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检查法 课件

合集下载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标题: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引言概述:听力检查是评估个体听觉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音叉检查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通过使用音叉进行听力检查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估个体的听觉功能,并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叉检查法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原理1.1 音叉的振动原理音叉是一种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的工具,当音叉被敲击或者震动时,会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

1.2 音叉的传导原理音叉振动时,通过空气传导声音进入耳朵,通过骨传导使内耳中的听觉器官产生感知。

1.3 音叉的频率和听力的关系不同频率的音叉振动会引起内耳中不同部位的听觉器官产生感知,从而评估个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敏感度。

二、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音叉检查前,需要准备好音叉、听诊器等工具,并确保检查环境肃静。

2.2 进行检查将音叉振动后放在个体的头部或者骨骼上,观察个体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反应。

2.3 记录结果记录个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反应,包括是否能听到声音、声音的响度等信息,为进一步分析和诊断提供参考。

三、注意事项3.1 确保音叉的清洁在使用音叉前,需要确保音叉表面干净,避免污垢或者细菌对个体造成伤害。

3.2 控制音叉的振动频率在进行音叉检查时,需要控制音叉的振动频率,避免对个体听觉器官造成损伤。

3.3 注意个体的反应在进行音叉检查时,需要注意个体对声音的反应,包括是否能听到声音、声音的响度等,及时记录并分析结果。

四、应用范围4.1 临床诊断音叉检查法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中,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听觉功能,为病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4.2 科研研究音叉检查法也可以用于科研研究中,匡助研究人员了解听觉器官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探索听觉功能的相关机制。

4.3 应用教育音叉检查法还可以应用于听力教育中,匡助学生理解听觉功能的评估方法,提高对听力保健的重视。

五、发展趋势5.1 技术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音叉检查法的技术将不断改进,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听力检查法PPT幻灯片

听力检查法PPT幻灯片
8
盖莱试验(Gelle test ,GT)鼓膜完整者,
检查镫骨是否活动 方法 记录: (+)阳性 (-) 阴性 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
9
10
纯音测听
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 听法。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对耳聋类型和病变部位 作出初步判断。
气导听阈代表中耳传音功能 骨导听阈代表内耳功能 听阈 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掩蔽(masking process) 平均听阈:将语言频率即500Hz、1000Hz和
气骨导差以低频区明显
13
感音神经性聋
气骨导一致性下降
14
混合性聋
➢气导,骨导听阈皆提高 ➢有气骨导差
15
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000Hz或2000Hz区呈“V” 形下降,称卡哈切迹(Carhart ’s notch)。
典型卡哈切迹为 阈值提高15dB 左右
16
小结
17
阈上听功能测试(确定病变部位的纯音测
听觉生理
从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到听中枢的听觉传导 通路上,每个部分都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
3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
音叉试验是门诊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方法之 一
优点 :器械简单,方法易行,初步鉴别耳聋性
质,可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
缺点 :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程度 组成: 5个C调倍频程频率音叉
6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
偏向试验,系比较两耳骨导听力的强弱。 取振动的音叉柄底置于颅面中线,让患者 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韦伯试验: (=)示无偏向,表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 相等
“ →患耳” 示偏向患耳(或耳聋较重侧), 表示该患耳为传导性聋

听力检测PPT课件

听力检测PPT课件
4
临床听阈测试方法
上升法 即H-W方法,首先给受试者一个听不到的声音,然后逐步增 加强度至可以听到,当受试者作出正确反应就开始降低给声强度,重 复该操作直到同一强度得到3次以上的正确反应
升降法 即改良的H-W法,又称“降10升5法” ,先给受试者一个可以听 到的声音,然后以10dB为间距降低强度直到受试者无反应,再以5dB 为间距逐步增加强度直到受试者听到,再降低10dB,重复操作。在上 升过程中,受试者对至少一半以上的声信号作出正确反应的最小强度, 即在某一强度3次给声刺激中至少2次作出正确反应,将此强度定为听 阈值。
注意,每次给刺激声的持续时间长度为 1~2s 。给声持续时间过长,从心理声学角 度分析可认为已经增加了响度。给声时间应 大于1s,并要避免韵律给声,即每次给声间 隔的时间有长有短,这样可避免受试者猜疑, 造成假性反应。骨导测试时,可以产生振触 觉。
7
掩蔽
当两耳听力相差较多时,一耳声音
的听阈由于干扰声音的存在而提高。
既听到噪音,又听到测试耳传至的纯音, • 4.如给予初始掩蔽级后患者不能听到纯音信号,以
此为掩蔽不足,连续加大掩蔽噪声(连续 三次10dB一级),当到达TE的真实阈值时, TE不会发生阈移,即达到掩蔽平台,继续
5dB一档增加纯音强度直到听到。值得提醒的是, 如上移15dB,需要加以分析是否需要进一步掩蔽; 若超过20dB,往往需要进一步掩蔽;而超过25dB 则必须进一步掩蔽。进一步掩蔽在非测试耳上增加
例如,假设一受试者左耳听阈(测 试耳)90dB HL,右耳(非测试耳) 听力正常为10dB HL,当测试左耳 听阈时,随着强度不断增加到一定
强度时,会通过振动颅骨将声音传
至右耳,引起右耳产生听觉,而此
时的强度并未到达左耳的真正听阈, 右耳此时获得听力称为交叉听力。

医学课件:听功能检查

医学课件:听功能检查

音叉试验
音叉试验可 ➢初步判断耳聋 ➢鉴别耳聋性质
为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
➢但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 ➢无法进行前后比较。
(一)Rinne试验 (二)Weber试验 (三)Schwabach试验 (四)Gelle试验
(一)林纳试验(Rinne test, RT)
气骨导比较试验
➢ 目的:比较同侧耳气导和骨导 的长短。
之规定为0dBHL, 包括气导听力零级和骨导听力零级。
(一)纯音听力计
➢通过纯音听阈检查可了解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有无听力障碍? ②听力障碍的性质(传导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③听力障碍的程度?
1. 纯音听力测试法
➢气导听阈测试 ➢骨导听阈测试
(1)纯音气导听阈测试
(pure-tone air-conduction threshold testing)
音叉检查
➢检查者手持叉柄,用叉臂敲击另 一手掌的鱼际肌,使其振动。
➢检查气导(air conduction,AC) 听力:将振动的叉臂置于距受试耳 外耳道口1cm处,两叉臂末端应与 外耳道口在一平面。
➢检查骨导(bone conduction, BC):应将叉柄末端的底部压置 于颅面中线上或乳突部。
➢方法:将鼓气耳镜口置于外耳道内,密闭之。用橡皮球向外耳道内交 替加、减压力,同时将振动音叉的叉柄底部置于鼓窦区。
➢结果:若镫骨活动正常,患者所听之音叉声在由强变弱的过程中尚有 忽强忽弱的不断波动变化,为阳性(+); 无强弱波动感者为阴性(-)。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时,本试验为阴 性。
音叉试验 临床应用现状③
(二)韦伯试验(Weber test, WT)
骨导偏向试验
➢目的:比较受试者 两耳的骨导听力。

听力检查PPT医学课件

听力检查PPT医学课件

.
7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5.常见的客观听力检查方法有哪些? 当主观听力测试结果不足以反映病变部 位或因患者无法积极配合听力师完成主观测 试时,通常可以借助客观听力测试做进一步 诊断。 常见的客观听力检查方法包括: 声导抗 测听、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也称听性 脑干反应)、4OHz听觉相关电位、多频稳态 听觉反应等。
.
4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2.常见的主观听力检查方法有哪些? 主观听力检查是听力测试项目中较为 重要的一项测试环节。但与患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配合 情况有关。 主观听力测试主要包括纯音测听和言 语测听等。
.
5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3.什么是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通过气导耳机和骨导振子传声, 由此判断人耳在各个频率上所能听到的最轻 的声音。 纯音听力检查是判断听力损失程度及性 质的有效工具。 该检查不仅操作简单,还能比较全面地 反映患者的听力状况
.
6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4.什么是言语测听?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否听懂言语,是判断听 功能状态的主要指标。检查患者能否听懂言语,是 对人类听功能评价的重要检查项目。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言语测听和纯音测听结果 往往会不一致——病人的纯音听力可很好,而言语 测听结果却可以很差。 因此,用言语信号作为声刺激来检查患者的觉 察和识别能力是听力学检查及助听器选配过程中一 项十分重要的测试。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常用方法
.
1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
2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当耳朵出现不适感或感觉听力下降 时,医生或听力师通常需要借助听力测 试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听力问题。您知 道听力检查都有哪些?为什么要进行这 些复杂的听力测试吗?查的什么内容?

儿童听力检查PPT课件

儿童听力检查PPT课件
相关部位图
(Engström & Engström, 1979)
什么是客观测听
• 客观测听法:不需要受试者对测试指令做出配合,而是根据记录到的结果,对比正常值来判断得到的数 据是否正常;某些测试结果可以间接的推测听力水平,某些测试结果可以了解耳聋发生的部位。
• 特点:不是真正的听力;测试方法多样;结果判断受测试人员技术经验的影响。
• 平均 1.91±0.24 4.66±0.27 6.82±0.43 2.74±0.30 4.86±0.45 2.13±0.29
• 范围 1.32~2.64 4.14~5.10 5.64~7.62 2.22~3.72 3.60~5.88 1.38~2.88

正常婴幼儿右耳ABR测试结果

I波(ms)
ABR结果判定
• 各波的测量:潜伏期是最重要的参数。 • 潜伏期:指声音发出到出现反应波所需要(经过)的时间,与年龄、刺激声强度、刺激声频率特性、性别以
及听力损失程度有关。
ABR结果判定
• 由于波的起点有时不易判断,所以临床上都是测量波的顶点与测试声触发点的时间间隔,这种潜伏期是峰 潜伏期。
• 诱发电位反应波的最大特点就是潜伏期相对稳定,总是在给声后某一时间出现。 • 在正常听力的年轻人,70dBnHL短声引出的I波潜伏期在1-2ms之间;III波为3-4ms;V波为5-6ms.如果与此
小儿ABR特点
• 由于小儿的神经发育在出生时并未完全成熟,因此其各波的潜伏期均较成人延长。 • 由于脑干发育的特点,小儿ABR多呈现大III波,小V波。 • 随月龄增长,各波潜伏期逐渐接近正常成人,I波3个月左右,III波8-16月左右,V波18-36月左右。
ABR结果判定
• 不能依据ABR测试结果来划分耳聋程度,但可以大致判断其听力水平。 • 新生儿ABR进行听力筛查的结果及处置策略: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一、工具音叉(常用256Hz和512Hz)二、检查方法检查者手持音叉柄,将音叉的叉臂上1/3处向检查者第一掌骨外缘或肘关节处轻轻敲击,每次敲击时要保持力量的均衡,切勿用力过大,不然会有泛音。

(一)气导(Air conduction,AC)1、检查(1)音叉和受检者外耳道口保持1厘米的距离,音叉的两臂1/3处都在受检者外耳道的延长线上,不要碰到受检者耳廓、头发或者其它物体,听到声音为“气导”。

(2)比较受检者左右两侧耳气导听力。

2、结果表述及意义(1)两侧耳气导听力相同表述为,“气导,右=左”。

(2)两侧耳气导听力不同,异常明显侧耳表述在前面:①左侧耳气导听力明显降低表述为,“气导,左<右”。

②右侧耳气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气导,右<左”。

(二)骨导(Bone conduction,BC)1、检查(1)将音叉柄末端的底部压置于受检者颅面上或耳的乳突部鼓窦区上听到声音为“骨导”。

(3)比较受检者左右两侧耳骨导听力。

2、结果表述及意义(1)两侧耳骨导听力相同表述为,“骨导,右=左”。

(2)两侧耳骨导听力不同,异常明显侧耳表述在前面:①如左侧耳骨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骨导,左<右”。

②如右侧耳骨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骨导,右<左”。

(三)林纳试验(Rinne test,RT,气骨导比较试验)林纳试验是通过比较受检者同侧耳气导和骨导听觉时间判断耳聋的性质(需比较其差别时间)。

现使用林纳试验简化法。

1、检查检查者将振动的音叉柄部紧密放置于受检者一侧乳突部鼓窦区,受检者可听到振动的音响(骨导),当受检者表示音响消失时,迅速将音叉移至该侧距外耳道口1厘米处(气导)。

2、结果表述及意义(1)气导>骨导(AC>BC),或林纳试验阳性(RT+)见于:①正常(气导比骨导时间>2倍);或②感音神经性耳聋(气导比骨导时间<2倍)。

(2)骨导>气导(BC>AC),或林纳试验阴性(RT-)见于:①传导性耳聋。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音叉检查法是一种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通过敲击音叉产生声音,观察被检查者对声音的反应来判断其听力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音叉检查法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一、原理1.1 音叉产生的声音频率稳定,能够准确地刺激被检查者的听觉系统。

1.2 被检查者通过听觉系统接收音叉产生的声音,反应出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1.3 根据被检查者对声音的反应,可以初步判断其听力是否正常。

二、操作方法2.1 准备一支音叉,敲击音叉使其产生声音。

2.2 将音叉放置在被检查者的头部不同位置,观察其对声音的反应。

2.3 根据被检查者的反应,可以初步判断其听力情况。

三、注意事项3.1 音叉的频率要稳定,以确保被检查者能够准确地接收到声音。

3.2 操作时要注意不要过分刺激被检查者的听觉系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3 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检查,以确保能够准确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

四、优缺点4.1 优点:音叉检查法简单易行,无需复杂的设备,可以初步判断听力情况。

4.2 缺点:音叉检查法只能初步判断听力情况,不能提供详细的听力信息。

4.3 音叉检查法对被检查者的合作度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一些特殊人群。

五、应用范围5.1 音叉检查法适用于儿童、老年人等听力检查对象。

5.2 可以作为听力筛查的一种简便方法,用于初步判断听力是否正常。

5.3 在医疗机构、学校等场所广泛应用,为听力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音叉检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听力检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初步判断听力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