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早搏109例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而它们联合使用的疗效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并探讨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我们需要了解室性心律失常这一疾病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室壁肌肉产生异常激动或传导不全,造成心室内异位冲动产生和传导异常,导致心室舒张期夹杂收缩时心室内未完全充盈的血液被迫排入主动脉,引起心排量降低。
室性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等,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则是控制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复发和减少猝死风险。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疗效,特别是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胺碘酮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传导,延长房室结、房室束、心室肌细胞的不应期,减慢心脏传导速度,抑制心脏异位兴奋点的活动,从而达到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门冬氨酸钾镁则具有增强心肌细胞的稳定性和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相辅相成,增加治疗效果。
有研究表明,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
一项对300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且治疗组的心室颤动复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降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次,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除了对疗效的分析,我们还需要关注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长期使用时会增加肝、肾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在使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代谢调整用药剂量和频次,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心电图、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心电图、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谢仁兵;沈建宏;顾新红【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心电图、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2月-2016年9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心电图、心率及血压变化;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K+、Mg2+水平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Q-T间期明显延长(P<0.01),且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清K+、Mg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提高病人临床疗效,且未对血清K+、Mg2+水平造成影响.【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9(017)004【总页数】3页(P563-565)【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心电图;心率【作者】谢仁兵;沈建宏;顾新红【作者单位】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如皋226500;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如皋226500;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如皋22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R256.2临床通常将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指采用2~3种药物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疗效不佳甚至恶化[1-2]。
据临床报道,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病人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病率较高,同时亦是猝死的风险人群[3]。
门冬氨酸钾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100例临床观察

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100例临床观察作者:马岩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07期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见,以室性早搏更多见,可由各种原因引起,轻重不一,持续时间不等,大部分患者先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美西律、普罗帕酮、利多卡因、胺碘酮等,疗效不佳时加用门冬氨酸钾镁静滴,亦可单纯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
现观察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0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及出院复诊者,男75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58.6 岁;病程2个月~25年;发作的诱因为情绪激动、生气、过劳、夜眠不良时发作;部分患者活动后自觉减轻,休息或安静时较多。
心律失常类型以室性早搏为主,约占80%,表现为偶发室性早搏5例,频发室性早搏60例,包括频发多源及频发多形;成对室早或短阵室速15例;房性及交界性早搏20例,约占20%。
病因为冠心病45例,支气管肺感染20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5例,病因不明者20例。
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患者有心悸、胸闷、胸憋、气短等,少数患者有头晕、乏力,个别患者有“落空感”或“心下沉感”。
实验室检查有低血钾低血镁者5例,其余为正常范围,无高血钾改变。
2 治疗方法除偶发室性早搏未予治疗外,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均以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14 d,复杂或难治性心律失常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美西律、普罗帕酮口服,个别患者加用胺碘酮口服。
对原发疾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3 结果见表1、2、3。
从表中可看出,症状改善明显的75%~80%,早搏次数减少约58%~100%,其中复杂或难治性早搏同时加用美西律150 mg,3次/d,口服或普罗帕胺 150 mg,3次/d,口服,个别重症加用胺碘酮口服,可增加门冬氨酸钾镁的疗效。
疗程结束后显效+有效患者达85%,无效患者占15%+。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合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对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研究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提高心脏功能并减少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存在缺陷等。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验证其临床效果。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有效性分析,临床研究,作用机制,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临床应用,前景展望,局限性说明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在心室内产生异常兴奋而导致心脏节奏不规律的情况。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脏细胞的异常兴奋性和自动性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则具有稳定细胞膜电位和调节神经传导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脏的电生理功能。
近年来,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备受关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和减少患者的症状。
本文旨在对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它们单独应用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效果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机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在心室内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跳过快或过慢,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胺碘酮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抑制心脏电生理异常,延长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并且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能够减少心脏对交感神经的反应,从而稳定心律。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重要的电解质,在维持正常心脏电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门冬氨酸钾镁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综合作用来抑制心脏电生理异常,并纠正电解质紊乱,从而改善心律失常情况,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参考,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为临床实践和患者治疗带来更大的益处。
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本研究旨在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
1.3 研究意义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被广泛应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但是它们单独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通过对这种联合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朱方升;王伟【摘要】目的探讨将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运用于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与对照组的86.05%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9,P=0.003).结论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而言,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显著,可有效减少室性早搏次数,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4【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频发室性早搏;疗效【作者】朱方升;王伟【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赤壁 437300;湖北省赤壁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赤壁 43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室性早搏是心律失常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为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为病理性,在临床上较少见[1]。
当前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钾离子、镁离子抗心律失常作用已受到医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为临床医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提供一条新思路、新途径[2]。
本研究旨在寻求一种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的治疗方案,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86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探讨将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运用于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探讨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探讨目的:分析临床小儿心律失常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儿参与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接受基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常规治疗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71 4,P=0.013 0)。
治疗14 d后,观察组早搏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08 7,P=0.647 8)。
结论:小儿心律失常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能够明显提升用药效果,使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显著降低早搏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兒是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群体,不同类型心源性疾病都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另外部分非心源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健康小儿部分时候也会出现心律失常表现[1-2]。
一些心律失常患儿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大多是由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后受检发现,基本都是功能性心律失常,分析是由于小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缺乏足够稳定性,所以随着心脏发育逐渐完善,这一症状会逐渐消失[3-4]。
不过也有一些小儿心律失常是因为后天疾病造成,常见的为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律失常,假设患儿没有接受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严重情况下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6]。
临床针对小儿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远期效果,治疗后出现复发的可能性很大[7],本院对2015年10月-2017年10月60例心律失常患儿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儿参与研究,纳入标准:经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心律失常,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