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新老七种工具

合集下载

QC九大步骤、七大手法

QC九大步骤、七大手法
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 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树状图形(倒立逻辑关系因果图) 2、关联图
把几个问题及涉及这些问题的关系极为复杂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 连接起来的图形。 3、KJ 法——亲和图
KJ 法(川喜田二郎 KawakitaJiko)——利用卡片对语言资料进行 归纳整理的方法。KJ 法的主体方法,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特定主题的意见、 观点、想法等语言文字资料,按它们相互亲近的程度用图形加以归纳、汇总。 4、矩阵图 从作为问题的事项中,找出成对的因素群,分别排列成行和列 在其交点上表示成对因素间相关程度的图形。 方法——多元思考。 5、PDPC 过程决策程序图 在制定计划阶段,进行系统设计时,,事先预测可能发生的障碍 (不理想事态或结果),从而设计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最大的 可能引向最终目标。 6、箭条图 箭条图又称为网络计划技术,我国称为统筹法,它是安排和编制最佳日程计
QC 九大步骤、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 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 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 QC 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 箭条图、PDPC 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 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第1页共5页
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 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控制图的一般格式如图 8-7 所示。 7、相关图法
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 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的常用方 法。相关图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它根据影 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小点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并观察它们之间 的关系。 “新七种”: 1、系统图

QC七种工具

QC七种工具

XXX XXX
2000年1月-6月
日期 班次 5月 332 245 144 82 16 819
2000.09.18 全部 6月 223 241 107 72 32 675 合计 1746 1537 913 493 130 4819
11欠铸 冷隔 小砂眼 粘 Nhomakorabea 其他 合计
4月 353 272 168 94 23 910
33
分层法
分层法示例
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 漏。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管子装接时,操作人员不同(有甲、乙、丙三个维 修人员按各自不同技术水平操作);二是管子和接 头的生产厂家不同(有A、B两家工厂提供配件)。 于是收集数据作分层法分析(见表一、表二),试 说明表一、表二的分层类别,并分析应如何防止渗 漏?
21
散布图
分 散 图 示 例
强正相关
X Y Y Y Y
强负相关
X
弱正相关
X
弱负相关
X 22
散布图
Y Y
不相关
X
曲线相关
X
散布图的分析和判断
对照典型图例法、简单象限法、回归分析法
23
散布图
1)对照典型图例法
实际画出的散布图与典型图例对照,就可得到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 及属哪种相关的结论。
2)简单象限法
24
散布图
3)回归分析法 相关系数的定义
r= ∑(xi-x)(yi-y) ∑(xi-x)2 ∑(yi-y)2 Lxy= ∑(xi-x)(yi-y) Lxx= ∑(xi-x)2 Lyy= ∑(yi-y)2
25
=
Lxy Lxx Lyy
散布图

QC老新七大工具学习

QC老新七大工具学习
31
第三章
六、判别方法:
关联图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问题
主要因素
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32
第三章
七、实例
关联图
某车间照明耗电量大,QCC小组针对此情况运用关联图 进行原因分析。
开关集中控制
管理不严 乱 接 灯
用一亮八 照明耗电大
14
第一章
老七种工具简介
六、直方图 用于分析和掌握数据的分布状况,以便推 断特性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 收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数据; 数据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50-100个; 确定积差R,分组数K,组间距h,分组组界; 作次数分配表;
6
第一章
排列图示例
老七种工具简介
100 累 90 计 80 频 70 率 60 50 40 30 20 10 0
欠铸 冷隔 小砂眼 粘砂 其他
废 品 数4000
废品统计表
项目 欠铸 冷隔 小砂眼 粘砂 其他 合计 废品数(件) 1746 1537 913 493 130 4819 频率(%) 累计频率(%) 36.23 36.23 31.89 68.12 18.95 87.07 10.23 97.3 2.7 100 100
分 散 图 示 例
Y
老七种工具简介
Y
强正相关
0
Y X
强负相关
0
Y X
弱正相关
0
X
弱负相关
0
X 9
第一章
老七种工具简介
四、因果图 用于寻找造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分析原 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QC七大手法的新旧对比

QC七大手法的新旧对比

QC七大手法新旧对比老的七种工具(我的看法:老工具重点是确定问题所在,分问题的原因。

着眼于过去数据的分析。

)1.检查表:也有的叫查检表、检查单……。

用于现场收集数据。

内容应当考虑满足以下用具的使用。

也可以作防错工具,提醒操作者应当如何做。

2.层别法:将数据按照不同类别、层次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方法。

以便查出问题。

为此,利用检查表收集数据时就要设计好类别、层次。

3.特性要因图:也叫因果图、鱼刺图。

通常结合层别法,针对不同类别和层次,把结果、现象问题作为鱼头,分析可能的原因作为鱼刺。

再查原因的原因,在鱼刺上列出分刺。

再查原因……,一直分析到根本原因为止。

4.排列图:也叫帕累图。

根据20:80规律,把鱼刺图得到的各种原因,根据某个类别、层次进行汇总统计,根据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确定关键的少数。

抓主要原因的主要方面。

根据这个原理也可以用于其他的分析工作,确定主要因素。

5.散布图:采用层别法做分析时,如果发现A和B两个因素可能相关,可加以利用。

譬如,只要控制A也就控制B了。

散布图两个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因素,把数据点上,很容易发现是否相关,以及如何相关的。

6.控制图:也叫管制图。

用来分析过程是否稳定。

过程稳定后可以用来控制过程,及时发现特殊原因。

也可以和前面的各种工具结合来改进过程,验证改进后的效果。

7.直方图:用来检查数据的分布状态,判别是否属于正常状态分布。

常常结合控制图使用。

新的七种工具(新的工具主要是从系统和过程的观点来解决问题或者预防问题的发生。

着眼于未来)1.亲和图:也叫KJ法。

把大量的意见、资料、事实、构思、方案等利用这种方法,根据相关性,把相同、相近的归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认识。

2.关联图:把原因和结果、手段和目的等绞缠在一起的一些问题,用逻辑方法查明它们关系的一种方法。

3.矩阵决策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识别不同群体的原因。

分群排列出各个原因,在交叉的地方分析相关的强弱、大小。

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的方法。

新老7种QC工具

新老7种QC工具
-38=25,区间 [38,63] 称为数据的散布范围,全体数据在此范围内变动 。 确定组数:本题中 n = 100,则组数 k 为:
为方便分组,取 k = 9; 确定组距:
确定组界:第一组的组界为(38-1.5,38+1.5),即(36.5,39.5), 第二组的组界为(36.5+3,39.5+3),即(39.5,42.5) 依此类推,求出9个组的边界。见下表
▪ 正常型:图形中央有一顶峰,左右大致对 称,这时工序处于稳定状态。
▪ 非正常型:图形有偏左、偏右的情形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一些形位公差要求的特性值是偏向分布 ②生产者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加工
中心偏位
▪ 双峰形:图形出现两个顶峰 可能是由于不同加工者生产的,
或是不同材料、不同加工方法、不同 设备生产的两批产品混在一起造成的 。
最大值用Xmax表示, 最小值用 Xmin 表示,极差用R表示
C、确定组数 (k) 组数通常用k表示, k与数据量有关,数据多,多分组;数据
少,少分组。有人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
由于正态分布成对称形,故常取 k 为奇数 D、求出组距 (h)
组距即组与组之间的间隔量,等于极差除以组数,即:

E、确定组界 组界为组的边界,通常最小值开始,先将最小值放在第一组的中间
通过分析,得知造成漏气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① 该工序中负责涂胶剂的三个工人A、B、C的操作方法有差异 ② 气缸垫的两个供货厂家使用的原材料有差异。 针对两个因素,将数 据进行分类列表,得到以下的表格:
从右边的两个表格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 这样的结论:降低气缸漏气率的办法可以采 用乙厂提供的气缸和工人B的操作方法。但 是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是漏气率非但没 有降低,反而增加到43%,这是什么原因呢 ?

新老七种工具的区别

新老七种工具的区别

直方图
检查表 分层法
作解析
显分布 看相关
散布图
控制图
2013年6月10日6时3分
找异常
七工具的概述
1.4七工具使用情形简析
序号
(旧) 七 工 具 的 用 途
(旧)七工具
使用情形
一 二 三
检查表(Check List) 散布图(Scatter ) 特性要因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2013年6月10日6时3分
1 七工具的概述
1.2新旧七工具
序号 旧七工具

新七工具(1972-1976)
七 工 具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检查表 直方图 层别法 柏拉图 散布图
关连图法 KJ法 (亲和图法) 系统图法(目的—手段 ) 矩阵图法 矩阵数据解析法(主成份分析法)
特性要因图 PDPC法 (过程决定计划图) 管制图 箭形图法 (日程计划与进度管理)
2013年6月10日6时3分
QC新七种工具的背景
由此,对于质量管理的方法也提出了以下几点新
的要求: (1) 要有利于整理语言资料或情报。 (2) 要有利于引导思考。 (3) 要有助于充实计划的内容。 (4) 要有助于促进协同动作。 (5) 要有助于克服对实施项目的疏漏。 (6) 要有利于情报和思想的交流。 (7) 要便于通俗易懂地描述质量管理的活动过程。 “新七种工具”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逐渐形成的。
根据事实数据发言 整理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 探讨潜伏性问题
直方图(Histogram) 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 管制图(Control Chart) 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
须从平均值与与变异值来考虑。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新七大手法要紧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要紧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与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者许正由于其简单而不受重视,因此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存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与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要紧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者3个月或者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者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马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之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者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与作图时的基本根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者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者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与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能够采取措施为止。

新旧QC七大手法区别(1)

新旧QC七大手法区别(1)

新旧QC七大手法/区别新QC七大手法1. 关联图法--TQM推行, 方针管理, 质量管制改善, 生产方式,生产管理改善2.KJ法--开发, TQM推行, QCC推行, 质量改善3. 系统图法--开发, 质量保证, 质量改善4.矩阵图法--开发, 质量改善, 质量保证5.矩阵开数据解析法--企划, 开发, 工程解析6. PDPC法--企划, 质量保证, 安全管理, 试作评价, 生产量管理改善, 设备管理改善7. 箭法图解法--质量设计, 开发, 质量改善老七种工具: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分层法、直方图、控制图。

新七种工具:关联图、亲亲和图(KJ法、A型图解)、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PDPC法、过程决策图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

这里篇幅有限,我就简单说下鱼骨图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实企业中发布会用的最多的就是鱼骨图(因果图)了,直观明了,我们公司常做发布会,用的都是这方法。

一般会结合5w2h分析方法使用。

这里不能贴上来图,其他的你就百度里就有一堆鱼骨图了。

鱼的几个刺一般都用来代表人、机、料、法、环。

之后从几个刺下面细分出来一些其他的原因,逐条分析、去掉非要因。

最终剩下来的就是影响问题的要因了。

其实做过一次后就会很简单了。

至于图嘛,这里不能粘上来。

给你个链接吧,里面PPT介绍的很详细。

图也很丰富。

最后我想说的是,哥们,俺说了很多很累。

请给分吧第一章概述一、起源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
0.3
0.2
0.1
0
脱层及气泡
窝气
胎里不平(反弧) 胎里露线
破囊
色线偏歪
窝囊
硫化曲线异常
一、检查表
2)质量分布调查表
实测值分布调查表
调查人:李xx
调查日期: xx年xx月xx日
调查数:129条
调查方式:根据原始凭证统计
频数 1
5 6 15 26 35 25 10 5
1
重量:
正 一正 正正 正 正正 正 正 正正 正 一 正 正正 正正 一 正 正 正 正正 正 正 正 一
17.5 18.0 18.5 19.0 19.5 20.0 20.5 21.0 21.5 22.0 (Kg)
一、检查表
3)矩阵调查表:
2-13-5、3月成型各班D/B检测明细(内部统计)
规格
机台
检测量
综合 DA+DX
11.00R20 16PR PW01PT
3# 4390 216
11.00R20 PW01-18PT
步骤1
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收集数据的目的一般为调查不良项 目、不良主因或缺陷位置等
步骤2
整理调查项目:将需要调查的项目制作成清单,并确定其 顺序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确定检查方法:检查的方式(全检、抽检)、检查的周期、 检查数量、检查标记等
设计检查表:检查表的格式要依据所检查的项目特点设 计,如记录的标记,(记录数量的多少用“正”、确认 记录用“√”表示等,也可采用其他标记)
QC新老七种工具
2012年7月 质量管理处:张学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目录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QC小组介绍
第一章 QC老七种工具
v老七种工具: •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次发现问题; • 排列图——确定主要因素; •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 散布图——表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 直方图——表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
33
38
13
3
11
3
3
1
0 3.58% 11
4
0
1.83%
1
0
1 5.50% 12
6
0 3.25% 7
5
1 4.26% 3
1
0 3.67% 3
1
0 14.29% 2
1
复检数据未记入总检测量
469 373 383
6
4.72% 88
37
乙班 丙班 丁班 综合DX DX数 DX数 DX数 率
1 17 1 0.62%
4# 1028 31
12R22.5 PW212+/PAL517
5# 3620 176
315/80R22.5 PAL520/PW602
12R22.5 RA60
6# 3402 255
295/80R22.5 PAL520/PW602
成 11.00R20 PW01-18PT
7# 4385 157
型 9.00R20 16PR PW01PT 11.00R20 16PR PW01PT
一、检查表
4、类型
1)不合格项目调查表
缺陷 脱层及
月份
气泡
1月
39
2月
42
3月
31
1月百分比 48.8%
2月百分比 23.9%
3月百分比 20.8%
增减百分比 -3.1%
0.6
0.5
成品外观近三个月主要缺陷对比
窝气
胎里不平 胎里露 (反弧) 线
破囊
色线偏 歪
窝囊
硫化曲 当月缺陷 当月修 线异常 胎总数 品总数
填制检查表:根据检查项目的相关情况填写检查表,记录 原始数据,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数据资料
步骤6
分析检查表:对检查表进行分析,了解问题的分布情况,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检查表
3、应用要点:
检查表是对数据进行汇总的工具,它是更进一步分析探讨质量问 题的基础,在制作时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合理设计检查表的标题,检查表的标题要与检查表的内容相符。 (2)检查表的内容需列举全面,一般包括检查者、检查时间、检查地 点和检查方式等。 (3)检查项目做成易于检查的文书,制作时考虑进行数据整理时的情 况,注意层别的方法,防止层别项目的概念混淆。 (4)在“检查项目”后,一般会制作合计、平均、比率等计算栏,以 方便分析。
0
2
0 0.39%
2
5
0 0.41%
2
0
0 0.09%
5
2
0 0.25%
1
0
0 0.09%
2
4
0 0.35%
1
1
0 0.47%
2
0
0 0.12%
0
2
0 0.41%
0
1
0 4.08%
16 34 1 0.34%
二、层别法
1、定义
层别法又称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一定的 层别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 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其主要 作用如图:
26078 1231
甲班 DA+DX
71
18
乙班 DA+DX
76
3
72
57
丙班 DA+DX
67 10
45
丁班 DA+DX
2
0
综合 综合DX DA+DX率 数
4.92% 27
3.02%
4
甲班 DX数8Βιβλιοθήκη 22 4.86% 15
8
92
66
97
0 7.50% 3
1
62
52
43
6
8
6
80
62
46
19
10
19
33
2
6
4
10
3
3
4
80 5461
4
37
6
12 38
1
2
176 9902
8
24
10
12
7
6
11
149 8503
2.5% 7.5% 5.0% 12.5% 3.8% 3.8% 5.0%
2.3% 21.0% 3.4% 6.8% 21.6% 0.6% 1.1% 5.4% 16.1% 6.7% 8.1% 4.7% 4.0% 7.4%
3.1% -4.9% 3.3% 1.2% -16.9% 3.5% 6.2%
1月百分比
2月百分比
修品
缺胶 气泡
3644 5309 4553 67%
54% 54% -0.1%
1309 2735 2052 24%
28% 24% -3.5%
3月百分比
熟胶条
488 1517 1678 9% 15% 20% 4.4%
一、检查表
1、定义
检查表又称查检表、调查表、核对表和统计分析表, 是为了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号填记并统计、整理, 以便作进一步分析,或者作为核对、检查的用途而设计的 一种表格,一般分为调查用检查表和点检用检查表。
一、检查表
2、绘制步骤:
运用检查表可以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 粗略的整理和分析,其具体绘制步骤如图所示:
15# 1091 20 18# 3437 189
11.00R20 16PR PW01PT
19# 1477 48
11.00R20 16PR PW01PT
20# 2463 105
12.00R20 18PR PW01PT
21# 736 27
12.00R20 18PR PW01PT
22#
49
7
复检
3602
合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