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20天必须要看的12条建议
高考前20天应该怎样复习

高考前20天应该怎样复习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那么高考前20天怎样复习,有什么复习方法呢。
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前20天应该怎样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前20天怎样复习一、诊断存在问题,寻找提升空间1、研读考纲,查找漏洞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近几年高考题,明确“考什么”“考多难” “怎么考”,考纲对高考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具体要求,同学们可参照考纲,逐一检查自己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了高考要求,结合历次模拟考试和独立完成《考试说明》上“题型示例”的情况,排查知识漏洞,并建立错题档案.2、诊断问题,定位复习所谓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
高考亦是如此,很多考生的血泪史告诉我们,高考考场上能难住我们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被难住过,但又不是吃得很透的题。
所以,这一阶段学会定位复习是非常有用的,将错误统筹分类,正确归因(如审题不清,计算失误,概念不清,记忆失误,思维不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反复思考研读,看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是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哪些知识通过练习短期内可以达到高考要求,哪些方面还存在上升空间,锁定重中之重.后期复习最重要的是以自我定位来确定复习重点,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二、回归课本本源,夯实能力基础挖掘教材内涵,建构认知回归课本绝不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对它们的机械相加,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整体进行复习,打破章节模块的界线,找到复习内容的主线,将那些散乱零碎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其系统化、综合化,以全新的逻辑链和思维链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加深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达到“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目的.扩展知识广度,有利于求解综合性试题.例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19题,将正态分布、二项分布、3σ原则、数学期望、方差等知识集于一身,有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率与统计思想,但该题得分率极低,究其原因,就是考生机械记忆公式,对知识的理解是孤立的、肤浅的,不能在宏观上把握每一章内容,缺少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而导致解题思路难以形成.弄清来龙去脉,揭示解题方法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都是数学的精髓,其推导方法非常经典,平时复习中为了多刷题,赶进度,往往忽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事实上,课本中概念的引入、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过程及课后习题中呈现出来的许多思想方法都可以用来解决高考试题,如《必修5》中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使用的错位相减法可巧解2017年天津卷第18题.因此在高考冲刺阶段要加强对教材中定理、公式的再推导,完善知识的生成过程,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增强解决新背景下问题的能力.挖掘教材例题目,提炼通法高考题的根是课本,许多高考题都是从课本的例题、习题改编而来的,深入挖掘课本中例题、习题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考试中就容易看透这些由变式、拓展而来的高考题的本质,可以缩短审题的过程,迅速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如2017年全国卷Ⅲ第20题是由人教A版《选修2-1》第73页习题2.4A组第6题改编。
中考前20天给家长的建议(收藏)

中考前20天给家长的建议(收藏)中考倒计时!给全体家长的建议,非常有用!转给家长建议1 不要一心盯着重点学校事实上,大部分孩子的考前焦虑情绪都是由身边的家长所带来的。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以后一生的命运,都在于是否能考入一流的高中,对孩子不断地督促,总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
但是过高的期望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或是厌学的情绪。
要想让孩子有个好心态,家长先得管理好自己的心态。
不是所有的孩子能被重点高中录上,中考是对孩子的将来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成功的道路,也许孩子在其他方面有天赋呢,毕竟,时代不一样了。
所以下次可以对孩子说:“只要你自己努力了,不要留遗憾就行。
”建议2 不要总把关心放嘴边在孩子眼里,家长总是会不厌其烦的询问、叮嘱,比如在学校一天过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学习怎么样等等。
殊不知,从孩子的角度里看,在学校里紧张学习了一天后,自己已经非常疲劳和烦躁,或者是正好被老师批评了,再听到家长的唠叨,有很大可能会产生逆反情绪。
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
其实他们心中有有很多话想说的,比如今天的考试,比如老师,比如同学。
当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以后,自己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会缓解很多。
所以,家长们不妨多引导孩子来说,自己做一个倾听者,给孩子一些建议。
建议3 不要将孩子“全托”有过度关心的家长,也有过度放任的家长。
一些家长觉得孩子自制力比较差,中考前把孩子送进“全托”辅导班,一切交给老师,自己什么都不用管。
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
而且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些不好的影响,认为在自己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家人没有多鼓励自己,多关心自己。
其实在中考复习冲刺阶段,孩子的身心都很疲劳跟敏感,更需要家长给予一些温暖。
因此,家长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多跟孩子沟通,让他放松心态。
中考即将来临对家长的几点建议1、切忌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要鼓励孩子尽力而为,正常发挥,不要只重视分数,跟不要给孩子定好最低分数线,使孩子轻松考试不要有压力。
高考前二十天 高考复习策略(冲刺专用)

5、要把看、思、读、听、做、小结结合 起来。复习中首先强调的是看,在看中进 行回忆,在看中思考问题,在看中强化理 解,在看中进行记忆,把看与思有机结合 起来。
复习中首先强调的是在语文、英语、 生物三科加强记忆,要非常熟悉各科基 础知识点,在最后的二十天时,坚持背 诵,记忆,切勿懈怡,否则不利于高考 中语文、英语科目的发挥;对于理科科 目的复习,一定不要停笔,要把看、思、 做结合起来,停笔几天,解题能力也会 下降,影响高考理科科目的发挥。其次, 要注意对每天的复习进行小结,增加理 性思考,有利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3、要抓关键与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要学会抓关键与重点,注意学科的主干知 识、核心知识;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与关 键;注意近来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注 意自己经常出错误的问题;注意寻找自己 的缺漏。
4、要文、理结合,单科与综合科结合进 行复习。上午的时间可以复习1个小时的 语文、2个多小时的综合科目,下午复习 数学、英语各2小时左右。在复习综合科 目时,前面几天,可以进行理、化、生 的单科查漏补缺性复习,后几天可以复习 模拟试卷,这样有利于综合科目之间的思 维整合,有利于在同一个时间内,不断交 替思考综合科目的问题,为高考做好铺垫。
晚上可以进行调节性复习,可以以综 合科目与数学为主。
三、全面复习好
应该对6个科目进行全面有重点的复习。 复习主要以看一模以来的模拟试卷、学校 自主使用的复习资料为主,还要根据考试 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在回忆过 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看教材,这样可 以提高看书的针对性。
2023高考考前20天考生怎样安排复习

2023高考考前20天考生怎样安排复习高考即将到来,距离大考仅剩20天的时间,如何复习备考,如何将备考效益最优化,是高三师生最关心的问题。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高考考前20天怎样安排复习,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倒计时20天如何复习1、查漏补缺学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复习能让同学们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中除了要对照大纲、课本进行学习,也要进行配套的练习题,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对自己各个学科中有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理解。
2、分析错题越到高考临近,越是有很多同学就比较盲目,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复习。
这里质心姐姐不得不说复习还是要有针对性的,要复习那些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所以分析错题很重要,分析错题是提分的关键,同学们要在自己的错题中找原因,并且把错题的相关知识内容再次进行复习,加深印象。
在这最后的一个月中大部分同学的时间都在做题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总结是最重要的,要为自己做一个错题本,错题本是反思总结最好的工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也就是说谁在减少错误上面下第1页共5页功夫,谁对改正错误越重视,分数提高就越快。
3、把握节奏对于大部分高三的同学来说,现在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还在难题上“死磕”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所以同学们要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在这关键时刻还是要稳扎稳打,保证基础题不丢分,集中力量突击难度中等和中等偏上的题目,放弃难度高题目。
其次同学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4、调整心态在高考面前,心态是很重要的,同学们要给自己做积极的心里暗示,树立信心,不要想太多,专注于学习和提高。
其次就是要调整好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我们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最后,千万不要松懈,这里的不松懈不是紧张,而是按照平时的复习状态进行,不要多想还有多长时间就考试了,而是想自己的计划进行的怎样了。
中考前20个注意事项

中考前20个注意事项
1.提前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
2.分析各科目的考点,优先复习重点和难点。
3.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将复习内容分段安排,避免致密的复习导致效果不佳。
4.多做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5.积极参加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调适。
6.多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7.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补充知识。
8.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讲座,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9.多与同学交流讨论,互相纠正错误与不足。
10.注意休息和锻炼,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11.合理饮食,多摄入营养,补充大脑所需的能量。
12.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记忆和集中力。
13.学习与休息间隔,利用小休息时间进行放松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
14.自信积极面对考试,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15.在复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总结,帮助记忆和复习效果。
16.注意查漏补缺,及时解决遗漏的知识点或学习困难。
17.制定备考策略,例如对于不熟悉的题型可先跳过,先完成熟悉的题目。
18.针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和强化训练。
19.高效利用时间,避免拖拉和分心,确保每个学习时间都有收获。
20.对于语文、数学等重要科目,花更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确保基础扎实。
以上是中考前20个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你。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考前20天注意事项

高考考前20天注意事项1、充满信心决胜高考大家一定要拥有自信的心态,能不能顺利地通过高考,关键在于自己,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从现在起,每天起床后先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其他人做得还不如我呢”。
但要记住,不要总是沉浸其中,重要的是在说完之后马上去做你该做的事情。
一位清华学子在自述中讲到,心态就是不要跟别人比,要相信自己,俗话说“人比人,气坏人”。
老跟别人比较会失去自己,而且会在心中造成一股不平,影响正常的学习思考。
试着把心中那股不平散去掉,学会为自己的进步鼓鼓掌,然后再继续雄健地往前走,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所以,同学们要做到,只要还有一丝可能,就付出十分的努力;只要还有一秒钟,就绝不放松争夺。
要勇往直前,力争做得最好!一个人可以享受胜利,也可以面对挫折和逆境,但绝不可以丢弃奋斗的精神。
增强自信、自卑和怯懦的心理永远是考试的大敌,不相信自己和过低的估计自己,会使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无法发挥。
一般说来,高三作为特殊阶段,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烦躁、焦虑、焦躁,其实属于不正常的正常现象。
你想,谁会不紧张呢?但反过来说,谁的自信心强,谁就一定是强者!2、查缺补漏激发潜能还有最后的20天,该怎样复习呢?还是老师讲的一句话,即“查漏补缺”。
关键是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
怎样才能找到存在的缺漏呢?关键是要在静悟、听讲评课、错题经典题重做中找出问题和不足。
同时,我们必须模拟高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何一个练习和任何一张试卷。
特别要注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解题时,要像高考那样全神贯注;到时间了,即使没有做完也必须放下笔。
做错的、空白的、侥幸做对的,那也是你的“缺”“漏”所在。
要通过后期的复习,真正达到由“懂”到“会”,由“会”到“对”的效果!找到了自己的“漏”和“缺”,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请教;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手写、口读、耳听、眼看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就要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静悟时间认真反思自己的失误,结合老师的讲评和小专题弥补自己的缺漏,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逐个加以解决,就能在有限的20天里得到最大的提高。
高考前20天我们该怎么做

高考前20天我们该怎么做?明确责任,摆正心态通常在高考之前,部分学生会产生绝望情绪。
通过几次模拟考试,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总是在一个层面上徘徊,已经木已成舟,不可能有新的飞跃,从而陷入绝望。
其实,平常的模拟考试成绩只能够说明同学们在某一阶段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够说明高考。
而且,高考命题是经过数名专家经过不断地推敲、分析、修改、审查,千锤百炼而命制而成的,与单元考、月考、阶段考、模拟考、冲刺考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高考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机会对每一个来说都是平等的。
也有的同学因为几次顺风顺水,考分频频居高不下而沾沾自喜,产生骄傲自满和心浮气燥情绪,属于浮燥型。
这种类型的同学多认为自己应付高考已经不在话下,复习马马虎虎、走马观花,考试时自持清高、落笔无思。
结果眼高手低,基础分频频失误,提高分屡屡被扣,难度题本手到擒来却因书写方面的遗漏而再度失手。
考试过程中,自然无从发挥,没有考出应有的成绩。
只有摆正了心态,克服浮燥情绪或绝望情绪,考前认真复习,经常失误的试题多做多总结经验教训;准确率高的试题更要细致周密,步步为营,全面取胜。
高考中,每一个同学都要认识到,难度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道题,保证基础分都得到,提高分都包揽,难度题也能够全面攻克,才能够确保在分数面前不低人一等。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年高考都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个人案例:有人没有尽情发挥而失落了,有人超水平发挥而成功了。
究其原因,都是在高考前和高考中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而使然。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心态的调适: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
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
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
幻想显耀的名牌大学,这可以理解,但不必要,因为它增加了思想负担。
中考前20天家长辅导注意事项

中考前20天家长辅导注意事项中考考前20天家长注意事项,分为学习、心理、饮食三方面讲述,家长在中考期间起到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中考生活,考前20天家长注意事项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改变考生的命运与前途。
学习方面中考临近时,家长无不对自己的孩子怀着成功的期盼。
如何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盲目报辅导班、购买辅导材料每所中学都有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复习程序,全面的科学的复习内容,考生家长一般都不了解,所以,不要盲目报辅导班,辅导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盲目报班使得考生的精力过于分散,对知识重点把握出现偏差,容易造成复习内容的不全面。
不要购买过多的辅导材料,纷杂的辅导书会给考生增加压力,影响老师的整体复习计划,整个复习的条理性和策略性会被打乱。
第二、适度“冷淡”考生的学习考生在最后的二十天里取得巨大成绩突破的可能性很小,所有的学习压力应该都放在平时,在最后应考的日子里,家长从言辞上适度“冷淡”考生的学习,避免过分关心,让考生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状态。
如果考生学习过晚,要及时加以提醒,防止考生出现疲劳学习的状况。
在考生复习功课时,不建议家长陪读,尽量避免多次出入考生房间,一会牛奶、一会西瓜,极易打乱考生复习思绪。
第三、家庭环境不要过分紧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精神状态影响极大。
有的家长在孩子考前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出“一级战备”状态的气氛,为孩子督战助阵,以示关爱。
其实,这样做反给孩子造成一种压抑、烦闷的心态,影响复习和考试。
家庭环境要平和,不要刻意不看电视,做菜做饭不出声响,甚至走路也小心翼翼,这些是没有必要的,考生很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变化,进而增加心理负担。
所以,家庭环境尽量保持常态,当然考生学习时还是要尽量保持室内一定的安静度。
在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如果确有需要可以到家庭外进行。
第四、模拟考试莫看重模拟考试受场地环境、考生心理、应试熟练度和复习进程的影响较多,因此可能出现较大的成绩波动,对于模考成绩家长莫要过于看重,特别是当考生在模拟、检测失利时,家长切忌动怒指责,人为制造紧张,而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安慰本已焦躁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20天必须要看的王金战12条建议高考前一个月,王金战给诸城中学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做了一场题为“踢好临门一脚”的报告,报告结束,全体同学用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对这场报告的充分认可,好多同学会后感觉,只要按王老师的建议做下去,最后的一个月至少还能提高20分。
现将讲稿录音整理如下:一、充分认识考前一个月的重要性。
我带高考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考前一个月是提高分数的黄金时刻,要充分认识这一个月的重要性。
有很多同学高考失利,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因为在最后一个月出问题了,结果败在了最后。
二、最后一个月它是个黄金时刻,最后一个月也是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心态浮躁、“心理变态”的时刻。
几十年带高三的经验告诉我,几乎所有的高考学生,都会有一种体验,越是关键的时刻往往过得越艰难。
现在全国的高考考生按理说到了最后一个月,这么关键的时刻应该争分夺秒,应该不顾一切,但是事实上越是到了最后一个月都不想学了,这时候,跳楼的开始增多了,浮躁的人越来越多。
同学们的机会就恰好在这儿。
什么机会?众人皆昏睡,唯有我独醒。
当你的对手都昏昏然,飘飘然,不知所以然的时候,我们要把心思收回来,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我们便能在关键的时候超越我们的对手我当班主任,平时不怎么重视,但最后一个月我瞪起眼来了,平常那么多的考试,那么大的压力,谁不学。
到了最后一个月,没有什么大型考试了,学生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了,不知道该咋办了,所以这是第二点,抓住机会,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变态”了,我们这个时候是超越别人的最好时刻。
三、有句话:心如止水,宁静致远。
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背负着太大的压力,脑子里考虑学习之外的事太多,都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
一共30天,要一天一天度过。
怎么过呢?每天要做到:心态平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便是最有效的学习。
我可以较长时间不学习,但我学习的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
因为大家都开始浮躁,按都按不住。
几乎大量的时间是自由的,老师讲课越来越少,那么当我把这个时间给你的时候,其实你有很多的事要干,但干不下去了,怎么办?每天学习之前来一个自我提醒:我要学习了,那怕就学半个小时,一定要做到全心投入,四大皆空,心无旁骛。
每天这样一个暗示,你一旦学起来,效率就高多了。
我可以就学半个小时,但我要学就学它个踏踏实实,学它个全情投入,我今天要干个啥,不是说整天昏昏沉沉,睁开眼睛没事干,做题吧,不是那样的,每天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重点突出,便是一天的最佳风光。
四、考前暴露的问题越多,你的胜算就越大。
每天兴奋在对问题的发现中,陶醉在对问题的解决中,如果每天都不能发现问题,每天都遇不到问题,每天都是那些熟悉的题目,复习来复习去肯定不行。
考前暴露的问题越多,你的胜算就越大。
所以,每天应该兴奋在对问题的发现中,陶醉在对问题的解决中。
五、何为成功?当别人都坚持不住的时候,你还在咬牙坚持,这就叫成功。
关键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品格。
关键时候,拼的不仅是你的知识,不仅是你的基础,更重要的,拼得是你的一种心态,一种顽强到底的心态。
所以,高考不仅是考知识,还是考命运。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两强相遇勇者胜。
六、考前要适度锻炼。
适度到什么程度?每天最好保证一个小时。
因为越是临近高考,同学们的精神负担就越重。
不光是你,所有的参加高考学生都是这样的。
越是临近高考,心理负担越重,学习效率越容易下降,甚至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
过去感冒可能喝杯开水就好了,现在这一感冒,由于精神压力大,可能就会转化成更严重的病症。
所以,以后这一阶段身体是病不起的,是得不起病的。
那么,要想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锻炼,锻炼的最好方式就是跑步。
如果你觉得心烦意乱,那就跑步吧!如果你觉得学习效率低下,那就跑步吧!如果你觉得睡眠开始出现一些不希望的变化,那就跑步吧!身体疲劳,睡眠的的效率就开始提升,身体也就强了。
面对同样的挫折,你身体强壮了的时候,身体耐受力就强。
但你身体比较脆弱,稍微有点烦恼,就会成为一场灾难。
所以,考前锻炼要和学习一样去抓。
每天争取一个小时的锻炼,不是学校给你安排,你好多的空余时间可以用来锻炼的。
自己想办法,都到了这个份上了,都这个年龄了,还需要别人督促你一定要锻炼吗?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七、要适度交流。
同学们和老师们相处了一年,越是寒冷的时候,越要求我们要抱团取暖,共同抵挡这个严冬。
关键时候已经到来了,这个时候最要求我们同心协力为对方提供正能量。
这个时候有什么烦恼跟同学聊一聊,可能会缓解心理的压力。
跟老师沟通一下,可能会大大的舒缓学习的焦虑,不一定要聊一些多么深刻的事情,多说一些接地气的、充满正能量的话,这个时候最要求同学们和老师们之间要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但是要适度,一聊聊一个小时,还想继续聊,时间来不及。
但是适度的交流是提高学习效率、舒缓心态压力的有效方式。
所以,希望大家都要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坚持到高考。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一个人坐在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学习,和七、八十个人坐在一起学习,那个气场是不一样的。
如果同学们都在学习,你一个人在那个地方玩,你看周边的同学都在聚精会神的学习,你会迅速收心的。
但是大家都在玩,就你一个人在学习,那你这个学习也很难继续下去,所以学习讲究一个场,一个氛围。
那么,关键时候需要每个同学发挥你的正能量,大家相互鼓励,共同相互提示,使得我们这个学习的氛围,这个团队精神能一直坚持到高考,这样为全班同学带来共同的提升。
这个时候讲求个人奋斗是很难的,因为周边乱糟糟的,你一个人在这样乱糟糟的场合下,你很难独善其身的。
所以,一个人的公共道德如何,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如何,在这最后的一个月你在班里的表现是完全可以定义你的一生在同学心中的印象。
如果最后一个月你不顾别人,不顾班级,光考虑自己,我想干啥就干啥,而全然不顾班级全体同学关键时候的利益,就这样的一种表现,基本上就证明了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就是一个任何时候不顾及集体的人,这种人其实很难有什么作为的。
所以,清华大学的校训说: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一个人只有具备厚重的品德,才能承担起社会的重任,才能有所作为。
什么叫厚重的品德?关键时候你老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高,这种自私的人,他是无德的人,是永远没法成事的。
八、重点突破,横向突破。
什么是重点突破?就12个字:高考必考,看似会做,经常出错。
就在这样的题上进行集中打击,集中优势兵力,你每一个学科都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你得学会学习后的反思。
你想想,我如果数学现在是120分,我要高考得130分,这30天完全来得及的,那么你要提高这10分,这10分在哪儿呢?就在高考必考,看似会做,经常出错的地方。
你只要突破一个点,这10分就上来了。
所以,要重点突破,还要横向突破。
所谓横向突破,什么意思?同学们手里都有今年各地市模拟试卷汇编,或近几年高考真题、原题汇编,我今天有时间,挑出六个三角函数的题目来,六个三角函数我只要挑出来了,无论它面目多么陌生,因为三角函数不会出难题,顶多面孔陌生一些,无论它面孔多么陌生,只要挑出这六个题目来了,我必须把这六个题目拿下,所谓拿下,就是得满分了。
那高考的时候你的心理优势便有了一个大的提升。
你就知道高考只要出三角函数的题目,我肯定能解决的,这是自信心的提升,第二天我有时间再挑六个概论统计的题目,别光挑自己熟悉的,高考不会因为你熟悉就出吧,所以可以找旁边同学给你挑,同学给你挑出来了,你一定要把它拿下,你想想,在高考数学里的那六个大题,如果你每个题目都横向做它6、7个题目,而且确保得满分的话,面对高考题你心里不就踏实了吗?自信心就培养出来了,所以叫重点突破、横向突破。
九、回扣课本。
回扣课本并不是看课本,这个时候看课本是看不下去的。
虽然看不下去,但高考前确实需要对课本的易错点、难点、重点进行有效的把握。
那怎么办呢?第一个办法就是做题。
课本上重要的知识点都有例题。
什么叫例题?例题有两大作用,第一,所谓例题,就是这一部分最典型的题目,它必然是高考必考的,这是例题的第一个作用。
第二,例题的后边都有详细的答案,那个答案是非常讲究的,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它就告诉你高考必考的题目它的评分标准,它的规范化的表述是什么?那么,同学们如果拿过一个例题来,别去看,一看都明白,把书合上,自己做一遍,做完之后,再和答案一对照,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如果说这句话课本上有,你这儿没有,这肯定是出现意外了,出现遗漏了,就有可能被扣分。
如果这句话课本上没有我这儿有,那是废话。
只要不是骂人的话,废话多一点、少一点一般不会被扣分的。
但该说的话没说,这个就麻烦了,比如说,数学上的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高考最容易扣分的一个点,高考阅卷发现,很多同学就写了三个排列数放在上面了,你想,你不给他扣分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概率统计严格说是应用题,应用题对步骤要求是很严的,第一句话怎么写、步骤怎么写、怎么结尾,它是很讲究的。
但是很多同学就弄了3个排列组合数放在上面了,什么都没有,它能不被扣分吗?怎么避免被扣分?你就看看课本上其中的几个概率统计的例题。
虽然例题内容各不相同,但是说法都是一样的。
你一训练,就知道格式化的语言怎么表达,就能减少很多的丢分。
比如说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也是极容易扣分的一个地方,大家觉得做得很完美,实际上到了高考的时候,这儿被扣一分,那儿被扣一分,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考前一个月训练解决的。
比如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它的汉语言表达是: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直线和平面垂直。
这个定理,高考一般要用的,可是这个汉语言的表达它没多大意义,真正高考用到的是一个符号语言,这个定理它是五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哪五个条件?竖着的那条直线是a,躺在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b和c,平面是α,b和c相交一个点A,它的表达是5个条件:a⊥b,a⊥c,b在平面α内,c在平面α内,b和c相交于一个点A,五个条件推出了a垂直于平面α,你要漏掉其中一个,便被扣分,所以课本上定理中写的明明白白。
比如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它的汉语言表达是: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和平面平行,但这个没多大意义的,它的符号语言是几个条件呢?注意,平面外的直线是a,里面这条直线是b,平面是α,那么它是3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
第一个条件:a在平面α外;第二个条件:b在平面α内;第三:a和b平行,则a平行于平面α,如果漏掉一个条件,肯定被扣分的。
我们参加高考阅卷发现,最容易漏掉的条件是:a在平面α外,有的同学自以为是,它明明在平面α外,我还要写它干啥?课本上就这么要求的。
所以,同学们注意:高考考四大能力,第一个能力叫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一定要有步骤分的。
学会说话、学会表达这叫逻辑推理能力。
第二个能力叫计算能力。
所以在高考中一定要考察你的计算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