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二)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
下图为牛河梁遗址中的积石冢,考古工作者发现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阶级分化明显B.部落联盟出现C.早期国家产生D.建筑工艺高超2.据周彝铭记载,西周天子有权对每一位世袭的官职进行重新册命,册命时可以对职位进行适当的变更和调整。
除此之外,周天子还可以任命、调度诸侯国内的官员,诸侯也可以兼任王室的官职。
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央集权得以加强B.宗法分封流于形式C.选官制度有所完善D.家国一体局面形成3.汉成帝统治时期,丞相翟方进为首的儒生集团以儒家礼仪标准治国,打击政敌。
公元前7年,火星与心星(古代星宿)相遇,世人迷信,认为不祥,称应该由大臣承担责任,于是汉成帝选择移祸翟方进,翟方进被迫自杀。
汉成帝这一做法(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促进了皇权与神权的结合D.推动了中央行政中枢的调整4.北魏明元帝(409一423年在位)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
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中,只有1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中,只有3位是鲜卑子弟。
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
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政治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5.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的‘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
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6.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答案

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45分。
1.B【解析】材料体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经济困难,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冲击,井田制被破坏,这表明,当时传统政治秩序被破坏,故B项正确。
这一时期,井田制正逐步瓦解,新的土地制度尚未确立,故排除A项。
周朝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故排除C项。
材料体现的主旨是天子的权力日益受到诸侯的冲击,而非二者关系紧密,故排除D项。
2.A【解析】据材料可知,汉初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与秦的暴政相比有所变化,故A项正确。
汉初主要改变的是施政策略,而非制度创新,汉初基本沿袭了秦制,故排除B项。
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故排除D项。
3.D【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在唐政府中担任重要的文武官员,可见唐朝统治政策具有包容与开放的特点,故D项正确。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是在元明清时期,故排除A项。
因俗而治的特点在本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
材料与外重内轻的局面无关,故排除C项。
4.C【解析】从江南商税的急速增加到元武宗对于海道运输的重视,可知南方经济占有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
“海道里官粮”是指长途海运航线,这条航线的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故排除A项。
全国性的道路交通网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故排除B项。
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是在明朝中期以后,故排除D项。
5.A【解析】翻译《几何原本》,是因为徐光启发现了数学的基础作用。
《泰西水法》的翻译更是一边制器,一边翻译,故A项正确。
B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C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属于夸大了徐光启活动的贡献,故排除D项。
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与和约的签订,清王朝与湘淮军将领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这为洋务运动的展开提供了契机,故C项正确。
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及答案

张家口市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本试卷共6页,20道小题,满分 100分。
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距今约 4000年,遗址发现了大量手工作坊遗址,包括玉器、纺织和酿酒作坊。
城址核心区域的一座巨大金字塔,顶部为平台,四面设有阶梯,用于祭祀神灵。
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A. 北京人遗址B. 姜寨聚落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红山遗址2. 下表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A. 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 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C. 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D. 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3.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高昌地区“昏(婚)姻有六礼”,其婚俗“与华夏小异而大同”;焉耆“婚姻略同华夏”。
《梁书·西北诸戎传》提到,龟兹、于阗等地婚俗又与高昌、焉耆略同。
这反映了当时()A. 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 西北地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C. 边疆和内地风俗渐趋一致D. 中央政府强化了对西域控制4. 下表为北宋程颐和程颢对“理”的阐释。
其旨在( )阐释出处问:天道如何? 曰:只理。
理便是天道也。
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物物皆有理。
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A. 维护封建的伦理秩序B. 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C. 改善因循守旧的风气D. 重构儒学信仰新体系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盛产棉布的松江、嘉定一带,“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7页2.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司法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授权,即通过审判权的个别授予方式,而不是建立专门的司法官员体系来实现王朝的司法职能。
被授权者以王朝代言人的身份处理争端、消除纠纷、团结力量、控制权贵。
这一做法()A.表明依法治国观念受到推崇B.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国家权力C.强化了周天子对基层的治理D.促进了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2.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
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
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3.宋朝茶叶的国内运输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长江等水路,将四川、湖南等地的茶叶大量运到汴京,其中很多品种为皇家专享的贡品;二是通过陆路,将福建、浙江等地的茶叶源源不断运到北方,成为官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这一现象()A.反映出农业多种经营的兴盛B.助推了南方地区的深入开发C.表明商帮长途贩运获得发展D.加速了江南农村人口的流动4.明初,设通政司负责拆分、整理、通交各类奏章,使奏章不经各部门审阅,直达皇帝。
但在明代中后期,重臣权宦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内容进行实质性处理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反映了()A.中央权力机构间毫无制衡B.权臣宦官专权威胁皇权专制②律师制度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③陪审团制度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④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5.如图为创作于1865年反映美国时事的漫画,名为《同病相怜》A Man Knows A Man)。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表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表。
据此推知,二里头遗址( )C.气候条件比当代温暖湿润D.原始农业水平领先其他文明2.唐代中期,出现了许多临时性的“因事而设,事已则罢”的使职,如盐铁使、度支使等。
安史之乱以后,使职进一步普遍化,三省六部以及诸寺监职事官系统普遍丧失职任,不任实际职事。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汉魏至隋代已有先例B.使职具有较大灵活性C.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D.旧有行政体系的瓦解3.投壶活动,兴起于先秦,集礼仪、娱乐、体育于一体(如图所示)在宋代盛行全国。
司马光专门修改了投壶规则并强调了修改的初衷:“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谓正也;中正,道之根也:”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课时成为竞技比赛活动C.国家文化体育政策开明D.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4.元代实现了台谏的完全合一,御史既领纠劾,又兼言谏。
为保证御史言路畅通直至于君主,元朝还实行“实封之制”,“台臣言事,各许实封,须至御前拆”,“以防壅蔽之患”。
这表明元代( )A.监察机构的地位明显提升B.君主专制有所加强C.中枢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D.御史台监察权扩大5.乾隆四十四年,刑部议定“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
若案件没有相应的条例依照,则用“比照法”去“比引科断”,例如“奴婢诽谤家长,比依骂家长律,绞”。
这一规定体现出,清代( )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法律判决有随意性C.定例具有最高权威D.司法实践律例并用6.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建议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1905年,政务处又奏请清廷“行设立学部”,以统辖各省学堂,使全国学制划一整齐。
学部的设立( )A.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B.使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至此被废除C.践行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D.意在保持清王朝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7.山西农村的一位知识分子在民国三年的日记中写道:“起阅六月二十五日(8月16日)《申报》,欧洲之战,各国纷如,将波及于我国,虽云英、法、日本谋攻青岛,而中国必大受损伤,洋人互相攻击,生命财产必大损,天盖甚恶洋人之暴虐,使其相争以毙命也……中国现无战事,村人亦不知洋人构衅,是以坐享太平抬搁行乐也。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质量监测考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辽宁阜新他尺沟遗址发掘出土了400余件陶器,大多数陶器表面有字纹、弦纹、几何纹等。
此外,还出土了600余件大型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铲、磨盘、磨棒、敲砸器、砍砸器等。
另外,还有8件非常珍贵的玉斧出土。
据此判断,当时该地()A.社会发展处于新石器时代B.奴隶制文明较发达C.手工业技艺水平世界领先D.阶级分化日益明显2.表1为《尹湾汉墓竹简》之《集簿》和《东海郡吏员簿》所见太守府的吏员名目及人数表(少吏为低级官吏,一般为办事人员)。
这反映出当时()表1A.基层官僚体系日益僵化B.中央集权受到一定冲击C.地方行政运作有所保障D.朝廷废止郡国并行体制3.唐代大和四年(830年),剑南西川宣抚使崔戎称,“西川税科,旧有苗青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至七八百文,征敛不时,烦扰颇甚。
今令并省税名目,一切勒停,尽依诸处为两限,有青苗约立第等,颁给户帖,两税之外余名一切勒停。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赋税制度改革具有一定配套措施B.朝廷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C.两税法实施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D.藩镇割据影响了政府税收4.两宋时期,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大都市政治军事性人口比重减少,经济商业服务性人口比重明显加大,传统的政治军事性人口与市场发生了更多的联系。
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在整个社会中的人口比重也明显增加,市民阶层初步形成。
这些现象()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使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D.促进了大都市社会经济转型5.明清时期,民众一般把城隍归为下列几类:都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绥靖侯)掌管府;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
河北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
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富城附近。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2.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A.异端思潮的影响B.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3.陆游《老学庵笔记》写道:“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这主要反映了A.六部权力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B.六部都有很大的决策权C.北宋政治机构设置繁杂D.丞相废除后六部工作的繁忙景象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说:贾人者,暴君污吏所亟进而宠之者也。
暴君非贾人无以供其声色之玩,污吏非贾人无以供其不急之求,假之以颜色而听其辉煌,复何忌哉?贾人之富也,贫人以自富者也,牟利易则用财也轻,志小而不知裁,智昏而不恤其安,欺贫懦以矜夸,而国安得不贫、民安得而不靡。
材料中王夫之主要论述的是A.暴君污吏推动商业的发展B.官商勾结给社会带来危害C.商业发展导致百姓贫困D.商业发展改变了人民的消费观念5.1902年梁启超强调:“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吾又知孔子之爱真理,先辈、故人之爱国家、爱自由,更有甚于吾者也。
吾以是自信,吾以是忏悔。
为二千年来翻案,吾所不惜;与四万万人挑战,吾所不惧。
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唐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调研考试历史答案1.A2.C3.C4.D5.B6.B7.A8.C9.A 10.D 11.A 12.B 13.B 14.D 15.C 16.(1)地理位置优越;蒙汉互市和中俄贸易的传统;晋商的开发与推动;条约的刺激。
(每点2分,任三点6分,共6分)(2)示例:原因:清代的统一为张家口商贸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分)说明:清代沿袭历代王朝“马市”贸易传统,在长城沿线设立边口互市。
张家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内地与蒙古进行贸易的重要边口。
清代的统一,为蒙汉贸易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和平环境,为蒙古与内地的商业活动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
同时,和平的环境也有利于张家口人口的增长,而人口的增长也将为商业活动的繁荣提供支撑。
(4分)17.(13分)略18.(12分)(1)共同之处:都是在历史的重大关头制定;都是党自我总结、自我革命精神的体现;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体现了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
(每点2分,任三点6分,共6分)(2)意义:科学的评价历史形成决议,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加强团结;有利于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每点2分,共6分)19.(18分)(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统基层社区及其政府的衰落(庄园制的衰落);社会问题的增长和转型压力的增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强化;宗教改革对教会势力的削弱。
(每点2分,任三点6分,共6分)(2)同:产生均受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影响;同为地方基层组织;管理人员均由本地人充任;在一定程度上都受上级政府控制;均带有一定程度的自治色彩。
(每点2人,任三点6分,共6分)异:英国堂区官吏分工比较明确细致,清代乡保承办事项繁杂;英国堂区官吏产生具有一定民主性,清代乡保是地方推举与上级任命相结合;英国堂区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清代保甲强化了封建统治。
(每点2分,任两点4分,共4分)(3)基层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基层治理有助于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与政治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三历史期末试卷答案24.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
这说明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2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
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
”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26.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
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
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
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27.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
这一做法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28.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
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
这实际上反映出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29.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
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
“这个政府”是指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D.武汉国民政府30.发文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此文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A.“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D.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31.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C.私有制与公有制之比D.电影观众与电视观众之比32.古代雅典城邦,会于每年冬天在每个部落提供的多名人选中选举产生一百多名官员包括步兵及骑兵指挥官、财政官员、及主管宗教事务的官员,之后会对这些官员进行职前训练及测试,好在古希腊仲夏新年时使这些官员顺利投入工作。
这说明古代雅典A.坚持代议制民主原则B.注重部分官员的专业化发展C.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D.在城邦内部实行直接民主制33.近代某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科学、制度、道德和法律规范等都是从早先更原始更低级的形态发展而来,而这一发展是经由适应和淘汰过程而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个体特性也会做出相应的调适。
此观点A.是对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解释B.为“人民主权说”提供了逻辑起点C.促进了浪漫主义在欧洲的产生D.为列强瓜分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34.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该条约全面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的一切核武器试验。
西方部分政治家和学者认为该条约签订的目的是“减缓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和防止核武器试验造成地球大气中过量的放射性尘埃。
”该条约的签订A.使美苏争霸格局出现实质缓和B.加强了美国与欧共体各国之间的合作C.恶化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35.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
此言论意在说明A.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B.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
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同时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
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章章程等诸多方面。
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
《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
《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
《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
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荜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
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
——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
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
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
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
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
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
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
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
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
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
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
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
(15分)(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
(10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
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
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
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
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
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5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以后谈到:“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代议士都变成了‘猪仔议员’,有钱就卖身,分赃贪利,为全国人民所不齿。
各国实行这种代议政体都免不了流弊,不过传到中国,流弊更是不堪问罢了。
大家对于这种政体如果不去闻问,不想挽救,把国事都托付到一般猪仔议员,让他们去乱作乱为,国家前途是很危险的。
所以外国人所希望的代议政体,以为就是人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之计,那是不足信的。
”“现在世界上所谓先进的民权国家,普遍的只实行这一个民权(指选举权—笔者注)”势必会导致“政府过于专横,人民没有办法来管理。
不管人民是怎么样的攻击,怎么样颂扬,政府总是不理,总是不能发生效力。
”1924年在由孙中山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
民权运动之方式,规定于宪法,以孙先生所创之五权分立为原则,即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已。
因此,既以济代议政治之穷,亦以矫选举制度之弊。
”孙中山还指出“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施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
而在中央则要另外寻求替代方案,即由每县各选举一名代表,组成国民大会,代表人民行使中央政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倡直接民权的原因及目的。
(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直接民权说的内容并简析其历史地位。
(8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2年,苏德双方签订了《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简称《拉巴洛条约》。
条约规定:两国彼此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它在俄国的公私财产被苏俄埃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和领事关系;两国按最惠国原则发展彼此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7月,根据一项秘密协议,德国能够送军士到俄国受训,这其实违反了凡尔赛条约。
11月,两国在柏林签署附加协议,将条款延伸到俄国所控制之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阿美尼亚与远东共和国的苏维埃。
《拉巴洛条约》后形成了各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建交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