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胞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

合集下载

噬菌体展示库筛选构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链抗体及其效价检测

噬菌体展示库筛选构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链抗体及其效价检测

噬菌体展示库筛选构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链抗体及其效价检测刘纯宝;宋夷龄;张永学【摘要】目的:从噬菌体重组抗体库中筛选获得靶向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单链抗体,纯化浓缩后进行亲和性鉴定,并与单克隆抗体效价进行比较。

方法扩增Vcam‐1基因克隆质粒并转入真核细胞中表达获得Vcam‐1抗原蛋白,纯化后包被免疫管,通过4轮压力逐渐增大的“吸附‐洗脱‐扩增”过程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对阳性克隆进行ELISA检测,选取效价高的克隆送予测序并转入大肠埃希菌进行表达,认定高表达的样品为最终的阳性克隆。

将该阳性克隆转染入感受态细胞表达单链抗体,纯化后经ELISA检测并评价其抗原亲和性。

结果真核细胞表达的Vcam‐1抗原蛋白的分子量为85~90 kD。

以Vcam‐1抗原蛋白为免疫原筛选4轮所得的阳性克隆进行单噬菌体ELISA检测,从检测结果中选取9个效价高的克隆经基因测序共获得3个序列,其中1个序列对应的克隆高表达。

表达的单链抗体分子量约30 kD ,ELISA检测其对Vcam‐1抗原蛋白有较高亲和性,效价较单克隆抗体低。

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了靶向Vcam‐1的单链抗体,为随后的诊断和治疗应用奠定了基础。

%Objective To screen out 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 antibody (scFv)specific to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from phage recombinant antibody library ,and to evaluateits activity and compare its activity with full‐length monoclonal antibody.Methods Amplification of Vcam‐1 was performed by PCR and Vcam‐1 gene plasmid was transferred into eukaryotic cells to express Vcam‐1 antigen protein.Immune cuvette was coated with purified Vcam‐1 antigen ,and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creened out by 4 rounds of“adhesion‐elution‐proliferation” process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pressure.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tested by ELISA method and high titer clones were chosen for gene sequencing.Then the high‐titer clones were transferred into E.coli ,and the clone with the highest expression was regarded as the final requisite petent cells were infected by the final requisite clone and scFv was expressed.After purification ,the activity of scFv was tested by ELISA and its affinity was evaluated.Results Molecular weight of Vcam‐1 antigen protein was 85-90 kD.Positive clones were screened out by taking Vcam‐1 protein as the antigen ,and 9 high titer clones were obtained by single phage ELISA.Gene sequencing of these clones was carried out and 3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1 of which got the highest expression.Molecular weight of the expressed scFv was about 30 kD.The scFv got high affinity to Vcam‐1 antigen according to ELISA ,in spite of its lower activity than full‐length monoclonal antibody.Conclusion scFv antibody specific to Vcam‐1 was successfully obtaine d from phage display librar‐y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of subsequent in vivo diagnosis and therapy.【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390-394)【关键词】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重组抗体【作者】刘纯宝;宋夷龄;张永学【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R541.4抗体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抗体的制备经历了多克隆、单克隆和基因工程抗体三个阶段。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技术介绍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技术介绍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技术介绍
探索生物医学中的创新应用
目录
01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 体概述
06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 发展前景
02 噬菌体展示技术原 理
03 噬菌体展示抗体筛 选流程
0Hale Waihona Puke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 应用案例05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 优点与缺点
01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 概述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概述
1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技术介绍
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05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优 点与缺点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优点与缺点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优 势
噬菌体展示技术能够快速、 高效地筛选出特异性抗体, 大大缩短了实验周期,提高 了研究效率。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局 限性
噬菌体展示技术虽然筛选速 度快,但存在假阳性率高的 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 优化。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技术是一种利用噬菌体表面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的优势 2 展示特定蛋白质,通过生物淘选方法寻找与目标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技术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多样
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的方法。
性,能够快速、高效地筛选到具有高亲和力和特
异性的抗体,为免疫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重
要工具。 3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的应用前景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优 势
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高度灵 活性和多样性,可以快速、 大量地筛选出特异性强、亲 和力高的抗体,为生物医学 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 工具。
噬菌体展示抗体的应 用前景
噬菌体展示抗体技术在肿瘤 治疗、免疫诊断、疫苗研发 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有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重 要贡献。
谢谢大家
噬菌体展示筛选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
防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癌症治疗、

噬菌体展示文库的筛选技术 2005

噬菌体展示文库的筛选技术 2005

噬菌体展示文库的筛选技术李丽芳 张映(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 030801)摘 要: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iques ,PD T )是一种用于筛选和改造功能性多肽的生物技术。

该技术作为筛选与多种靶分子(如抗体、酶类、细胞表面受体等)具有特异性亲和力或活性的肽的一个有效方法,自问世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治疗、基因疫苗研究、抗原表位研究、药物设计、研究细胞信号传导等领域[1]。

但该技术在两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1)寻求更为有效的表达载体;(2)进一步完善筛选方法。

关键词: 噬菌体 肽库 抗体库 筛选The Selection T echniques of Phage Display LibrariesLi Lifang Zhang Y ing(A ni mal S cience and Technolog y Depart ment of S hanx i A g ricult ure Universit y ,S hanx i Tai gu 030801)Abstract : Phage Display Techniques (PD T )is a biotechnique used for screening and reconstructing functingal polypeptide.It ,s a effective method of select the peptide which has high affinities to many given targets (such as an 2tibody ,Enzyme ,surface receptor of cell ).It has been made much progress and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genetic treatment ,the study of genetic vaccine ,epitope mapping ,drug discovery after its appearance.But it has to get more perfact in two sides :(1)Seek more effective expression vector ;(2)G et more perfect selection methods.Many selection methods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K ey words : Phage Peptide library Antibody library Selection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多肽或蛋白质的DNA 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的一个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上,外源基因将随着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从而使多肽或蛋白以与外壳蛋白融合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

噬菌体抗体淘筛方法

噬菌体抗体淘筛方法

噬菌体抗体淘筛方法一、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噬菌体展示技术基于噬菌体颗粒表面的基因插入法。

通过将抗体片段的基因插入到噬菌体基因组中,使噬菌体能够在其表面展示抗体。

随后,将含有目标抗原的库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步骤,如淘洗、洗涤和分离,以筛选出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噬菌体核心蛋白质pIII等表面蛋白链通过基因插入的方法与外源基因连接,实现抗原展示。

二、噬菌体抗体淘筛方法的流程1.抗原制备:首先,需要制备目标抗原。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抗原,如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细胞和细胞溶解物、组织和分离物等。

2.抗体库构建:构建包含大量抗体片段的抗体库。

一般使用转录组或基因组DNA作为起始材料,使用PCR扩增抗体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合适的载体中。

3.噬菌体包装:将构建好的抗体库与噬菌体粒子一起包装成噬菌体颗粒。

4.抗原吸附:将噬菌体抗体库与目标抗原进行反应,使抗体与抗原结合。

5.淘洗分离:用洗涤缓冲液对混合物进行混洗,以除去非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

6.噬菌体放大:将经过淘洗分离的噬菌体在培养基中进行放大培养。

7.ELISA筛选:使用ELISA检测噬菌体是否与目标抗原的特异结合。

将阴性和阳性对照样品和待测样品加入到蛋白质包被的酶标板孔中,通过检测酶标物质的生成或反应物颜色的变化,判断噬菌体是否与目标抗原结合。

8.质粒DNA提取和测序:选择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噬菌体进行质粒DNA 提取和测序,以获取抗体的DNA序列。

9.后续鉴定和分析:鉴定筛选出的抗体的亲和力、特异性、敏感性等性质,以及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

三、噬菌体抗体淘筛方法的注意事项1.抗原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抗原非常关键,抗原应具有特异性且容易从培养基或生物样品中提取。

2.抗体库的构建:构建抗体库时,要确保插入的抗体片段多样性和覆盖性。

3.抗原吸附条件的优化:抗原吸附条件的优化对淘洗分离步骤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4.筛选条件的优化:在ELISA筛选过程中,需要对反应温度、时间、缓冲液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筛选效果。

抗血小板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初步筛选

抗血小板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初步筛选
e p e so y t m n o s r e h u o n I o is a an tp a e e . e h d Th o a x r s i n s s e a d t c e n t ea t a t d e g i s l t lt M t o s b et t1 RNA se ta t d f o t r e p — wa x r c e r m h e a
Xi , IAO dnxa g. IO ln e a. e n ni t o ’ nf s nMeiieB in 08 0 a Z I i— in Z I U t og,t 1B gI t ue f7r sui dc , e ig1 0 5 t a o n j
[ b r c ] Obe t e To c n tu t h ma mmu o lb l o iao i irr y u ig p a es ra e ds ly A sa t jc v i o sr c u n i n go ui c mb n t r l b a y b s h g u fc ipa n al n
【 摘要】 目的 运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一个 经血小板 自身免疫 的抗 体组 合。 方法 从3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 紫癜(T 患者 的外 周血 中分离淋巴细胞 , 取总RN 经逆转 录合成 e NA, I P) 提 A. D 通过半巢式 P R扩增抗体轻链 链基 C
因和重链F d段基 因, 依次克 隆到载体p o 3中构建 人源噬菌体F b抗体库 。 并 C mb a 结果 2 次 电转后得 到库容约为2 3 0 O . ×1 cu的人源噬菌体F b抗 体库 。 f a 用多聚甲醛固定的血小板 细胞作 为抗 原 , 过3 通 轮亲和选择 , L S E IA鉴定结 合活性较高者 , 选 取3 个经测序分析后显示抗体轻链和重链 F d段在核 苷酸和氨基酸水 平都符 合人 免疫 球蛋白基 因结构特 征。结论 成功构 建 了抗血小板人源噬菌 体抗体库 , 可用 于进一步筛选针对血 小板特 异性靶点如 G l /I 等 的人源抗 体 , Pl Ia b I 进行 以GP I/I I I b —

噬菌体展示技术名词解释

噬菌体展示技术名词解释

噬菌体展示技术名词解释
《噬菌体展示技术》名词解释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用于筛选特定目标物的方法,通过利用噬菌体(一种能感染细菌的病毒)展示目标物的方式,实现了高效、快速、可靠的分析和筛选过程。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它能感染特定的细菌,并在其细胞内进行复制。

噬菌体表面有许多特定的蛋白质,可以与靶物质相互结合。

利用这种特性,科学家们发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旨在将所需的特定目标物展示于噬菌体表面,使其能高效结合和筛选出理想的目标物。

在噬菌体展示技术中,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基因工程噬菌体文库,该文库包含了大量的噬菌体克隆,每个克隆都带有一个外源或随机片段的DNA序列。

这里的DNA序列会与其相应的蛋白
质编码序列连接,从而在噬菌体表面展示目标蛋白。

然后,科学家们通过筛选和鉴定,找到能够与目标物相互结合的噬菌体克隆。

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由于大量的噬菌体克隆可同时进行筛选,因此可实现高通量的目标物鉴定和筛选。

其次,由于利用噬菌体表面的蛋白质进行展示,所筛选出的目标物会拥有良好的结构和功能,较易于后续研究和开发应用。

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抗体库的构建和筛选,可作为研究和开发新药的有力工具。

噬菌体展示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药物筛选、蛋白质互作研究、抗体工程等。

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用于快速鉴定和筛选特定目标物,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而言之,《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利用噬菌体表面蛋白质展示目标物的筛选方法。

它具有高通量、高效率、高精度等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靠近理想的现实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靠近理想的现实

b t e ni d n n ie t a M c e nn . ec n tu t n o h h g ni d irre c sf 8 in ewen a tb y a d a t n wih rp s re ig Th o sr ci fte p a e a t o g o o b y I ais sii t — b c 0
年 代初 期 ,Witr 首 次 报 道 利 用 噬 苗 体 抗 体 库 技 术 在 丝 ne 等 状噬 菌体 表 面 呈 示 免 疫 小 鼠脾 脏 B细 胞 的 垒 套 抗 体 基 因 , 从 中筛 选得 劲 针 对 p o ( 一p e yoao一 5 o e 的 特 h X 2 h n l z ̄ 一 n ) x 异性 抗体 。此 后 ,利 用 噬 菌 体 呈 示 技 术 构 建抗 体 库 筛 选 ] 特 异 性 抗体 全 面 展 开 并 取 得 巨 大 进 展 l g 叫 噬苗 体 抗 体 库 技 术 包 括 两 个 内窖 : 先 是插 人 到 丝 状 噬 首 菌体 病 毒 颗 粒 结 构 基 因( Ⅲ或 g 上 适 当位 点 的外 源 片 段 , g Ⅶ) 即 抗体 可变 区( 区 ) 因 , 一 个 由轻 链 和 重 链 基 因随 机 组 V 基 是 合 的氓 合体 } 次 , 人 的 抗 体 可 变 区 基 因 船 够 表 达 呈 示 于 其 插 噬 菌体 表面 , 利用 特异 性 抗 原 对 呈 示 于 噬 菌体 表 面 的 蛋 白进
A mta t An i o h g ip a e h o o y i a n w i r r c n lg n t ea e fg n n ie rn n io isi l r c : t dy p a ed s ly tc n lg s e l a y t h o o y i h r ao e ee g n e ig a tb d e n b b e r c n e r . i t c n lg k s t e wo k t e p cf n i d r fiin l y c mb n p c f id n e e ty a s Th s e h o o y ma e h r o g ts e ii a t c o b y mo e e f e ty b o c ig s e i c b n i i g

抗结核杆菌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抗结核杆菌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抗结核杆菌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何光志;田维毅;高英;王平;王文佳;王乾宇;黄高;安传伟【摘要】目的:构建人源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ScFv)库,筛选抗结核杆菌特异性、高亲和力的ScFv.方法:从结核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RNA并通过RT-PCR扩增出VH和VL基因,并采用SOE-PCR构建ScFv基因,将其克隆入噬粒载pC ANTA B5E中,转化于大肠杆菌TG1,通过辅助噬菌体M13K07援救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结果:初级库库容量为3.5×106,在大肠杆菌TG1中重组后得到2.6 ×106的次级抗体库.结论:成功构建噬菌体展示ScFv库并获得人源抗结核杆菌特异性ScFv,为进一步研制抗抗结核杆菌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基础.%Aim: To construct a human phage-displayed single-chain Fv antibody (ScFv) library and screen specific ScFv against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Methods: The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patients with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was performed using a cDNA synthesis kit and an oligo ( dT) -18 primer. To human immunoglobulin H chain and L chain variable region of degenerate primers, cDNA first strand as a template, were amplified H chain and L chain variable region genes. SOE-PCR method to VH and VL fragments were assembled into ScFv fragments and then cloned into pCANTAB5E ScFv vector and transformed into competent TG 1 electric bacteria by helper phage rescue M13K07 get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single chain antibody phage display library. Results: A primary library of 3.5 X 106 and a second library of 2.6 x 106 were constructe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human engineeringantibody to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reported herein with higher affinity.【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1(034)005【总页数】5页(P70-74)【关键词】结核杆菌;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制备及筛选【作者】何光志;田维毅;高英;王平;王文佳;王乾宇;黄高;安传伟【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中国贵阳550002;贵阳中医学院,中国贵阳55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遵义563003;贵阳中医学院,中国贵阳550002;贵阳中医学院,中国贵阳550002;贵阳中医学院,中国贵阳55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遵义563003;贵阳中医学院,中国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1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也称结核杆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目前全球约有20亿肺结核带菌者,现症结核患者2 000万,每年有1 000万人新发病和300万人死亡.我国结核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全国1/3的人口曾受到结核菌的感染[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抗体工程领域的最重要进展,各种小分子抗体相继产生,在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的鉴别研究、肿瘤的影像分析和导向治疗或基因治疗等多个领域有着潜在的优势.该技术具有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筛选容量大等优点[2].本研究尝试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大容量天然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从中筛选出结核杆菌的人源性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 fragment,scFv),为进一步研制抗结核杆菌的特异性的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基础.100 mL外周血来自10例康复1月的结核患者(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上海华精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总RNA抽提试剂盒(TRIzol.R.Total RNA Isolation.Reagent)、逆转录试剂盒(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GIBCOBRL 公司产品;DNA Purification System,Promega,公司产品;100 bp DNA Ladder,SfiⅠ和NotⅠ限制性内切酶、Taq DNA聚合酶和T4 DNA连接酶,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噬菌粒载体pCANTAB-5E、辅助噬菌体M13K07、大肠杆菌E.coli TG1、HRP/抗M13单克隆抗体,Amersham公司产品;结核杆菌抗原(批号:984010),购自上海晶莹生物制品公司. 2.1 人源抗体VH和VL基因的PCR扩增以合成的cDNA为模板,VHf和VHr引物等物质的量混合扩增VH基因,Vκf/Vκr和Vλf/Vλr不同引物等物质的量混合液扩增VL基因.VL的PCR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0 min;94℃ 60 s,66℃ 30 s,72℃30 s,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VH的退火温度为65℃,其他反应条件同VL.PCR产物经2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切胶回收目的基因片段.2.2 ScFv基因的构建通过重叠延伸拼接法将VH和VL基因拼接成ScFv基因.取纯化的VH和VL基因片段经94℃ 40 s,55℃ 1 min,72℃ 1.5 min,10个循环后,加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VHf(SfiⅠ)和VLr(NotⅠ),94℃ 30 s,66℃45 s,72℃ 90 s,35个循环.PCR产物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回收.2.3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将上述PCR产物ScFv纯化回收,用SfiⅠ和NotⅠ进行酶切,与经同样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CANTAB5E用T4 DNA连接酶,电转化大肠杆菌TG1,铺SOBAG平板.用2×YTAG培养基洗脱菌落,稀释至A600=0.5,加入辅助噬菌体M13K07继续振摇1 h,离心后用2×YTAK培养基重悬后振摇过夜,次日离心收集上清,加入1/5体积的PEG/NaCl溶液,冰浴,离心,重悬沉淀即为噬菌体ScFv库,过滤后于4℃储存备用.2.4 抗体库的重组率测定、酶切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取适量抗体库接种在20 mL 2×YT-ATK(含10 g/L Glucose,100 mg/L Amp及20 mg/L Tet)培养基中,37℃,振摇培养至A600=0.68,加入辅助噬菌体M13K07于37℃静置60 min;4℃,3 500×g离心15 min,沉淀重悬于20 mL2×YT-ATK(含100 mg/L Amp,20 mg/L Tet,70 mg/L Kan)中培养过夜;在4℃条件下,8 000×g离心15 min,上清用40 g/L PEG-8000和30 g/L NaCl沉淀,4℃,10 000×g离心30 min弃上清,离心管倒置除去PEG液;沉淀用适量的PBS 重悬,移入另一离心管,反复吹打混匀,10 000×g离心5 min,上清即为噬菌体抗体库,检测库容.用SB培养液将所制备的噬菌体抗体库进行10倍系列稀释,分别加入100 μL大肠杆菌TG1(A600=1),室温下感染20 min,涂SOBAG平板(含100 mg/L Amp),于37℃过夜培养,次日计数噬菌落形成个数,计算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4℃保存.从SOBAG平板上随机挑取15个单菌落,进行PCR扩增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ScFv的重组情况;提取PCR鉴定为阳性单菌落的质粒,用SfiⅠ和NotⅠ进行双酶切,采用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图谱;随机挑取阳性克隆,采用PCR扩增ScFv基因片段,电泳回收后,用BstNⅠ酶切,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图谱.2.5 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用包被液稀释结核杆菌抗原1 μg/mL包被96孔ELISA板,100 μL/孔,含30g/L BSA的PBS封闭,PBS洗涤后,加入噬菌体抗体库100 μL,37℃温育2 h;吸去噬菌体抗体液,以PBST洗涤1次(第2轮洗涤5次,第3~5轮洗涤10次),PBST洗涤1次,加入100 μL洗脱液[含0.1 mol/L HCl(pH2)和1 g/L BSA],于室温静置10 min;将洗脱液稍加吹打后吸出,立即用6 μL 2 mol/L Tris中和,加入2 mL大肠杆菌E.coli TG1,37℃静置20 min,加入20 mL SB(含氨苄西林和四环素),37℃培养2 h;加入M13K07、卡那霉素.进行5次反复淘洗,收集沉淀.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得到高度富集.2.6 ScFv的特异性鉴定将第5轮筛选后洗脱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TG1,涂于SOBAG平板,过夜培养后,随机挑选细菌菌落接种于4 mL含Amp和四环素的SOBAG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取200 μL,加至4 mL含相同抗生素的SOBAG中,37℃振荡培养2 h后加入40 μL M13K07,培养2 h;再加入Kan至70 mg/L,30℃振荡培养12~16 h离心收集上清,即为单克隆噬菌体抗体,4℃保存.将待检噬菌体抗体与等量10 g/L BSA混合,室温孵育20 min,加至经抗结核抗原包被和BSA封闭的ELISA板中,于37℃温育2 h,用PBST洗板4次,PBS洗涤2次后,以HRP标记的M13噬菌体单克隆抗体进行结合反应,TMB显色.3.1 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的PCR扩增以提取出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后,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分别扩增抗体基因重链和轻链可变区.产物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别在300~400 bp间出现条带,结果见图1.3.2 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Fv)的组装和全长扩增采用SOE-PCR的方法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组装成ScFv片段,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组装后的ScFv基因在700~800 bp间出现条带 (图2).3.3 抗体库的库容、重组率测定及酶切鉴定构建的初级抗体库经(库容=涂板后生长出的噬菌斑数数目/涂板菌液量/涂板菌液稀释的倍数)计算,初级库容量为3.5×106.随机挑取20个菌落,经PCR鉴定表明,重组率为80%,故次级库的库容量为2.6×106;阳性质粒做双酶切鉴定,电泳示在700~800 bp间出现条带(图3).3.4 抗体库的多样性随机挑取的10个单克隆,经PCR扩增ScFv基因片段,电泳回收后,以BstNⅠ酶切,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抗体库中抗体分子的多样性良好,见图4.3.5 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将抗结核杆菌抗原噬菌体抗体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可以看到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噬菌体抗体的收获率增加,经过5轮筛选增加约110倍,表明噬菌体抗体库得到富集(见表1).3.6 噬菌体ScFv特异性的初步鉴定从第5轮筛选得到的菌落中随机挑选20个克隆,制备噬菌体抗体,经ELISA检测,阳性克隆孔中液体显色,阴性孔中液体不变色.显色后,阴性对照孔450 nm时A值为0.076,15株ELISA的A值较高,呈现阳性反应,其450 nm时A值分布于0.256~0.532之间,阳性克隆检出率约为75%.对其中12号阳性克隆的可变区DNA序列和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该克隆重链可变区与GenBank中登录的免疫球蛋白IgG重链可变区VH3有92%同源性,κ可变区与V-J4有92%同源性.表明12号阳性克隆为抗结核杆菌抗原噬菌体抗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采用PCR的方法将B细胞全套可变区基因克隆出来,与噬菌体包膜蛋白融合表达,从而展示于噬菌体表面,即可建成噬菌体抗体库.ScFv的基本结构为VH-Linker-VL或VL-Linker-VH,由于ScFv抗体分子量只有全抗体的1/6,抗体只有可变区片段,不含恒定区,免疫原性较低,故易于穿过血管壁和组织屏障,没有Fc段,所以减少了与组织的非特异性结合,同时保留了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性,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临床、科研、工业和新药设计等领域均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4-6].ScFv抗体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的鉴别研究、肿瘤的影像分析和导向治疗或基因治疗、新型药物设计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13].目前,在多种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并从其中筛选出多株具功能活性的小分子抗体,如抗HBV、HIV、RSV、TNF、erbBZ和gpl20等单链抗体或Fab抗体[14-17],有些已进入了临床I/II期试验.人源抗体的问世彻底解决了小分子抗体的人源化问题,极大地推动了人源抗体的研究及应用[18-20].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由相对保守的骨架区和能够根据不同抗原做出相应变化的抗体互补决定区(CDR)组成,虽然抗体分子可变区有着数量巨大的多样性,但其骨架区的序列和前导序列相对保守,所以抗体可变区PCR引物的设计应可能考虑亲本抗体可变区序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库容量大小影响抗体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而基因的多样性是决定库容量大小,其直接决定了接下来筛选高亲和力的单链抗体[21].因为淋巴细胞含目的抗体基因的mRNA是高丰度,有利于所建文库被筛选及克隆出高亲和力的抗体,所以选用淋巴细胞建库较好[3].本研究扩增设计可变区引物时引用路艳等的工作[3],通过提取患者康复后的外周淋巴细胞总RNA,经RT-PCR分别扩增出H链和L链可变区基因,将VH和VL片段随机拼接成ScFv片段克隆至pCANTAB5E载体,并转化至感受态TG1菌,经辅助噬菌体M13K07拯救,获得人源抗结核杆菌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库,本研究为结核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研究奠定了基础.此研究为结核临床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相关文献】[1]吴虢东,王玲.抗结核中药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6):475-476.[2]李菁,林彤,宋帅,等.基因工程重组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9(10):40-44.[3]路艳,韩跃武,韩亚萍,等.抗白念珠菌人源性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22(11):1063-1067.[4]HUSTON J S,LEVINSON D,MUDGET-HUNTER M,et al.Protein engineering of antibody binding sites:recovery of specificactivity in an anti-digoxin single-chain Fv analogue produced in Escherichia coli[J].Porc Natl Acad Sci USA,1988,85(16):5879-5883.[5]WHITLOW M,BELL B A,FENG S L,et al.An improved linker for single-chain Fv with reduced aggregation and enhanced proteolytic stability[J].Protein Eng,1993,6(8):989-995.[6]BETTERr M,CHANG C P,ROBINSON R,et al.Escherichia coil secretion of an active chimeric antibody fragment[J].Science,1988,240(4855):1041-1043.[7]WINTER G.Synthetic human antibodies and a strategy for protein engineering [J].FEBS Lett,1998,430:92-94.[8]SHAHEEN F,DUAN L,ZHU M,et al.Target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reverse transcriptase by intracellular expression of 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 to inhibit early stages of the viral life cycle [J].J Virol,1996,70(6):3392-3400.[9]ANN C,COLLIER M,ROBERT W,et al.Treatmen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with saquinavir,zidovudine,and zalcitabine[J].New Engl J Med,1996,334(16):1011-1077.[10]FINNERN R,BYE J M,DOLMAN K M,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anti-self antibody fragments against 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gens from human V gene phage display libraries[J].Clin Exp Immunol,1995,102(3):566-574.[11]HUDSON P J.Recombinant antibody constructs in cancer therapy[J].Curr Opin Immunol,1999,11(5):548-557.[12]WU A M,WILLIAMS L E,ZIERAN L,et al.Targeted gene delivery to mammalian cells by filamentous bacteriophage[J].Tumor Targeting,1999,49(1):47-54.[13]FITZGERALD K,HOLLIGER P,WINTER G.Improved tumour targeting by disulphide stabilized diabodies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J].J Mol Biol,1999,288:203-211. [14]ZEBEDEE S L,BARBAS C F,HOM Y L,et al.Human combinatorial antibody libraries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2,89:3175-3179. [15]CAI X,GAREN A.Anti-melanoma antibodies from melanoma patients immunized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autologous tumor cells:selection of specific antibodies from single-chain Fv fusion phage librari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6537-6541. [16]HOOGENBOOM H R,BRUÏNE A P,HUFTON S E,et al.Antibody phage display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J].Immunotechnology,1998,4(1):1-20.[17]季永镛.免疫学进展学术讨论——抗体工程及其应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7,17(2):126-129.[18]陈竞华,王淡,刘群英,等.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HBsAg人单抗的筛选[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5,15(3):155-162.[19]章美云,孔健.人癌胚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和筛选[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23(5):470-474.[20]TRISTAN J,VAUGHAN,JANE K,et al.Human antibodies by design[J].Nat Bio Technol,1998(16):535.[21]田学军,寿成超,董志伟.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8YG抗体的初步筛选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0,16(2):200-2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28 (12)
尹长城 等 : 基于细胞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
83
持其天然构象 ,这对治疗性抗体的筛选非常重要 。 1. 2 细胞材料的选择 在细胞筛选的靶点中 ,有些是经过鉴定 ,基因序列 已知的抗原 ,有些是尚未进行抗原鉴定的肿瘤细胞株 , 还有一类是对抗原信息知之甚少的肿瘤组织 。对于少 数序列和结构清楚的靶点 ,可以对纯化的抗原或表达 的重组蛋白进行筛选 ,但因为构象变化的原因 ,以这种 方法获得的抗体识别和结合天然状态抗原的能力差别 很大 [35 ] 。通过细胞转染的方法 ,可将抗原蛋白定位至 细胞表面 ,以完整细胞或细胞膜裂解物为靶材料 ,可以 筛选出特异性抗体 [36 ] 。为提高筛选效率 ,获得高亲和 力抗体 ,也可以用转染的细胞免疫动物 ,然后通过细胞 融合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或者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 构建免疫抗体库 [21, 37 ] 。通过细胞转染途径筛选出的抗 体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非转染的野生型细胞与 靶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 ,因此在对抗体库进行筛 选时 ,可以用野生型细胞进行负选择 , 降低选择的背 景 ,提 高 效 率 。采 用 这 种 策 略 , 已 成 功 地 筛 选 出 了 EGFR [26 ]和 ErbB2[27 ]等肿瘤相关受体的特异性抗体 。 通过细胞转染的方式进行抗体筛选是一种直接 、 有效的方法 ,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 ,由多个亚基构成 的复杂抗原就难以通过转染方式获得 。此外 ,不同类 型细胞间存在蛋白质转运和加工特性的差别 [38, 39 ] ,这 也可能使外源蛋白不能准确定位 。在肿瘤细胞的蛋白 质组学研究中发现 ,可表达于骨髓细胞 NB4 细胞膜表 面的蛋白 ATAD3A ,转染 HEK293T细胞后只能在胞浆 中检出 ,而不能定位至细胞表面 [22 ] 。此外 ,对转染细胞 和原始肿瘤细胞株的筛选效率也不相同 ,以对 EGF ΟR 抗体的筛选为例 ,当分别用高表达 EGFΟR 的肿瘤细胞 系 A431 和转染了 EGF ΟR 基因的 CHO 细胞进行筛选 时 ,对 A431的抗体筛选效率高于转染的 CHO ∷EGFΟR 细胞 ,获得抗体的特异性也好一些 ,这部分归因于 A431 细胞株抗原表达丰度高于转染的细胞 ,但根本原因在 于细胞对靶蛋白的加工 、转运和定位能力的差异 [40 ] 。 1. 3 对复杂抗原和未知抗原的筛选 对于未知抗原类型的肿瘤抗原或复杂抗原 ,采用 肿瘤细胞或组织进行筛选较为有效 [21 ] 。对于已经建株 的肿瘤 ,可以选择细胞系进行筛选 ,不过 ,已建株细胞 经数代培养后 ,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会与原始肿瘤有 较大差别 [41 ] 。对细胞表面抗原的蛋白质组作图发现 , 传代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约有 40%的抗原表 位丧失 [42 ] 。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状况与所处的环境 、
2 基于细胞的抗体筛选的典型
2. 1 内化抗体的筛选 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化可以将抗体携带的药物分子 或毒素经胞吞作用摄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抗体经与细 胞表面的受体类抗原互作完成内化 。筛选可内化的噬 菌体抗体首先要求噬菌体抗体能进入胞内 ,以便能将 携带的效应分子带入细胞 ,其次 ,在筛选过程中 ,内化 的噬菌体抗体要能经裂解细胞而回收 ,进入下一轮淘 选 。以免疫毒素为例 ,常用的毒素分子为 PE38,其可与 介导内化的受体结合的结构域已被删除 ,要完成对细 胞的杀伤需要通过与其融合的抗体分子完成识别 、结 合和内化过程 ,这种特异性内化可以降低免疫毒素的 非特异杀伤作用 。单链抗体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很快 , 其半寿期较短 ,仅有数小时 [48 ] ,并且因为受体介导的内 化过程一般都伴随受体的二聚化 ,因此选择分子量更 高的双价抗体进行内化检测和筛选会更有效 [49 ] ,各种 形 式 的 scFv 二 聚 体 , 如 ( scFv ) 2、D iabody 以 及 M iniantibody等抗体的分子量都接近或超过 60kDa,有 助于延长半寿期 ,同时可以提高内化效率 。内化的噬 菌体颗粒可通过将细胞用三乙胺溶液裂解 ,中和后回 收 ,裂解前用胰蛋白酶溶液可将结合在细胞外基质上 的噬菌体洗脱下来 ,提高富集率 。将细胞从培养器皿 上洗脱并转至新的容器进行后续实验可以降低容器壁 粘附的噬菌体对实验的干扰 。 2. 2 血管上皮抗原的抗体筛选 对于多数抗原都可以用完整的细胞或组织进行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 iotechnology, 2008, 28 (12) : 82~88
综 述
基于细胞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 3
尹长城 1 黄华樑 2 阎锡蕴 133
(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2206)
收稿日期 : 2008206216 修回日期 : 2008208227 3 国家“863”计划 (2006AA02A245)资助项目 33 通讯作者 ,电子信箱 : yanxy@ sun5. ibp. ac. cn
研究 日 益 广 泛 。针 对 结 肠 癌 [8~12 ] 、乳 腺 癌 [13 ] 、肺 腺 癌 [ 14, 15 ] 、胰腺癌 [ 16 ] 、前列腺癌 [ 16~18 ] 、卵巢癌 [ 19 ] 、黑色素 瘤 [ 20, 21 ] 、急性髓白血病 [ 22~24 ]以及神经胶质瘤 [ 25 ]等多种 肿瘤都有细胞筛选的报道 。此外 ,该技术也用于细胞 表面受体 [26, 27 ]和血管内皮细胞抗原表位 [28, 29 ]抗体的筛 选 ,还可用于抗原鉴定 [ 13, 16, 24, 30, 31 ] 。针对细胞的抗体筛 选包括靶细胞的确定 、构建抗体库以及抗体的筛选和 鉴定几个环节 。 1. 1 细胞表面抗原的特殊性 肿瘤抗原多为蛋白质或糖蛋白 ,种类繁多 ,而且表 达量很低 ,因此难以分离和纯化 。与新生血管生成有 关的血管上皮抗原表位也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 关 ,这些肿瘤相关抗原和受体蛋白一样 ,多具有膜蛋白 的结构特征 ,或是可以形成复杂的结构 。常规的固相 筛选中 ,包被的固定化抗原不能保持天然构象 ,因而不 适于对膜抗原或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进行筛选 。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直接对肿瘤组织 、完整细 胞或细胞 膜 裂 解 物 进 行 抗 体 筛 选 的 研 究 逐 渐 开 展 起 来 。筛选的靶材料可以是经非离子型去污剂处理过的 细胞碎片 [32 ] ,全血细胞 [6, 7 ] , 肿瘤组织切片 [8, 33 ]以及固 定化单层细胞 [19, 34 ] 。在这些材料中 ,抗原分子可以保
摘要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低 ,免疫原性弱 ,用固定化抗原方法筛选时 ,因抗原构象改变 而很难获得有价值的抗体 。同时 ,这类抗原多具有复杂的结构 ,其转运 、定位与细胞类型及所处 的微环境有关 。在基于细胞的筛选中 ,靶抗原处于天然状态 ,且不需纯化 ,甚至可以对未知抗原 进行筛选 ,因此广泛用于对内化抗体和血管内皮抗原表位抗体的筛选 。基于细胞筛选的主要问 题是非特异结合导致的选择背景过高 ,为此 ,许多研究都致力于改善选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伴 随高通量流式细胞术 、组合化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运用 ,细胞筛选技术将更趋实用和成 熟 。拟对细胞和组织的筛选技术作一概括 ,为了解基于细胞的筛选和优化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抗体 细胞筛选 噬菌体展示 中图分类号 Q819
自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以来 ,除目前获批用于临 床治疗的 20余种抗体外 ,更多的抗体广泛用于诊断和 科学研究之中 。特别是过去 20年间 ,随着 PCR 和噬菌 体展示技术的出现 ,抗体分子展示技术也不断发展 ,继 噬菌体展示技术之后 ,核糖体展示 [ 1 ] 、mRNA 展示 [2, 3 ] 等体外展示技术以及细菌展示 [4 ] 、酵母展示 [5 ]等多种 细胞展示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 。这些展示系统筛 选的靶点依然以固定化抗原为主 。
1 基于细胞的抗体筛选
在对肿瘤抗原和受体等膜蛋白的筛选中 ,保持其 天然构象至关重要 ,因此常规的固相筛选难以胜任 ,而 对表达这些抗原的完整细胞进行筛选可以避免构象改 变引起的问题 ,除完整细胞外 ,细胞膜制备物以及肿瘤 组织切片上的抗原蛋白都可以维持天然构象 ,因此 ,这 些材料也可以作为筛选细胞表面抗原的靶材料 。基于 细胞的抗体筛选最初用于细胞分型 [6, 7 ] ,由于抗体在肿 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特殊价值 ,对肿瘤细胞进行筛选的
84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 iotechnology
Vol. 28 No. 12 2008
混合孵育 ,经低速或差速离心将结合有噬菌体的细胞 分离到有机相回收 。对于标记了的靶细胞 ,还可以同 时加 入 负 选 择 细 胞 来 筛 选 , 经 FACS ( fluorescence Ο activated cell sorting) 或 [7 ] MACS (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 ) [11 ]的方法把标记了的靶细胞分选出来 。借助 已有的单 克隆 或 多 克隆 抗 体 作 为 探 路 分 子 , 可 以 用 Pathfinder方法来筛选结合的抗体 ,也可进行抗原的分 离 [46 ] 。在对噬菌体 Fab 抗体库筛选时 ,可以用传统的 嗜菌斑转移 ( p laque lift assay) 以及改良的捕获转移方 法 ( cap ture lift) [47 ]进行筛选和鉴定 ,这类基于 NC 滤膜 的筛选方法操作简单 ,无需富集过程 ,可一次完成 ,受 平板上克隆密度的限制 ,每个 100mm 平皿的分辨力为 500pfu,要筛选大容量抗体库难度很大 ,也无法控制筛 选过程的严谨性 ,因此更适宜进行经预筛选后的再筛 选 ( subΟscreening) 。
细胞间互作以及细胞与基质的互作都有关系 [43 ] ,尽管 如此 ,这些抗原以天然状态呈现的抗原蛋白 ,仍不失为 一种可靠的靶点 。因为材料来源的限制 ,大多数检测 或手术中获 得 的 病理 组 织 数 量 有 限 , 细 胞 类 型 不 单 一 [20 ] ,虽然不同病人间样本的差别也会给筛选带来不 利影响 ,但是却可以消除个体间差异 ,使结果更具代表 性 [12 ] 。对复杂抗原筛选的过程中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 对筛选的参数进行优化 ,其中 ,孵育时间是关键 ,孵育 时间越长 ,特异性克隆的富集效果越好 ,对其他参数的 调整也会影响筛选结果 [44 ] 。M utuberria 等建立了两个 模型来研究不同靶材料对筛选结果的影响 ,第一个模 型以肿瘤上皮糖蛋白 Ο2 ( Ep ithelial glycop roteinΟ2; EGPΟ 2)为靶抗原 ,比较了重组蛋白 、完整细胞 、组织切片及 体内筛选等各种形式的筛选效率 ;第二个模型以 E Ο选 择素 ( EΟSelectin)为靶抗原 ,比较了对培养的单层细胞 和固定于柱上的细胞悬液的筛选效果 。将细胞与噬菌 体孵育后再上柱比用单层培养细胞进行筛选的富集效 率高出很多 ,可能是因为培养的细胞所呈现的抗原数 量有限 [11 ] 。对于未知抗原 ,深入了解其组成和结构将 有助于选择恰当的筛选策略 ,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和特 异性 。 1. 4 抗体库的选择 在对细胞进行的抗体筛选中 ,可以使用由免疫动 物 B细胞中扩增获得的抗体基因制备的免疫抗体 库 [29, 32, 37 ] ,也可用无抗原倾向性的天然抗体库 [15 ] 、合成 库 [45 ]及半合成库 [ 22 ] 。免疫抗体库的制备简单 ,其编码 序列的抗原倾向性强 ,筛选的背景简单 ,因此有望在库 容有限的情况下快速得到高亲和力的抗体 ,不便之处 在于 ,对于每种抗原 ,都需要重新免疫和建库 ,但对于 某些抗原 ,由于免疫耐受或者毒性原因 ,很难奏效 。此 时可以选择大容量非免疫库或者合成库完成筛选 ,特 别是对于未知抗原和免疫原性很低的自身抗原 ,提高 库容以增加成功筛选的机会至关重要 。天然库和全合 成大容量抗体库序列构成无倾向性 ,容量大 ,且能克服 体内抗体重组过程中对自身抗体的抑制 ,因此适用性 更广 。半合成抗体库中抗体分子的一条链 (一般为轻 链 )序列固定 ,仅在重链中引入多样性 ,因此所构建的 抗体库可能具有抗原倾向性 [ 20 ] 。 1. 5 细胞分选的方法 对于在细胞培养板上生长的贴壁细胞 ,噬菌体抗 体库的结合 、洗涤和洗脱与常规的固相筛选相似 。对 于悬浮细胞的分选 ,则可以将噬菌体与待筛选的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