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误解的古格言、诗句

合集下载

被误解的古文

被误解的古文

被误解的古文
古文常常被人们误解,因为其使用的语言和表述方式与现代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是一些受到误解的古文,以及其相关的参考内容:
1. “人非生而知之,惟学而知之。


这句话被人们误解为“人生而知之无需学习”。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是生来就知道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

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句话被误解为“包容万物,容人大度”。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海洋能够容纳所有的河流,因为它有足够的容量”。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被误解为鼓励人们不断地追求成功和力量。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上的星辰运动不停地前进,君子应该像星辰一样坚强不屈”。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被误解为“追求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5. “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句话被误解为“读书无用”。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真正需要知识时,才会感到自己所学的不够多”。

以上是受到误解的几句古文,我们需要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它们的内涵和意义。

历史上被误解的十句名言,你都理解对了么

历史上被误解的十句名言,你都理解对了么

历史上被误解的十句名言,你都理解对了么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其实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

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有人理解是: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比如猪狗一般;其实是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

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

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出自?庄子·大宗师?。

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

四、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还有后一句,游必有方,父母健在不要走远了,实在要去的话,要告诉父母你的去向,别让家人担心。

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后来变成了没有后代。

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人的解释是,人如果不为自己,就会被天地诛杀。

正确解释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整句话的意义就是:人如果不遵循天道做好自己,就会被天地之力所反弹而受到伤害。

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今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经成为形容老师一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感人奉献的经典名句。

可其实这句诗的原出处,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却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丝方尽的“丝”与相思的“思”同音,比喻为爱相思流泪,至死不干。

八、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拿破仑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

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

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人难免会犯错的古言

人难免会犯错的古言

人难免会犯错的古言
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人难免会犯错的格言和谚语,以下是其中一些: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
说明即使明智的人也难免犯错,而愚蠢的人有时也
会偶然成功。

2."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 表示小小的疏忽或错误
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 意味着没有人是完美
的,每个人都会犯错。

4."骑驴找马" - 意味着人们有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但最终会找到正确的道路。

5."吃一堑,长一智。

" - 表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变
得更加聪明。

6."水满则溢,人满则谦。

" - 警示人们在成功或拥有
权力时要保持谦逊,以免犯错。

7."画龙点睛" - 意味着一幅画或计划的精髓通常在细
节中,如果忽视了这些细节,就会犯错。

这些古言都强调了人类在生活中难免会犯错的现实,并鼓励人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成长。

高考语文常被误解的十句诗

高考语文常被误解的十句诗

1、贫贱夫妻百事哀误解读: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2、横眉冷对千夫指误解读: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

领导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高度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认为“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是说流言猛于虎。

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其实这里的“千夫”应该理解为“群众”。

《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

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鲁迅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尤适用于现在的反腐。

3、朱门酒肉臭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为“腐烂发臭”,其实这个“臭”就是“香”,xiu臭,在古代是发出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还有冻死的骨头。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被人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极具跳跃性,因此,很多读者未能领会作者独具的匠心。

被误解,不想辨清的诗句

被误解,不想辨清的诗句

被误解,不想辨清的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春秋《诗经·王风·黍离》
译文: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译文: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情怀,还有谁肯为我来表明内心的坦荡光明呢?
3、是非曲直苦难辩,自有日月道分明。

——民间俗语
译文:是非曲直难以辩解,只有时间才能验证一切。

4、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春秋《诗经·小雅,伐木》
译文:从深谷中出来的鸟,飞到高树上,那嘤嘤的叫声,是想寻求伙伴的啊!
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5、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白居易《放言》
译文: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6、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诗经·邶风谷风
译文: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译文: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诗词名句:那些耳熟能详却被我们“误读”的10句古诗词,你的理解真的是对的吗?

诗词名句:那些耳熟能详却被我们“误读”的10句古诗词,你的理解真的是对的吗?

诗词名句:那些耳熟能详却被我们“误读”的10句古诗词,你的理解真的是对的吗?1.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正解:这句诗出自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遣悲怀》三首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里的“此恨”指的是夫妻间的生离死别。

诗人说,他明明知道这是人所不免的,但是对于曾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却是更为悲哀的。

2.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误解:这是一首爱情诗,形容恋人间的矢志不渝。

正解:这句诗来自《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诗经》中一首典型的战争诗,全诗五章,每章四句。

前三章描写征人出征的场景,后两章则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

所以,这句诗实际上是歌颂战友间的情谊。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误解:这首诗是描写男女相思之情。

正解: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又作《江上赠李龟年》,是王维怀念友人李龟年而写。

据说后来李龟年流落江南,唱起这首诗,不禁潸然泪下。

红豆产于南方,鲜红浑圆,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它又被称为“相思豆”。

“相思”其实并不限于爱情,朋友间、亲人间其实亦可使用。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误解:这句诗常被用来歌颂老师的无私奉献。

正解:这句诗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爱情诗。

容易被误解的古诗词名句

容易被误解的古诗词名句

容易被误解的古诗词名句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误解: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二、贫贱夫妻百事哀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三、朱门酒肉臭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为“腐烂发臭”,其实这个“臭”就是“香”,xiu,臭,在古代是发出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还有冻死的骨头。

四、横眉冷对千夫指误解: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

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是说流言猛于虎。

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其实这里的“千夫”应该理解为“群众”。

《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

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鲁迅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尤适用于现在的反腐。

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被人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极具跳跃性,因此,很多读者未能领会作者独具的匠心。

那些被用错的名言警句

那些被用错的名言警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 也无涯。
•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半。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 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意思就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 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 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东西,是必然失败的。 庄子本来是想劝人们顺应自然,不要勉强自己, 现在却成了用来劝人们刻苦读书的名句,这岂 不是与他的本意相悖了吗?

三思而后行。
原文是这样的。
• 原文:李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 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 孔子本来是劝人们不要太过于谨慎,否则 就会产生问题。现在却成为了劝人多考虑 问题的名句,如果孔子知道了,会不会哭 笑不得呢?
同学们,生活处处有语 文!只要你有一双善于 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 在每时每刻领悟语文的 魅力!让我们一起,发 现文字之美,领悟语文 魅力吧!
——那些被误会了的名言警句
概述
•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古人的名言警 句。但是,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有些名句 却被人们误解了。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 那些被误解的名句吧!
以德报怨
•其实,原句是这样的。 Nhomakorabea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 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意思就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师傅,别人打我了, 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教化 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抱怨, 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 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 直抱怨’,以牙还牙。 看来,其实,孔子是鼓励学生有恩必偿,有仇必报的, 而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一直忍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被误解的古格言、诗句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何处,它的原意是夸人的吗?
此语现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

硁(keng):形容一个人见识浅薄又非常固执的样子。

别人对自己说“铁中铮铮”,是好还是坏?
“铁中铮铮”,如今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原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

此句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这种原本是有褒有贬、很有节制的称赞。

“铁中铮铮”,如今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系汉光武帝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时,认为赤眉军将领徐宣回答得体,所给的当面评价,全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这位徐宣投降后被“待以不死”,赏赐了一些田宅,稀里糊涂过完下半辈子,很显然,刘秀对此人的才能评价,也就不过如此,用这句话称赞他人的才能,对方如果明白典故出处,弄不好会给您个耳刮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到底是什么意思?
诗句出自《庄子.养生主》,后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傻得没边了!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在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傻得没边了啊!
原文出自《庄子*养生主》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有些“误读”最初是成心的,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但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在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傻得没边了啊。

也就是说,这段话本来非但不是
鼓励人们抓紧时间学习的,反倒恰恰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的,很显然,最初利用这个典故的人出于自认为的善意,把这个原本的“偷懒格言”加以剪裁,包装成了“励志金句”。

“愚不可及”是骂人的吗?为啥现在说人愚蠢都用这个词?
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诗句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原话为“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

其知(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宁武子这滑头,国家有道时丫就展露智慧,国家无道时丫就装傻充愣。

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国家政治开明,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

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

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

可见难得糊涂早已成为政客们的一种权术了。

“空穴来风”是什么意思?
“空穴不来风”本意是“这事有点影子”,如今却被用作“空穴来风”,意思正好相反,“空穴来风”的准确含意是事出有因的意思呢!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

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若怕用错,可将“空穴来风”同“未必无因”连用。

例如,“说她对丈夫不忠,大概不是乱讲。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丈夫不在时她浓妆艳抹迎客送客,不是迹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说爱情的吗?
如今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但这话原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山盟海誓说”实际上出现非常之晚,是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提出,尽管言之凿凿,可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的确是战斗场面,两相比较,似乎“毛诗”和“郑笺”稍稍靠谱些——不管谁靠谱,至少写什么唐穿、宋穿的千万别让男主、女主对唱这段“情歌”,那时候的人可是只知道毛诗、郑笺,没读过啥《管锥编》的。

现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或各种狗血武侠、言情、架空小说用于充作男欢女爱的助兴道具,甚至有三流小说作家狗尾续貂地给补上了肉麻的几段序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