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地方文献与档案化因素

合集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化解方式

地方高校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化解方式
世 纪 末 开 始 , 校 图 书 馆 界 曾 掀 起 过 探 索 如 何 收 藏 地 地 方 高 校 与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相 互 联 系 的 紧 密 度 一 向 高 方 文 献 的热 潮 , 时 至 今 日, “ 不 平 衡 ” 个 字 来 评 不是很高 , 但 用 极 四 因而地 方 高校 的科 研工 作 者 即使 是选 择 了 其研 究 内容 也大 多 局 限于 基础 理 论 价该项工作 的进 展仍然 是不 足为 过。本文 仅就 地方 高 相 关的科研 项 目, 校 图 书 馆 收藏 地 方 文 献 的 主 要 制 约 因 素 及 其 化 解 方 式 和 较 为 宏 观 的层 面 , 分 利 用 地 方 文 献 , 地 方 经 济 社 充 对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具 体 问 题 进 行 有 针 对 性 的 深 入 研 进行探讨 。 这 地 方 高校 图 书馆 收藏 地 方 文 献 的现 状 及 究 相 对 较 少 , 是 导 致 地 方 高 校 图 书 馆 由 于 地 方 文 献 的利用率较低 而缺乏收藏 意愿的重要制 约因素。 口 主 要 制 约 因 素
的总称 。地方文 献 既是 域 内广 义 文化 的历 史 积淀 , 也 从而在客 观上制约 了高校 图书馆 对地 方文献 资源 的收 是人们认识 该特 定 地域 的工 具 , 更是 地 方 高 校科 研 人 藏工作 。 二 是 从 校 地 合 作 关 系 角 度 分 析 。 长 期 以来 , 国 我 员从事相关研究 工作 时不 可或缺 的参考 文献 。从上 个
关 键 词 : 方 高校 ; 方 文献 ; 约 因素 ; 解 方 式 地 地 制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5 G2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9 4 ( 0 0 0 — 1 50 1 7 - 2 7 fLo a i est SColci g Lo a c me t nd i o u ir h srci so c lUn v r i o y’ le t c lDo u n s a t S l t L n s o s

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在发展地区经济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信息资源,就是省(区)地方文献资源。

就一个地区而言,反映省(区)情的地方文献资源是最具地方个性的信息情报源,建立省(区)情地方文献数据库,开发省(区)情文献资源,不仅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弥补局部信息不足的状况,实现信息资源互补提高信息资源效益,而且也是实现地区对外开放、搞活诸多环境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建设。

一、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内容 1、地方文献建设的范围地方文献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几乎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

地方文献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文献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几乎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

地方文献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方年鉴。

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系统地汇集一年内某一区域的重要文献和各项统计资料,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第二,地方报刊。

指地方党政领导部门、机关团体以及私人编辑发行的报纸刊物。

内容一般包括当地政府机关发布的指示、文件、报告、法规、人事任免、财贸、文教、卫生、体育等,具有新闻性、区域性、史料性和连续性。

地方报纸的类型有:日报(晚报)、周报、月报等!地方刊物的类型有:通报、公报、学刊、会刊、年刊、丛刊、特刊等。

第三,地方丛书。

凡某一地方历代出版机构其它机构以及私人的出版物,皆可视为地方出版物。

它是反映一个地区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时,也能反映这个地区在文化、科学、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和地位。

此外,地方出版物亦能反映该地雕板、印刷水平。

凡论及某一地方的专著、专文,散见在书刊上的文章、图片以及某些书刊中的有关章节、段落都应属于这个范围。

第四,地方史料。

主要指总论、专论或内容涉及某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历史、资源等文献资料。

在文献的表现方式上有地方志、地方史、大事记、地方统计年鉴、区域经济以及地方风情等。

这些文献,能从宏观或微观上反映一个地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认识与开发某一地区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厦门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分析与思考

厦门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分析与思考
1 1 3 与 本 地 旧 书 店 、 旧书 摊 联 系 。从 旧 书 中 淘 选 、 ..
20 0 7年 底 厦 门 市 图 书 馆 在 实 行 岗位 聘 用 制 时 , 在 信 息 资 源 部 文 献 采 访 岗设 1人 专 门 负责 地 方 文 献 采
访 , 结 束 了我 馆 地 方 文 献 征 集 无 具 体 人 员 负 责 的 状
[ ]2 0 . Z .09
4 沈 铮 ,郑 振 容 . 书 馆 安 防 系 统 数 字 化 应 用 探 索 图
5 结 束 语 公共 图 书 馆 安 防体 系 必 须立 足于 思想 上 的 警 钟 长
[]情 报 探 索,0 6 9 :4 5 J. 2 0 ( )6 —6 . 5 邸 勇 . 程数 字视 频 监控 系统 的设 计 与 分 析 [ ]科 远 J.
技 情 报 开 发 与 经 济 。0 8 1 ) 2 0 (7 . 6 赵 丽 萍 , 霖 冰 . 州 图 书 馆 安 防 系 统 特 色 分 析 孙 温
鸣 、常 抓 不 懈 , 在 人 力 、 物 力 、 财 力 等 方 面 积 极 投
况 , 使 地 方 文 献 藏 书 建 设 有 了人 力 保 障 。在 我 馆 的 长
首 先 必 须 具 有 较 高 的 政 治 思 想 觉 悟 和 高 尚 的 职 业 道 德 , 同 时 还 要 懂 得 一 定 的 图 书馆 知识 。 了解 有 关 的 法 律 条 款 , 掌 握 必备 的 业 务技 能 。 只有 这 样 ,才 具 备 了 做好 该 项 工 作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成 为 图 书 馆 安 全 的 保
在 人 力和 制 度 的保 障 下 ,在 馆 领 导 和 部 门 领 导 的
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采访 人员广辟 渠道 、主动收 集,

图书馆如何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图书馆如何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图书馆如何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摘要】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保护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背景和意义,接着探讨了建立有效的征集机制、加强与地方机构的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征集效率、加强分类整理与保存以及宣传推广等关键步骤。

结论部分强调了提升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图书馆进一步完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促进地方文献的保护和传播,提升图书馆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图书馆,合作,数字化技术,分类整理,保存,宣传推广,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文献是指记录某一特定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也愈发受到重视。

图书馆作为文献馆藏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地方文献征集和保存的重要责任。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文献征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成为提升图书馆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不仅能够弥补图书馆馆藏的不足,还可以为学者、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地方历史和文化信息,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立有效的地方文献征集机制,加强与地方机构的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地方文献征集效率,加强地方文献的分类整理与保存,加强地方文献的宣传推广,已成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当务之急。

1.2 研究意义地方文献是每个地方独有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承的珍贵载体,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特色文化和传统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承载机构,是地方文献的重要收藏和传播单位,承担着保存和传承地方文献的重要责任。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对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的历史文化,为学术研究和社会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浅议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

浅议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
系。
1地 方 文 献 的定 义及 特征 . 地 方 文 献 是 反 映 一 个 地 域 的政 治 、 济 、 化 、 育 、 物 、 物 、 经 文 教 人 事 风 土 人 情 、 风 民 俗 等 各 个 方 面 的 信 息 资 料 , 于 某 一 地 域 的历 史 产 民 属 物 , 有 明 显 的 区 域 性 和 信 息 多 样 性 等 特 征 , 以为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 具 可 促 进 地 方 文 化 建 设 等 方 面 提 供 有 力 的文 献 资料 保 障 , 高 校 图 书 馆 来 说 , 对
实 意 义 , 绕 着 能 为 地 方 政 治 、 济 、 化 提 供 有 参 考 价 值 的 资 料 为 重 围 经 文 点 , 在 校 师 生 做 好 服 务 , 足 他 们 阅 读 需 求 , 是 高 校 图 书 馆 的第 一 为 满 就 11区 域 性 。 方 文 献 的 最 大 特 点 就 在 于 鲜 明的 区域 性 。 分 反 映 要 务, 以地 方 文 献 的 关键 是 做 好 科 学 定 位 。 . 地 充 所 了 当 时 的 地 域 情 况 ,是 研 究 地 方 经 济 和 文 化 建 设 发 展 的 重 要 参 考 资 43培 养 专 业 技 术 队伍 高 校 图 书 馆 要 做 好 地 方 文 献 建 设 工 作 , - 料。 就 必 须 要 培 养 一 支 有 技 术 、 任 心 强 、 吃 苦 、 钻 研 的 专 业 技 术 队 责 能 肯 12史 料 性 。 方 文 献 是 历 史 文 献 系统 的 重 要组 成 部 分 , 献 的 大 伍 , 是做 好 地方 文 献建 设 工作 的 关键 。 可 以 从 以下 几 点 人 手 : 一 , . 地 文 这 第 部 分 内容 具 有 稳 定 性 与 客 观 性 , 有 较 高 的史 料 价 值 与 学 术 价 值 。 具 13时 代 性 。 方 文 献 是 时 代 的产 物 , 映 了一 个 地 域 的 历 史 发 展 . 地 反 轨迹 。 1 . 样 性 。地 方 文 献 的 形 式 多 种 多 样 ,既 有 文 字 的也 有 非 文 字 4多

试论民族地方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民族地方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1 011
西部大开发 ・ 中旬
w E F H A DEVE L M N T I O地方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
王 菲 菲
( 辽 市 图 书 馆 ,内 蒙 古 通 摘 通辽 080 ) 2oo 要: 本文 简要 阐述 了民族 地 区图 书馆 文献 资 源建设 工作 的重要 性 , 分析 了民族 地 区 图书馆地 方文献 资 源建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 并结合
存 在 的 问题提 出了几点对 策建议 。 关 键词 : 民族 地 方图 书馆 ; 方文 献资 源建设 ; 地 问题 与 对策 中图 分类 号 : 23 G 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98 3(0 11— 0 10 10 - 612 1 )1 05— 1
在单兵作 战 的状 态 , 乏 图书馆 之 间的整体 合作 , 与社 会各 方面 缺 缺乏 民族 地 区图书馆 做好 文献 资源 建设 工作 的重 要性 对地方 文献的 出版发 行状 况了解不够 全面 , 收集 文 献 资源建 设 是一 项科 学技 术 活动 , 利用科 学 的方 法 和 手段 信 息源的沟通与协调 , 它 从 各 个方 面及 时地 、 泛地 搜集 适应 文献 使 用单 位 的任务 和 其 服务 工作带 有一 定 的盲 目性 广 ( ) 方文 献的 开发 不够 深入 。 目 , 四 地 前 民族地 区图 书馆 地 方文 对 象 需求 的各 类 文献 。具体 而 言就 是根 据各 馆 的性 质 、 务 和 服务 任 以编 对 象 , 据一定 的原则 范 围 , 过订 购 、 依 通 征集 、 等 途径 有 目的 、 交换 有 献 的开发 工作 仅 限于 做浅层 次 的加 工 处理 , 制馆 藏 书 目索 引等 信息 产 品质 量 不 高 , 利用 率 低 ; 献 开发 存 在着 随意性 、 文 计 划地 对各 类文 献进 行不 断 的补充 。通辽 市 图书馆作 为市 级公 共 图 方面 为 主 , 著录 标准 不统 一 。 次 的开 发利用 、 型 的 服务 为 数不 深层 专题 书馆 . 任务 就 是 为本 地 区 经济 建 设 、 学研 究 及 大众 性 科 学文 化 盲 目性 : 其 科 但 知 识 普及 服务 . 因而 图书馆 应针 对科 研读 者 和大 众读 者进 行 文献 的 多 。虽然 大多 图 书馆 的地方 文 献数 据库 建设 虽 已起 步 , 建 设更 新 难 网络化 发展 的需 要 , 定 程度 上 在一 收集 补充 。科 学研 究工 作是 探 求客 观事 物 的本质 和 规律 性 的工 作 , 十分 缓 陧 , 以适 应 当今数 字化 、 从 必 须 以 占有 丰 富 的资 料为 基 础 , 研工 作 能 否 迅速 、 科 准确 地 获得 文 影响 了用 户方 便 快捷 地查 询和 使用 , 而 降低 了图 书馆 网络 信 息资 献 情 报 , 其进 展 与成败 具 有重 大 的影 响 。因此 图 书馆必 须 有 针对 源的共 享 程度 。 对 性 地 收集某 一 学科 或 多个学 科 一定 数量 和较 高 质量 的文 献 , 能真 才 三 、 强 民族地 区图书馆 地方 文献 资源建 设 的对 策 加 正 对 到馆 的科 研读 者起 到 帮助 作用 , 以文 献 的正确 采集 在 科研 工 所 ( ) 加 强 宣传 力度 并积极 争 取政 府和 全社 会 的 重视 和 支持 。 一 要 作 中具 有 重要 的作 用 , 影 响服务 效果 的好坏 。同时 民族 地 区 图 保存 民族 地 区 的地方 文献 不仅 是 民族地 区 图书馆 的责任 , 更 是 直接 而且 要 书馆也 是 普及 科学 文 化知识 和 宣传 社会 主义 精 神文 明 的窗 I , 充 政府 和社会 的责 任 。 把征 集地 方 文献工作 变成 一种 政府 行为 和社 =要 I 一是应 建 立地 方文 献缴 本 制度 。必须 由政 府 出 台地 方性 文 分 体 现党 和 政府 的各项 政 策 及决 议 , 时 补 充普 及 型 的 文献 , 从 会 行 为 . 及 需 动员 市 浩 瀚 的 文献 中鉴 别 出 哪些 是 精华 、 哪些 是 糟 粕 , 正 为大 众 读者 提 献征集 法规 , 社会 各单位 及 个人要 积极 响应 。很 多省 、 的政府 真 供一个积极 、 向上的精神学习园地 。因此, 健康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或文 化宣 传部 门都 发 出了关 于 “ 征集 地方 文献 的通 知 ” 明确 规定 凡 , 团 都 工 作 是 图书馆 的重 中之重 , 是有 些人 认 为 的“ 订单 上划 划 勾 、 是本 地 出版 机构 和 机 关 、 体编 印出 版 的书 刊 资料 等 , 应缴 送 本 绝不 在 到 书商 那里 跑跑 腿 , 出版什 么买 什么 的工作 ” 如 果 图书馆所 收 藏 的 地图 书馆 . 在一 定程 度上 也起 到 了“ 缴本 ” 。 这 呈 的地方 法 规作 用 。二 争 文 献 价值 过 低 、 质量 太 差 , 后 文献 的有效 开 发 将难 以进行 , 以 , 是应 建立 地方 文献 组 织 中心 。由地 区性 中心 图 书馆 牵头 , 取政 府 今 所 统 制 该 项 工作 的成败 对 图 书馆 各 项业 务 工 作 的顺 利 开展 具 有 十 分重 要 支持 , 筹整 个 地 区地 方 文 献工 作 , 定 整个 地 区 地方 文 献 资源 建 设 计划 . 搞好 区域 内各 馆 的分 工 协作 , 实施 区域性 的宏 观调控 。 的意义 和作 用 。 ( ) 努 力 实现 民族地 区图 书馆 地 方文献 工作 的规 范化 。一是 二 要 二、 民族地 区图书馆 地方 文献 资源 建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在 应 不 ( ) 地方 文献 资 源建设 的 宣传 不到 位 。改革 开放后 我 国图书 政策方 面 的规范 。 图 书馆 管理 条 例中 , 明确 规定 不 同类 型 、 同 一 对 明确其在 地 方文 献 专 藏及 馆 事业 和地 方 文献 工作 都得 到 了很 大 的发展 , 国家 到各 级 地方 政 级别 的 图书馆 应建 立 地方文 献 工作 机构 , 从 府 都 十分重 视公 共 图书馆 的地 方文献 工作 。很 多省市 县政 府都 发 出 工作 范 围方面 所应 承 担 的义务 和责 任 。二是 关 于基 本理 论 的规 范 。 了关 于 征集 地方 文 献 的通 知 , 立 了呈 缴 本 制度 , 地 方 文 献 的征 包括 地方 文献 的概念 以及地 方文 献工 作 的概念 。三是技 术 方面 的规 建 使 当务 之 急是分 类 标 引工 作 的标 集 工作 有 了一 定 的政 策保证 。但 是 从地 方文 献收 集 的实 践来 看 , 对 范 。在 地方 文 献工 作 的具体 操 作 中 , 也 政 策 的宣传 还 很不 到位 , 本制 度还 没有 深 入 到地方 文献 的出 版机 准 . 就是地 方文 献 的分类 表和 主题 词表 。 缴

试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与服务

试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与服务

1 地 方 文 献 资 源 服 务 内容 。地 方 文 献 具 有 很 多 . 3 的社 会价 值 。如 :可 以积 累和 保存 地 方史 料 ,可 以
进行 乡 土教育 ,可 以为地 方 决策机 关 提供 决 策情报 依据 ,为地方 经 济建 设提 供 文献 服 务 ,为发 展地 方
文 化提 供史料 等 。针 对这 些 ,可 以分 门别类 地 开展 地 方文 献专题 信 息服务 。 1 地 方 专 题 信 息 服 务 。又 称 为 地 方 文 献 信 息 推 . 4
利保 障 。在 这 方面 ,除 了可 以以 图书馆 名义 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府
申请项 目支 持 ,还 可 以通 过政协 提 案或 借助 人力 资
本去运 作经 费 。 ‘
23 效 仿 当今 流行 的 “ . 拉赞 助 ” 馆领 导或 职 工 可 。 以借助 自己 的人 缘 优势 及威 望 向有 关单位 或 团体 去
“ 种兵 ” 特 。还 有 人把 地方 文 献工 作 者传 说成 “ 宝 探
人 ” 既要 有 一双 识 宝 的 慧眼 ,又 得 具备 取 宝 的手 , 段 与 能力 。他们 应善 于发 现 并及 时把 握 住新 的工 作
领域 ,努力做 到 独立 审 时度 势和 正确 判 断 ,并且 能
项 经 费 。这 项举 措 ,是 做好 地 方文 献服 务工 作 的有
武 强 葵 回 羽 固 画 画 圃 目 圈 蜀 口 弱
地方 文献 是馆 藏特 色 中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是特 色 图书馆 的标 志之 一 ,是特 色 馆藏 建 设 中的重 中之
2 做 好 地方 文献 服务 的措 施
21 提 高认 识 ,制 定 长 远 规 划 和 本馆 藏 书 体 系 的 . 重 点 。这种 认 识除 要求 从事 地方 文献 的工作人 员本

图书馆地方文献规章制度范文

图书馆地方文献规章制度范文

图书馆地方文献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推进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水平,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依据《图书馆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具体情况制订。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第三条定义和解释1.地方文献:指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组织和个人有关本地区(市、县、乡)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著作、文献和档案资料。

2.地方文献资源:指图书馆收集的地方文献的总称。

3.地方文献服务:指利用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开展的各项服务。

第二章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管理第四条收集范围1.本馆收集的地方文献范围涵盖本地区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等方面。

2.收集的地方文献以有实际研究价值和利用需求的为主。

第五条收集流程1.委派工作人员负责洽谈、协调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机构、组织和个人的合作事宜,以确保能顺利获取地方文献资源。

2.根据收集范围制定收集计划,包括目标、时间、方式等具体内容。

3.按照收集计划,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地方文献资料。

4.收集的地方文献资料应制作清单并记录入馆目录。

第六条地方文献数字化1.本馆应积极推进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工作。

2.数字化地方文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符合著作权、版权等相关权益的法律法规要求。

3.数字化地方文献应保存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数据库中,为读者和研究者方便查询和利用。

第七条地方文献保管和防灾工作1.地方文献应妥善保管,严禁灰尘和湿气的直接侵蚀。

2.地方文献应放置在通风、干燥、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下。

3.地方文献应分类、编目、贴标,并记录在档案登记册上。

4.遇有火灾、水灾等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地方文献转移到安全地点。

第三章图书馆地方文献利用管理第八条地方文献服务对象和方式1.地方文献服务主要面向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等读者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地方文献与档案化因素
「摘要」以图书馆地方文献与档案化因素存有关联为念,论述了图书馆地方文献与档案献之间的共同特征,指出地方性档案就是一种特定形态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与地方档案工作之间并无“鸿沟”。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一8214(20xx)01一0077一03
笔者以为,从历史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意义上考察,图书馆馆藏结构中的地方文献,在文献形态上与特定地方空间形成的档案虽不等同,但确有诸多类似。

探究地方文献与地方档案的概念关系,有益于文献情报与档案工作的功能互补,从而有利于增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

l地方文献与档案文献的共同特征
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在区域性上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地方文献,是指仅在内容特征上反映地方区域性的文献;广义的地方文献,是指除了在内容特征上,还在其他非内容的“本地”形式特征上反映地方区域性的文献,如本地(含籍贯)组织或个人撰写的文献,反映本地人物(包括原籍在本地的,或原籍虽不在本地但曾在本地任职、居住,并有影响的所谓“寓贤,”)或组织情况的文献,本地采用出版等形式形成的文献等。

无论是采用广义还是狭义的提法,地方文献最为本质的属性有二:一是对内容或形式特征反映上的地方区域性;二是在查考重复使用上的资料性。

由于时代的进步,以地域特征为反映对象的地方文献除了传统的形式外,其记录知识的符号、手段及其载体形式已是多元化。

此外,地方文献作为特定的文献类型,反映了特定地域阶段性发展的历史轨迹,因而作为一个体系的地方文献,还具有历史的累积性。

故而,笔者以为,地方文献可定义为:“是一种以内容或形式上的地方区域特征作为反映对象的、在查考与重复使用上具有资料价值的、在记录方式及载体的表现上文献形式较为多元的、在特定地域阶段性发展的反映上存有历史累积性的文献。


按《档案分类标引规则》(GB/T15418一94)的定义,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其定义的基本含义有四:(l)档案是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的主体在特定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因而是原始的历史记录;(2)并非所有的活动记录都能成为档案,它必须是具有查考与利用价值的;(3)上述活动主体既有现在的,又有过去的,因而档案作为体系具有历史的累积性;(4)在记录方式及载体上,档案的形式又是多元的。

至于“地方档案”,将其形成一个特定概念反倒不妥,因为档案总是在特定的地方空间形成的,地方档案机构的馆藏在整体上总是一种对该区域自然与社会领域基本信息的原始反映。

以笔者所见,档案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记录方式及载体的、在地方区域性特征上又是具有历史累积性与查考利用价值的特定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

地方文献与档案均为知识载体,都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有二:一是地方文献并非都是特定主体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历史记录,地方文献所反映的内容,对其作者来说,更多地表现为间接经验,经过选择与加工,主要用于社会交流之目的;二是地方文献往往不全是原稿、原本、或“孤本”,其依据和凭证作用一般要逊于地方档案。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二者之间的差异又是相对的,因为原始记录性虽然是档案最重要的属性,充当依据与凭证虽然是档案的重要作用,却不是所有档案文献共同具有的、足以与其他非档案文献相区别的唯一标志。

但在一定空间范围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发展、人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教育和艺术等地方基础信息的反映上,地方文献
与档案各自都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文献信息体系,它们在经济与社会特征、人文和文化传统的反映上都具有地方性区域性这个共同的基本特征。

同时在区域性的自然地理、生产与经济、历史
与政治、文化与艺术等内容的查考上,地方文献与档案在文献利用上又都具有重复使用的价值,因而“备以查考”又成了它们共同的文献基本特征。

2地方性档案是一种特定形态的地方文献
如前所述,档案就其形成主体社会组织与个人的活动范畴而言,总是和一定的地方空间密切相关的。

由此,如果不拘泥于特定的概念因素,某一地区的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一地区的地方文献。

而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就包含了那些直接反映特定主体社会活动的具有原始依据和凭证作用的历史记录,如本地历代各界著名人士的照片、手稿、日记、信函及本地区的宗谱、族谱、地方志、民族志、山川志等,以及其他记录自然资源、灾害、农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手工业、人口变迁、政治斗争、历史人物、科举、教育、风俗、方言、宗教、名胜古迹等原始内容的文献形态就完全具备档案的属性。

因此,依据上文地方文献的定义,如果我们强调采用以下定义要素,即:具有重复使用及查考价值,在内容特征与其他非内容的“本地”特征上反映地方区域性,在记录方式及载体的表现上较为多元,在特定地域阶段性发展的反映上存有历史累积性;那么,作为特定主体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地方性档案文献也具有以上属性,它是一种特定形态的地方文献。

由此,笔者以为,时下有关建立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地方文献检索和咨询服务中心、地方文献研究中心的设想与举措,虽说有
益于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但如若无视地方文献与地方档案在概念及文献类型上的从属关联,只是侧重于收藏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的文献形态,那么,在地方文献情报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上述“中心”,社会职能的发挥将必然是残缺而不充分的。

3地方文献与地方档案工作之间并无“鸿沟”
如若采用文献工作机构的属性作为划分标准,那么,在兼容的意义上,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会包含某些作为原始记录形态的成分,而且这种现象在非出版物形式的反映历史性活动地方文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从另一方面说来,地方档案机构的文献形态也会包含某些经过选择与加工主要用于社会交流的成分,究其成因,一是来自档案编研工作程序的成果,二是由于某些文献资料因使用及属性上的转换而成为档案。

基于以上认识,就文献情报的工作角度而言,有必要以反映地方区域性和“备以查考”的共同文献特征来确定地方文献的文献范畴,从而对图书馆机构地方文献的收藏界域做出认定,进而对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中的档案成分做出认定。

当然,上述种种认定并不是要以“径渭分明’,为目的在地方文献与地方档案工作领域之间开挖“鸿沟”,而是要从图书情报机构与档案机构不同的工作程序中,寻求对那些反映区域性基础信息文献共同处理的规范。

4地方文献工作与档案程序化方法
4.1采集
由于档案文献是社会组织及个人各项活动的直接记录,并且通常不具备出版物的属性,因此,档案的收集主要依赖常规的接收制度与特定的征集方法。

而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献,有的本身就是社会组织与个人活动的直接记录,许多较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也往往不具备正式出版物的属性,因此在文献的采集上,非正式出版物形态的馆藏地方文献的主要来源与馆藏档案的补充源极为类似,即多数来自现行组织的文献、非现行组织的文献、散存在组织或个人那里的文献以及文献机构之间移交的文献。

除现时的图书、杂志等形式的地方文献外,非现时的图书、杂志及其他形式构成的地方文献,在采集制度上一般应采用档案程序化的文献呈缴与文献征集方法。

如同归档是一种按照国家明文规定把档案交由档案部门集中保存的制度那样,为集中收藏、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某一区域的地方文献,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有必要积极争取采用政府的政策、法规手段,建立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方面的基本制度。

笔者以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领域对某些历史记录性文献的采集,与地方历史档案文献间会出现“类无专属”的现象,但在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采集一般应侧重于区域范围内、反映地方特征的“非档案或非现行档案形态”的文献。

至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中出现一些档案成分,那也是正常的,因为文献类型之间本无固化的界限,类型的转化则是绝对的规律。

4.2整理
档案的整理较为注重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而历史联系又具体反映在来源(形成档案的社会组织与个人)、内容(档案所涉及的具体问题)、时间(档案文献的形成时间)、形式(档案文献存在与表达的形态方式)等方面。

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在整理的过程中,也应当引进这个原
则。

笔者以为,在具体的处理中应按如下观念“吸收”档案整理工作的“历史联系”原则:
来源—档案学理论认为,具有社会独立性的组织或个人作为立档单位,其所形成的全部档案可以构成一个“全宗”。

如此,则有利于汇集、区分及检索不同社会主体所形成的档案。

地方文献工作虽说不必采用“全宗’,概念,但在“文献集合体”的意义上,以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