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观攀登者有感800字

合集下载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攀登者》观后感篇1《攀登者》讲述的是为弥补1960年中国登顶所留下的遗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吴京饰)、曲松林(张译饰),“二代攀登者”徐缨(章子怡饰)、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两代攀登者组成的中国“最强攀登联盟”,举国之力,向珠峰发起冲顶挑战。

在攀登过程中更是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时刻,多次命悬一线。

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

“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们在挑战人类极限,他们在书写中国辉煌。

山高绝顶人为峰!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它的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春华秋实,70年不屈不挠,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闪耀在天空,它承载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

这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让我对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懂得了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承担,爱是一种荣耀,爱是一种回报,爱是一种奉献今天的我们更要向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五星红旗,因为它神圣不可侵犯。

接过长辈的旗帜,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篇2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

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

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 在观看完⼀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需要回过头来写⼀写观后感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1 今天是国庆放假的第四天,我和我的同学⼀起看了⼀场电影《攀登者》主要讲述了中国登⼭队在1927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由于没有拍下360度环绕录像⽽被世界登⼭队否认中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最初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三⼈,也各⾃过⾃⼰的⽣活,其中吴京饰演的⽅州⼭去教书了,有⼀次他讲到了他们三⼈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事情,还把当时带上珠穆朗玛峰的化⽯拿给了学⽣们看,但是有⼀个学⽣不相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还把⽅州⼭从珠穆朗玛峰上带来的化⽯打碎了,从此以后⽅州⼭再没有去过那间教室。

新中国成⽴后,国家组织了中国登⼭队,再次攀登珠峰,虽然攀登珠峰的过程失败了好⼏次,还有⼈为此牺牲的,但是登⼭队不畏困难,终于在1960年5⽉25⽇凌晨4:20。

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且还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准确⾼度8848.13⽶。

这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开学第⼀课》夏伯渝⽼⼈的英雄事迹。

26岁的夏伯渝在第⼀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做了截肢⼿术,但是,失去右腿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2018年5⽉,以69岁⾼龄成功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舞着五星红旗。

然⽽,令他⾃豪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峰,更是因为他参与了1975年中国登⼭队在珠峰北坡8600⽶⾼度,号称第⼆台阶的⼀个九⼗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壮举。

虽然那是⼀个⼗分普通的梯⼦,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分的艰难,因为海拔⾼,本来就缺少氧⽓,再加上天⽓极寒,他们每做⼀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的体⼒,最终⽤了⼀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第⼆台阶上。

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队员,踩着夏伯渝等⼈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攀登者》观后感(精选8篇)

《攀登者》观后感(精选8篇)

《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精选8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攀登者》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攀登者》观后感篇1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

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

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

这个“终于”来之不易。

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

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

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

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孩子们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攀登者》观后感篇2国产主旋律电影《攀登者》讲述了两代登山者与暴风、冰裂缝、雪崩等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最终完成登顶珠峰使命的故事。

当今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想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就必须向“攀登者”那样学会斗争。

学习《攀登者》顽强的斗争精神。

剧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却未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

回想我们的革命历程,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矛盾、敢于直面矛盾、勇于解决矛盾,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与一切危害我国发展的风险挑战进行坚决的斗争;要顽强奋斗,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坚持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攀登者观后感1拍登山运动的题材,国内导演应该还没有经验。

于是导演就加了爱情这条线,把一个陌生的题材拍成熟悉的儿女情长片。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把一个宏大的爱国题材变成狭小的爱情题材。

本来这部电影能把格局升到爱国精神的层面,但却被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故事一搅和,格局瞬间就被拉下来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觉,我们也可以在细小处用功,着重强调细腻的人物情感,但导演显然也不够细腻,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太粗糙,有着历史电影的通病——假大空。

导演的表现手法粗糙提现在哪里呢?例如为了表现人们对方五洲的偏见安排了砸玻璃的情节,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现手法了。

例如很多剧情都要靠旁白推进,技术高超的导演会用影像说话,而不是像新闻纪录片一样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会导致电影看起来像博物馆里的历史资料,冷冰冰的。

电影结构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铺直叙,缺乏新意。

我认为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两条线并行推进,60年代的剧情影响着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择,最后同时达到高潮,电影在逻辑上会通顺很多,情感上会强烈很多。

电影透露出的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国精神,要知道,中国精神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的,片中方五洲个人的主角光环太强,显得其他人都像废物一样,这样设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历史。

攀登者观后感2今年的国庆节由于妈妈身体的原因我们没有出去玩,只是去看了国庆三部曲,今天看了由我的偶像吴京主演的电影《攀登者》。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登山队在恶劣条件下,牺牲了队友,最后只剩下三人的情况下登上珠穆拉玛峰,但是没有拍取有效的影像不被国际认可,继而再次冲击珠峰的故事。

原来这是我们今年看《开学第一课》上那位双腿截肢的登山队员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

我从来不知道登山也需要这么多的知识储备,还有体能训练,看着我们中国的登山队员把中国梯挂在珠峰的第二台阶上的时候,并且把国旗悬挂在珠峰顶的时候。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范文7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范文7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范文7篇)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1《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

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

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

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

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

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

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2国庆节10月1日,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着》,具体内容是这样:刚开始队长方五州、松林、杰布等人组成的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可由于雪崩队长不幸身亡,松林也受了重伤,但方五州抓住了他,松林命保住了,但相机丢了。

在后面,他们搭了一个人梯,从第2阶梯登上去,因为那雪太滑,他就光脚爬了上去,他的脚因此被冻伤,最后被切了半个脚掌。

他们在凌晨4点多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山顶,但因没有相机没有拍下360度影像,他们就只好把国旗埋在这寒风刺骨的山顶。

因为没有360度影像照片,西方不承认他们登顶了,由于西方不承认,中国这次登峰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证明中国人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国家再一次组建了登山队,经过了一次次艰难的训练,他们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李国良为了保护相机,自己掉入了冰裂缝。

看到这里我被他深深的打动了。

这一次冲顶,中国人在第二阶梯搭梯搭了梯子,被国外称为“中国梯”,并且测量出珠穆朗玛峰的真实高度为8848.13米。

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登上珠峰吗?为什么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吗?原因是在国外看中国都登不了自己的山,要划分给其他国家,但中国不甘心,建立了登山队登珠峰重新测量,是因为中国的山应该自己测量,而不是外国人口中的8400米,因此他们便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攀登者》观后感1-9-30日我和爸爸看完电影《攀登者》知道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

历史上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8名男队员和1名女队员潘多成功登顶珠峰。

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是他们为祖国贡献了半边珠穆朗玛峰1949一中国强起来了啊:中国请听十三亿中国人的声音祖国我爱你一一吕无言。

《攀登者》观后感2挑战不可能,看夏老先生登珠峰43年终于在69岁戴双假肢登顶成功有感。

执着、真心真的是“可怕”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它们的威力有多大可以激发你多大的潜能,“夏老说,这毕竟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

著名的登山者乔治·马洛里曾在别人问他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登山时也说过因为山就在那儿。

人总要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献身一次才不白走这一趟(这是我家朱一龙老师说的)。

43年来,夏老遭遇了截肢、癌症,风暴、地震,可这些都不及他的决心。

夏老用自强不息,一撇一捺写好了一个人字,那么我们呢?你热爱的是什么?你又有什么目标?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人总要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献身一次才不白走这一趟。

所以你还等什么,别说明天要怎么怎么样就做好今天吧!《攀登者》观后感3很感人的一部影片,有很多令人紧张的时刻,伴随影片的起伏观众情不自禁的发出叹息、欢呼、抽泣、笑声。

张译扮演的角色很有张力,他除了在影片开头跟随队伍一起攀登珠峰之外,其余出镜的情节都是在指挥的后方,但其实他的内心活动应该是最波澜的,情感丰富溢于言表,有悔恨、怨恨、懊悔、不舍、坚定、疼爱、释怀,这个角色演得很好,吴京和子怡的感情戏也为影片增添了美好的爱情元素,可歌可泣。

井柏然这次演的也是很好,他很适合这类感文艺的角色,最后和藏族姑娘的合照,令人泪目。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8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8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攀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8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篇1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

要爬到峰顶,就一个字——难!国庆期间,我们全家特地去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三部曲之一,看完以后,我极其感动,深深地为这群攀登者骄傲!珠峰,是中国人自己的山峰,但中国人此前却从未登上去过,遭到其他已经成功登峰国家的冷嘲热讽。

为此,1960年,三人小队搏命冲顶,终于成功了!但令人遗憾的是,要证明自己的国家登峰成功,必须要有用照相机拍摄下的现场照片,他们的相机遗失在了登山途中,因此,西方一些国家否认中国曾经登上珠峰!看到这里的我,真是气得牙痒痒!我想,这些好男儿一定会再次证明自己的!果然,13年后,中国再一次组建登山队,还配备了专业的摄像师、医护人员、气象专家等。

这一次,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真正的实力!1975年,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来到海拔8000米以上的北坳雪山。

在这里,队员差点全部滑下去。

他们在那里安营扎寨,准备过大风口。

可惜,老队长为了保护气象专家负伤,眼看就要前功尽弃的时候,摄影师竟主动要求自己担当队长,我被他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一开始都很顺利,大家还合影留念,但“平静的背后就是风暴的来临!”马上要上最后一级台阶时,他们遭遇了意外,新任队长被挂在了悬崖上空,队员们拼命用绳子拉住他,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候,他做出了生死抉择,把照相机交给了队友,毅然决然地用刀把绳子割破,自己掉下了万丈深渊。

看到这儿,许多观众都哭了,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为他这种舍已为人、以身许国、牺牲自己的精神所感动,那一刻,我的心底就回旋着一个声音:“好样的,攀登者!”最终,老队长再一次带着队员冲顶。

在气象小组的协助下,他们经受住重重考验,顺利地在第二台阶,也就是年轻队长牺牲的地方,搭建了金属扶梯,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梯”!终于,终于,他们登顶了!队长挖出了当年埋在雪下的国旗。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3篇)精选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3篇)精选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3篇〕生命时刻都在凋零,有些死亡是荒谬,有些却是辉煌。

——题记前几天,我去看电影?攀登者?,起初我是不那么情愿的,印象中就是刻板的认为这个名字拍出的一定是部无聊的纪录片。

后来因为看见吴京、胡歌等多位演员的名字,我才决定去看这部电影。

了解年代背景后,却更是有些不舒服,我对那个年代有些轻微的抵触,许是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我更愿展望恢弘的未来。

可接下来的画面,却让我着实感动。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其实中国攀登者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遗憾的是,由于当时队长为了救一个队员摄像机被迫扔下去了,所以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于是一些西方国家便不成认中国首次登顶。

就这样,十五年过去了,中国人就这样在嘲讽、猜疑、委屈中煎熬了十五年。

但轻易放弃,轻易服输是我们中国精神吗?不!这从来不是。

1975年,请铭记这一年份,中国人再次北登珠穆朗玛峰!偏偏命运总是造化弄人,十五年前的悲剧再次重演。

但这次,李国梁为了能留下让世界成认的中国登顶的证据,在命悬一线的时候,果断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摄影机递到队友手中后,便割断了生命的绳子。

在他眼中,他的命是很轻的,远不如一台照相机的分量。

可他的牺牲,又让他的生命变重了,他的牺牲,闪耀出了从未有过的光辉,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国而死!我一直觉得电影最巧妙的地方不在于登顶,登顶确是最重要的地方,因为它是所有人的信念,是希望的寄托。

电影最巧妙的地方是李国梁以命换相机;杨光为证明自己,也为完成对父亲的承诺,他戴假肢登珠峰;患上肺水肿,生命垂危的徐缨为帮方五洲成功登顶,带病上山,实时监测珠峰气象变化,最后连续吐血,昏迷倒地……一切的一切成就了登峰的成功,成就了“中国梯〞的搭成。

电影很沉重,因为责任沉重,因为生命沉重,因为爱国之心沉重。

我从不觉得沉重是什么负面的,相反,沉重是深沉而重大。

这部电影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命,责任,理想,执着……我们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就在那,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山,无论如何,一定要我们中国人登!谨以此文致敬所有的攀登者!也希望大家可以保护环境,不要让这些攀登者们用生命征服的珠穆朗玛峰,毁在我们手上!昨天我在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令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攀登者有感
我们每个人都是攀登者,不断走向自己的在珠穆拉玛峰,或为了荣誉,或为了目标,或为了信念,或理想。

珠峰的顶端很高,路程很长,过程很艰辛,雪崩,飓风,裂缝,寒冷,走上去,不容易。

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之路,那有什么一帆风顺,只不过是个人的心态,才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坚持,勇往无前。

《攀登者》中的主角们靠自己的热爱与信念,靠意志与决心,更是靠对于中国的热爱,民族气节,民族的使命感,坚持坚持在坚持,最终登顶。

我想在那一刻,他们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是骄傲,中国人终于证明了自己,终于丈量了中国的高度。

是不易,一路艰辛,一路克服就是为了这一刻,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是感慨,朋友,我们登上了珠峰,我们替你们完成了使命,安息吧。

是激动,这个登顶的时刻是让人激动人心的时刻。

也是伤心,可惜一路陪伴支持我的人,没能陪我坚持到最后。

在通往珠峰的路上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很多宝贵的生命证明了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只要肯攀登,世上无难事。

看电影时很震撼,电影镜头中有很多有惊无险的场景,为的是情节的跌宕起伏,经历过人生的很多事以后,才会发现,哪有那么多的好运气,当厄运,当不幸,当危险来临时,不会给你任何思考的机会,那一刻你的命没了就是没了,很多时候不会幸运的起死回生。

所以让我更加钦佩当时的攀登者们,在一切都不成熟的年代,登上珠峰,真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难题吧。

但是中国人总能靠自己的毅力完成想要完成的事,这是我们要向前辈学习的事情。

自从登过华山以后,对于登山有了特别的热爱,也许是一路走走停停可以看看风景,也许是每上一层台阶就离终点更近了一步,也许是喜欢一览众山小,站得高看得远,也许是喜欢挑战自己极限的心理作祟,总之很喜欢爬山,虽然爬山很累,但是还是会有瘾。

华山险,泰山美,嵩山绕,每座山都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感悟的细节也不一样。

你会发现只要你想要登上山顶,不放弃,坚持到底,脚踏实地,一定可以在无数个步数之后,看到胜利的曙光。

大自然很奇特,带个我们不一样的世界。

生活也是,不一样,带给我们不同的滋味。

人生有很多的山峰需要我们攀登,也有很多的滋味让我们品尝,何不做一个勇敢的攀登者,去品尝人生百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