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时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时练

《世说新语》二则课时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雪骤.(zhòu)差.可拟(chā)谢道韫.(yùn)B.柳絮.(xù)无奕.(yì)陈寔.(shí)C.太傅.(fù)尊君在不.(bù)非人哉.(zāi)D.舍.去(shě)友人惭.(cán)欣然曰.(yuē)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不久,一会儿)因.风起(趁)B.已去.(离开)则.是无信(就)C.差可拟.(相比)入门不顾.(看)D.未若..(不如)与人期.行(约定)3.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4.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5.写出下列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待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期日中(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7.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七年级语文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编著的《》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内集..()⑶俄而..()..()⑵儿女⑷欣然..()...()⑹未若..()⑸差可拟⑺因.风起()⑻即.公大兄无奕女()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答:答:词:、句:⑴⑵陈太丘与友期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⑵太丘舍去()⑶去后乃至()⑷尊君在不()()⑸待君久不至()⑹相委而去()⑺家君()⑻下车引之()⑼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答: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参考答案:《咏雪》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一、指出以下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B 、太丘舍去古义:今义:C 、下车引之古义:今义:D 、元方入门不管古义:今义:二、阅读以下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以致。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管。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说以下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君子之学必好问B、子将安之C、良惊诧,欲殴之D、投诸渤海之尾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元方“入门不管”能否失仪?谈谈你的见解。

6、若是你单独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说加点的字。

遗()夜书()说()尚明()以治()8、翻译以下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概括出一个成语:。

(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 说明 ]秦青、薛谭:都是秦国有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

衢(qú):大路。

10、选出对以下加点字词语的解说不妥的一项()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B、未穷青之技:尽、所有C、抚节悲歌:把住D、响遏行云:阻挡11、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薛谭学讴于秦青饯于郊衢A、B、请受命求救于孙将军有过于江上者未穷青之技放之四海而皆准C、D、其邻居之父亦云人皆贺之12、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薛谭乃谢求反其邻居之父亦云A、B、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响遏行云自谓尽之,遂辞归(歌者)贵在中节C、D、停多日,辞去抚节悲歌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语文《世说新语两则》配套练习册的答案

语文《世说新语两则》配套练习册的答案

语文《世说新语两则》配套练习册的答案《世说新语》两则被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分别是《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以下是小编整理八年级这篇课文配套练习册的的参考答案,欢迎阅读!5 《世说新语》两则一、1.fù zhòu nǐ xù yùn cán2 略3.(1)不久,一会儿 ;快速,急速。

(2)大致,差不多; 相比(3)比不上(4)约定(5)离开(6)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7)丢下,舍弃(8)拉4.C5.C6.B7略二、(一)8是个不守信用的人,为下文元方对其的斥责作了铺垫。

9.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0.(1)描写了友人惭愧的心理活动。

(2)表现了元方对此人厌恶、不接纳的心理。

1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12.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13.聪明、机智的孩子。

(二)14 (1) 称:称赞法:效法,仿效。

15.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16.第一次问话: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做了些什么?第二次问话:我曾经也与你父亲做过同样的官职,不知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17.(这个只要写出大概就可以)例:元方引经据典,既没有贬低父亲,也无失礼貌。

回答恰到好处。

以上是店铺分享民教育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配套练习册答案,希望对你有用!语文《世说新语两则》配套练习册的答案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共5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共5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共5则)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

(2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6分)⑴俄而雪骤(俄而:)))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⑷太丘舍去(舍去:⑸尊君在不(不:)))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9.释词:(4分)日中:(无礼:()舍去:()引之:())。

(3分)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3分)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二)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七年级语文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课时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课时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5《世说新语》两则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4分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2.简答。

3分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2分4.翻译下列各句。

4分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陈太丘与友期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2分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3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2分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3分三、课外拓展华歆王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略 2.略 3.略 4.略二、1.①中午②通“否”③拉④回头看 2.友太丘友 3.无信无礼 4.C 5.略 6.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三、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七年级语文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习题(新版)新人教

参考答案一、fù zhòu xù yì 二、1.急 2.差不多相比 3.乘 4.约定 5.“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

三、1.(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四、《世说新语》,南,刘义庆,魏晋时代早慧儿童,谢道韫,元方。

五、(一)1.信用礼貌拉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二)1.(1)私下(2)毕,完(3)离开(4)安详的样子 2.(1)王冕是诸暨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

(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

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

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

1。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堂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试题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堂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试题

《世说新语两则》反馈·当堂达标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________ 儿女(2)下车引之差可拟_____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3)元方入门不顾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2)友人便怒(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

”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时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
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B、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C、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二、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释加点的字。

遗()夜书()说()尚明()以治()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