 18H+ + 能量 + 微量元素 C106H263 O110N16 P1 (藻类原生质 ) + 138O2
在富营养 化的 水体 中, 蓝、绿藻 大 量繁 殖, 水 体 色度 增 加, 水质浑浊, 透明度降低, 并散发出腥 臭味, 污染环境, 大大 降低水体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 中的重要功能, 丧失 其应有的 美学价值, 影响人们生活、娱乐 、休闲。 2. 4 影响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 资源的利 用, 水 体经济价 值下降
本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理、危害作了简要概述, 着重从控制外源输入、降低内源负荷、去除营养物等三个方面, 对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防
治措施进行了概括和比较, 并讨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 ] 水体富营养化; 形成机理; 危害; 防治
[ 中图分类号 ] X5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 1212 ( 2005) 06- 063- 03
W ater Eutroph icat ion And Its P revention、Contro l And T reatm ent
W ANG Shu- fang1 ( 1. Schoo l O f En vironm ent, B eijing N orm al U n 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 in a) A bst ract: A s a resu lt of hum an s' act ions and impacts on environm en t, a p len ty of n it rogen and phosphorus d ischarge into w ater and accumu late in cessant ly, and som e alga l and hydrobios mu ltiply excessively. A ll of these lead to water eu troph icat ion. Th is paper gives a brief accoun t of th e form ing m echan ism and harm fu ln ess of w ater eutroph ication; th en em phas izes the existing preven t ions, controls and treatm en ts related to con trol of extraneous sou rces, and decrease of endogenous load and rem oval of nutrient subs tan ces. B ased on the summ arizat ion and com pare, relevan t d irection is d iscussed, and comp rehen sive strategy is also pu t forw ard. K ey w ord s: w ater eutroph ication; form ing m echan ism; harm fu lness; preven tion, con trol and treatm ent
荷兰科 学家马 丁 肖 顿于 1997 年 6月 在 磷酸盐 应用 技术研讨会 上提出食物 链理论, 认为 自然 水域 中存在 水生 食物链, 如果浮游生物 的数 量减少 或捕 食能 力降低, 将 使水
[ 收稿日期 ] 2005- 04 - 05 [作者简介 ]王淑芳 ( 1981 ), 女, 江西 人,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 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