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合集下载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精选12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精选12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精选12篇)西安碑林博物馆篇1各位游客、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游览!就在西安市的三学街,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博物馆,它就是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

它利用西安文庙扩建而成,苍松翠柏掩映着它,巍巍城墙护卫着它。

千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慢慢的岁月长河,3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万多件,碑刻3千多方,更有国家级文物134件,它以萃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西安文庙来到碑林博物馆,你会被这恢宏壮观的文化丛林所感染,更会被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书法名碑所吸引,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丰富的碑石和动人的雕刻,是怎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呢?那就让我们从碑林的形成说起吧。

公元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

战火的硝烟,国力的衰弱,使大唐帝京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战争的灾难也殃及到文化。

矗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开成石经》濒临战争的毁坏。

公元920xx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此时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便于防守,将长安城区缩小到皇城之内,国子监便处在了城外,《开城石经》等碑石就被遗弃在露天荒野之中。

在许多文人学士、政府官员的竭力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鄩在公元920xx年,陆续将《开城石经》等碑石搬移到城内唐尚书省的西隅,位置在今天西大街广场一带。

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潮湿,经常受到雨水侵蚀,碑石容易陷落倾倒。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的精心组织下,又将《开城石经》迁徒到府学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当然与《开城石经》一同迁入的还有《石台孝经》等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

所以,当我们说到碑林的形成时,就会想到《开城石经》,它是碑林的基础,因为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天蔚为大观的3000多方碑石。

了解了碑林这些曲折而艰辛的迁移过程后,我们再看看这里的孔庙旧址。

碑林导游词介绍(汇总3篇)

碑林导游词介绍(汇总3篇)

碑林导游词介绍(汇总3篇)1.碑林导游词介绍第1篇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

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

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

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

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

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

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

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

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

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

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

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

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

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

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

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

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2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2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时间跨度长达____多年。

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

《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

《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____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孔子见老子图、青龙朱雀图等精美的石刻。

游玩后,还可以购买到用原碑刻拓印出来的“碑帖”,不过这里的“碑帖”价格不算便宜,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碑林边上的书院门步行街上购买碑帖,价格相比较便宜些。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2)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历史名城西安的碑林博物馆,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博物馆的文化与历史。

一、碑林博物馆简介位于西安市长安路西端的碑林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碑刻陈列馆,创建于碑林最早的唐代。

博物馆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

博物馆内有石刻文物约11000多块,其中藏品最早者追溯到隋文帝时期,最晚者可追溯到清代。

二、碑林博物馆的历史碑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碑刻陈列馆,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时期。

西安碑林的导游词

西安碑林的导游词

西安碑林的导游词西安碑林的导游词西安碑林的导游词1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碑林,我是导游员xx.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来游览碑林。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中国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

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

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

它叫做“太和元气坊”。

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

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

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

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

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

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

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2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2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创建于____年。

它是在具有 ____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其它文物,尤以碑刻墓志、历代拓本为具有特色的馆藏品。

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较多,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____多年。

馆区由孔庙、碑林、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____平方米。

____五以来,新建成以“长安佛韵”为主题展陈的石刻艺术馆,并荣获____优质工程“鲁班奖”与“十大精品”陈列奖,形成“一轴两翼”的展陈格局。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2)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博物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背景。

西安碑林博物馆始建于碑林寺,是中国最早的全面整理、保管碑刻的专门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古代书法雕刻艺术博物馆之一。

它由馆内的“碑林”二字得名,寓意着成群的碑刻,如同林木一般,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馆内的几个重要展区。

首先是碑林广场。

广场上有一座高达12米的韩愈和班固二位文学巨匠巨型纪念像,寓意着古往今来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广场上还有玄奘像、慧洁像,这两位都是碑林寺的著名高僧,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亲切感。

接下来是碑廊。

碑廊是馆内最重要的陈列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大量的碑刻,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精华。

碑刻的内容涵盖了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古代文化的传承,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紧接着是展馆。

馆内共设有6个展厅,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碑林博物馆保存的宝贵文物。

其中一厅展示的是有关古代碑刻史和碑林博物馆历史的文物,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碑林的发展和变迁。

陕西西安碑林导游词(精选15篇)

陕西西安碑林导游词(精选15篇)

陕西西安碑林导游词(精选15篇)陕西西安碑林篇1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

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

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

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

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

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

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

此外,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交往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了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中国的经历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

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

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推举哀年最新的西安碑林导游词五篇

推举哀年最新的西安碑林导游词五篇

推举哀年最新的西安碑林导游词五篇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

西安碑林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西安碑林导游,供大家参考。

西安碑林导游词(一)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景点,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谈起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历史,可谓是几经波折了。

唐代的毁灭,致使国子监内一大批珍贵的碑石被弃置荒野。

五代十国之后,诸如韩俊、刘询这样的有识之士,对这些碑石加以保护,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西安碑林。

说话间,咱们已经来到了馆内。

来到这里参观,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西安孔庙,第二个部分是西安碑林,第三部分是石刻艺术室。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

孔庙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地位日益提高,对孔子也是越来越尊敬,便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座孔庙。

当然,最大的孔庙还要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那一座了。

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

它叫做“太和元气坊”。

是明万历年间,当地的皇族筹集了400两的黄金,所集资修建的。

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

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

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那么今天在场的各位,就可以随我一同,以一个秀才的身份,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我们穿过的第一道门,就叫做“棂星门”。

在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也就是孔庙的意思。

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在古代,中间的门是贵宾所行走的,两边则是工作人员所走的门。

今天咱们是贵宾,所以咱们走正门。

穿越棂星门之后,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就叫做“戟门”。

西安碑林博物院导游词(2篇)

西安碑林博物院导游词(2篇)

西安碑林博物院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

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____年,距今已有____余年的历史了。

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

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____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____年刻成的《开成石经》。

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

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

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

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

于是,公元____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

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

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____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

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

博物馆占地面积____平方米,陈列面积____平方米。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

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

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

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

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

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

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陕西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4231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Guide words of Xi'an stele forest museum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篇1: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创建于1944年。

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其它文物,尤以碑刻墓志、历代拓本为具有特色的馆藏品。

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较多,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xx多年。

馆区由孔庙、碑林、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4667平方米。

xx以来,新建成以“长安佛韵”为主题展陈的石刻艺术馆,并荣获*优质工程“鲁班奖”与“十大精品”陈列奖,形成“一轴两翼”的展陈格局。

篇2: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
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xx多年。

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

《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

《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孔子见老子图、青龙朱雀图等精美的石刻。

游玩后,还可以购买到用原碑刻拓印出来的“碑帖”,不过这里的“碑帖”价格不算便宜,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碑林边上的书院门步行街上购买碑帖,价格相比较便宜些。

篇3: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

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石刻艺术馆
新石刻艺术馆以"长安佛韵"为展陈主题,共展出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

陈列分为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全方位阐释了长安模式下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

20xx年,"长安佛韵"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新石刻艺术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xx多年。

孔庙
西安孔庙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

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20xx 年)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

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多为明清建筑。

第xx届西安碑林国际临书展
11月16日,"第xx届西安碑林国际临书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东西临展展出。

本次展览共展出日本临书作品97件(组),是从五百多件临帖书法作品中评选出的优秀获奖作品,包涵了真草隶篆各种书体。

碑林石刻艺术室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匾额为陈毅元帅所题,展陈内容主要为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

其中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等,雕刻手法多样,风格各异,是不同历史时期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第一展室
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

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

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

《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第二展室
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

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

书法价值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其中僧怀仁花费20xx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卓越的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誉为了"三绝碑"。

第三展室
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

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第四展室
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
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

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第五展室
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

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

第六展室
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

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第七展室
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

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

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