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含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班级:姓名:建议30分钟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1)根据文段内容选一选。

①因为贝壳(),所以人们喜欢把贝壳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②因为贝壳(),所以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2)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__有关,除了选文所举的例子,我还知道贝字旁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通过观察,我还知道,用“______”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有关,比如: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秋节快到了,王奶奶有一张月饼券,请结合“月饼券使用说明”为她解答几个问题。

月饼券使用说明:1.此券不可兑换现金。

2.凭此券可换取价值268元的月饼一盒。

3.换取月饼的地点:喜来登酒店一楼大堂。

4.换取月饼的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5.换取月饼的截止日期:2020年9月22日。

1.王奶奶应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换取月饼。

(3分)2.以下哪个时间王奶奶可以换取到月饼?()(3分)A.2020年9月1日上午8:30。

B.2020年9月23日上午10:00。

C.2020年9月12日下午3:00。

3.王奶奶凭此券可以换取下面哪一盒月饼?()(3分)A. B. C.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统佳(jiā)节正月初一春节到,吉(jí)祥(xiánɡ)如意乐陶(táo)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舞起龙灯踩高跷(qiāo)。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丰碑李本深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风雪太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描写方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多选)A.动作描写B.神态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2.【语文要素】短文描绘了下面几幅画面,其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属于个体描写的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烛心①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

②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居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来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

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

”说完,她就准备关门。

⑤“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

⑥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有删改1.【信息提取】小说开篇仅用六个字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

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分别是站在“台前”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以及一个藏在“幕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分析】第④段和第⑥段主要对女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进行了描写,其内心变化的过程是()→()→()。

A.反感、拒绝B.顿悟、愧疚C.猜忌、多疑3.【人物分析】下列对第⑥段女主人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女主人认为自己和邻家小男孩非亲非故,他送来蜡烛,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B.女主人意识到自己误会了邻家小男孩,她为自己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

C.邻家小男孩在停电时忽然到访,让女主人惊慌失措。

4.【问题探究】小说在后面才点明小男孩的来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旨把握】“烛”能带给人光明与温暖,小说以“烛心”为题,赞扬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班级:姓名:建议时间:30分钟完成一、阅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如果你砍倒大树,就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果你捕到大鱼,鱼鳞(lín)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诗歌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诗歌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用“”画出来。

3.白云飘得高高,我知道明天是______天;看到蝌蚪在水中游,我知道______来了;看到树桩上有15道圈,我知道这棵树长了_______年;看到鱼的鱼鳞上有______道圈,我知道这条鱼今年3岁。

4.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写一写。

(至少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岛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它们在这里做窝安家,养育后代。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jù)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

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

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意识到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读一遍。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

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魏格纳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证据。

原来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信息。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1、《黄冈》第8课2、同步阅读【板书设计】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产生奇想寻找证据引起震动【教后反思】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七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比喻小知识
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比喻小知识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小明长得很像他爸爸。 2.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3.像你这样健壮的人应该去当运动员。 4.他脸色苍白,好像是病了。 5.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6.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
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句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小草活泼调皮、充满生 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例2: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 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句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黄昏和夜变得具体可感,鲜明生 动;兼用排比,表现出乡村处处都是黄昏的特点,与城里没有黄昏形 成对比。
比喻小知识
从《秋天的黄昏》的第六段和第七段中找出比喻句。 明喻句: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暗喻句: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拟人小知识
拟人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例2: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10)河堤上相依慢走的人和牛 (11—12)有爱不设防的村庄
先梳理内容, 再仔细答题
第三部分(13) (13)准备离开,贪望夕阳。
文后第一题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以空间(方位)为序。 表顺序的词或短语有:河堤上——从河堤往下看, 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村庄在田野尽头
比喻小知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夏天(节选)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跟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

苍蝇、蚊虫、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

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

一不小心,就可以遭到非常的灾害。

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旱涝,会造成一年的歉收。

一场小病,会教草吃了禾苗。

您要做商人,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赔光。

您要做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叫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大晒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

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减少了抵抗力。

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

传染病的蔓延,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更烦。

你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耐不住磨难,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碰得遍体鳞伤,血淋淋地退下来。

——作者梁容若,有删改1.【信息提取】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信息提取】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图。

3.【句子理解】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画“____”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情感体会】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夏天的态度是()A.厌恶夏天,因为它给人们带来种种磨难跟考验。

B.要正确看待夏天并利用夏天,训练自己的耐性、智慧和机敏。

5.【知识迁移】请仿照选文的结构,选择一个中心句,仿写一段话。

①夏天是炎热的。

②夏天是多彩的。

③夏天是有趣的。

④夏天是悠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类文阅读1.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跟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二班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建议时间:30分钟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周总理乘车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到天桥站,很多乘客上车了。

其中有一位乘客掏(t āo)钱买车票时,售票员刚把票递过去,突然认出他来:“啊,周总理!”“周总理和我们一起乘车了!”车厢(xiānɡ)里连忙欢腾起来。

大家一边伸出手,期望和总理握手,一边说:“总理您好!”周总理兴奋地同大家握手,向每个乘客点头微笑。

周总理望着售票员,亲切地问:“小伙子,工作习惯吗?售票累不累?”公共汽车开到北海站,售票员刚要上前搀(chān)扶周总理,周总理已经下车了,他笑着对售票员说:“你们辛苦了!”售票员望着总理慈(cí)祥(xiánɡ)的面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1.依据短文内容填一填:亲切地()感动得()2.“车厢里连忙欢腾起来”是由于()(填序号)①周总理和大家一起乘坐公共汽车。

②周总理掏钱给大家买票。

3.周总理是怎么对待车厢里的乘客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4.从文中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多选,填序号)①亲民、爱民②关怀人民③不搞特殊(shū)化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画画齐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

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

后来,他当了木匠(jiànɡ),白天干活,晚上在昏(hūn)暗的油灯下学画。

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腿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始终画到灯油燃(rán)尽为止。

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齐白石爷爷家里有很多花草,招来很多小昆虫,水缸(ɡānɡ)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都认真地观看它们。

他要画蚱(zhà)蜢(měnɡ),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始终到看清蚱蜢跳动时双腿的动作为止。

后来,齐白石爷爷成了世界有名的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

1.齐白石爷爷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

他画的花___________,画的鸟______,画的鱼______,画的虫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向主题阅读挺近
学期伊始,在召开的市教研会上重新确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新方向:主题阅读式教学。

所谓主题阅读,又叫专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章的方法。

由此,我突然想起了那个老套的问题:语文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整天的“题海战术”,也有人说是老土的“八股文”。

而这些似乎都脱离了语文应有的含义,玷污了语文的情、意、美、真......要体会语文的美好就要融入她,要融入她就要认识她、解读她。

阅读,是最好的方式。

开课初,我们进行了以“珍爱生命,感悟人生”为主题的阅读教学探索。

让学生不分课节、不分顺序进行大量阅读。

找出一篇文章做到朗读、诵读到流畅的速读。

学生有分段读、交替读、分角色读等等;教师则范读、领读、师生混读等。

同时,阅读中加入竞争机制,男女生竞读、组间抢读,学生一下子融入并乐在其中。

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越来越发现阅读教学的好处。

首先,学生在阅读中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速度。

我们在整合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与主题相关的课外作品。

例如学生每天都要阅读几篇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从阅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感悟。

在课堂设计上,作为教师我会紧贴专题,搜集、筛选相关文章送给学生。

大量、反复的阅读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对一篇文章能做到过目不忘,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内容。

我一直认为,语文要想学的好,首先你得说的好。

所以,除了让学生复述课本故事,课下搜集故事材料也很重要,这也是提高阅读面的一个途径。

当然,每周所讲的故事也是要设计专题的。

这也让学生了解到,阅读不是单一的看书,它是有很多表现形式的。

其次,通过阅读,加大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增加思考角度,形成有效的框架式学习。

以前学习课文,学生读两遍就结束了,老师永远以讲题、做题为主。

实际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阅读就成了累赘,甚至浪费了做题的时间。

作为中学生,他们是渴望读书并且乐于去读书的。

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在文字表面,而是深入文章中心,在阅读中在产生共鸣,进而捉住思想内涵。

这种收获,是做多少题都求之不来的。

在第一个“生命”主题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读懂生命需要珍惜、珍爱,也懂得了生命离不开付出、关爱、真诚、尊重等这些优秀的品德,更明白了作为中学生,生命的意义就是干好身边的点滴小事,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而事实上,一个不善于读书、不习惯于读书的人,即使他行了万里路,在内心的积累也是浅薄的,因为他欠缺语言的修饰。

现代人,没有语言文字做积累,他的“行程”将是苍白的。

作为学生,求学就是他们的“行程”,而修炼语文就是为了内心的沉
淀。

把语文阅读专题化,使学生的学习更明确而简单。

一个主题构成一个框架,有角度、有深度,将学习的难度降低,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一举多得,即可为之。

一直以来“多读多写多活动,让语文学以致用”是这门课所追求的方向。

主题阅读就是要从读入手,把“看”课本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从读中学习知识,懂得道理,培养个性,建立情感。

我们要把主题阅读和专题学习进行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