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自考专科公共课知识点总结

自考专科公共课知识点总结

自考专科公共课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管理人员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学是一种社会科学,也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

在生产、交易和服务等各种组织中,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这四个基本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都是通过对这四个基本原理的实践来实现的。

3、管理学的基本职能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其中计划是制定目标和计划;组织是建立组织结构和分配资源;领导是激励员工和激发员工的潜力;控制是对组织进行监督和控制。

4、管理学的基本技能管理学的基本技能包括:人际沟通、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

5、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科学管理学、行为管理学、系统管理学等。

6、管理学的发展趋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等,这些因素都对管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经济学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稀缺资源下如何进行选择的学科,它是一种社会科学。

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2、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

3、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市场、价格、成本、效益、竞争等。

4、经济学的基本职能经济学的基本职能包括:调节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等。

5、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6、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等,这些因素都对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法学1、法学的基本概念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的学科,它包括法律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法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它主要研究的是法律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的规律。

2、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法治、公正、公平、人权等。

3、法学的基本职能法学的基本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平等。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重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重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2021年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管理论。

卡特利普和林特: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二)传播论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三)传播管理论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四)咨询论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五)社会关系论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另外,《中国职业大词典》里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后来,格鲁尼格教授作了补充: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第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第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人际沟通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第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第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一、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一)公共关系状态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公共关系状态包括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两个方面。

3、社会关系状态指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况。

4、社会舆论状态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认知和评价的情形和状况。

(二)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三)公共关系观念(就是公关意识)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复习资料(语法词汇短词阅读作文)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复习资料(语法词汇短词阅读作文)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复习资料(语法、词汇、短词、阅读、作文)第一节动词的时态考试重点:一般现在时(if 从句和as soon as 从句);进行时表将来;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区别;完成时瞬间动词以及have (has)been, have(has)gone的区别;过去完成时的时间状语;将来完成时。

一、一般现在式:1、表示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和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every day, every week的等时间状语连用。

例:He goes to work every day. 他每天去上班。

2、表示普遍的真理。

由于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所以一般不用时间状语。

例:The earth is round. 地球是圆的。

3、有些表示心理状态或感情的动词往往用一般现在时。

例: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我以为你错了。

4、在时间、条件状语从句中表示将来的动作:常用的连词有as soon as,when,till,if。

(1)They will go home for winter vocation as soon as they ________their exams. A. have finished B. finish C. finished D. was finishing (答案:B)(1996年22题)(2)When the mixture ______, it will give off a powerful force. A. will heat B. will be heated C. is heatedD. has heated(答案:C)(1992年59题)二、一般过去时:1、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常和过去时间状语连用。

just now, last year, when I was 8years old 等。

自考本科知识点总结

自考本科知识点总结

自考本科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了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治学发展史、政治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其中,政治学基本概念包括政治学的定义、政治现象、政治权力、政治组织等基本概念。

政治学发展史主要包括了政治学的起源、发展进程以及不同政治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原则等内容。

第二章: 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课程主要包括了国际关系学基本概念、国际体系、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等内容。

其中,国际关系学基本概念包括了国际关系学的定义、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历程等内容。

国际体系主要包括了国际社会的组成结构、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布等内容。

国际政治主要包括了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原则、国际政治权力的竞争、国际政治冲突与合作等内容。

国际经济主要包括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形式、国际经济发展的分化等内容。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包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

第四章: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了哲学基本概念、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内容。

其中,哲学基本概念包括了哲学的定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内容。

哲学史主要包括了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不同哲学流派的兴衰更替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演变等内容。

第五章: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了经济学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内容。

其中,经济学基本概念包括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等内容。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供求关系、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市场均衡等内容。

2023年自考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2023年自考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旳特点。

答:(1)资本—帝国主义不仅逐渐操纵了中国旳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渐控制了中国旳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旳决定性力量。

(2)中国旳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旳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旳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不过封建剥削制度旳根基即封建地主旳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旳严重障碍。

(4)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5)由于近代中国处在外国列强旳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区广大,以及在地方性旳农业经济旳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旳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旳。

后来,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一样旳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在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旳极端贫困化。

2、《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和性质。

答:内容:(1)确立了平均分派土地旳方案。

(2)规定了农副业产品旳生产与分派,都以农村政权旳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派。

性质:以处理土地问题为中心旳比较完整旳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规定平均分派土地旳强烈愿望,反应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旳普遍规定。

3、洪仁玕《资政新篇》旳内容和性质。

答:(1)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旳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倡导资本主义旳雇佣劳动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倡导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容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2)性质:是一种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旳改革与建设方案。

4、太平天国旳历史意义答:(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旳统治根基。

高等教育自考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自考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自考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自考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学习方式。

通过高等教育自考,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然而,高等教育自考所涉及的知识点千差万别,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有一定的规划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等教育自考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其中,供应是指商品或服务提供者愿意以某一价格出售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以某一价格购买的数量。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

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的规律和机制。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形成的,而认知学派则强调学习是基于人类的思维和理解。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呈现出从感性认知到逻辑思维的转变。

三、法律相关知识1. 法律基本原理:法律基本原理包括法律的适用、效力以及法律的权力机关等方面内容。

这些原理为法律实践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和依据。

2. 合同法基本知识:合同法是指导社会经济活动中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法律。

学习合同法需要掌握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的效力以及合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知识1.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一种方式,而算法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步骤。

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有助于提升程序设计和编写的能力。

2. 网络与通信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学习网络与通信技术可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通信协议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五、外语知识1. 英语基础知识:学习英语需要掌握词汇、语法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自考专升本必考知识点归纳

自考专升本必考知识点归纳

自考专升本必考知识点归纳自考专升本是指通过自学考试的方式,获得本科学位的一种教育途径。

对于许多希望通过自学提升学历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必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自考专升本的必考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自考专升本的必考科目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英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自考专升本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词汇和句型结构,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此外,阅读理解和写作也是考试的重点。

三、数学数学是理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考生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本数学知识。

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四、专业基础课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基础课程,如计算机专业需要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经济专业则需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考生应该根据自己所报考的专业,重点复习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

五、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是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通常难度较大,要求考生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实践操作能力除了理论知识,自考专升本还强调实践操作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这对于理工科专业的考生尤为重要。

结束语自考专升本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考生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掌握上述必考知识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相信你一定能够在自考专升本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2024年度(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2024年度(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2024年度(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揭开全国性抗战序幕的是()A.一二八抗战B.长城抗战C.卢沟桥抗战D.八一三抗战2.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缘由是()。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社会制度的腐败C.经济技术的落后D.中国军队军事素养低下3.中华民国元年是()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4.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缘由是()。

A.列强之间的冲突B.国际舆论的指责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妥协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6.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建国后前三十年出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是()。

A.王进喜B.雷锋C.张思德D.焦裕禄8.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B.农业经济C.工业D.小农经济9.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10.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扬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挽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1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2.抗日战争成功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

A.中美民族冲突B.中日民族冲突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冲突1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冲突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复习重点整理(2014)第一章第二章综述1、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求变2)致用3)科学与民主4)民族自尊心2、近代文化精神对近代文学产生的影响。

1)文学进化思想2)文学观念与文学格局1902 小说界革命3)语言的通俗化,语言与文字合,文学的通俗化4)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3、近代白话文运动1)黄遵宪《杂感》“我手写吾口”,“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

2)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崇白话而废文言”。

3)出现了许多白话报刊,如陈独秀《安徽白话报》、胡适《竞业旬报》、林白水《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此外还有《芜湖白话报》等等。

4)近代白话文运动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思想启蒙、政治改良而掀起的文化改良,主张以白话代替文言。

4、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四个分期:1)发轫期鸦片战争——19世纪70年代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张维屏、林昌彝《射鹰楼诗话》抗英、冯桂芬2)发展期19世纪70年代——甲午战争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盛世危言》薛黎黄、康3)繁荣期甲午战争——辛亥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文学革新运动4)低潮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5、近代文学繁荣的标志。

(1)文学观念更新迅速;(2)文学理论成就突出;(3)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6、辛亥革命后,近代文学出现低潮,表现在哪些方面?(1)小说创作的堕落。

黑幕小说、外国侦探小说、新武侠小说兴起。

(2)诗文创作出现逆流。

“同光体”统治诗坛,“南社”逐渐解体;桐城古文与骈文沉渣泛起。

(3)戏剧走向没落。

京剧改良未获发展;宣传色情凶杀的“新戏”遍及南方舞台;话剧失去正确方向。

7、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题材的多样性文学体裁的多样性8、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文学创作思想内容、表达方式、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思想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并存。

在表现手法上,这一时期的创作,除了继承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之外,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例如诗歌的变革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崇尚个性、注重抒发的艺术主张。

在感情表达上,更接近西方浪漫主义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了刷新。

诗歌形体上也发生了变革。

再如小说,由于翻译小说的熏陶,已触及对科学技术的描写,开始接受世界物质文明的成果,并开始学习西洋小说的作法。

在文学体裁上,旧体裁仍在发挥作用,新体裁也在陆续出现。

在语言运用上,这一时期除继续使用文言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外,还有“报章体”语言、方言及白话。

(2)是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代表封建旧文化的文艺派别,如桐城派和宋诗派,与代表进步文化潮流,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文学派别,如维新派、民主革命派,他们之间表现出激烈的抗争。

9、为什么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的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与近代化过程?因为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

但就文学思想来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所以文学思想的本质,变化不大。

从文学形式来看,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经过长期的演变,大致都形成为固定的模式,其成就已达到难以逾越的高度。

至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后的文学作者,除了摹拟古人一途以外,就很难找到别的出路了。

到了鸦片战争为起点的近代,封建社会解体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面临崩溃。

随着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化,人民的需要,自文学启蒙,到文学革新,到文学鼓吹革命,自然要求文学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从僵化的古诗文中解放出来。

尽管这种解放是有限度的,不彻底的,但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方法,都有所革新,并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作了重新的估价。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转折,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学具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又不同于“五四”以后新文学的特点。

这就是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过程,也是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即是反帝反封建和爱国民族民主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和过程。

10、中国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有五个方面:(1)政治斗争的需要。

民族危机的空间严重,阶级矛盾的激烈复杂,给文坛以巨大影响,使这个时期的文学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鲜明特点。

由于清王朝对外国资本主义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中国人民在反侵略的同时,又要反对封建王朝。

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决定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反帝反封建性。

反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近代文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主题。

但由于近代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激烈,也给近代文学作家及其创作带来了复杂性与过渡性的特点。

(2)西方文化的撞击。

外来文化的输入,古已有之,但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和中西文化融合,却始于近代。

在当时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亡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西方文化思想涌进中国的舞台,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变革。

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3)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

近代前期的经世致用思潮、中期的维新变法思潮、后期的民主革命思潮,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近代文学反帝反封建性、过渡性等特点的存在。

另外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我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在对艺术把握世界的规律问题上,由知性分析向艺术审美分析的转化;同时对通俗文学美学意义的认识,扩大了对审美范畴的探讨。

这些审美意识上的变化,必然或强或弱地影响着近代文学特点的形成。

(4)旧文学的没落趋势和翻译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近代,有不少文学样式已日趋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和人民生活发展变化的需要。

这就促使了旧文学的逐渐衰亡。

但另一方面,由于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仅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学说被介绍进来,而且西方文学也被介绍进来了。

特别是翻译小说的兴盛,在精神上给予中国近代小说家以营养。

因此,便从不同侧面促使了近代文学多样性、复杂性和过渡性特点的形成。

(5)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

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使近代文学的复杂性和过渡性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另外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读者群的变化,影响了文学创作,而作家的创作也不断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欣赏趣味。

在这种生产和接受的复杂交错,不断延续的过程中,形成它与古代文学不同的特点。

西方文化的撞击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近代文学特点的形成?西方文化的撞击。

外来文化的输入,古已有之,但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和中西文化融合,却始于近代。

在当时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亡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西方文化思想涌进中国的舞台,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变革。

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1)震动思想界2)西方文化思想涌进影响文学观念与变革。

3)题材、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新艺术手法,都与文化撞击有关。

11、简述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1)现实意义。

近代进步文学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近代史教育的宝贵材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

(2)认识意义。

中国近代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学革命的必然性,理解新文学的发展方向意义非常重大。

(3)借鉴意义。

新旧文学的冲突,中外文学的碰撞,不同艺术见解的分歧,都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

深入考察并科学分析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正确阐明其规律,将为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和借鉴。

12、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提出的从整体上改革文体的理论。

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变革,强调诗文的口语化,提倡通俗文体,指出文学要为社会、政治服务,主张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并进行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四大文体的改革,先后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曲改良”繁荣戏曲创作的新局面,对促进中国近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名词解释思路A时间B代表人物、代表作品C核心内容\理论\观点D特点\性质\价值\影响诗歌赏析思路背景分析(诗人与诗作)思想内容(诗义与提炼)表达方式(艺术笔法/修辞)文学体裁、文学语言第三章文学思想13、宋诗运动、宋诗派“宋诗运动”(又称“宋诗派”),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

代表人物有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金和。

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

清朝乾嘉年间,翁方纲为纠正诗坛鄙薄宋诗之弊,提倡以学为诗,以扩大宋诗影响。

至道、咸年间,由朴学家程恩泽、祁隽藻等加以提倡,形成了宋诗运动。

他们崇尚以文字训诂为诗,强调博学根柢,注重读书和反对模拟盛唐的俗滥之风。

强调学习江西诗派黄庭坚,进而学杜、韩等唐宋名家,提出作诗要有“性情”、“学问”。

对扩大宋诗的影响有一定意义。

但他们又走上了以考据学问为诗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作品大多脱离生活,远离现实。

宋诗运动的理论为后来“同光体”诗派所继承。

14、湘乡派湘乡派是与“宋诗运动”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

19世纪后期,曾国藩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招揽幕府才学,其中大多为桐城古文的名家,直接从曾国藩学习的就有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曾门四弟子)等,他们尊奉曾国藩、在桐城派的“义理、考据、辞章”以外,再加“经济”一项,列为首位,以适应新的变化,更好地为维护封建“道统”、“文统”和他们所推行的洋务运动服务,逐渐形成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的别支,因曾是湘乡人而得名为“湘乡派”。

该派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使已衰退的桐城派得以“中兴”,用以抗衡太平天国革命的文学主张。

15、同光体“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

因兴起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故名。

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闽人陈衍。

这一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陈衍、陈三立、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

该诗派继承了宋诗派的文学主张,标举“开元”、“元和”、“元祐”的“三元”之说,打破分唐分宋的界线。

并崇尚以学问考据入诗,强调人格修养与诗文成家的关系,力图另辟蹊径,“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

其作品多摹仿宋代江西诗派,内容大多远离现实,思想贫乏,生活空虚,常以一种曲折隐晦、生涩艰深的诗歌寄托清延衰败的颓丧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