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物理复习: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共14张PPT)
滑块木板模型ppt课件

2.如图8所示,一质量为mB=2 kg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 面紧靠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与木板B右端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小圆弧 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一质量也为mA=2 kg的物块A由斜面 轨道上距轨道底端x0=8 m处静止释放,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已 知物块A与斜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2=0.2,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物块A可看做质 点.请问:((12)(物3)木块块板AA从刚B有刚滑多滑上上长木木?板板BB时到相的对速木度板为B多静大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
8.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 1.8 m、质量M=3 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物 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物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
7.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4.0 kg,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μ1=0.10。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2.0 kg。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 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18N,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1.0s后撤去该力。 ⑵⑴若求要小使滑小块滑在块木不板离上开滑木行板时,,求木木板板加的速长度度a的L应大满小足;的条件。
.
补充:质量m=1kg的小滑块(可视为点)放在质量M=1kg的长木板右端,木板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与滑块之间摩擦系数μ=0.1,木板长L =75cm。开始二 者均静止。现用水平恒力F沿板向右拉滑块,设木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 滑动摩擦力相等,如图所示。(取g=10m/s2) (1)为使滑块和木板以相同的速度一起滑动,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F≤2N (2)用水平恒力F沿板方向向右拉滑块,要使滑块在0.5s时间从木板右端滑出, 力F应多大?
高中物理滑块-板块模型(解析版)

滑块—木板模型一、模型概述滑块-木板模型(如图a),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互相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
二、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典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
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如下图所示)()【答案】 A【典例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
(完整版)高中物理滑块-板块模型(解析版)

滑块—木板模型一、模型概述滑块-木板模型(如图a),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互相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
二、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典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
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如下图所示)()【答案】 A【典例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之滑块-木板模型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之滑块—木板模型问题1.滑块—木板模型根据情况可以分成水平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和斜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2.滑块从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沿同一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木板沿相反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和等于木板的长度.3.此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4.滑块—木板模型问题的分析和技巧(1)解题关键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关键是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规律选择既可由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单个物体的运动,又可由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动能的变化、能量的转化,在能量转化过程往往用到ΔE内=-ΔE机=F f x相对,并要注意数学知识(如图象法、归纳法等)在此类问题中的应用.【题型1】如图所示,一质量m=2 kg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某时刻一质量M=1 kg 的小铁块以水平向左v0=9 m/s的速度从木板的右端滑上木板.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木板足够长,求:(1)铁块相对木板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的大小;(2)铁块与木板摩擦所产生的热量Q和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总路程x.【题型2】图甲中,质量为m1=1 kg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m2=3 kg的木板右端.木板足够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与物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甲(1)在木板右端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为使木板和物块发生相对运动,拉力F至少应为多大?(2)在0~4 s内,若拉力F的变化如图乙所示,2 s后木板进入μ2=0.25的粗糙水平面,在图丙中画出0~4 s内木板和物块的v-t图象,并求出0~4 s内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大小和整个系统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题型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且足够长的长木板,一个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
专题16-滑块、木板组合模型

专题16 滑块—木板模型以“滑块-木板”为模型的物理问题,将其进行物理情景的迁移或对其初始条件与附设条件做某些演变、拓展,便构成了许多内涵丰富、情景各异的综合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量和功能关系分析,是运动学、动力学、动量守恒、功能关系等重点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此“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已成为高考考查学生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的一大热点。
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 ;比较f 与最大静摩擦力f m 的关系,若f > f m ,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4.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5.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下面我们将“滑块-木板”模型按照常见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一.木板受到水平拉力类型一:如图A 是小木块,B 是木板,A 和B 都静止在地面上。
A 在B 的右端,从某一时刻起,B 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开始向右运动。
AB 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2,板的长度L 。
根据A 、B 间有无相对滑动可分为两种情况:假设最大静摩擦力max f 和滑动摩擦力相等,A 受到的摩擦力g m f A 11μ≤,因而A 的加速度g a A 1μ≤。
A 、B 间滑动与否的临界条件为:A 、B 的加速度相等,即:a a A B =,亦即:2212111/])([m g m m g m F g +--=μμμ。
高考物理专题滑块-木板模型(含多种变型题)最新PPT

s1=0.8 m.
变式题 : 物体 A的质量 m =1kg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
1
上的木板 B的质量为 m =0.5kg 、长L=1m,某时刻 A
2
以v =4m/s 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B的上表面, 为使 A不
0
致于从 B上滑落, 在A滑上B的同时,给 B施加一个水
平向右的拉力 F,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
滑块-木板模型
滑块-木板模型 考点解读
滑块-木板模型作为力学的基本模型经常出现,是对 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知识的综合应用.着重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的分 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想象能力,为后面牛 顿运动定律与能量知识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题1:如图所示,有一长度 s=1 m,质量M=10 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一 端放置一质量 m=4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 动摩擦因数 μ=0.25,要使物块在 2 s末运动到小车 的另一端,那么作用在物块上的水平力 F是多少?
(1)经过多少时间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
(2)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小滑块与长木板相 对静止,小滑块运动的距离为多少?
(滑块始终没有滑离长木板)
(1)0.15 s (2)0.135 m
图13
例 2 某电视台娱乐节目在游乐园举行家庭搬运砖块比赛活动.比赛 规则是:如图 7 甲所示向滑动行驶的小车上搬放砖块,且每次只能 将一块砖无初速度(相对地面)地放到车上,车停止时立即停止搬放, 以车上砖块多少决定胜负.已知每块砖的质量 m=0.8 kg,小车的 上表面光滑且足够长,比赛过程中车始终受到恒定牵引力 F=20 N 的作用,未放砖块时车以 v0=3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获得冠军的 家庭上场比赛时每隔 T=0.8 s 搬放一块砖,从放上第一块砖开始计 时,图中仅画出了 0~0.8 s 内车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 10 m/s2.求:
滑块与木板问题PPT课件

2021/3/7
CHENLI
1
考点1、板块的临界问题
【例1】木板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上放着一个小滑块m, 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了使得m能从M上滑落下来,求力F 的大小范围。
m
F
M
(1)
2021/3/7
CHENLI
2
解析:m与M刚要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①要滑动:m与M间的静 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②未滑动:此时m与M加速度仍相同。受力 分析如图,先隔离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μmg/m=μg 再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0=(M+m)a 解得:F0=μ(M+m) g 所以,F的大小范围为:F>μ(M+m)g
小结:解此类题考察拉力作用 在哪个物体上,先隔离没有拉 力作用的另一物体,由临界条 件求岀临界的加速度,再对受 拉力作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岀结果
fm
F
m
M
fm
2021/3/7
CHENLI
5
同步练习
1.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A叠放在长方体物块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 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
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
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2021/3/7
CHENLI
14
变式题
质量m=1kg的滑块放在质量为M=1kg的长木板左端,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木板长L=75c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 态,如图所示,试求:
专题 滑块—木板模型(板块模型)(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B被敲击后的瞬间,A、B的加速度大小;
(2)A最终停在B上的位置距B右端的距离;
【答案】(1)2m/s2 4m/s2 ;
(2)3m;
(3)2.04m
【详解】(1)以向右为正方向, 被敲击后的瞬间, 、 的加速度分别为
1
=
=
−
−
1
= 2m/s2
2(
+
)
=− 4m/s2
突出---独立性、规律性、关联性
抓住---两个加速度
两个位移
三个关系
01
知识梳理
板块模型
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相对滑动,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时间、速度、位移间有一
定的关系。
2.模型的特点:
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
当 F>(
+
)
后,A、B 分别做加速运动,AB 间滑动摩擦力为
= μmg
M
【例题】如图所示mA=1kg,mB=2 kg,A、B间动摩擦因数是0.5,水平面光滑。用10 N
10
N
水平力F拉B时,A、B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_,
用20 N水平力F拉B时,A、B间的摩
3
5N
擦力是_____。(g取10
若使A、B不发生相对运动,求F的最大值。
解析:滑块与木板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f=umAg=12 N。
此时B加速度最大为
F=(mA+mB)
=
=6
Τ 2 ,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值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题:主要有关于滑块和滑板间是否存在相对滑动的分 析计算等
一、板块系统临界问题分析---地面光滑
甲图:刚要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
隔离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引例1】木板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a=μmg/m=μg
木板上放着一个小滑块m,滑块与木板 再对整体:F0=(M+m)a
说法中正确的是(AC )
A.A的质量为0.5 kg B.B的质量为1.5 kg C.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当F≤3 N时,A、B均静止,表明B与地面间最大 静摩擦力为3 N; 当3 N<F≤9 N时,A、B一起以相同加速度运动,
a
F
2 (mA mB )g
CB部分粗糙,下表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μ1=0.1,木板右端静止放置一个小 物块(可看成质点),它与木板CB部分的
动摩擦因数μ2=0.2.已知木板和小物块的质 量均为2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对木板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1)为使小物块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求
恒力的最大值Fm. (2)当F=20N时,求小物块经多长时间滑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了使得m能从M 解得:F0=μ(M+m) g
上滑落下来,求力F的大小范围。
所以,F的大小范围为:F>μ(M+m)g
m
fm
M
fm
F
甲
板块模型--地面粗糙
【例2】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其上叠放 木块A,假定木板与地面之间、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 擦力都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B,A、B的加 速度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
mA mB
mA
1
mB
F
2 g
当F>9 N时,A的加速度为aA=μ1g,
根据图象可知μ1=0.4,B的加速度
为
aB
F
1mA g
2 (mA
mB
mB )g
由图象斜率知mB=1 kg,mA=0.5 kg,A、C对.故选AC.
由图象斜率知mA+mB=1.5 kg,B与地面间的动
f
摩擦因数为μ2= (mA mB ) g =0.2
可得a1∶a2=1∶3,C正确。 [答案] C
板块系统临界问题分析思路?
板块系统
求临界加速度
隔离法
a fm m m
整体法
假设板块无相 对滑动,求a
或者F
比较判断 a≤am,无相对滑动 a>am,相对滑动
根据判断结果 进行计算求解
二、板块模型--计算题
例3:长为2m的木板AB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
A
上,C为其中点,木板上表面AC部分光滑,
板块临界问题分析--地面粗糙
例2
[解析] 当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 动,临界情况是A、B的加速度相等,隔离对B分析,B 的加速度为:aB=a1=μmg-mμ3·2mg=13μg,
当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 A、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的加速度相等, 有:aA=a2=μmmg=μg,
到木板中点C.
X1 Cm
B F
X2
分析“滑块—木板模型” 问题时应掌握的技巧
1.分析题中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 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 3.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1)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动力 学条件).(2)二者速度或加速度不相等(运动学条件).(其 中动力学条件是判断的主要依据)
板块相对滑动, 板块速度同向 X2-X1=L板块相对滑动, 板块来自度反向 X2+X1=L
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选择题
【例5】
BCD
解析: 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2μmg,B 和地面之间的最大 静摩擦力为32μmg,对 A、B 整体,只要 F>32μmg,整体就会运 动,选项 A 错误;当 A 对 B 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时,A、B 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故 A、B 一起运动的加速度的最大值满足 2μmg-32μmg=mamax,B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amax=12μg,选项 D 正确;对 A、B 整体,有 F-32μmg=3mamax,则 F>3μmg 时两 者会发生相对运动,选项 C 正确;当 F=52μmg 时,两者相对静 止,一起滑动,加速度满足 F-32μmg=3ma,解得 a=13μg,选 项 B 正确.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
板块模型特点
1.“滑块-木板”类问题,具有涉及考点多(运动学公式、 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情境丰富,设问灵活, 解法多样,思维量高等特点,是一类选拔功能极强的试题, 也是力学常考的试题。 2.此类试题由于研究对象多、受力分析困难,运动过程复杂, 往往会使考生“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导致丢分。 因此探究并掌握此类试题的分析技巧和解题方法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