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

合集下载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专家共识强调,针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提高诊疗水平
尽管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 发病机制已有一定了解,但仍需进一 步深入研究,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 方法。
当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 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未来需要加强培 训和教育,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患 者的治疗效果。
建立多学科联合门诊
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和提高诊疗效率,可以建立多学科联合门诊,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为 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支持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外,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也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 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需要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和缓 解疼痛。

04
治疗原则与方法
控制血糖,改善代谢异常
血糖控制
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将血糖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轻高血糖对 神经的损害。
改善代谢异常
纠正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紊乱,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药物治疗
01
镇痛药
针对疼痛症状,可使用非甾体 类抗炎药(NSAIDs)、阿片
类药物等镇痛药。
0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疼痛缓解
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 质量。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持续的心理支持 和关怀,帮助患者建立积 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加入病友互助组织,获取 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 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 • 感受域扩大 • 对外界刺激阈值降低 • 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
外周敏化
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 元对传入信号的敏感性增加
• 去甲肾上腺素 • 缓激肽 • 组胺 • 前列腺素 • K+ • 细胞因子 • 5-HT • 神经肽
6.Alban Latremoliere, 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2009,10(9). 7.Chun-Ying Li, et al. J Neurosci. 2004,24(39):8494-8499. 8.David J. Dooley,et al.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06,(28)2:75-82.
一线药物
3、局部用利多卡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线用药
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
4、钠通道阻断剂
治疗类型
不良反应
用量
三叉神经痛 的一线用药
✓ 较多见,包括镇静、头晕、步态异常、 肝酶增高、低钠血症、骨髓抑制
✓ 有发生剥脱性皮炎的风险,严重时可 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感染 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 起始剂量: 200~400mg/d
✓ 可能导致或加重认知障 碍和步态异常
✓ 恶心、口干、出汗、乏 力、焦虑、震颤等
用量 ✓ 首剂应睡前服用,
12.5~25mg/次 ✓ 根据患者反应可逐渐
加量 ✓ 最大剂量150mg/d
✓ 150~225mg/d,qd
✓ 起始剂量:30mg/d ✓ 一周后调整到
60mg/d,qd或bid
七、治疗——1.药物治疗
14.Treede RD, Jensen TS, Campbell JN, et al. Neurology.2008,70(18):1630-1635.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痛性周围神经病(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是以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通常是指痛性感觉周围神经病(painful sensory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或痛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painful sensory and motor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在本文中是指痛性感觉周围神经病以及泛化于伴有疼痛症状的周围神经病,包括可有运动- 感觉共存的混合体。

痛性周围神经病可以是单一的疾病主体,也可以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

病变主要累及小或无髓神经纤维(C 类纤维),可伴有或不伴有大纤维的病变。

一、病因和分类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先天遗传性痛性周围神经病主要包括: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Fabry 病、卟啉性神经病、Tangier 病等。

后天获得性痛性周围神经病根据发病原因主要包括:(1) 代谢性和营养障碍性:最常见的为糖代谢异常如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引起的相关周围神经病,尿毒症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甲状腺疾病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维生素缺乏或过量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2) 外伤和压迫性:嵌压性周围神经病、急慢性外伤周围神经病;(3) 免疫介导性:吉兰- 巴雷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病、副蛋白血症性周围神经病、结节病性周围神经病等;(4) 感染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周围神经病、Lyme 病周围神经病、麻风病周围神经病等;(5) 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中毒性:呋喃唑酮、拉米夫定等药物或酒精、砷、铊等;(6) 肿瘤相关周围神经病:直接浸润或远隔效应;(7) 隐源性,也称特发性痛性感觉性神经病。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根据发病的频度依次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特发性,家族性,维生素缺乏或过量(B12、B1、B6),甲状腺疾病,炎症性或免疫性(Sjögren 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副肿瘤性,药物性( 胺碘酮、氯喹、秋水仙碱、氨苯砜、戒酒硫、异烟肼、甲硝唑、苯妥英、萘磺苯酰脲、长春新碱),毒物或重金属( 氨酰、砷、铊、氧化乙烯)。

疼痛性周围神经病变(PPN)的诊疗

疼痛性周围神经病变(PPN)的诊疗

晚发型GM2 神经节苷脂 沉积症
家族性淀粉样变性 神经病
遗传性
I型感觉神经病
Fabry病
卟啉病
5
代谢性 创伤和压迫性
感染性 肿瘤相关性
获得性
营养性 免疫性 中毒性 隐匿性
6
临床表现
疼痛
感觉障碍
PN其他表现 运动神经 症状 体征
慢性疼痛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7
疼痛
疼痛的特征
自发性
非自发性 (诱发性)
• 感觉和运动神经 • 脱髓鞘、轴索变性 • 非特异性
19
皮肤交感反应(SSR)
• 检测C纤维的电生理特点 • 客观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20
定量感觉检测(QST)
通过皮肤对冷、热、冷痛、热痛觉的敏感 判断A-δ和C纤维功能
21
皮肤活检 -- 诊断SFN的金标准
• 定量分析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 (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 IENFD) • 观察表皮内神经纤维形态
痛性周围神经病药物治疗推荐
治疗方法
疼痛的其它治疗
物理疗法
1. 温热疗法 2. 寒冷疗法
3. 磁疗
4. 光疗
功能外科
• 经皮神经电刺激 • 脊髓刺激
介入治疗
神经阻滞、针刀疗法,射频疗法 脊髓电刺激,硬膜外腔镜
治疗方法
疼痛的其它治疗
外科治疗
痛觉传导径路破坏术 ,痛觉抑制系统刺 激疗法 ,微血管减压术,γ-刀
贾海燕等.甲基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8):609-618
弥可保®改善DPN临床症状优于其他B族维生素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股神经卡压综合症 股神经
腓总神经卡压 腓总N
踝管综合症 胫后N
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处理
1. 制动(4-6周) 强迫位或功能位 2. 康复治疗(体疗) 3. 物理治疗(电刺激)
4. 生物治疗(NGF)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5级:感觉完全正常
临床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
非手术治疗
• • • • 防止瘫痪肌肉过度伸展 保持关节动度 物理治疗 肌肉的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
•神经松解术
•神经吻合术
•神经移植术 •神经转位术 •肌肉转移术
临床治疗
手术效果欠佳原因
先决因素 1. 损伤严重、性质复杂。 2. 年龄大。 3. 错过手术时机。 4. <6个月效果好。 5. 全身疾病。
般在神经伤后8周左右完成。
•再生:伤后7~10天开始向远端生长。一般
生长速度为1mm / 天。
伤因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分类
根据伤因分为:
1. 锐器伤——刀、玻璃
2. 火器伤——军用枪、猎枪、自制枪
3. 牵拉伤——交通事故、医源性 4. 压迫伤——姿势、止血带、特殊解剖部轻 手部运动、感觉瘫痪重,Honner’s征阳性。
上臂感觉分布
肌皮神经损伤:锐器伤多见,运动损害为主 肱二头肌瘫痪——屈肘障碍
腋神经损伤:锐器伤、肩关节脱位 三角肌、小圆肌瘫痪——肩外展受限
正中神经损伤
传教士手畸形机理:(高位) 1. 拇长屈肌腱; 食、中指指深屈肌腱瘫痪 2. 环、小指指深屈肌腱正常 猿手畸形机理: (腕部) 1. 大鱼际肌瘫痪——手掌扁平 2. 拇长屈肌腱功能正常 3. 食、中、环、小指指屈深肌腱正常 感觉障碍:桡侧掌面三个半手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二)体格检查
1.感觉检查:应仔细检查患者有无振动觉、痛觉、触压觉、温度觉减退以及痛觉过敏,DPN的感觉障碍通常以下肢远端更为明显,严重者可有感觉共济失调。
2.运动检查:患者可有足部或手部小肌肉的无力和萎缩,但通常出现较晚。
3.腱反射检查:通常可出现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以跟腱反射为著,是诊断DPN的主要体征之一。
(五)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的测定
不同的自主神经功能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如测定卧位和立位或Valsalva试验引起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B超检测膀胱残余尿和尿动力学测定有助于排尿困难的鉴别诊断。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基本条件
1.明确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尿病。
2.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证据。
3.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周围神经受累的分布,可以分为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和局灶性非对称性周围神经病。
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DPN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缓慢发展,临床表现对称,多以肢体远端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可呈现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可有腱反射减低,尤以双下肢为著,可伴有自主神经受损表现。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通常不明显。
二、辅助检查
(一)生化检查
1.血糖相关检查:对于周围神经病患者,应常规进行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明确患者有无糖尿病。
2.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可选择不同的化验检查进行鉴别,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筛查、免疫指标、免疫固定电泳、甲状腺功能、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等,必要时可进行毒物筛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

医学-神经病理性痛共识解读

医学-神经病理性痛共识解读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脑卒中后疼痛 脊髓空洞症疼痛 缺血性脊髓病疼痛 压迫性脊髓病(如脊髓型颈椎病、肿瘤)疼痛 放射后脊髓病疼痛 脊髓损伤性疼痛 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 帕金森病性疼痛 幻肢痛 脊髓炎疼痛
1. Dworkin RH, Backonja M, Rowbotham MC, et al. Arch Neurol. 2019;60(11):1524-34.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根性神经病变(颈、胸或腰骶) 嵌压性神经病变(如腕管综合征等) 创伤后神经痛 手术后慢性疼痛 化疗后神经病变 放疗后神经病变 残肢痛 肿瘤压迫或浸润引起的神经病变 酒精性多发神经病变 梅毒性神经病变 HIV性神经病变 营养障碍性神经病变 毒物接触性神经病变 免疫性神经病变
(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NeuPSIG: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 IASP:国际疼痛学会
Jensen TS, Baron R, HaanpääM, et al. Pain. 2019;152(10):2204-5.
NeP患者常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相关症状导致不适的患者比例(%)
1. Raymond L. Rosales, et al. School of Neuropathic Pain: 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2019,12.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远低于一般人群

神经内科专家共识指南

神经内科专家共识指南

神经内科专家共识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内科专家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共识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内科专家通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总结,总结了以下指南。

请注意,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意见决定。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两大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和脊髓相关的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根、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等的疾病。

2.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核磁共振等。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1.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阶段确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2. 药物治疗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应选用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同时要重点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3. 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可帮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4. 手术治疗适用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需要仔细评估手术风险和潜在益处。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1. 神经内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和专业标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益。

2.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3. 预防措施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管理非常重要,包括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惯和定期体检等。

结论本指南总结了神经内科专家的共识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决定。

这份指南仅供参考,为医生提供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张压增加15
mm Hg
传人和传出神经
交感神经传出神经 纤维
呼吸时心率变化 Valsalva比
最快和最慢心率相 差≥15次/min; 吸气时心率/呼气 时心率≥1.2
≥1.4
迷走传人和传出神 经纤维
传人和均出 交感神经传出神经
坚垡盟经型苤查!!!!芏!!旦筮堑鲞箜!!塑g!也』盟!!望!:盟!!!望!里!!!!:∑!!:箜:盟!:!!
825
(hypoaesthesia)、感觉缺失(anesthesia)。(2)深感觉障碍:可 以伴有或不伴有深感觉障碍,受累程度不同。对痛性周围神 经病而言,浅感觉障碍更为主要和突出。
2.运动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的运动功能障碍也分为刺 激性症状(包括肌束颤动、痉挛等)和抑制性症状或麻痹症 状(主要包括肌肉无力和肌萎缩)。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痛性周围神经病(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是以神 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 通常是指痛性感觉周围神经病(painful sensory peripheral neuropathies)或痛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painful sensory and motor peripheral neuropathies)。在本文中是指痛性感觉 周围神经病以及泛化于伴有疼痛症状的周围神经病,包括可 有运动一感觉共存的混合体。痛性周围神经病可以是单一的 疾病主体,也可以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病变主要累及小或 无髓神经纤维(C类纤维),可伴有或不伴有大纤维的病变。
824·
主堡叠经型盘查!!!兰生!!旦筮箜鲞筮!!塑垡地!』堕!!塑!:塑!!!塑!旦!!!!:!!!:笪:塑!:!!
.标准与讨论.
【编者按】《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一文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 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和神经肌肉病学组的专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共同拟定的。在讨论过程中,因考虑到 目前国内外对“痛性周围神经病(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e pain)”、“痛性感觉神经病”等词语的使用尚未存在统一的意见,专家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最后决 定使用临床医生比较常用的“痛性周围神经病”一词。“neuropathic pain”是生理学名词,中文译法目 前在临床医学工作者中有分歧,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说法已被应用较多,因此决定继续沿用。这 样的翻译方式是否妥当,希望能与读者共同探讨
(三)疼痛程度评分 1.视觉模拟评分:用长达10 cm的直线表示疼痛的强度 增加,直线两端分别为“无疼痛”和“最严重疼痛”。请受试 者在直线上最能描述过去某段时间或此刻疼痛程度的位置 画一斜线,画好后由工作人员测量其数值,即为疼痛评分。 2.现时疼痛强度指数: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分, 不适感为2分,痛苦感为3分,恐惧感为4分,极痛苦为5 分。
一、病因和分类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 天获得性两大类。先天遗传性痛性周围神经病主要包括:遗 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 Fabry病、卟啉性神经病、Tangier病等。后天获得性痛性周 围神经病根据发病原因主要包括:(1)代谢性和营养障碍 性:最常见的为糖代谢异常如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引起的相 关周围神经病,尿毒症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甲状腺疾病相 关性周围神经病,维生素缺乏或过量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2)外伤和压迫性:嵌压性周围神经病、急慢性外伤周围神 经病;(3)免疫介导性:吉兰一巴雷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多发性 神经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病、副蛋白血症性周围神经病、结节 病性周围神经病等;(4)感染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 周围神经病、Lyme病周围神经病、麻风病周围神经病等;(5) 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中毒性:呋喃唑酮、拉米夫定等药物或 酒精、砷、铊等;(6)肿瘤相关周围神经病:直接浸润或远隔 效应;(7)隐源性,也称特发性痛性感觉性神经病。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根据发病的频度依次为。11:糖尿 病,糖耐量异常,特发性,家族性,维生素缺乏或过量(Bm
二、临床表现 痛性周围神经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其他感觉异常,可伴 有周围神经病的其他表现,包括运动神经症状和体征。慢性 疼痛可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 (一)症状 1.疼痛的特点: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非自发性疼痛 (诱发性疼痛)。(1)自发性疼痛:指持续或间歇出现的跳 痛、电击痛、刺痛、尖锐痛、痉挛样疼痛、啮咬样疼痛、烧灼样 痛、酸痛、压迫样痛、触痛、撕裂样痛、箍紧样疲乏感,由此患 者产生恶心、恐惧感或残酷的被折磨感[见简明Mcgill疼痛 调查表(SF—MPQ)]。2 J。(2)非自发性疼痛(诱发性疼痛): 包括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感觉倒错(dysesthesia)、感觉 过度(hyperpathia)、感觉异常(paresthesia)等异常感觉。 2.疼痛的性质:(1)局部疼痛:系统病变部位的局限性 疼痛,如神经根病变的局部神经痛。(2)放射性疼痛:疼痛 可由局部放射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多见于神经干或 后跟神经病变,如坐骨神经痛。(3)扩散性疼痛:某神经分 支的疼痛可扩散至另一分布区,如手指远端挫伤,疼痛可扩 散至整个上肢。(4)牵涉痛:当内脏疾病的疼痛冲动经交感 神经、脊髓后根至脊髓后角,扩散至该脊髓节段支配的体表 而出现疼痛,如胆囊炎引起右肩疼痛,心绞痛引起左肩臂疼 痛。(5)灼性神经痛:为烧灼样剧烈疼痛,常见于含自主神 经纤维较多的周围神经不全损伤,如正中神经损伤等。 (二)体征 1.感觉障碍:(1)浅感觉障碍:包括阳性体征和阴性体 征。阳性体征包括:感觉异常和疼痛、感觉过敏和(或)感觉 过度;阴性体征包括:感觉减退(hypesthesia)、感觉迟钝
3.SF-MPQ:对下列每一项疼痛性质作出程度的判断:跳 痛、电击痛、刺痛、尖锐痛、痉挛样疼痛、啮咬样疼痛、烧灼样 痛、酸痛、压迫样痛、触痛、撕裂样痛、箍紧样疲乏感、恶心、恐 惧感、残酷被折磨感。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 重度为3分,然后相加得到总分,范围为0~45分。
4.临床表现评定量表: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神经病理性 疼痛。(1)神经病理性疼痛自评量表‘3 J:对以下6个问题进 行“是”或者“否”的判断:①你是否有针刺样疼痛?②你是 否有烧灼或如火烧一样的感觉?③你是否有麻刺感?④你 是否感觉疼痛像触电一样?⑤你是否在碰到床单或衣服时 疼痛加剧?⑥你的疼痛是否只出现在关节部位?前5个问 题每回答1次“是”则计1分,回答“否”则计0分,第6个问 题回答是则计为一1分,回答“否”则计0分。最后将总分相 加。范围为一1~5分,分数越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性越 大。(2)Leeds神经病理性痛症状和体征评价表。4 o:对以下7 个问题进行“是”或者“否”的判断:①疼痛是否为奇特的不 适感?比如针刺,虫爬,麻刺等感觉?②疼痛区域皮肤的感 觉是否和正常皮肤感觉不同?如更红或肿胀等?③疼痛区 域皮肤是否对触觉更敏感如痛觉过敏?④疼痛是否会突然 爆发而无外因?如闪电样?⑤疼痛处皮温是否有改变?⑥ 用非疼痛的刺激如羽毛触碰疼痛区皮肤,疼痛区是否出现痛 觉过敏?⑦在疼痛区域感受到的针刺觉是否与非疼痛区域 不同?每回答1次“是”则计5分,回答“否”则计0分。最 后将分值相加,总分最高为35分,>12分则考虑为神经病 理性疼痛。(3)DN4(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p1: 对以下9个问题行“是”或者“否”的判断:①疼痛是否呈烧 灼样?②疼痛是否为冷痛?③疼痛是否为电击样?④疼痛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2.1 1.013 通信作者:崔丽英,Email:pumchcly@yahoo.com.cn;蒲传强 Email:pucq30128@yahoo.tom.cn
B。、B。),甲状腺疾病,炎症性或免疫性(Sjt|jgren综合征,系统 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副肿瘤性,药物性(胺碘酮、氯 喹、秋水仙碱、氨苯砜、戒酒硫、异烟肼、甲硝唑、苯妥英、萘磺 苯酰脲、长春新碱),毒物或重金属(氨酰、砷、铊、氧化乙 烯)。
部位是否伴有麻刺感?⑤疼痛部位是否伴有针刺样感觉? ⑥疼痛部位是否伴有麻木感?⑦疼痛部位体检是否有触觉 减退?⑧疼痛部位体检是否有针刺觉减退?⑨疼痛是否会 因轻触加重?每回答1次“是”则计1分,回答“否”则计0 分。最后将分值相加。总分应为0~9分,>4分则高度考 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三、辅助检查 (一)神经电生理检测 1.神经传导测定:包括感觉神经传导和运动神经传导 (包括F波)的测定,是诊断周围神经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可 以判定轴索损害和脱髓鞘病变,有助于对单神经病及多发性 周围神经病、嵌压性周围神经病、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的诊 断。并非诊断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特异性手段。 2.同心针肌电图:反映周围神经运动轴索功能。如痛性 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明确,一般不需进行同心针肌电图的检 查。 3.皮肤交感反应(skin sympathic response,SSR):人体接 受刺激后诱发汗腺同步活动出现的皮肤反射性电位,是交感 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所致。主要检测小纤维特别是C类无 髓纤维的电生理特点,是客观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检测 方法之一,刺激方法有疼痛或惊吓。影响SSR测定的因素 有皮肤温度、年龄、刺激强度和适应性等。 4.定量感觉测定(quantitive sensory testing,QST)旧。: (1)不同频率电刺激测定法:采用不同的电刺激频率对不同 神经纤维功能进行检测,评判A—B、A—d、C类纤维的功能。 (2)定量温度觉测定:通过对皮肤的冷、热、冷痛、热痛觉的 敏感判断评判A—d、C类纤维的功能。 (二)自主神经的特殊检测 对伴有明显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痛性周围神经 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以下的检测(表1)。71。 (三)神经和皮肤活体组织检查 1.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通过重点观察有髓和无髓神 经纤维丢失、血管和血管间隙病变、间质的炎细胞浸润等情 况判断周围神经病,尤其是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变程度和 可能病因。对于腓骨肌萎缩症(CMT)神经病-1型、 Dejerine—Pick病、CMT神经病_4B型、x连锁显性遗传CMT 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有确定病变性质的 诊断意义。 2.皮肤活体组织检查:观察皮肤中支配皮肤浅表感觉和 汗腺、立毛肌、血管的神经纤维,定量分析表皮层神经纤维密 度和形态学改变,对小纤维病的诊断有确诊意义”J。 (四)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对于周围神经嵌压、外伤等也有辅助诊断意 义。MRI对于某些肥大性神经病、神经根压迫或周围神经肿 瘤有重要意义。 (五)血液和脑脊液生化检测 1.血液学检测:用于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诊断。血 糖、电解质对于系统性疾病并发周围神经病有提示意义,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