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半瓶酒》阅读练习
父亲的半瓶酒文学短评

父亲的半瓶酒文学短评
【实用版】
目录
1.父亲的半瓶酒简介
2.父亲的半瓶酒主题与情感表达
3.文学短评的评价与解读
4.结论
正文
《父亲的半瓶酒》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平凡而深刻的故事,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意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
文章通过描绘父亲在生活中点滴细节,以及在艰难困苦中始终不放弃的信念,传达了对亲情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半瓶酒”的意象,表现了父亲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酒在文中象征着父亲的希望与快乐,而半瓶酒则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和父亲的无奈。
尽管生活中有着种种压力和困境,但父亲始终坚守着家庭,用自己的辛勤和坚韧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空。
这种情感深沉、无私的父爱,令人感慨万千。
从文学短评的角度来看,《父亲的半瓶酒》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度上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生活气息的描绘,成功地把读者带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人们感受到父亲那颗滚烫的心。
同时,文章以酒为载体,将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融入其中,使读者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也品味到了生活的真谛。
总之,《父亲的半瓶酒》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一个普通父亲的形象,让我们对亲情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父亲的半瓶酒文学短评

父亲的半瓶酒文学短评
《父亲的半瓶酒》是作家余华的小说作品,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思考的作品。
故事围绕着一个普通家庭展开,通过父亲的半瓶酒来展现家庭中的种种变故和父子之间的复杂关系。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情感真挚而深刻。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读者可以感受到父亲不同阶段的心境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整个故事以父亲的半瓶酒为线索,通过回忆、插叙的方式,展现父亲从生活坎坷到渐渐沉溺的过程。
作为一部关于家庭的小说,本书描写了父亲对家庭的责任与痛苦,也揭示了父亲的心理困扰与自我折磨。
小说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展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无奈、家庭中的爱与责任。
整体来说,本书文笔流畅、情感真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父亲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同时也让人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本小说温暖而真实,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贾平凹《酒》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酒》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酒贾平凹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从来我的作晶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
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
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
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
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
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
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
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唱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
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②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
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
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
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③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
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
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
父亲就笑了。
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④父亲住下了。
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
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
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接着去睡。
我叮咛爱人,把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
他也很高兴。
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追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
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
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
2024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写人叙事类阅读理解

2024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写人叙事类阅读理解泥活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a.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
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镞(zú)一镞。
①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欲裂。
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b.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
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qiú)筋。
至此,②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孙子冯大正好赶集回来。
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
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
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来,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儿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法!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
《父亲的半瓶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父亲的半瓶酒》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文本,并完成题目父亲的半瓶酒贾平凹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
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
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
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
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
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
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
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
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
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
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
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
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
酒阅读答案贾平凹

酒阅读答案贾平凹读书是我的娱乐。
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酒阅读答案贾平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酒贾平凹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从来我的作晶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
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
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
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
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
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
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
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唱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
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②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
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
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
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③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
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
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
父亲就笑了。
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④父亲住下了。
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
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
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接着去睡。
我叮咛爱人,把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
他也很高兴。
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追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
父亲的半瓶酒文学短评

父亲的半瓶酒文学短评
摘要:
1.父亲的半瓶酒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亮点
4.文章的价值观和启示
正文:
《父亲的半瓶酒》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学短评,作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
文章通过回忆父亲生前的点滴,以及父亲留下的半瓶酒,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文章的主题是怀念和愧疚,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小时候对父亲的不解,到成年后对父亲的理解和怀念,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爱。
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文章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文章的写作手法独特,亮点纷呈。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使父亲的形象生动而立体。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半瓶酒这个象征物,寓意着父亲一生的辛劳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
文章的价值观是尊崇亲情,感恩父母。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光,理解他们的辛苦和付出,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8《世说新语》二则(原卷版)

专题08《世说新语》二则知识归纳一、文体知识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
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二、作家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基础知识(一)1.注意读音骤(zhòu) 絮(xù) 奕(yì) 谢道韫(yùn)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二)1.读准字音不(fǒu) 惭(cán)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期行:相约同行。
舍去:顾而离去。
去,离开。
乃:才。
则:就,便,那么。
顾:回头看。
君:对别人的尊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在不:不,同“否”。
四、研读《咏雪》(一)整体感知1.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的半瓶酒》阅读练习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
太久,将来会生疏的。
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
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
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
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
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
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
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
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
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
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
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
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
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
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
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
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
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
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
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
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
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
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
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
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
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
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
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
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
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
去。
(节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17.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6分)
18.第④—⑦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慌恐”→
“①”→“②”→感动的变化过程(4分)
19.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6分)
(1)“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分)
(2)从第五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
(4分)
20. 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
(6分)
21.选出与本文主题不同类的一项(2分)
A.《背影》 B. 《傅雷家书》 C. 《再塑生
命》 D.《爸爸的花儿落了》
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2年广州海珠区一模记叙文】
17.【内容概括】(6分)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
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
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
[6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
18. 【内容理解】(4分)①难受②纳闷[4分。
每点2分。
]
19.【内容分析、人物分析】(6分)
(1)【内容分析】(2分)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
[2分。
动作(细节)描写1分;对儿子的暗自担忧或以免儿子难过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
(2)【人物分析】(4分)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屁股,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
[4分。
“我”和“父亲”的态度各1分;“我”和“父亲”的性格各1分。
仅答“我”和父亲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给分。
]
20.【内涵探究、作品鉴赏】(6分)
含义:①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
②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
③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
④父亲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浓浓的父爱。
作用: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
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6分。
含义3分;作用3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
21.【文学常识】(2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