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统计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天气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天气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天气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天气的教学指南。

通过与天气相关的数学问题和活动,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目标•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基本计数和统计概念•运用数学技能解决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教案活动活动一:天气记录表1.学生将制作一个天气记录表,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2.表格的列标题可以是日期、天气(晴/多云/阴/雨/雪)和气温。

3.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窗外或借助天气预报,在每天结束时填写表格。

活动二:温度的统计与比较1.学生可以使用天气记录表中的数据,计算一个月内每种天气类型出现的次数。

2.学生可以使用柱状图或饼图等方式展示结果,并比较不同天气类型的出现频率。

3.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统计数据,并合作讨论结果。

活动三:气温的变化1.学生可以使用天气记录表中的数据,计算一个月内每天的平均气温。

2.学生可以使用折线图或曲线图等方式展示结果,并观察气温的变化趋势。

3.学生可以讨论不同月份或季节的气温变化,并探讨可能的原因。

活动四:预测天气1.学生可以根据之前记录的天气数据,尝试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2.学生可以使用概率、趋势和模式等数学方法来进行预测。

3.学生可以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天气进行比较,并讨论预测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这些活动将激发学生对数学和天气的兴趣,并促进跨学科的学习。

了解天气——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天气统计教案

了解天气——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天气统计教案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主题——天气统计。

通过学习天气统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状况,预测未来天气,并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统计天气等操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本个主题的教学计划。

一、学习目标1.了解天气的基本特点,如阳光、雨水、风力等等。

2.学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情况。

3.学习如何用统计方法记录天气,比较天气的异同。

4.懂得如何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二、教学过程1.预习活动:在课前让同学们观察气象台上的天气预报,猜测一下未来一周的天气状况,并用图画形式表示出来。

2.导入新知:先让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对天气的理解,教师可以向他们阐述一下天气的分类,如晴、阴、雨、雪、霜冻、大风等等。

3.示范活动: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在日历上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并且教授他们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如太阳、云、雨滴等等。

4.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图画方式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并对比每天的天气状况,统计出不同天气的出现次数。

5.巩固练习:在上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通过一些制定游戏的方式,进行天气猜测、天气统计等等,以进一步巩固天气统计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指老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做某件事情的过程,并且在过程中注重各个步骤的重点,让学生获得对新知识的更深入的认识。

在天气统计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向同学们展示如何记录天气、如何用不同符号表示天气等方式,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天气统计这一主题。

2.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探究新知识、新事物,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收益。

在天气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排列一些与天气有关的问题,让同学们自己思考、自己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气统计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在天气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1.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同学们的作业,了解其对天气符号理解的熟练程度。

天气预报统计图幼儿园教案

天气预报统计图幼儿园教案

天气预报统计图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2.通过绘制天气预报的统计图,让幼儿掌握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及用法;3.让幼儿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并掌握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不同天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1.统计图板书;2.天气预报统计表;3.天气图像、气象仪器等教具;4.活动室中铺好的天气大地毯。

教学过程1. 导入与互动(5分钟)老师先在大屏幕上播放天气预报动画,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如喜欢晴天、讨厌雨天等。

2. 天气预报统计表(10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天气预报统计表,解释表格中的内容,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天气特征,如阴天、晴天、雨天、雪天等,并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每种天气的特征。

3. 制作天气预报统计图(25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绘制天气预报的统计图,将不同天气的特征与时间进行对比,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并让孩子们亲自在统计表上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4. 探究与发现(25分钟)通过天气图像、气象仪器等教具,引导孩子们探究不同天气的变化规律,并让孩子们通过绘制统计图,发现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及变化趋势。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通过总结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鼓励孩子们在家绘制天气预报统计图,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2.让孩子们在户外观察不同天气的特征,如晴天的阳光、阴天的阴云等,并与课堂学习相对照,加强学习成果;3.可以鼓励孩子们设计一个小记号,用来记录特定的天气(如晴天画太阳,雨天画伞等),并在统计图中进行标注。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孩子们制作天气预报统计图,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及用法,并学会通过绘制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观察天气变化,并掌握应对不同天气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天气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天气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天气统计天气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对于幼儿来说,认识和理解天气以及天气变化的规律对他们的成长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个大班数学教案,以帮助幼儿学会通过数据统计来了解和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

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并能正确识别和描述它们。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习和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教具准备:1. 图表纸、标签纸、颜色笔。

2. 天气卡片(晴天、阴天、下雨、下雪等)。

3. 白板或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天气识别游戏教师会给每个幼儿一张天气卡片,让他们自由地走到教室的不同区域,根据自己的天气卡片识别教室内或外部的天气。

教师会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如“晴天是阳光明媚,没有云朵”,“下雨天是天空阴沉,地面有水”,等等。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将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天气现象,并能根据天气卡片的图像和自己的观察,正确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天气类型。

第二步:天气统计教师会将准备好的图表纸放在黑板上,并在图表纸的左侧上方写上“天气类型”,在图表纸的顶部写上“天数”。

然后,教师会将不同的天气卡片放在图表纸的左侧,每个天气卡片对应一个标签纸,标签纸贴到天气卡片下方的图表纸方格中。

接着,教师会让幼儿观察今天的天气,并让他们来统计和记录当天的天气类型。

每当天气变化时,教师会引导幼儿更新图表纸上的数据,将对应天气卡片下面的数字加一。

通过这个统计过程,幼儿将学会使用图表来记录和展示天气数据,并能观察和总结不同天气类型的发生频率。

第三步:天气趋势预测在统计了一段时间的天气后,教师会引导幼儿根据图表纸上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天气趋势。

教师可以提问如“最近几天的天气都是什么类型的?”,“你认为明天的天气会是什么类型的?”,等等。

通过这个预测过程,幼儿将能够体会到天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并能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来推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天气统计大班数学教案

天气统计大班数学教案

天气统计大班数学教案引言天气统计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际应用问题。

通过统计某个地区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未来天气的预测,以及做出一些决策。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大班数学课堂上,通过天气统计这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天气统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掌握天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学会使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天气统计的重要性(5分钟)•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天气统计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做哪些决策,比如出行计划、种植农作物等。

第二步:天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0分钟)•鼓励学生收集自己家乡或者其他地区的天气数据,并进行整理。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天气预报、查看历史天气数据等方式获取天气数据。

第三步:数据的分析和展示(15分钟)•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制作数据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比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第四步:数据的比较与推断(15分钟)•学生可以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天气数据,进行推断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比如季节变化、地理位置等。

第五步:应用实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他们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

•比如通过天气数据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做出出行计划。

第六步:总结和讨论(10分钟)•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统计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更深入的天气统计和分析。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天气统计的方法和应用。

小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天气统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他们学会了收集和整理天气数据的方法,以及使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的技巧。

天气统计教案

天气统计教案

天气统计教案教案标题:天气统计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天气统计的重要性和用途。

2. 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图表和图形展示天气数据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天气统计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天气统计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决策有重要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天气信息,例如决定穿什么衣服、安排户外活动等。

数据收集: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降水情况、风力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使用温度计和雨量计等方式收集数据。

2. 学生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准备好展示给其他小组。

数据展示: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数据,并使用柱状图、折线图或饼图等图表形式展示天气数据。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天气数据的变化趋势,例如一周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降水情况的频率等。

数据解释:1. 引导学生解释他们观察到的数据趋势,并提出可能的原因。

例如,为什么某一天的降水量比其他天多?为什么温度在一周内变化较大?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来验证或推翻这些假设。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了解天气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天气预测实验,例如观察云的形状和颜色与降水的关系,或者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来预测天气变化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数据收集和展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天气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以及他们对天气统计的理解程度。

3. 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将天气统计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地理、科学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更复杂的天气统计项目,或者与其他学校或地区的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交流,以加深学生对天气统计的认识和兴趣。

季节天气统计幼儿园教案

季节天气统计幼儿园教案

季节天气统计幼儿园教案一、教学背景孩子们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不同的季节和天气,了解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是幼儿园生活中一项基本的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并了解相应的衣服、食品、活动等变化,让孩子了解季节和天气的多样性,帮助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能够认识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刮风等不同的天气;•能够了解不同季节中人们生活的变化。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周围的季节和天气变化,并进行比较;•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对季节和天气的认识。

3.情感目标•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孩子们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认识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刮风等不同的天气。

四、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对季节和天气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季节和天气的概念,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对季节和天气的理解。

2.认识四季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四季的图片,让孩子们尝试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和变化。

3.认识不同天气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刮风等不同的天气,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认识不同季节的生活变化教师让孩子们尝试描述不同季节里人们生活的变化,比如夏天可以游泳、吃冰激凌,而冬天则可以滑冰、打雪仗等。

5.游戏活动教师将孩子们分为几组,每组拿到一张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图片,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这张图片的感受和了解,并在最后进行比较。

6.总结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让孩子们回顾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在现场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听取孩子们的简单口头总结来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设计相关手工制作或者进行户外探究科学实践等进一步拓展。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统计夏日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统计夏日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统计夏日的天气
夏天到了,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XXxx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统计夏日的天气”,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统计夏日的天气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记录夏天天气调查表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分类数数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2.通过观察气象预报表,了解夏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季节、知道一些避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六月份的气象预报表。

2.数字卡、统计表格。

3.气象标志。

4.录象带《夏热的雷阵雨》
活动过程:
一.交流经验:谈谈天气
1.教师:最近几天天气特别的炎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2.《夏日的雷阵雨》
二、学习统计天气气温
三、激发进一步探索
教案设计频道xx推荐: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设计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双城市兆麟中学苏诗卉2013年6月常见的天气系统双城市兆麟中学苏诗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

过程与方法: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学生动手画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具准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

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讲授新课]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

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

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

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1.锋面的定义(板书)(投影仪出示锋面示意图)指图讲解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

2.冷锋(板书)(投影仪出示“冷锋与天气”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注意观察冷锋的表示方法。

问:什么是冷锋?受冷锋影响会出现什么天气?指图讲解: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过境前(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过境时(现在进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境后(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教师边讲边板图)图中字母a表示暖气团一侧,图中字母b表示冷气团一侧,则降雨应该发生在锋后,即图中字母b处且雨区范围窄。

(承转)上述是冷锋与天气的关系,暖锋与天气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再来学暖锋。

3.暖锋(板书)(投影仪出示“暖锋与天气”示意图)并且注意观察暖锋的表示方法。

问:什么是暖锋?暖锋对天气是如何影响的?指图讲解: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

暖锋雨区在锋前。

(教师边讲边板图)如图中字母c处为暖气团一侧,字母d处为冷气团一侧,降水发生在锋前即图中字母d处且雨区范围较宽。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下面我们再把冷、暖锋的天气变化特点进行一番比较。

(投影表格)表一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类型冷锋暖锋气团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降温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降水时间时间短,强度大时间长,强度小降水位置主要在锋后锋前补充材料1:冷暖锋判断法1.平面图判断法。

(教师板图边讲边画)(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

冷气团移动的箭头指向锋面,而暖气团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

(3)根据雨区的位置。

雨区在锋后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的为暖锋。

2.侧视图判断法。

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教师板图边讲边画)(1)锋面坡度。

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

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3)雨线倾斜方向。

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因冷锋是冷气团推动锋面移向暖气团,暖锋相反。

播放录制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让学生看主持人是怎样分析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的,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承转)以上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学习课本的第二大部分内容: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板书)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教师在黑板上画四个图分别是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图、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图由学生版图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

(学生活动略)由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均不相同,其天气状况也不相同。

我们首先学习低压(气旋)系统。

1.低压(气旋)系统(板书)“北半球低压(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

(投影仪出示)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投影仪出示“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

(教师边板图边讲解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形成的过程)南半球锋面气旋又是什么样呢?(学生活动)两名同学黑板板图,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练习,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投影仪展出优秀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无论南北半球,在锋面气旋刚形成时在低压系统等压线弯曲处左侧都是冷锋,右侧都是暖锋。

(承转)对照低压(气旋)与天气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己先看课本高压(反气旋)的内容。

2.高压(反气旋)系统(板书)“北半球高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 (投影仪出示)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

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

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下面我们把高、低压系统作一对比,了解其不同的天气状况。

(投影表格) 表二 低压系统(气旋)、高压系统(反气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补充材料2:气旋周围的风向 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如图。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南北球 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首先,我们找到研究点所受的风向,根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那么,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图中我们不难得出:北半球气旋各部位所吹风向为:东部—偏南风,南部—偏西风,西部—偏北风,北部—偏东风。

即“东南西北风,往后退一风”。

我们还应推出:南、北半球的反气旋与同半球的气旋相反;南半球的气旋与北半球的气旋相反,南半球的气旋与北半球的反气旋相同;南半球的反气旋与北半球的反气旋相反,南半球的反气旋与北半球的气旋相同(绘图略,可鼓励同学自行绘图,进行区别了解)。

综上所述,我们学习了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下面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有关分析。

播放录像完毕后,挂某城市天气预报图,请同学试做天气预报员,然后再做活动题。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这样,我们以后不仅能听、看懂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遇到简单的天气图也能做出分析,并且进行预报。

课后要求大家阅读“天下第一气象站”,了解每一组气象数据的来之不易和作为一名气象员的艰辛。

我们大家应该有热爱气象事业、勇于献身气象事业的精神。

[课后作业]1.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交界面叫锋面B.锋面总是倾斜在暖气团一侧C.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差别很大D.锋面过境时一定出现云、雨、大风天气答案:AC2.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A.都形成连续性降水B.降水都降在锋前C.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D.都属于气候系统答案:C3.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冬季影响我国最大的高压系统B.盛夏,我国长江流域受其影响,形成伏旱C.“副高”位置季节性北移,使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先后进入雨季D.“副高”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北方则易出现干旱答案:BC4.下列天气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多是由暖锋形成的锋面雨B.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C.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时常受冷高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D.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是副热带高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答案:BC板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1、概念(见课文)2、特点——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伴有风、云、雨天气3、教师讲课过程的板图二、气压系统1、低压(气旋) 板图2、锋面气旋板图3、高压(反气旋) 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