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汇编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汇编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汇编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2、单位主要责任人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全面负责。
3、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4、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5、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岗前、岗中职业健康培训,督促从业人员遵守相关职业危害规定。
6、新建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
7、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
8、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
9、单位必须经常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10、加强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异常监测,检测结果,及时公布。
11、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2、单位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而隐瞒使用的,要追究其责任。
13、单位必须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岗前体检和职业危害体检。
二、职业危害申报制度1、单位应按照国家申报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必须进行首次职业危害申报。
3、作业场所危害申报必须提供下列资料: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5、各分公司、有关部室负责职业危害申报技术资料的准备。
6、安全部负责职业危害申报资料整理及上报工作。
职业病健康规章制度

职业病健康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障职工健康,维护企业生产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职业卫生政策,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职工,包括正式雇员、临时工和合同工。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是本企业关于职业健康的行为规范,具有约束力。
第二章职业病防护措施第四条本企业应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确保职工工作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五条本企业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风险。
第六条职工应按照企业要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第七条职工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个人安全。
第三章职业病健康监测第八条本企业应开展职业病健康监测工作,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
第九条职工有权知晓自己的健康检查结果,并可根据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第十条职业病健康监测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非相关人员。
第四章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第十一条本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体系,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防范措施。
第十二条职工在工作中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第十三条本企业应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职工职业病防护意识。
第五章职业病防护设施第十四条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护栏杆等。
第十五条职工有权对职业病防护设施提出建议,企业应及时予以改进。
第十六条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六章职业病紧急救援第十七条本企业应建立职业病紧急救援预案,制定应急措施。
第十八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本企业应及时组织应急救援,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职工在工作中发现职业病危害,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或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第七章职业病预防宣传第二十条本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预防宣传活动,提高职工职业病防护意识。
第二十一条职工有义务参加职业病预防宣传活动,积极维护自己的健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汇编

14、质量技术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漏电保安其及其他安全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出的隐患及时纠正。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NO:02页码:1/1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全年重伤死亡事故指标为0,轻伤负伤率小于8‰
项目控制的危险源种类:机械伤害
项目主管部门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NO:04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职业病发病率为零,无人员伤害。
项目控制的危险源种类:粉尘、噪声、电焊弧光
项目主管部门
项目负责人
项目相关部门
项目财务预算
项目起始日期
年月日
项目完成日期
年月日
管理方案:
1、质量技术部负责对有关员工进行职业病预防和粉尘危害、噪声危害以及电焊弧光危害知识的教育,对公司的职业病预防工作负有检查、指导的责任。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2、公司采购部负责推广使用环保型的涂料、油漆等先进的材料;同时负责推广使用自动、半自动、操作人员可以隔离操作的设备;用以从根本上解决粉尘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3、对从事冲床、板材切割、喷涂、油漆、涂料操作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要求他们在进行相关操作时,一定要穿戴好劳保用品(包括防尘口罩)。
4、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调换他们的工作内容,以保护他们的健康。
1、质量技术部负责对有关员工进行防火、防暴、消防知识的教育,必要试进行“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的演练;对公司的防火、防爆工作负有检查、指导的责任。
2、从事电气焊操作的员工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持证上岗;电气焊操作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易燃易爆的物品必须远离操作现场,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电焊机必须设有专用的接地线。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质量管理制度汇编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一、引言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流程1.提前准备-建立健康档案:对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个人基本信息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制定检查计划: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制定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包括检查项目、频次等。
-资源准备:保证检查所需设备和物资的充足,并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2.检查执行-通知员工:提前通知员工准备职业健康检查,包括检查时间、地点和所需注意事项等。
-检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检查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数据记录和分析:对每位员工的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结果报告和跟进-结果报告:将每位员工的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本人,并向相关部门提供相应报告和建议。
-职业病防控措施: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并跟进执行情况。
-职业健康教育:根据检查结果,开展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三、质量管理要求1.指导原则-科学性原则: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个人隐私保护原则:对员工的个人隐私信息要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效率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查工作的效率,确保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2.质量监控-内部质量监控:建立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外部质量监控: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合作,接受外部质量监控,提高检查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培训和绩效管理-培训和教育:对从事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进行评估,激励和奖励工作优秀者。
四、工作安全和卫生1.工作场所安全:保证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2.个人防护措施:为从事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培训和指导。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1.目录 12.管理制度综述 33.第一章总则 44.第二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安全安全生产目标 55.第三章班组安全生产目标 66.第四章安全生产岗位职责 77.第五章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278.第六章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与管理工作台账 299.第七章安全投入管理办法 3210.第八章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措施管理 3811.第九章安全检查制度 4212.第十章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4713.第十一章施工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规定 4914.第十二章工程分包施工队伍和劳务用工人员安全管理规定 5615.第十三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及处罚规定 6016.第十四章安全生产列会制度 6517.第十五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6618.第十六章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救援 7019.第十七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管理暂行规定 7220.第十八章安全考评及奖惩规定 7621.第十九章文明施工管理经济处罚规定 8122.第二十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9123.第二十一章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9624.第二十二章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管理规定 10025.第二十三章χ、γ源射线探伤安全管理规定 10226.第二十五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10427.第二十六章消防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11028.第二十七章特种及特殊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11429.第二十八章女工、未成年工保护工作规定 11630.第二十九章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11731.第三十八章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 12032.第三十一章环境管理规定 12333.第三十二章合同工及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制度 12734.第三十三章工作票制度 13035.第三十四章高处作业工程施工安全作业要求 131管理制度综述工区安全管理工作是工区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主成部分,在生产施工中通过安全生产控制管理,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使生产施工安全化、规范化,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施工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职业健康的监护与管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本单位制定本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二、监护范围本单位所有员工均受到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的约束,无论是在办公室工作还是在生产现场工作,都需要严格遵守本制度的相关规定。
三、监护对象所有员工均为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办公人员等各类人员。
四、监护内容1. 定期体检:所有员工每年需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包括体格检查、生理功能检查以及职业病筛查等项目。
2. 职业危害评估:定期对工作岗位进行职业危害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避免对员工造成职业危害。
3. 职业危害防护:根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提供必要的培训等。
4. 职业健康教育: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度,促进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健康行为。
五、监护责任1. 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对职业健康监护负有直接责任,应当认真组织实施本制度,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得到有效监护。
2. 监护责任人:各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职业健康监护责任人,负责协助上级领导做好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3. 员工责任:员工应当配合单位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按照规定接受体检,遵守职业健康教育要求,自觉做好职业危害防护。
六、监护机构为了更好地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本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负责具体执行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七、监护措施1. 定期检测职业接触的危害因素,分析监测结果并提出风险评估报告,为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并实施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控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源,减少员工受到的危害。
3. 提供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并要求员工合理使用劳动防护用具。
八、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的行为,本单位将依据规章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理,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汇编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汇编一、总则为了加强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汇编。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全体员工。
三、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职责(一)成立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制定职业健康方针和目标,审议职业健康工作计划和方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业健康工作,监督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三)设立职业健康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四)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和宣传,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协助处理职业病事故等。
四、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一)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二)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其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三)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工程控制、个体防护、管理措施等,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五、职业健康培训(一)制定职业健康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对象、时间和方式等。
(二)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与防护、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职业病的预防和急救等。
(三)新员工入职时进行岗前职业健康培训,老员工定期进行复训。
(四)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技能。
六、职业健康监护(一)组织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诊疗等资料。
(三)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调离岗位、安排复查、进行职业病诊断等。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汇编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汇编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汇编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已成为紧要的管理领域。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公司必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本文将围绕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开展深入阐述,旨在全面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效能,确保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当进行。
一、制度的目的1. 为保护职工健康和生命,防备和削减工伤和职业病。
2. 渐渐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素养。
3. 通过持续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公司的员工充足度和企业形象。
4. 加强管理工作,规范职业病防治活动,提高职工的生产安全保障。
二、职业病诊断与治疗管理1.保证职业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是规范的、适时有效的。
2.规定职业病诊断和监测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3.保证专业的医学团队进行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确保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的公正和科学性。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适时更新和完善患者的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记录。
三、职业病防治学问宣扬教育1.公司将职业病防治列为必修课程,并每年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
2.订立职业病防治学问宣扬计划,加强职业病防治学问的宣扬和普及。
3.建立职业病防备和掌控的互动平台,开展广泛的宣扬教育。
4.加强职业病学问把握和技巧训练的考核,加强职工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四、职业病危害和安全防护1.对进行职业病防制掌控的工种作出认真描述、进行分类,并加以实在的管理和管控。
2.针对不同工种依照职业病危害构成订立安全防护措施及疏散预案。
3.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定期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场所等进行评估与监测,以期提前防范可能的职业病危害。
4.针对职业病危害,开展检查、整改、追究等行动,确保安全防护的有效实施。
五、职业病防治投入保障1.公司应建立职业病防治专项资金,确保职业病防治用于生产环保和员工健康。
2.加强投资,渐渐提高职业病防治设施、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水平。
3.定期向职工发布职业病防治基金的支持情况,并对基金目录进行制度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汇编1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单位,以下便是第1页的正文:
文件编号:GL/WI-25
上海某某*****有限公司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人:顾某某
审核人:张某某
批准人:徐某某
制订日期:2018-7-1 生效日期:2018-7-1
目录
(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01)
(2)职业危害警示和告知制度(08)
(3)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10)
(4)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1)
(5)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12)
(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2)
(7)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15)
(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16)
(9)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9)
(10)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20)
(1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22)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4)
(1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31) (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
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单位
第三条术语\定义
1、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4、有害作业:是指在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组织机构与责任
设立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主管副总经理根据负责监护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责
组织实施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定(修订)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督促贯彻执行。
2.根据公司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3.制定公司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直接领导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立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台帐和档案。
5.组织对公司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法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
对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6.定期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7.定期听取各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危害防治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8.对公司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9.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10.各层级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职责见第三章。
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
第三章职责
第五条管理职责
总经理职责
⑴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⑵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危害防治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⑶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⑷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危害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⑸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⑹亲自参加公司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⑺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1、安全部职责(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
⑴安全部负责公司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
⑵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⑶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⑷对各生产车间的粉尘、煤气、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2、总经办职责
⑴负责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就业(上岗)前体检和离岗时体检,对职业禁忌者提出处理意见。
⑵负责退休退养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
⑶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⑷总经办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⑸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⑹建立、健全公司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技术部的职责
⑴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职业健康生产技术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职业健康文明生产。
⑵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4、质管部的职责
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维护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运行。
5、各生产车间职责
⑴各生产车间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⑵各车间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⑶各单位要严格管理有危险化学品以及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