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全过程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6-
6.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量 多 。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毛细血管 。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 一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7.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 血液循环 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 细胞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含量减少,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 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 C.曲线bc、cd段表示吸气过程 D.曲线ab、de段表示吸气过程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20-
4.[赤峰中考]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 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D )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8-
2.下列关于人体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吸气时,胸廓缩小,外界空气进入肺 B.呼气时,胸廓扩大,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C.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D.肺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9-
3.如图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7-
1.体检时连续三次测得小明的肺活量值分别是2700毫升、 2600毫升、2800毫升,则小明的肺活量是( A ) A.2800毫升 B.2600毫升 C.2700毫升 D.8100毫升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初中生物 呼吸的过程

肺的位置
膈
肺
:
位
将
于
胸
胸
腔
腔
腹
腔
分
开
胸廓的组成
胸骨 肋间肌
膈肌 肋骨
胸椎
呼吸过程—肺通气
肺通气:(肺 )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 吸 道
肺泡
小活动
请将双手轻放于两肋处,进行深呼吸感受胸廓变化!
吸气 :肋间外肌 收 缩 ,胸骨向前 上方 移动,肋骨 向上、 向外 移动。
呼气 :肋间外肌 舒 张 ,胸骨向 后下方 回落,肋骨 向下、 向内回落。
2.煤气中毒是什么原理呢?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 白的结合能力比氧 气与血红蛋白的结 合能力更强,造成 全身缺氧。
练一练
1.防溺水演练时,同学们把头伸入水中憋气30秒,然后抬头 呼吸。呼气时( D ) A. 膈肌收缩 B.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C. 膈顶部下降 D. 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 量变化(C ) A. 增加、增加 B. 增加、减少 C. 减少、增加 D. 减少、减少
呼吸过程--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氧气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呼吸的实质和意义
氧气+有机物 组织细胞内 二氧化碳+水+能量 意义:在氧的参与下,细胞内的有机物不断氧化分解,释放能 量,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
1.人进入贮藏菜窖时应注意什么?
菜窖里面贮藏的蔬菜不停的 呼吸,使菜窖内二氧化碳含 量增时通加,氧气减少。因 此进入菜窖前及风或进行灯 火实验。
呼吸
二、呼吸的过程
学习目标
■ 1.呼吸的过程 ■ 2.概述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 ■ 3.了解呼吸的实质与意义
第五章呼吸ppt课件

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0g/L以上,口唇、甲床呈 青紫色
常表示机体缺氧
(二)氧解离曲线
1.定义:血Po2和Hb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2.生理意义: S形曲线
Po2范围
曲线形态
意义
曲线上段 60~100mmHg
较平坦
Po2适当降低 ,不致于发生明 显的低氧血症
曲线中段 40~60mmHg
较陡
随血液Po2降低,有较多O2被释 出供组织利用
通气/血流比值 概念: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 平均值:0.84 表示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相匹配 肺换气效率最高 比值增大: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部分肺血管栓塞) 比值减小: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哮喘发作)
(二)组织换气 组织内Po2低于动脉血 ,O2由血液向组织细胞扩散 Pco2则高于动脉血,CO2由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 体循环内的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反射过程
肺扩张反射:吸气→呼吸道扩张→肺牵张感受器兴 奋→迷走神经→延髓→抑制吸气神经元→使吸气转 为呼气
肺缩小反射:呼气→肺缩小→肺牵张感受器刺激减 弱→吸气抑制被解除→吸气再次发生
3.生理意义 肺扩张反射:防止吸气过深和加快呼吸节律 人对肺扩张反射敏感性很低,平静呼吸无作用 深呼吸(潮气量>0.8L)时,或病理情况下 (肺充血、肺水肿、肺炎等)才引起该反射 肺缩小反射: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 平静呼吸的调节中意义不大
生理意义 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 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大小可用顺应性来度量 顺应性: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扩张的难易程度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呈反变关系
肺弹性阻力 来源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 因肺泡内液-气界面存在而形成 使肺泡趋于缩小
呼吸全过程

的
气
体
交
换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实
验
︓模
拟 膈 肌
(1)吸气与呼气过程
的
运
动
肺 泡 与 血 液 的 气 体 交 换
肺
知识精讲
与
外
界
的
气
体
交
换
实 验 ︓模 拟 膈 肌 的 运 动
肺 泡 与 血 液 的 气 体 交 换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17
肺
知识精讲
与
外
界
的
气
体
交
换
实 验 ︓模 拟 膈 肌 的 运 动
肺 泡 与 血 液 的 气 体 交 换
膈 肌
B.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
的
运 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大变小
动
肺 C.B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
泡 与
此时肺内气体全部排出体外
血
液 的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
气
体 交
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换
肺
知识精讲
与
外
界
的
气
体
交
换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实
验
︓模
拟 膈 肌
二、模拟膈肌的运动
的
运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肺
知识精讲
与
外
界
的
气
体
交
换
实 验 ︓模 拟 膈 肌 的 运 动
肺 泡 与 血 液 的 气 体 交 换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肺
知识精讲
与
外
界
的
第五章 呼吸

(TV),约为400~500ml。 2.补吸气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入的气量称为补吸气量
(IRV),又称吸气储备量。正常成年人约为1500~ 2000ml。 3.补呼气量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出的气量称为补呼气量
(ERV),也称呼气储备量。正常成年人约为900~ 1200ml。 4.残气量 最大呼气末存留在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称为残气量
(RV)。正常成年人约为1000~1500ml。
(二)肺容量
肺容量是指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 的联合气量。
1.深吸气量 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 吸入的气量为深吸气量 (IC)。它是衡量最大通气 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功能残气量 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称为 功能残气量(FRC)。正常成年男性约为2500ml,成 年女性约为2000ml。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 于松弛状态时的肺容量,肺弹性降低、呼吸道狭 窄致通气阻力增大时可使功能残气量增加。
(跨肺压即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在肺充血、肺水肿及肺的纤维化等病 变情况下,肺组织比较坚硬,弹性阻力增 大,肺的顺应性减小,此时吸气必须更加 用力,产生更大的胸内负压,才能有足够 的肺通气量
肺的弹性阻力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的弹性阻力增大时,肺顺应性降低, 出现吸气困难。如:肺充血、肺组织纤维化、
5.肺总容量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称 为肺总容量( TLC),它等于肺活量与残气 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5000ml, 女性约3500ml。
六、肺通气量
(一)每分通气量
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最大通气量: 只测10s或15s。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生理

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弹性阻力及气道通
畅程度)。
(4)肺总量 = 肺活量 + 余气量 男:5000 ml; 女:3500 ml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 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最大随意通气量: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 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HbO2呈鲜红色, Hb呈蓝紫色
临床:发绀(Hb含量达5g/100ml),常表示缺氧。 例外:红细胞增多症;相反,严重缺氧和CO中毒
4.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Hb为紧密型 HbO2为松弛型
(三)氧解离曲线
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内负压
•胸内压=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呼气末:-3 ~ -5 mmHg 吸气末:-5 ~ -10 mmHg
临床:气胸
胸内负压的作用:
①利于肺扩张, 实现肺通气
②利于静脉血、 淋巴液回流
第五章 呼吸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肺通气 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1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3 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
血液循环
组织细胞
肺
O2 CO2
O2 CO2
肺通气 肺换气 外呼吸
西医学概论_人体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

性动-静脉短路。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血液O2和CO2的含量(ml/L血)
动脉血
静脉血
物理 化学 合 物理 化学 合 溶解 结合 计 溶解 结合 计
O2 3.0 200.0 203.0 1.2 152.0 153.2 CO2 26.2 464.0 490.2 30.0 500.0 530.0
呼吸性细支气管)。150ml 肺泡无效腔: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
肺泡腔。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第二节 呼吸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原理:扩散。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条件:气体的理化特性、膜通透性和面积、分压差。 速率:= 扩散速率(D)
分压差×温度×气体溶解度×扩散面积 扩散距离×√分子量
Hb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
(三)氧离曲线
△ 概念: 表示血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关
系的曲线。
△ 意义: 表示在不同PO2下O2与Hb的分离或结合
的情况。呈“S”型。
1.上段:PO28.0~13.3kPa (60~100mmHg) 坡度较平坦。
表 明 : PO2 变 化 大 时 , 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意义:保证低氧分压时的 高载氧能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 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
吸气
呼气
力差。
3.胸膜腔内压
(1)胸内压的概念: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时,不 论吸气或呼气,胸膜腔内的压力总是低于大气 压,又称胸内负压。
(2)特点: 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
(4)成因:
生理学:第五章_呼吸

第五章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②气体运输;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掌握)(1)呼吸运动: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过程①(平静)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T胸廓扩大T肺容积扩大T肺内压降低(v大气压气体进入肺T完成吸气。
②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呼气过程①(平静)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T肺弹性回缩,容积减小并牵引使胸廓缩小T肺内压增加(>大气压)T气体排出肺T完成呼气。
②用力呼气时,呼气肌也收缩T胸廓进一步缩小T肺内压进一步增加T更多气体排出肺。
2)呼吸运动的型式: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胸式和腹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含量增加而Q含量减少或肺通气阻力增大时,呼吸运动将加深加快,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
在缺氧、CQ增多或肺通气阻力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2)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至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反之, 呼气时,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b.观察呼吸时肋间肌运动对胸腔容积的影响
(肋骨)
(肋骨)
(胸骨)
(胸骨)
(
肋
间
(肋骨)
肌
)
肋间肌收缩
肋骨上提外推
胸廓前后左右径扩大
(
肋 间 肌
(肋骨) 肋间肌舒张 肋骨下移内缩 胸廓前后左右径缩小
)
参考知识:气体中普遍存在着压力
状态分析:活塞静止不动的原因是两边气体压力相等 规律1:一定的条件下,压缩气体体积导致压力变大
肺内气压上升
三、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板书)
1、肺泡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a、数量多 b、肺泡壁薄,仅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
c、肺泡外缠绕有丰富的毛 细血管
2、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即气体由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运动)
3、气体交换的结果:
肺泡 氧气 血液
二氧化碳
血液
肺泡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板书)
规律2:一定条件下,气体体积变大导致压力减小
结论: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压力成反比例的关系
二、肺的通气(板书)
7、a.吸气状态: 膈肌、肋间肌收缩
膈顶下降、肋骨上提外推
胸廓扩大 肺被迫扩张 外界空气进入肺
肺内气压下降
7、b.呼气状态:
膈肌、肋间肌舒张 膈顶上升、肋骨下降内缩
胸廓缩小 肺被迫回缩 肺内气体被呼出
第二节
呼吸的全过程
导入:人体的呼吸并不是指一吸气、一呼气, 这只是呼吸中的部分环节,完整的呼 吸由四个过程组成。
一、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板书)
肺的 通气
肺泡与血 液间的气 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 中的运输
血液与组织 细胞间的气 体交换
二、肺的通气(板书)
1、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 2、频率:约16次/分钟 3、由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 4、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含量比较:
5 c.
、
再
观
察
模
拟
膈
肌 运
膈肌舒张,上升运动
动 的
胸廓上、下径缩小
装 置
胸腔容积变小
实 验
肺容积变小
气体从肺内排出
膈肌收缩,下降运动 胸廓上、下径增大 胸腔容积变大 肺容积变大 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
二、肺的通气(板书)
6、a.观察胸廓的结构和组成
胸骨—————— 肋骨———— 肋间肌——
二、肺的通气(板书)
说明:①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在减少,二氧化碳 在增加; ②呼出的气体中仍然肌运动的位置变化
二、肺的通气(板书)
5、b.观察呼吸时膈肌运动对胸腔容积的影响
膈肌
膈肌
收缩
舒张
膈顶 下降
膈顶 上升
胸廓 上下径
增大
胸腔 扩大
胸廓 上下径
缩小
胸腔 缩小
血液
3、体内二氧化碳的最终来源 —组织细胞处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
(补充: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气体中毒,因为 一氧化碳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影响了氧气在血 液中的运输这一环节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五、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板书)
1、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2、气体交换的结果:
血液 氧气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