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合集下载

“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说课稿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自然地理之重点,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章。

本章一共4节,内容可归纳为三大部分,即宇宙、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

而这三部分的内容又是相互联系的。

前2节通过介绍宇宙的物质性和层次性,说明宇宙环境的特点;通过介绍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说明地球与宇宙环境之间的联系。

第3节着重说明地球的运动特征,包括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其地理意义,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第4节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章知识体系如下: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宇宙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太阳活动与地球的地球自转运动及地理意义地地球的运动球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二、高考内容范围与高考能力要求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能熟练运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问题。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应特别关注太阳活动的最新事件。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能分析地球运动的特点、意义,认识对人类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震波及在探索地球内部构造中的应用,注意与板块构造理论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与教法分析现阶段是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地理运用能力较差的现象,尤其是我们这一届高三,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薄弱,采用的又是课改新教材,因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补充的东西多,需要理解的东西多,加大了复习的难度,而本章知识又是自然地理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中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确定以下复习思路:我想既然是复习课,就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主要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况起来形成方法。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具体内容的复习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基础知识梳理(主要是学生自己复习、概括、小结。

);第二步,高频考点突破、讲解(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紧扣高考要求,把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一一突破,通过精选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各校典型的模拟题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形成能力。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2.宇宙环境对地球影响的抽象概念难以形象化。
3.学生在互动节可能出现参与度不均的现象。
应对措施:
1.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尺度。
2.通过实例讲解和图示,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3.设计多样化的互动环节,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关注个体差异。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课堂小游戏,如“宇宙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3.结合时事,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动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地球、太阳等基本天体的认识,简单的地理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宇宙尺度、天体距离的理解困难,导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2.对恒星、行星、卫星等概念的混淆,难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3.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的能力,导致知识迁移困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一段宇宙探索的视频作为开场,展示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结合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宇宙中的其他天体有哪些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通过简短的引导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2.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3.学生反馈意见。
反思和改进措施:

(完整版)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完整版)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10地本吴希,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地球在宇宙中”,选自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第一节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的第一节课,同时也是高中地理的开篇的第一课。

本节课上得好坏与否,在学习内容上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接下来的宇宙中的地球的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兴趣上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因此,本节课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具有启下、打基础的作用,是整个高中地理中至关重要的一课。

本节课包括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宇宙中的地球2个框题,内容是联系紧密的。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是运用地球、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来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之后,具体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以示意图的方法从天体系统的层次表示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②、运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③、根据地球的相关资料说明地球中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天体系统模式图、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等图表资料,培养从图表中读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案例分析与探讨,掌握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能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并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爱好科学并感悟科学的实际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材内容,结合高一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规律与有关宇宙及地球的基础知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②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极普通又特殊的行星;③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共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各位老师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宇宙中的地球》。

一、说课标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解读:“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周围的太空环境,即人类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的全部。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既然是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那么首先要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从质量、体积、运动特征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这是它与其他行星的共性。

“特殊”是指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这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

“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二、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而宇宙的神迷与人类对浩瀚宇宙知识的强烈渴求,这些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如闪烁的恒星之类),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并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学生在填写层次的框图的同时,就理解了天体系统层次性的含意。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宇宙中的地球》一等奖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一等奖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一等奖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宇宙中的地球》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宇宙中的地球”,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第一节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一、课程标准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地球为什么是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和地位。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三个部分,属于自然地理的范围。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具有激发兴趣、奠定基础的作用。

本节课上得好坏与否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是整个地理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课。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之后,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辨别不同类型的天体。

(2)以示意图的方法从天体系统的层次表示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4)根据地球的相关资料说明地球中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太阳模式图、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等图表资料,培养从图表中读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进而初步掌握比较地理事物,分析和综合出地理特征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1)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基本特征。
(2)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3.课堂展示: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4.师生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疑问,巩固知识点。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运用动画、实例等方式,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观察地球仪,让学生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解释其地理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课堂展示。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宇宙探索的趣味故事,如宇航员在太空的所见所闻,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提问导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等,激发学生思考。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宇宙中的地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内容。

这一章在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开篇引领的重要作用,为后续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首先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层次,以及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特征与地球的比较。

接着探讨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普通性体现在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结构、运动等方面与其他行星具有相似之处;特殊性则在于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球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宇宙的概念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较为宏观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宇宙观。

(2)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一、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课标对这一部分要求不高,体现了课标对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的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说明课标对学习者地理素养的重视,即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说课标对于天体与天体系统概念的要求只要求达到认识的水平,而对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这部分要求达到理解运用的水平。

二、说教材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教材给的材料和搜索、分析信息说出天体类型及差别;能够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通过资料的对比归纳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通过搜集和分析信息运用资料解释地球的特殊性――生命存在的条件;初步学会搜索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方法与并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word 与powerpoint 等软件的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通过阅读图片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 宙环境,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 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 通性和特殊性。
教材内容分析及地位
一、说 教 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内容分析及地位
1. 教学内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存在生命的行星
2. 教材地位与作用 宇宙中的地球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的第一节,是学 生步入高中的第一堂地理课,作为高中地理教材 的开篇之作,让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了 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地球环境的学 习。这一点,对今后的地理学习意义重大。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根据第4页的表1.1和附表1、2完成活动题,结构特征 方法: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教师对比纳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
(四)存在生命的行星
• 存在的条件及原因 • 方法:播放一段充满生机地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通过图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 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 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2、 教学难点: (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2)与地球对比其他星球为什么 没有生命?
2.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能力 宇宙对于人类来说是神秘的,人类对宇宙 有一种特殊的向往,人们都好奇这个奇妙的 世界,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方法 :讲述天文学家的实例 目的: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奥秘,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 测到的宇宙(讲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 方法:天体图片展示,创设情景活动 • 目的:图片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印象,
学 在 习的过程中,采用“地理现象
— 地理规律—地理理论”的学习步骤,由表 及里,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既有利 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 能力的提高。
三、说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初中地理全球篇中,教学的重点在地球表 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并没有关于宇宙 的内容,学生宏观上缺乏一定的空间基础, 学习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 本节主要采用列表比较法、讨论法、图示法、
讲述法辅助本节的教学。 如果将课题仅仅交给学生去“探究”,
学生便会不知从何下手。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旧有的知识储备,
并通过宇宙景观展示,来弥补学生直 接经验的不足。在次基础上,通过问题引 导,按照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 生建立新知。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 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 习方法。
视屏,让同学发言生命的存在 需要的条件 • 目的:让学生树立我们只有一 个地球的观念,爱护我们的地 球家园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